《2022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考點狂練25 教材經(jīng)典實驗(A)》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考點狂練25 教材經(jīng)典實驗(A)(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考點狂練25 教材經(jīng)典實驗(A)
1.[2018·全國卷Ⅰ]已知藥物X對細胞增殖有促進作用,藥物D可抑制藥物X的作用。某同學將同一瓶小鼠皮膚細胞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分別置于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進行不同的處理(其中甲組未加藥物),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各組細胞數(shù),結果如圖所示。據(jù)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組加入了藥物X后再進行培養(yǎng)
B.丙組先加入藥物X,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加入藥物D,繼續(xù)培養(yǎng)
C.乙組先加入藥物D,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加入藥物X,繼續(xù)培養(yǎng)
D.若藥物X為蛋白質,則藥物D可能改變了藥物X的空間結構
2.[2018·江蘇卷](多選
2、)下列中學實驗均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有關實驗操作或現(xiàn)象描述錯誤的是( )
編號
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
實驗操作或現(xiàn)象
①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
紫色洋蔥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質層呈紫色,各組成部分結構清晰
②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
花生子葉、蘇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鏡下可見細胞中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液滴
③
觀察細胞有絲分裂
洋蔥根尖、龍膽紫溶液等
在高倍鏡的同一個視野中,可見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時期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
④
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
酵母菌、血細胞計數(shù)板等
在10×目鏡、40×物鏡下的一個視野中完成對整個計數(shù)
3、室中酵母菌的計數(shù)
A.實驗① B.實驗② C.實驗③ D.實驗④
3.[2018·江蘇卷]關于還原糖、蛋白質和DNA的鑒定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甘蔗莖的組織樣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溫水浴后液體由藍色變成磚紅色
B.在大豆種子勻漿液中加入斐林試劑,液體由藍色變成紫色
C.提取DNA時,在切碎的洋蔥中加入適量洗滌劑和食鹽,充分研磨,過濾并棄去濾液
D.將DNA粗提物溶解在2 mol/L 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試劑,沸水浴后液體由無色變成藍色
4.[2018·河南實驗中學聯(lián)考]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鹽酸能改
4、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B.染色劑能促進染色體中DNA和蛋白質的分離
C.染色時間越長,觀察效果越好
D.該實驗的結論是DNA分布在細胞核中,RNA分布在細胞質中
5.[2018·湖南郴州一中聯(lián)考]久置的純蔗糖溶液,加入斐林試劑后,經(jīng)加熱后會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下列對此問題解釋中,正確的是( )
A.蔗糖溶液暴露在外,會被氧氣氧化而具備還原性
B.蔗糖是一種還原性糖
C.蔗糖溶液中的微生物將蔗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D.蔗糖被微生物水解后,生成還原性糖
6.[2018·河北冀州中學調考]下列有關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5、A.斐林試劑的甲液與雙縮脲試劑的A液的化學成分是相同的
B.還原糖和蛋白質的鑒定過程都需要水浴加熱
C.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時可采用西瓜汁作材料
D.檢測花生子葉中的脂肪實驗時,可用稀鹽酸洗去浮色
7.[2018·四川雅安中學調研]下列對“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口腔上皮細胞需要始終保持生活狀態(tài)
B.鹽酸的作用之一是促進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
C.使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進行染色
D.實驗步驟: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蓋上蓋玻片→觀察
8.[2018·福建莆田一中調研]胭脂紅是一種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紅色。用無色洋
6、蔥鱗片葉表皮制備“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的臨時裝片時,可用高濃度(質量濃度為0.075 g/mL)的胭脂紅溶液作為外界溶液,觀察細胞的變化。下列有關實驗操作和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發(fā)生細胞質壁分離復原現(xiàn)象時,表皮細胞內的無色區(qū)域變大
B.發(fā)生細胞質壁分離現(xiàn)象時,表皮細胞的液泡為紅色
C.用不同濃度的胭脂紅溶液處理細胞后,均能觀察到質壁分離和復原現(xiàn)象
D.當質壁分離不能復原時,細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9.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失水和吸水實驗中,顯微鏡下可依次觀察到甲、乙、丙三種細胞狀態(tài)。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由甲到乙,紫色液泡變小,顏色變淺
B.
7、甲、乙、丙可在同一個細胞內依次發(fā)生
C.與甲相比,乙所示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低
D.由乙轉變?yōu)楸倪^程中,水分子只能從胞外擴散到胞內
10.[2018·安徽淮北一中調研]在探究不同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溫度和pH值分別屬于( )
A.自變量和因變量 B.因變量和無關變量
C.自變量和無關變量 D.自變量和對照變量
11.[2018·甘肅蘭州一中調研]顯微鏡的結構中,與調節(jié)視野亮度有關的是( )
A.反光鏡與光圈 B.光圈與通光孔
C.目鏡與物鏡 D.反光鏡與粗(細)準焦螺旋
12.[2018·廣西南寧一中調研]下列物質的鑒定與所用試劑、實驗手段、實驗現(xiàn)象的搭配,正確
8、的是( )
A.脂肪-蘇丹Ⅲ染液-顯微鏡觀察-染成紅色的脂肪顆粒
B.葡萄糖-斐林試劑-直接觀察-磚紅色沉淀
C.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直接觀察-紫色反應
D.酒精-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觀察-灰綠色反應
13.[2018·黑龍江哈爾濱六中質檢]同位素標記法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項經(jīng)典生物學實驗中沒有用到該方法的是( )
A.魯賓和卡門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
B.薩克斯證明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有淀粉
C.卡爾文探究CO2中的碳轉化為有機物中碳的途徑
D.科學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過程
14.小麥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和分生區(qū)細胞都不適合用作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材料
9、,主要理由是( )
A.前者沒有細胞壁,后者沒有中央大液泡
B.前者沒有中央大液泡,后者沒有細胞壁
C.前者細胞液顏色太淺,后者沒有中央大液泡
D.前者原生質層是全透性的,后者原生質層是全透性的
15.[2018·山東濰坊聯(lián)考] 下列關于“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的描述,錯誤的是( )
A.裝片的制作流程: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B.根據(jù)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特點判斷細胞所處分裂時期
C.視野中觀察到分生區(qū)細胞呈長方形,排列緊密
D.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離液,防止解離過度
16.[2018·河北石家莊聯(lián)考] 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對紫色洋
10、蔥鱗片葉外表皮臨時裝片進行了三次觀察(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第一次觀察時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較大的無色細胞質基質區(qū)域
B.為了節(jié)約實驗時間,通??梢允÷缘谝淮物@微觀察步驟
C.吸水紙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體,以免污染鏡頭
D.第二次觀察時可以發(fā)現(xiàn)細胞質壁分離首先發(fā)生在細胞的角隅處
17.如圖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中NaOH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CO2
B.甲是無氧呼吸裝置,乙是有氧呼吸裝置
C.乙應讓B先封口一段時間再連接裝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
D.甲和乙中的澄清石灰水是用于檢測酵母菌是否有C
11、O2產(chǎn)生
18.[2018·黑龍江大慶實驗中學期末]酸堿物質在生物實驗中有廣泛的應用。下面有關實驗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鹽酸在常溫常壓下可高效催化淀粉水解生產(chǎn)葡萄糖
B.鹽酸可改變膜的通透性以及促進RNA與蛋白質分離
C.濃硫酸為溴麝香草酚藍與酒精的顯色反應創(chuàng)造酸性環(huán)境條件
D.酵母菌有氧呼吸實驗中,NaOH用于吸收通入培養(yǎng)液的空氣中的CO2
考點狂練25 教材經(jīng)典實驗(A)
1.C 因為藥物X對細胞增殖有促進作用,由圖可知,隨著時間的增加甲組細胞數(shù)略有增加,而乙丙兩組細胞數(shù)增加明顯,而且相同時間內,乙和丙兩組中的細胞數(shù)目都大于甲組,由于甲組為
12、對照組未加藥物,乙組和丙組為加入藥物X組,乙組后半段的細胞數(shù)目高于丙組,且藥物D可抑制藥物X的作用,說明丙組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又加入了藥物D;若藥物X為蛋白質, 藥物D可抑制藥物X的作用,推測D可能改變了藥物X的空間結構,使得藥物X失去活性。
2.ACD?、僭谟^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實驗中,利用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蔗糖溶液作為實驗材料,液泡呈現(xiàn)紫色,也不能看清楚各個組成部分的結構,A錯誤;②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的實驗中,在高倍鏡下可見細胞中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的脂肪液滴,B正確;③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不一定是正方形的,如正在分裂的末期細胞不是正方形的,C錯誤;④在利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對酵母菌進行
13、計數(shù)時,應該多次計數(shù),求其平均值,D錯誤。
3.D 檢測還原糖的試劑是斐林試劑而不是雙縮脲試劑,A錯誤;在大豆種子勻漿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液體由藍色變成紫色,B錯誤;提取DNA時,在切碎的洋蔥中加入適量洗滌劑和食鹽,充分研磨,過濾并留下濾液,C錯誤;將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試劑并水浴加熱,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D正確。
4.A 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染色時間一般為5 min時觀察效果最佳;該實驗說明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5.D 蔗糖不會被
14、氧氣直接氧化,A錯誤;蔗糖不是還原性糖,B錯誤;蔗糖溶液中的微生物將蔗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均為還原性糖,C錯誤,D正確。
6.A 斐林試劑的甲液與雙縮脲試劑的A液都是質量濃度為0.1 g/mL氫氧化鈉溶液,A正確;蛋白質鑒定不需要加熱,B錯誤;紅色的西瓜汁會對還原糖的檢測產(chǎn)生顏色干擾,不能用于還原糖的鑒定,C錯誤;檢測花生子葉中的脂肪實驗時,應該用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洗去浮色,D錯誤。
7.A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口腔上皮細胞在制片、水解后已成為死細胞。
8.A 若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細胞吸水,液泡變大,所以細胞內的無色區(qū)域變大,A正確;胭脂紅是大分子
15、化合物,不能透過生物膜,表皮細胞的液泡為無色,B錯誤;若用高濃度的胭脂紅溶液處理會造成細胞死亡,就不能觀察到質壁分離復原現(xiàn)象,C錯誤;細胞失活后就不能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了,D錯誤。
9.B 由圖可知:質壁分離程度丙<甲<乙,細胞在發(fā)生質壁分離和復原過程中,水分子都是雙向移動的。當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液泡逐漸縮小,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開來,即發(fā)生了質壁分離。
10.C 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的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因此自變量是溫度,因變量是酶的活性,pH、底物濃度、酶濃度等都屬于
16、無關變量。
11.A 遮光器上光圈有大小之分,能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反光鏡的作用是反射光線,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也可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12.C 蘇丹Ⅲ染液能將脂肪染成橘黃色,A錯誤;葡萄糖屬于還原糖,用斐林試劑鑒定時需要水浴加熱,B錯誤;雙縮脲試劑能和蛋白質發(fā)生紫色反應,不需要加熱,C正確;鑒定酒精的是酸性重鉻酸鉀,D錯誤。
13.B 薩克斯證明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有淀粉的實驗過程是:首先把綠葉先在暗處放置幾小時,目的是消耗掉葉片中的營養(yǎng)物質;然后,讓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這片葉,發(fā)現(xiàn)曝光的一半呈深藍色,遮光的一
17、半則沒有顏色變化,證明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除氧氣外還有淀粉,沒有利用同位素標記法。
14.C 小麥根尖成熟區(qū)細胞細胞液顏色太淺,難以觀察到質壁分離;分生區(qū)細胞沒有中央大液泡,難以發(fā)生質壁分離。
15.C 視野中觀察到分生區(qū)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C錯誤。
16.D 第一次觀察時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不能看到無色細胞質基質區(qū)域,A錯誤;第一次顯微觀察步驟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要作為對照,不能省略,B錯誤;吸水紙的主要作用是引流作用,使植物細胞完全浸在液體中,C錯誤;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質壁分離首先發(fā)生在細胞的角隅處,D正確。
17.B 甲裝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實驗裝置,其中第一個錐形瓶中加入的是NaOH,作用是吸收空氣中CO2;A瓶中是酵母菌培養(yǎng)液;第三個錐形瓶中加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檢測呼吸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乙裝置是探究酵母菌無氧呼吸的實驗裝置,其中B瓶中是酵母菌培養(yǎng)液;第二個錐形瓶中加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目的也是檢測呼吸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
18.D 在高溫高壓下鹽酸可高效催化淀粉水解生產(chǎn)葡萄糖;鹽酸可改變膜的通透性以及促進DNA與蛋白質分離;鑒定酒精用酸性的重鉻酸鉀;酵母菌有氧呼吸實驗中,NaOH用于吸收通入培養(yǎng)液的空氣中的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