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單元 實驗原則與設計課時作業(y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單元 實驗原則與設計課時作業(yè)(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十單元 實驗原則與設計課時作業(yè)
1.以下實驗中對照組設置正確的是( )
A.在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的實驗中,可將胚芽鞘分別置于單側光下和無光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
B.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實驗中不需要設置對照組
C.在證明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有淀粉產(chǎn)生的實驗中,對照組遮光、實驗組照光
D.在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適溫度的實驗中,應選擇0 ℃、30 ℃、80 ℃等不同的溫度進行對照
解析:選B。在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的實驗中,實驗的自變量是單側光照射胚芽鞘的部位不同,因此應設置尖端一組感受到光,另一組尖端未感受到光,A錯誤;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時,由于有前后對照
2、,所以不需要設置對照實驗,B正確;在證明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有淀粉產(chǎn)生的實驗中,對照組照光、實驗組遮光,C錯誤;在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適溫度的實驗中,溫度是自變量,即應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進行,且溫度差應相同,以構成相互對照,D錯誤。
2.(2018·四川綿陽高三診斷)在下列科學研究中,沒有設置對照或?qū)Ρ鹊氖? )
A.科學家用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證明了細胞核的功能
B.薩頓基于實驗觀察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
C.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D.赫爾希和蔡斯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解析:選B??茖W家用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證明了細胞核的功能,A正
3、確;薩頓采用類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通過實驗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B錯誤;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C正確;赫爾希和蔡斯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D正確。
3.(2018·南昌九校聯(lián)考)為探究物質(zhì)X增強學習記憶能力的分子機制,將初斷乳大鼠隨機分成4組,飼養(yǎng)8周后,測定大鼠腦組織中乙酰膽堿酯酶與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乙組中,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大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B.棕櫚油能提高大鼠腦組織中乙酰膽堿酯酶與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
C.小劑量X能明顯提高大鼠腦組織中乙酰膽
4、堿酯酶與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
D.大劑量X能降低大鼠腦組織中乙酰膽堿酯酶與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
解析:選C。曲線圖和柱形圖對應的縱坐標數(shù)值不同,乙組中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小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A錯誤;乙組中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小于甲組,說明棕櫚油能降低大鼠腦組織中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B錯誤;比較圖中的甲組、丙組和丁組可以看出,小劑量X和大劑量X都能提高大鼠腦組織中乙酰膽堿酯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C正確、D錯誤。
4.(2018·河南鄭州月考)植物在干旱等不良環(huán)境下細胞會出現(xiàn)PR-5蛋白,研究人員從干旱脅迫與恢復水供應(復水)后的番茄植株的根、莖、葉細胞中提取的總RNA,測定細胞中PR-5蛋白基因
5、的轉(zhuǎn)錄情況如表。下列正確的說法是( )
萎蔫
復水
2 h
復水
4 h
復水
8 h
復水
24 h
對照
根
-
+++
+++
+++
+++
++
莖
-
+
+
+
+
-
葉
-
-
-
+
-
-
注:“+”表示檢出;“-”表示未檢出;“+”越多表示相對含量越多。
A.干旱導致萎蔫的植株PR-5基因被損壞
B.對照組說明在葉分化過程中PR-5基因丟失
C.干旱后復水促進了PR-5基因的表達
D.復水后根比莖葉產(chǎn)生了更多的PR-5基因
解析:選C。番茄植株在干旱脅迫與恢復水供應的刺激下發(fā)生了PR-5蛋白
6、基因在不同器官的選擇性表達,分析圖表可知在根中PR-5蛋白基因表達頻率較高,莖次之,葉表達的最少。干旱沒有導致萎蔫的植株PR-5基因被損壞,A錯誤;對照組在葉分化過程中PR-5基因沒有表達,但基因沒有丟失,B錯誤;與對照組相比,干旱后復水促進了PR-5基因的表達,C正確;復水后根比莖葉PR-5蛋白基因表達頻率較高,并沒有產(chǎn)生更多的PR-5基因,D錯誤。
5.(2018·湖南郴州高三質(zhì)檢)原花青素(PC)是廣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花朵和樹皮中的一種天然抗癌化合物。某研究小組就原花青素對離體的人膽囊癌細胞抑制作用做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7、
0
20
40
80
160
320
24
18
24
27
28
30
33
48
25
30
32
34
38
41
72
29
33
40
45
49
53
A.實驗設計中遵循的自變量不止一個
B.實驗過程中每個培養(yǎng)瓶要先后測定3次
C.隨著原花青素濃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強
D.隨著原花青素作用時間的延長、抑制效果增強
解析:選A。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探究PC濃度對離體的人膽囊癌細胞抑制作用,二是探究PC的作用時間對離體的人膽囊癌細胞抑制作用,前者的自變量為PC濃度,后者的自變量為PC的作用時
8、間,因此實驗設計中遵循的自變量為一個,A項錯誤;實驗過程中每個培養(yǎng)瓶分別在24 h、48 h、72 h進行測定,共計測定3次,B項正確;在相同時間內(nèi),細胞抑制率隨原花青素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說明抑制效果增強,C項正確;在相同PC濃度下,細胞抑制率隨著原花青素作用時間的延長而增大,說明抑制效果增強,D項正確。
6.(2018·南昌三校模擬)研究人員探究蔗糖(Suc)、一定濃度的吲哚乙酸(IAA)對某植物幼莖細胞伸長的影響,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得到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據(jù)此可判斷( )
A.Suc抑制幼莖細胞伸長
B.Suc和IAA還能促進根細胞的伸長
C.IAA是影響幼莖細胞伸長的主要因
9、素之一
D.高濃度的IAA對細胞伸長具有抑制作用
解析:選C。據(jù)圖可知,用蔗糖處理后幼莖長度增加,所以蔗糖具有促進幼莖細胞伸長的作用;無法根據(jù)實驗結果判斷蔗糖和生長素對根細胞的作用;據(jù)圖可知生長素促進細胞伸長的作用比蔗糖的促進作用強,所以可推出生長素是影響幼莖細胞伸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濃度的生長素對細胞伸長具有抑制作用,但在本實驗中沒有體現(xiàn)。
7.下面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為證明農(nóng)田土壤中的微生物對某種農(nóng)藥具有分解作用而提出的實驗方案(如何檢測農(nóng)藥的含量不做要求)。
①他們在同一塊農(nóng)田的不同地點取等量的土壤,將其標記為甲、乙兩組;將甲組土壤進行滅菌,待用。
②實驗開始時向兩組分別加
10、入等量的用無菌水配制的某種農(nóng)藥,并與土壤混勻,放在自然條件下(暴露在空氣中)。
③一段時間后,多次取樣檢測甲、乙兩組土壤中農(nóng)藥的濃度并求平均值,比較兩組農(nóng)藥含量的差異。
(1)請指出并改正實驗中兩處明顯的錯誤,并說明原因。
錯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改正遵循的主要是實驗設計的什么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選擇不同地點的土壤,由于濕度、有機物含量的差異等可能導致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含量和種類有差異;空氣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為了使實驗結果準確,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實驗。上述兩點改正遵循的主要原則都是單一變量原則。
答案:(1)不同地點 同一地點 不同地點的土壤微生物含量和種類可能有差異,可能對結果造成干擾 放在自然條件下 放在無菌條件下 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對結果造成干擾 (2)單一變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