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guān)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學案

上傳人:xt****7 文檔編號:106015639 上傳時間:2022-06-13 格式:DOC 頁數(shù):73 大小:2.16M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2022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guān)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學案_第1頁
第1頁 / 共73頁
2022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guān)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學案_第2頁
第2頁 / 共73頁
2022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guān)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學案_第3頁
第3頁 / 共73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22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guān)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guān)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學案(7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guān)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學案 理解空間點、線、面的基本位置關(guān)系;會用數(shù)學語言規(guī)范地表述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guān)系.了解公理1,2,3及公理3的推論1,2,3,并能正確判定;了解平行公理和等角定理.   理解空間直線、平面位置關(guān)系的定義,能判定空間兩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了解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1. (必修2P24練習2改編)用集合符號表示“點P在直線l外,直線l在平面α內(nèi)”為________. 答案:P?l,l?α 解析:考查點、線、面之間的符號表示. 2. (必修2P28練習2改編)已知AB∥PQ,BC∥Q

2、R,若∠ABC=45°,則∠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 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與∠ABC相等或互補,故答案為45°或135°. 3. (原創(chuàng))若直線l上有兩個點在平面α外,則________.(填序號) ① 直線l上至少有一個點在平面α內(nèi); ② 直線l上有無窮多個點在平面α內(nèi); ③ 直線l上所有點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線l上至多有一個點在平面α內(nèi). 答案:④ 解析:由已知得直線l?α,故直線l上至多有一個點在平面α內(nèi). 4. (必修2P31習題15改編)如圖所示,設E,F(xiàn),G,H依次是空間四邊形ABCD的邊AB,BC,CD,DA上除端點外的點,

3、==λ,==μ,則下列結(jié)論中不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 當λ=μ時,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② 當λ≠μ時,四邊形EFGH是梯形; ③ 當λ≠μ時,四邊形EFGH一定不是平行四邊形; ④ 當λ=μ時,四邊形EFGH是梯形. 答案:④ 解析:由==λ,得EH∥BD,且=λ,同理得FG∥BD 且 =μ,當λ=μ時,EH∥FG且EH=FG.當λ≠μ時,EH∥FG,但EH≠FG,只有④錯誤. 5. (必修2P30練習2改編)在正方體A1B1C1D1ABCD中,與AB異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1D1,DD1,CC1,C

4、1B1 1.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nèi),那么這條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nèi). 公理2:如果兩個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還有其他公共點,這些公共點的集合是經(jīng)過這個公共點的一條直線. 公理3:經(jīng)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1:經(jīng)過一條直線和這條直線外的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2:經(jīng)過兩條相交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3:經(jīng)過兩條平行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2. 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 位置關(guān)系 共面情況 公共點個數(shù) 相交直線 在同一平面內(nèi) 有且只有一個 平行直線 在同一平面內(nèi) 沒有 異面直線 不同在

5、任何一個平面內(nèi) 沒有 3. 平行直線的公理及定理 (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2) 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這兩個角相等. 4. 異面直線的判定 (1) 判定定理:過平面內(nèi)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直線,和這個平面內(nèi)不經(jīng)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2) 符號表示:若l?α,A?α,B∈α,B?l,則直線AB與l是異面直線. 5. 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1) 定義:設a,b是異面直線,經(jīng)過空間任意一點O,作直線a′∥a,b′∥b,我們把直線a′與b′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叫做異面直線a,b所成的角. (2) 范圍:.

6、 (3) 若異面直線a,b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稱異面直線a,b互相垂直.記作a⊥b. [備課札記] ,         1 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 ,     1) 如圖,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E,F(xiàn)分別為CC1,AA1的中點,畫出平面BED1F和平面ABCD的交線. 解:如圖,在平面ADD1A1內(nèi)延長D1F與DA交于一點P,則P∈平面BED1F. ∵ DA?平面ABCD,∴ P∈平面ABCD, ∴ 點P是平面ABCD與平面BED1F的一個公共點. 又點B是兩平面的一個公共點, ∴ PB為兩

7、平面的交線. 如圖,在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點,畫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線,并說明理由. 解:顯然點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個公共點,即點S在交線上,由于AB>CD,則分別延長AC和BD交于點E,如圖所示. ∵ E∈AC,AC?平面SAC,∴ E∈平面SAC. 同理,可證E∈平面SBD, ∴ 點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線上,連結(jié)SE, 則直線SE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線. ,         2 共點、共線、共面問題) ,     2) 如圖,在四邊形ABCD和四邊形ABEF中,B

8、C∥AD,BC=AD,BE∥FA,BE=FA,點G,H分別為FA,F(xiàn)D的中點. (1) 求證:四邊形BCHG是平行四邊形. (2) C,D,F(xiàn),E四點是否共面?為什么? (1) 證明:因為點G,H分別為FA,F(xiàn)D的中點,所以GH∥AD,GH=AD.又BC∥AD,BC=AD, 所以GH∥BC,且GH=BC, 所以四邊形BCHG為平行四邊形. (2) 解:C,D,F(xiàn),E四點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FA,點G為FA的中點知, BE∥FG,BE=FG,所以四邊形BEFG為平行四邊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CH,所以EF∥CH,所以EF與CH共面.

9、又D∈FH,所以C,D,F(xiàn),E四點共面. 變式訓練 如圖,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點E,F(xiàn)分別是AB,BC的中點,A1C1與B1D1交于點O.求證:A1,C1,F(xiàn),E四點共面. 證明:如圖,連結(jié)AC,因為點E,F(xiàn)分別是AB,BC的中點,所以EF是△ABC的中位線,所以EF∥AC. 由直棱柱知AA1綊CC1,所以四邊形AA1C1C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C∥A1C1. 所以EF∥A1C1,故A1,C1,F(xiàn),E四點共面. ,         3 空間直線位置關(guān)系問題) ,     3)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M,N分別是A1B1,B1C1的中點

10、.求證: (1) AM和CN共面; (2) D1B和CC1是異面直線. 證明:(1) 如圖,連結(jié)MN,A1C1,AC. ∵ 點M,N分別是A1B1,B1C1的中點,∴ MN∥A1C1. ∵ A1A綊C1C,∴ 四邊形A1ACC1為平行四邊形, ∴ A1C1∥AC,∴ MN∥AC, ∴ A,M,N,C四點共面,即AM和CN共面. (2) ∵ ABCDA1B1C1D1是正方體, ∴ B,C,C1,D1不共面. 假設D1B與CC1不是異面直線, 則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 D1,B,C,C1∈α,這與B,C,C1,D1不共面矛盾. ∴ 假設

11、不成立,即D1B與CC1是異面直線. 變式訓練 已知空間四邊形ABCD中,點E,H分別是邊AB,AD的中點,點F,G分別是邊BC,CD的中點. (1) 求證:BC與AD是異面直線; (2) 求證:EG與FH相交. 證明:(1) 假設BC與AD不是異面直線,則BC與AD共面. 不妨設它們所共平面為α,則B,C,A,D∈α, 所以四邊形ABCD為平面圖形,這與四邊形ABCD為空間四邊形相矛盾. 所以BC與AD是異面直線. (2) 如圖,連結(jié)AC,BD,則EF∥AC,HG∥AC, 因此EF∥HG;同理EH∥FG,則EFGH為平行四邊形. 又EG,F(xiàn)H是平行四邊形EFGH的對

12、角線, 所以EG與FH相交. 1. 在下列命題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 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② 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③ 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nèi),那么這條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此平面內(nèi); ④ 平行于同一個平面的兩個平面相互平行. 答案:④ 解析:④不是公理,是個常用的結(jié)論,需經(jīng)過推理論證;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公理. 2. 一個正方體紙盒展開后如圖所示,在原正方體紙盒中有如下結(jié)論: ① AB⊥EF; ② AB與CM所成的角為60°; ③ EF與MN是異面直

13、線; ④ MN∥CD. 以上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答案:①③ 解析:把正方體平面展開圖還原到原來的正方體,如圖所示,AB⊥EF,EF與MN是異面直線,AB∥CM,MN⊥CD,只有①③正確. 3.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E,F(xiàn)分別為棱AA1,CC1的中點,則在空間中與三條直線A1D1,EF,CD都相交的直線有________條. 答案:無數(shù) 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點P,M, 過點P,M與直線EF作一個平面α,因CD與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們相交,設α∩CD=Q,連結(jié)PQ,則PQ與EF必然相交,即PQ為所求直線.由點P的任意性知,

14、有無數(shù)條直線與直線A1D1,EF,CD都相交. 4.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E,F(xiàn),G分別是棱CC1,BB1及DD1的中點.求證:∠BGC=∠FD1E. 證明:∵ 點E,F(xiàn),G分別是正方體的棱CC1,BB1,DD1的中點, ∴ 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則四邊形CED1G與四邊形BFD1G均為平行四邊形.則GC∥D1E,GB∥D1F. ∵ ∠BGC與∠FD1E對應兩邊的方向分別相同, ∴ ∠BGC=∠FD1E. 5.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對角線A1C與平面BDC1交于點O,AC,BD交于點M,點E為AB的中點,點

15、F為AA1的中點.求證: (1) C1,O,M三點共線; (2) E,C,D1,F(xiàn)四點共面; (3) CE,D1F,DA三線共點. 證明:(1) ∵ C1,O,M∈平面BDC1,又C1,O,M∈平面A1ACC1,由公理3知,點C1,O,M在平面BDC1與平面A1ACC1的交線上,∴ C1,O,M三點共線. (2) ∵ 點E,F(xiàn)分別是AB,A1A的中點,∴ EF∥A1B. ∵ A1B∥CD1,∴ EF∥CD1.∴ E,C,D1,F(xiàn)四點共面. (3) 由(2)可知,E,C,D1,F(xiàn)四點共面.∵ EF∥A1B,EF=A1B,∴ EF=D1C,∴ D1F,CE為相交直線,記交點為P.

16、則P∈D1F?平面ADD1A1,P∈CE?平面ADCB,∴ P∈平面ADD1A1∩平面ADCB=AD,∴ CE,D1F,DA三線共點. 1. 如圖,在正方體ABCDEFMN中,①BM與ED平行;②CN與BM是異面直線;③CN與BE是異面直線;④DN與BM是異面直線.以上四個命題中,正確的命題是________.(填序號) 答案: ②④ 解析:觀察圖形,根據(jù)異面直線的定義可知,BM與ED是異面直線,CN與BM是異面直線,CN與BE不是異面直線,DN與BM是異面直線,故①③錯誤,②④正確.即正確的命題是②④. 2. 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AB=CD且AB與CD所成的角為30°,點

17、M,N分別是BC,AD的中點,求直線AB和MN所成的角. 解:如圖,取AC的中點P.連結(jié)PM,PN, 則PM∥AB,且PM=AB,PN∥CD,且PN=CD, 所以∠MPN為直線AB與CD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補角). 則∠MPN=30°或∠MPN=150°. 若∠MPN=30°,因為PM∥AB, 所以∠PMN是AB與MN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補角). 又AB=CD,所以PM=PN,則△PMN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線AB與MN所成的角為75°. 若∠MPN=150°,易知△PMN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線AB與MN所成的角為15°. 故

18、直線AB和MN所成的角為75°或15°. 3. 已知在棱長為a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M,N分別是棱CD,AD的中點.求證: (1) 四邊形MNA1C1是梯形; (2) ∠DNM=∠D1A1C1. 證明:(1) 如圖,連結(jié)AC, 在△ACD中,∵ 點M,N分別是CD,AD的中點, ∴ MN是三角形ACD的中位線, ∴ MN∥AC,MN=AC. 由正方體的性質(zhì)得AC∥A1C1,AC=A1C1, ∴ MN∥A1C1且MN=A1C1,即MN≠A1C1, ∴ 四邊形MNA1C1是梯形. (2) 由(1)知MN∥A1C1.又∵ ND∥A1D1, ∴ ∠DNM與∠

19、D1A1C1相等或互補. 而∠DNM與∠D1A1C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銳角, ∴ ∠DNM=∠D1A1C1. 1. 證明點線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據(jù)題中所給部分條件先確定一個平面,然后證明其余的點或線都在平面內(nèi);二是將所有元素分成幾個部分,然后分別確定幾個平面,再證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證法. 2. 證明三線共點的方法:通常先證明兩條直線的交點在第三條直線上,而第三條直線是分別經(jīng)過這兩條直線的兩個平面的一條交線. 3. 異面直線的證明方法:一是應用判定定理(過平面內(nèi)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連線與平面內(nèi)不經(jīng)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二是采用反證法.判定異面直線時通常采用排除

20、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 4. 對于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圍是以及兩條直線垂直的定義,平移法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guān)鍵. [備課札記] 第2課時 直線與平面的位置 關(guān)系(1) (對應學生用書(文)109~110頁、(理)111~112頁) 了解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了解線面平行的有關(guān)概念;除了能熟練運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外,還能運用定義判斷位置關(guān)系. ① 要熟練掌握線面平行的定義、判定及性質(zhì).② 要注意線線關(guān)系、線面關(guān)系以及面面關(guān)系的轉(zhuǎn)化.對于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點到面的距離了解即可.

21、1. (必修2P35練習2改編)給出下列條件:① l∥α;② l與α至少有一個公共點;③ l與α至多有一個公共點.則能確定直線l在平面α外的條件為________.(填序號) 答案:①③ 解析:直線l在平面α外:l∥α或直線l與平面α僅有一個交點. 2. (必修2P35練習7改編)在梯形ABCD中,AB∥CD,AB?平面α,CD?平面α,則直線CD與平面α內(nèi)的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 答案:平行或異面 解析:因為AB∥CD,AB?平面α,CD?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與平面α內(nèi)的直線可能平行,也可能異面. 3. (必修2P35練習4改編)在正六棱柱ABCDEFA

22、1B1C1D1E1F1的表面中,與A1F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 答案:平面ABCDEF、平面CC1D1D 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1F1∥AF,AF?平面ABCDEF,且A1F1?平面ABCDEF,所以A1F1∥平面ABCDEF.同理,A1F1∥C1D1,C1D1?平面CC1D1D,且A1F1?平面CC1D1D,所以A1F1∥平面CC1D1D.其他各面與A1F1均不滿足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條件.故答案為平面ABCDEF與平面CC1D1D. 4. (原創(chuàng))P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點,矩形對角線的交點為O,M為PB的中點,給出下列四個命題: ① OM∥平面PCD;② OM∥平面

23、PBC;③ OM∥平面PDA;④ OM∥平面PBA. 其中正確命題的個數(shù)是________. 答案:2 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且OM∥平面PAD.故正確的只有①③. 5. (必修2P41習題5改編)在四面體ABCD中,點M,N分別是△ACD,△BCD的重心,則四面體的四個面中與MN平行的是________. 答案:平面ABC、平面ABD 解析:如圖,連結(jié)AM并延長交CD于E,連結(jié)BN并延長交CD于F,由重心性質(zhì)可知,E,F(xiàn)重合為一點,且該點為CD的中點E,由==,得MN∥AB,因此,MN∥平面ABC,且MN∥平面ABD. 1. 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的

24、位置關(guān)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種: 位置關(guān)系 直線a在平面α內(nèi) 直線a與平面α相交 直線a與平面α平行 公共點 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 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沒有公共點 符號表示 a?α a∩α=A a∥α 圖形表示 2. 直線與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 性質(zhì)定理 文字 如果平面外一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內(nèi)的一條直線平行,那么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jīng)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就和交線平行 符號 圖形 作用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         1 

25、基本概念辨析) ,     1) 下列命題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    W. ① 直線l平行于平面α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則l∥α; ② 若直線a在平面α外,則a∥α; ③ 若直線a∥b,直線b?α,則a∥α; ④ 若直線a∥b,b?α,那么直線a平行于平面α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 答案:1 解析:∵ 直線l雖與平面α內(nèi)無數(shù)條直線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內(nèi),∴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題.∵ 直線a在平面α外,包括兩種情況:a∥α和a與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題.∵ 直線a∥b,b?α,則只能說明a和b無公共點,但a可能在平面α內(nèi),∴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題.∵

26、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與平面α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平行.∴ ④是真命題.綜上可知,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1. 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 若直線a不在平面α內(nèi),則a∥α; ② 若直線l上有無數(shù)個點不在平面α內(nèi),則l∥α; ③ 若直線l與平面α平行,則l與α內(nèi)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平行; ④ 若l與平面α平行,則l與α內(nèi)任何一條直線都沒有公共點; ⑤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兩直線可以相交. 答案:④⑤ 解析:如圖①,a∩α=A時,a?α,∴ ①錯誤;直線l與α相交時,l上有無數(shù)個點不在α內(nèi),∴ ②錯誤;l∥α時,α內(nèi)的直線與l平行或異面,∴ ③錯誤;l∥

27、α,l與α無公共點,∴ l與α內(nèi)任一直線都無公共點,④正確;如圖②,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1C1與B1D1都與平面ABCD平行,∴ ⑤正確.  ,         2 線面平行的判定) ,     2) 如圖,在底面為平行四邊形的四棱錐PABCD中,點E是PC的中點.求證:PA∥平面BDE.  證明:如圖,連結(jié)AC交BD于點O,連結(jié)OE.  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O是AC的中點,又E是PC的中點, ∴ OE∥PA. ∵ PA?平面BDE,OE?平面BDE, ∴ PA∥平面BDE. 變式訓練 如圖,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xiàn)分別是A

28、1B,AC1的中點.求證:EF∥平面ABC.  證明:如圖,連結(jié)A1C,因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邊形AA1C1C是平行四邊形,所以點F在A1C上,且為A1C的中點. 在△A1BC中,因為E,F(xiàn)分別是A1B,A1C的中點, 所以EF∥BC. 因為BC?平面ABC,EF?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M,N,P分別為棱AB,BC,C1D1的中點.求證:AP∥平面C1MN.  證明: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 因為點M,P分別為棱AB,C1D1的中點,所以AM=PC1. 又AM∥CD,PC1∥

29、CD,故AM∥PC1, 所以四邊形AMC1P為平行四邊形.從而AP∥C1M. 又AP? 平面C1MN,C1M?平面C1MN, 所以AP∥平面C1MN. ,         3 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 ,     3) 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CC1=4,M是棱CC1上的一點.若點N是AB的中點,且CN∥平面AB1M,求CM的長.  解:(解法1)如圖①,取AB1的中點P,連結(jié)NP,PM. ① 因為點N是AB的中點,所以NP∥BB1. 因為CM∥BB1,所以NP∥CM,所以NP與CM共面. 因為CN∥平面AB1M,平面CNPM∩平面AB1M=

30、MP,所以CN∥MP. 所以四邊形CNPM為平行四邊形,所以CM=NP=CC1=2. (解法2)如圖②,設NC與CC1確定的平面交AB1于點P,連結(jié)NP,PM. ② 因為CN∥平面AB1M,CN?平面CNPM,平面AB1M∩平面CNPM=PM,所以CN∥MP. 因為BB1∥CM,BB1?平面CNPM,CM?平面CNPM,所以BB1∥平面CNPM. 又BB1?平面ABB1,平面ABB1∩平面CNPM=NP, 所以BB1∥NP,所以CM∥NP,所以四邊形CNPM為平行四邊形. 因為點N是AB的中點,所以CM=NP=BB1=CC1=2. (解法3)如圖③,取BB1的中點Q,

31、連結(jié)NQ,CQ. ③ 因為點N是AB的中點,所以NQ∥AB1. 因為NQ?平面AB1M,AB1?平面AB1M, 所以NQ∥平面AB1M. 因為CN∥平面AB1M,NQ∩NC=N,NQ,NC?平面NQC, 所以平面NQC∥平面AB1M. 因為平面BCC1B1∩平面NQC=QC,平面BCC1B1∩平面AB1M=MB1,所以CQ∥MB1. 因為BB1∥CC1,所以四邊形CQB1M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CM=B1Q=CC1=2. (解法4)如圖④,分別延長BC,B1M,設交點為S,連結(jié)AS. ④ 因為CN∥平面AB1M,CN?平面ABS, 平面ABS∩平面AB1M=

32、AS,所以CN∥AS. 由于AN=NB,所以BC=CS. 又CM∥BB1,同理可得SM=MB1, 所以CM=BB1=CC1=2. 如圖,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AC1與A1C交于點O,E是棱AB上一點,且OE∥平面BCC1B1.求證:點E是AB的中點.  證明:連結(jié)BC1,因為OE∥平面BCC1B1, OE?平面ABC1,平面BCC1B1∩平面ABC1=BC1,所以OE∥BC1. 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面AA1C1C是平行四邊形,AC1∩A1C=O, 所以點O是AC1的中點, 所以==1,即點E是AB的中點.  1. 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

33、1B1C1中,已知AB=AC,點M,N,P分別為BC,CC1,BB1的中點.求證:A1N∥平面AMP.  證明:取C1B1的中點D,連結(jié)A1D,DN,DM,B1C.由于點D,M分別為C1B1,CB的中點,所以DM∥CC1且DM=CC1,故DM∥AA1且DM=AA1,則四邊形A1AM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1D∥AM.又A1D?平面APM,AM?平面APM,所以A1D∥平面APM.由于D,N分別為C1B1,CC1的中點,所以DN∥B1C. 又點P,M分別為BB1,CB的中點,所以MP∥B1C.  所以DN∥MP. 又DN?平面APM,MP?平面APM, 所以DN∥平面APM.

34、由于A1D∩DN=D,所以平面A1DN∥平面APM. 由于A1N?平面A1DN,所以A1N∥平面APM. 2. 如圖,在四棱錐EABCD中,四邊形ABCD為矩形,點M,N分別是AE,CD的中點.求證:直線MN∥平面EBC.  證明:取BE中點F,連結(jié)CF,MF. 因為點M是AE的中點,所以MF綊AB. 又點N是矩形ABCD邊CD的中點,所以NC綊AB,所以MF綊NC, 所以四邊形MNCF是平行四邊形,所以MN∥CF. 又MN?平面EBC,CF?平面EBC,所以MN∥平面EBC. 3. 如圖,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是AA′上的點,點E是B′C′的中點,且A′E

35、∥平面DBC′.試判斷D點在AA′上的位置,并給出證明.  解:點D為AA′的中點. 證明如下:如圖,取BC的中點F,連結(jié)AF,EF,  設EF與BC′交于點O,連結(jié)DO,BE,C′F,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點E是B′C′的中點,所以 EF∥BB′∥AA′,且EF=BB′=AA′, 所以四邊形A′EFA是平行四邊形. 因為A′E∥平面DBC′,A′E?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 所以A′E∥DO.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點E是B′C′的中點, 所以EC′∥BC且EC′=BF,所以四邊形BFC′E是平行四邊形,所以點

36、O是EF的中點. 因為在平行四邊形A′EFA中, A′E∥DO, 所以點D為AA′的中點. 4. 如圖,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菱形,點E是A1C1的中點.求證:BE∥平面ACD1.  證明:如圖,連結(jié)B1D1交A1C1于點E,連結(jié)BD交AC于點O,連結(jié)OD1. ∵ 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菱形, ∴ D1E∥BO且D1E=BO, ∴ 四邊形BED1O是平行四邊形, ∴ BE∥OD1. ∵ OD1?平面ACD1,BE?平面ACD1, ∴ BE∥平面ACD1.  5.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C⊥平面PA

37、D,AB∥CD,CD=2AB=2BC,點M,N分別是棱PA,CD的中點.求證:PC∥平面BMN.  證明:設AC∩BN=O,連結(jié)MO,AN. 因為AB=CD,AB∥CD,點N為CD的中點, 所以AB=CN,AB∥CN, 所以四邊形ABCN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O為AC的中點. 又點M為PA的中點,所以MO∥PC. 因為MO?平面BMN,PC? 平面BMN, 所以PC∥平面BMN.   1. 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點M,N分別為AB,PA的中點.求證:PB∥平面MNC. 證明:因為點M,N分別為AB,PA的中點, 所以MN∥PB. 因為MN?平面MNC,

38、PB? 平面MNC, 所以PB∥平面MNC. 2. 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點D是AB的中點.求證:BC1∥ 平面A1CD.  證明:連結(jié)AC1,設交A1C于點O,連結(jié)OD. ∵ 四邊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點. ∵ 在△ABC1中, O,D分別是AC1,AB的中點, ∴ OD∥BC1. ∵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 BC1∥平面A1CD. 3. 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點P∈BB1(P不與B,B1重合).PA∩A1B=M,PC∩BC1=N. 求證:MN∥平面ABCD.  證明:連結(jié)AC,A

39、1C1, 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 AA1∥CC1,且AA1=CC1,  ∴ 四邊形ACC1A1是平行四邊形. ∴ AC∥A1C1. ∵ AC?平面A1BC1,A1C1? 平面A1BC1, ∴ AC∥平面A1BC1. ∵ AC?平面PAC,平面A1BC1∩ 平面PAC=MN, ∴ AC∥MN. ∵ MN?平面ABCD, AC?平面ABCD, ∴ MN∥平面ABCD.  1. 判定或證明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 利用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定義(無公共點). (2) 利用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3) 利

40、用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α∥β,a?α?a∥β). 注意不管用哪種方法,都應將相應的條件寫全,缺一不可. 2.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的作用是證線線平行,應用時常常需構(gòu)造輔助平面,和在平面幾何中添加輔助線一樣,在構(gòu)造輔助平面時要確認這個平面的存在性. 3. 證明平行問題時要注意“轉(zhuǎn)化思想”的應用,要抓住線線、線面、面面之間的平行關(guān)系,實現(xiàn)“空間問題”與“平面問題”之間的轉(zhuǎn)化. [備課札記] 第3課時 直線與平面的位置 關(guān)系(2) (對應學生用書(文)111~113頁、(理)113~115頁)    了解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了解空間垂直的有關(guān)概念;熟練運用

41、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   要注意線線垂直、線面垂直的轉(zhuǎn)化.可以按照要證明的目標重新整理知識點.  1. (必修2P38練習2(3)改編)已知直線l,a,b,平面α.若l∥a,a⊥α,b⊥α,則l與b的位置關(guān)系是    W. 答案:平行 解析: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可知,若a⊥α,b⊥α,則a∥b.因為l∥a,所以l∥b. 2. 已知兩條異面直線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線與兩異面直線都垂直,那么這個平面與這條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是   ?。?(填序號) ① 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確定. 答案:② 解析:設a,b為異面直線,a∥平面α,b∥平面α,直線l⊥a,l

42、⊥b.過a作平面β∩α=a′,則a∥a′,∴ l⊥a′.同理過b作平面γ∩α=b′,則l⊥b′.∵ a,b異面,∴ a′與b′相交,∴ l⊥α. 3. 設l,m表示直線,m是平面α內(nèi)的任意一條直線,則“l(fā)⊥m”是“l(fā)⊥α”成立的     條件.(選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答案:充要 解析:由線面垂直的定義知,直線垂直于平面內(nèi)任意一條直線,則直線與平面垂直,說明是充分條件,反之,直線垂直于平面,則直線垂直于平面內(nèi)任意一條直線,說明是必要條件,則“l(fā)⊥m”是“l(fā)⊥α”成立的充要條件. 4. (必修2P42習題9改編)如圖,AB是圓O的直徑,PA垂直于

43、圓O所在的平面,C是圓O上不同于A,B的任一點,則圖中直角三角形的個數(shù)為   ?。?  答案:4 解析:因為AB是圓O的直徑,所以AC⊥BC,△ACB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可得,PA⊥AB,PA⊥AC,所以△PAB與△PAC是直角三角形;因為PA⊥平面ABC,且BC?平面ABC,所以PA⊥BC.又BC⊥AC,PA∩AC=A,所以BC⊥平面PAC.而PC?平面PAC,所以BC⊥PC,△PCB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個數(shù)為4. 5. (必修2P38練習3改編)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已知AB=1,則點C到平面B1BDD1的距離為   ?。? 答案: 解析:連

44、結(jié)AC,則AC⊥BD,  又BB1⊥AC,故AC⊥平面B1BDD1, 所以點C到平面B1BDD1的距離為AC=.  1.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a與一個平面α內(nèi)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a與平面α互相垂直,記作a⊥α,直線a叫做平面α的垂線,平面α叫做直線a的垂面,垂線和平面的交點稱為垂足W. 2. 結(jié)論: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平面垂直,過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與已知直線垂直. 3. 直線與平面垂直 判定定理 性質(zhì)定理 文字 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垂直于這個平面 如果兩條直線垂直于同一個平面,那么這兩

45、條直線平行 符號 圖形   作用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 線面垂直?線線平行 4. 點到平面的距離 從平面外一點引平面的垂線,這個點和垂足間的距離叫做這個點到這個平面的距離. 5. 直線和平面的距離 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這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這個平面的距離,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的距離. 6.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1) 斜線 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相交,但不和這個平面垂直,這條直線叫做這個平面的斜線,斜線與平面的交點叫做斜足,斜線上一點與斜足間的線段叫做這個點到平面的斜線段. (2) 射影  過平面α外一點P向平面α引斜線和垂線,那么過斜足Q

46、和垂足P1的直線就是斜線在平面內(nèi)的正投影(簡稱射影),線段P1Q就是斜線段PQ在平面α內(nèi)的射影,如圖. (3) 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條斜線與它在這個平面內(nèi)的射影所成的銳角,叫做這條直線與這個平面所成的角.特別地,如果直線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說這條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線與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內(nèi),則它們所成的角是0°的角. [備課札記]   ,         1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 ,     1) 如圖,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點E,F(xiàn)分別是AB,BC的中點,A1C1與B1D1交于點O

47、.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證:OD⊥平面A1C1FE.  證明:連結(jié)BD,因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   因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 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 因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 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 變式訓練 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別為AB,P

48、A的中點.若AC=BC,求證:PA⊥平面MNC.  證明:因為M,N分別為AB,PA的中點,所以MN∥PB.又因為PA⊥PB,所以PA⊥MN. 因為AC=BC,AM=BM,所以CM⊥AB. 因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 所以CM⊥平面PAB. 因為PA?平面PAB,所以CM⊥PA. 又因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 所以PA⊥平面MNC. ,         2 直線與平面垂直性質(zhì)的應用) ,     2)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D⊥平面PAB,AP⊥AB. (1) 求證:

49、CD⊥AP; (2) 若CD⊥PD,求證:CD∥平面PAB.  證明:(1) 因為AD⊥平面PAB,AP?平面PAB, 所以AD⊥AP. 因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 所以AP⊥平面ABCD. 因為CD?平面ABCD,所以CD⊥AP. (2) 因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 ①. 因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 因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由①②得CD∥A

50、B, 因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 變式訓練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與異面直線AC,A1D都垂直相交.求證: (1) EF⊥平面AB1C; (2) EF∥BD1.  證明:(1)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 所以四邊形A1B1CD是平行四邊形,所以A1D∥B1C. 因為EF⊥A1D,所以EF⊥B1C. 又因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 所以EF⊥平面AB1C. (2) 連結(jié)BD,則BD⊥AC.  因為

51、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 所以DD1⊥AC. 因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 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 所以AC⊥BD1.同理可證BD1⊥B1C, 又AC∩B1C=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 所以BD1⊥平面AB1C. 又EF⊥平面AB1C, 所以EF∥BD1. ,         3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探索題) ,     3)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點D是BC的中點,BC=BB1. (1) 若P是CC1上任一點,求證:AP不可能與平面

52、BCC1B1垂直; (2) 試在棱CC1上找一點M,使MB⊥AB1.  (1) 證明:(反證法)假設AP⊥平面BCC1B1, ∵ BC?平面BCC1B1,∴ AP⊥BC. 又正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C,AP∩CC1=P,AP?平面ACC1A1,CC1?平面ACC1A1, ∴ BC⊥平面ACC1A1.而AC?平面ACC1A1, ∴ BC⊥AC,這與△ABC是正三角形矛盾, 故AP不可能與平面BCC1B1垂直. (2) 解:M為CC1的中點. ∵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BC=BB1, ∴ 四邊形BCC1B1是正方形. ∵ 點M為CC1的中點,點D

53、是BC的中點, ∴ △B1BD≌△BCM, ∴ ∠BB1D=∠CBM,∠BDB1=∠CMB. ∵ ∠BB1D+∠BDB1=, ∴ ∠CBM+∠BDB1=,∴ BM⊥B1D. ∵ △ABC是正三角形,D是BC的中點, ∴ AD⊥BC. ∵ 平面ABC⊥平面BB1C1C,平面ABC∩平面BB1C1C=BC,AD?平面ABC, ∴ AD⊥平面BB1C1C. ∵ BM?平面BB1C1C,∴ AD⊥BM. ∵ AD∩B1D=D,∴ BM⊥平面AB1D. ∵ AB1?平面AB1D,∴ MB⊥AB1. 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E是棱BC的中點,

54、點F是棱CD上的動點.試確定點F的位置,使得D1E⊥平面AB1F.  解:如圖,連結(jié)A1B,CD1,則A1B⊥AB1. ∵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D1A1⊥平面ABB1A1,AB1?平面ABB1A1,∴ A1D1⊥AB1.  又A1D1∩A1B=A1,A1D1,A1B?平面A1BCD1, ∴ AB1⊥平面A1BCD1. 又D1E?平面A1BCD1,∴ AB1⊥D1E. 于是使D1E⊥平面AB1F等價于使D1E⊥AF. 連結(jié)DE,易知D1D⊥AF, 若有AF⊥平面D1DE,只需證DE⊥AF. ∵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點E是BC的中點, ∴ 當且僅當點

55、F是CD的中點時,DE⊥AF, 即當點F是CD的中點時,D1E⊥平面AB1F.  1. 如圖,在矩形ABCD中,AB=1,BC=a(a>0),PA⊥平面ABCD,且PA=1,問BC邊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PQ⊥QD,并說明理由.  解:假設存在點Q,使得PQ⊥QD.連結(jié)AQ. ∵ PA⊥平面ABCD,且DQ?平面ABCD, ∴ PA⊥DQ. ∵ PQ⊥DQ,且PQ∩PA=P,PQ?平面PAQ,PA?平面PAQ, ∴ DQ⊥平面PAQ. ∵ AQ?平面PAQ,∴ AQ⊥DQ. 設BQ=x,則CQ=a-x,AQ2=x2+1,DQ2=(a-x)2+1. ∵ AQ2+DQ2=

56、AD2,∴ x2+1+(a-x)2+1=a2, 即x2-ax+1=0?。?). 方程(*)的判別式Δ=a2-4. ∵ a>0, ∴ 當Δ<0,即00,即a>2時,方程(*)有兩個不等實根,設兩個實根分別為x1,x2.由于x1+x2=a>0,x1x2=1>0,則這兩個實根均為正數(shù). 因此,當02時,BC邊上存在不同的兩點Q,使PQ⊥QD. 2. 如圖,在長方體AB

57、CDA1B1C1D1中,AB=BC=EC=AA1. (1) 求證:AC1∥平面BDE; (2) 求證:A1E⊥平面BDE.  證明:(1) 連結(jié)AC交BD于點O,連結(jié)OE. 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點O為AC的中點,AA1∥CC1且AA1=CC1,由EC=AA1,得EC=CC1, 即點E為CC1的中點,于是在△CAC1中,AC1∥OE. 因為OE?平面BDE,AC1?平面BDE,所以AC1∥平面BDE. (2) 連結(jié)B1E.設AB=a,則在△BB1E中,BE=B1E=a,BB1=2a. 所以BE2+B1E2=BB,所以B1E⊥BE. 在

58、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C1C,BE?平面BB1C1C,所以A1B1⊥BE. 因為B1E∩A1B1= B1,B1E?平面A1B1E,A1B1?平面A1B1E,所以BE⊥平面A1B1E. 因為A1E?平面A1B1E,所以A1E⊥BE. 同理A1E⊥DE. 又因為BE∩DE=E,BE ?平面BDE,DE ?平面BDE, 所以A1E⊥平面BDE. 3.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側(cè)棱PA垂直于底面,點E,F(xiàn)分別是AB,PC的中點,PA=AD.求證: (1) CD⊥PD; (2) EF⊥平面PCD.  證明:(1) ∵ PA⊥底

59、面ABCD,∴ CD⊥PA.又矩形ABCD中,CD⊥AD,且AD∩PA=A,AD,PA?平面PAD, ∴ CD⊥平面PAD,∴ CD⊥PD. (2) 如圖,取PD的中點G,連結(jié)AG,F(xiàn)G.  ∵ 點G,F(xiàn)分別是PD,PC的中點, ∴ GF綊CD,∴ GF綊AE, ∴ 四邊形AEFG是平行四邊形,∴ AG∥EF. ∵ PA=AD,G是PD的中點, ∴ AG⊥PD,∴ EF⊥PD. ∵ CD⊥平面PAD,AG?平面PAD, ∴ CD⊥AG,∴ EF⊥CD. ∵ PD∩CD=D,PD,CD?平面PCD,∴ EF⊥平面PCD. 4. 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

60、AC⊥BC,BC=CC1.設AB1的中點為D,B1C∩BC1=E. 求證: (1) DE∥平面AA1C1C; (2) BC1⊥AB1.  證明:(1) 由題意知,點E為B1C的中點,又點D為AB1的中點,因此DE∥AC. 因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 (2) 因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因為AC?平面ABC,所以AC⊥CC1. 因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 BC∩CC1=C, 所以AC⊥平面BCC1B1. 因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

61、⊥AC. 因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 因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 因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 5. 如圖,在四邊形ABEF中,AF⊥BF,點O為AB的中點,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和平面ABEF互相垂直. (1) 求證:AF⊥平面CBF; (2) 設FC的中點為M,求證:OM∥平面DAF.  證明:(1) 因為平面ABCD⊥平面ABEF,在矩形ABCD中,CB⊥AB,平面ABCD∩平面ABEF=AB, 所以CB⊥平面ABEF. 又AF?平面ABEF,則AF⊥CB.

62、 又AF⊥BF,且BF∩BC=B,BF,BC?平面CBF, 所以AF⊥平面CBF. (2) 設DF的中點為N,如圖,連結(jié)AN,NM,則MN綊CD. 又AO綊CD,則MN綊AO, 所以四邊形MNAO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OM∥AN. 又AN?平面DAF,OM?平面DAF, 所以OM∥平面DAF.   【示例】?。ū绢}模擬高考評分標準,滿分14分) 如圖,四棱錐PABCD的底面為平行四邊形,PD⊥平面ABCD,點M為PC的中點.  (1) 求證:AP∥平面MBD; (2) 若AD⊥PB,求證:BD⊥平面PAD. 學生錯解:證明:(1) 如圖,連結(jié)AC交BD于

63、點O,連結(jié)OM. 則點O為AC的中點.又點M為PC的中點, 所以OM∥PA. 因為OM?平面MBD,AP?平面MBD,  所以AP∥平面MBD. (2) 因為PD⊥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PD⊥AD. 因為AD⊥PB,所以AD⊥平面PBD. 因為BD?平面PBD,所以AD⊥BD. 因為PD⊥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PD⊥BD. 因為BD⊥AD,所以BD⊥平面PAD. 錯因分析:本題(2)中利用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時,條件交待不全,導致失分. 審題引導: 使用有關(guān)定理,必須寫全條件,并且不能出現(xiàn)多余條件,嚴格按照定理描述進行表達.

64、規(guī)范解答:  證明:(1) 如圖,連結(jié)AC交BD于點O,連結(jié)OM. 因為底面ABCD是平行四邊形,所以點O為AC的中點.(2分) 又點M為PC的中點, 所以OM∥PA.(4分) 因為OM?平面MBD,AP?平面MBD, 所以AP∥平面MBD.(6分) (2) 因為PD⊥平面ABCD,AD?平面ABCD, 所以PD⊥AD.(8分) 因為AD⊥PB,PD∩PB=P,PD?平面PBD,PB?平面PBD, 所以AD⊥平面PBD.(10分) 因為BD?平面PBD,所以AD⊥BD.(12分) 因為PD⊥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PD⊥BD. 因為BD⊥AD,

65、AD∩PD=D,AD?平面PAD,PD?平面PAD, 所以BD⊥平面PAD.(14分)  1.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N分別是棱AA1和AB上的點.若∠B1MN是直角,則∠C1MN=   ?。?  答案:90° 解析:∵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B1C1⊥平面ABB1A1,∴ B1C1⊥MN. ∵ MN⊥B1M,B1M∩B1C1=B1,B1M?平面C1B1M,B1C1?平面C1B1M,∴ MN⊥平面C1B1M,∴ MN⊥C1M,∴ ∠C1MN=90°. 2. 如圖,在四棱錐EABCD中,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BE=BC,AE⊥BE,

66、 M為CE上一點,且BM⊥平面ACE. (1) 求證:AE⊥BC; (2) 如果點N為線段AB的中點,求證:MN∥平面ADE.  證明:(1) 因為BM⊥平面ACE,AE?平面ACE, 所以BM⊥AE. 因為AE⊥BE,BE∩BM=B,BE,BM?平面EBC, 所以AE⊥平面EBC. 因為BC?平面EBC,所以AE⊥BC. (2) 取DE中點H,連結(jié)MH,AH. 因為BM⊥平面ACE,EC?平面ACE,所以BM⊥EC. 因為BE=BC,所以點M為CE的中點. 所以MH為△EDC的中位線.所以MH綊DC. 因為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DC綊AB, 故MH綊AB. 因為點N為AB中點,所以MH綊AN.所以四邊形ANMH為平行四邊形,所以MN∥AH. 因為MN?平面ADE,AH?平面ADE,所以MN∥平面ADE. 3. 如圖,已知矩形ABCD,過A點作SA⊥平面ABCD,再過A點作AE⊥SB交SB于點E,過E點作EF⊥SC交SC于點F.  (1) 求證:AF⊥SC; (2) 若平面AEF交SD于點G,求證:AG⊥SD. 證明:(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