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二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技法提分點8 學會以點帶面巧用假設印證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5067135 上傳時間:2022-06-11 格式:DOC 頁數(shù):11 大小:276.50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二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技法提分點8 學會以點帶面巧用假設印證_第1頁
第1頁 / 共11頁
(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二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技法提分點8 學會以點帶面巧用假設印證_第2頁
第2頁 / 共11頁
(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二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技法提分點8 學會以點帶面巧用假設印證_第3頁
第3頁 / 共1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二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技法提分點8 學會以點帶面巧用假設印證》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用)2019高考語文二輪培優(yōu)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二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技法提分點8 學會以點帶面巧用假設印證(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專題二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考情預覽】 題目信息 考點考向 年份 選文 類型 理解概念、句子 篩選整合 歸納概括 2018 《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中國自然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生命的未來》 實用類 √ √ √ 2017 社會傳播 論述類 √ √ √ 2016 語言變遷與現(xiàn)代文學 論述類 √ √ 2015 《思維與語言》 論述類 √ √ √ 2014 《讓眼睛學會思考》 論述類 √ √ √ 命題規(guī)律 1.選材 近五年高考中,2018年考查了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其他四年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備

2、考中要兩者兼顧。文本多選取學生閱讀有一定障礙的更為專業(yè)化的材料、論文、時評等,以考查學生陌生語境中的理解概括能力。 2.命題 題型穩(wěn)定,兩道客觀一道主觀題,且基本上每年都全面覆蓋該類閱讀的三個考點。 技法提分點8 學會以點帶面,巧用假設印證 三步驟理解重要概念和句子 讀文支招 陌生語境文本 閱讀技巧 第一步 外圍入手,瀏覽感知 先瀏覽三道題目的題干和選項,初步感知,明確重要信息。如本文,“兩類傳播行為”“傳播過程”這些重點信息就可以在瀏覽前兩道題時獲取。 第二步 有的放矢,初讀鎖定 初讀文本幾行,嘗試鎖定論述對象,如本文開篇的“社會傳播(過程)”可暫定為論述

3、對象,運用假設印證法,讀至后文時加以印證或糾偏。 第三步 全局意識,把握內(nèi)容 結(jié)合題干信息與文中的關聯(lián)詞語、概括詞語、關鍵標點等,大體概括各段內(nèi)容。 1.A類傳播行為及特征。 2.B類傳播行為及特征,A、B互換關系。 3.舉例說明社會傳播過程的特征。 第四步 歸納概括,明晰結(jié)構(gòu) 梳理出各段之間的關系,歸納壓縮,明確結(jié)構(gòu)關系。 典題文本 (2017·浙江)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社會傳播過程要求至少兩個人。他們結(jié)成信息分享關系,共享一套信息符號。結(jié)成傳播關系的目的是尋求信息、勸說、傳授、娛樂或其他。目的不同,參與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娛樂的人愿意“懸置懷疑”;預

4、料對方會勸說的人將加強防范。然而,無論扮演什么角色,參與者總是要根據(jù)自己的認知需要,調(diào)動各種資源和傳播技能,編制信息代碼,將他編制的符號發(fā)送給對方。我們將這樣的傳播行為稱為A類傳播行為。白紙黑字的符號可以長期保存,手勢或面部表情或講出來的話則稍縱即逝。無論時間長短,在傳播過程的某個時刻,這些符號都獨立存在,脫離了參與傳播的雙方。 接受訊息的參與者,將根據(jù)自己的認知需要,調(diào)動各種資源和傳播技能,決定是否接受對方發(fā)出的符號。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認知地圖對這些符號進行加工。我們將這些行動稱為B類傳播行為。第二個參與者也可能要進行編碼,這些編碼多半是非正式的、無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

5、信號,【印證】表示有沒有興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號;第一個參與者對第二個參與者的信號進行解碼,將其當作反饋。如果情況需要,【印證】第二個參與者還可能進行正式的編碼,發(fā)出這些符號,轉(zhuǎn)而進行A類傳播行為;反過來,第二個參與者的A類傳播行為又可能引起第一個參與者的B類傳播行為,如此等等,循環(huán)往復。 換言之,任何訊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顯行為。如上所述,訊息不像電流,電能沿電線流動,抵達燈泡,燈泡隨即發(fā)亮。誠然,有些反應嵌入本能,近乎自動;例如,一聽見汽車喇叭聲,一聽見“失火了”的呼喊,我們就很快做出反應。然而,即使這些快速反應也要經(jīng)過一些中間步驟。首先我們要聽到那樣的聲音,然后我們要對

6、它進行解釋:“他是在對我鳴喇叭嗎?”“哪里著火了?”外在符號影響行為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改變形勢在他心中的印象。外來符號到達時,如果接受者決定利用其中的訊息,他首先要加工這一訊息,加工的根據(jù)是他儲存的形象;一般地說,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可能有幾種:證實既存的構(gòu)想,稍許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來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變信仰一樣,徹底改變原有觀念的情況是極為罕見的。然而,改變信仰的現(xiàn)象的確時有發(fā)生;同樣,感覺突變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比如,聽說自己的房子著火時,腦海里對情況的感覺就會突變,迅速的反應就是必然的結(jié)果了。 對點解題 1.下列對文中A類傳播行為和B類傳播行為的解釋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A類傳

7、播行為指參與者編制信息代碼并發(fā)送符號,B類傳播行為指參與者決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對方發(fā)出的符號。 B.A類傳播行為指參與者調(diào)動各種資源和傳播技能編制符號,B類傳播行為指參與者根據(jù)自己的認知、調(diào)動各種技能接受符號。 C.A類傳播行為指參與者根據(jù)自己的認知需要和資源編制符號,B類傳播行為指參與者決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對方發(fā)出的符號。 D.A類傳播行為指參與者編制信息代碼并發(fā)送符號,B類傳播行為指參與者根據(jù)自己的認知、調(diào)動各種資源接受符號。 解題指導 (1)鎖定與篩選·以點帶面 點,關鍵詞;面,關鍵句。本題,①先找對象A類、B類傳播行為的關鍵詞:“這樣的傳播行為”“這些行動”。,輻射前文至段首。

8、②再搜“點”定面。A類中,搜“比如”“然而”為點,,刪關系疏遠的“比如”句,確定關鍵句為“然而”句。B類中,搜“是否接受”“如果接受”為點,無法做出,暫時全部留存。 (2)假設與印證·旁敲側(cè)擊 B類中所鎖定的答題區(qū)間正確,前后查找,找到第二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對A類、B類傳播行為的相關闡述,以此所進行的輻射為正確。 (3)推論與總結(jié)·由此及彼 由此可A類傳播行為的要點為“編制”“發(fā)出”等動詞,呼應“行為”這一主線;依此,亦可B類傳播行為的要素為“是否接受”,包含兩面。明確了概念要素,便可迅速作出判斷。 答案 A 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傳播過程中的雙方

9、結(jié)成信息分享關系,第一個參與者是訊息的傳播者,第二個參與者是訊息的接受者;兩者角色可以轉(zhuǎn)換。 B.勸說參與者和娛樂參與者,由于傳播行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勸說者會加強防范,追求娛樂者會“懸置懷疑”。 C.如果需要,傳播過程可以循環(huán)往復,B類傳播行為者可以轉(zhuǎn)為A類傳播行為者,A類傳播行為者可以成為B類傳播行為者。 D.接受者接受一些訊息,如汽車喇叭聲、“失火了”的呼喊聲,感覺會發(fā)生突變,不需要加工訊息,反應嵌入本能,近乎自動。 解析 D項,“不需要加工訊息”錯誤,原文說“然而,即使這些快速反應也要經(jīng)過一些中間步驟”。 答案 D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選文的主要內(nèi)容。

10、答:                                                                          解析 文本一共有三段,第一段講的是A類傳播行為,第二段講的是B類傳播行為以及兩者的互換關系,第三段講的是任何訊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顯行為。前兩者可以合并為“類型”,后者為“特點”。 答案?、偕鐣鞑バ袨轭愋?A類傳播行為與B類傳播行為)。 ②社會傳播過程特點(傳播至少兩人,角色可以轉(zhuǎn)換,循環(huán)往復)。 (2018·浙江省級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篆刻之美 孫莉莉 篆刻藝術在狹小的天地中,依靠筆畫的技巧,表

11、現(xiàn)出剛?cè)嵯酀墓P情刀趣,生動優(yōu)美的造型圖形,古樸雋永的金石氣韻,給人以情感意蘊的震動和審美藝術的享受。篆刻的起源,籠罩著某些神秘的氣氛,除貨賂用璽節(jié)說、殷墟銅璽起源說等,最有趣味的應該是龍鳳授璽說。從甲骨文的卜辭和陶器上的印紋、刻文來探討其背后的真相,從中能感受到篆刻印章的社會歷史地位及文化藝術氣息。唯其如此,我們才能讓一個長期懸而不決的問題得到破解。篆刻藝術的成熟期為何來得那么早,正是在皇權(quán)至上這種社會效用及信物憑證這種實際價值的雙重作用下,促成了篆刻藝術在春秋戰(zhàn)國及秦漢之際就十分輝煌絢麗的早熟局面。篆刻從發(fā)展開始,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特殊的“符號”,經(jīng)過若干時代

12、的成長,成熟為以文字為主要內(nèi)容存在的藝術形式,也就是成熟的篆刻藝術。盡管篆刻從唐至宋元曾一度中落,但從明至清,像文彭、何震、黃士陵、吳昌碩等一批有藝術覺悟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篆刻家則追蹤秦漢,在先民博大的印學寶庫中吸納了豐富的養(yǎng)料,再度匯融于書學畫理,從而使篆刻藝術再度振興,開創(chuàng)了綺麗多姿的流派印。 篆刻作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其形式與內(nèi)涵、價值與效應是積淀在整個文化系統(tǒng)內(nèi),活躍在整個社會化過程中的,因而對篆刻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綜合影響,為篆刻藝術的更新和突破提供能量和契機。如春秋戰(zhàn)國璽印的瑰麗奇妙,千姿百態(tài),正是“百家爭鳴”時代精神在印面上的折射。又如漢相官印的渾樸持重、沉雄老健,將軍印的剛勁豪壯、氣

13、勢酣暢,體現(xiàn)了雍容大度的相官之風和豪放英武的將軍之氣。從這個意義上講,篆刻是一種綜合藝術,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一種美學系統(tǒng)。篆刻不是技術操作,工匠制作,而是藝術創(chuàng)作,才情的顯現(xiàn)。 (選自《論中國傳統(tǒng)浮雕與篆刻藝術的關系》) ★1.文中畫線的“長期懸而不決的問題”應該是篆刻研究中的(  ) A.篆刻藝術的歷史地位 B.篆刻藝術的文化品位 C.篆刻藝術的成熟期 D.篆刻藝術的起源 解析 首先,鎖定與篩選。鎖定關鍵詞“懸而不決”“問題”,前文開篇首句寫篆刻之美,排除在外。故前文輻射至“篆刻的起源”;后文提到一個“問題”“篆刻藝術的成熟期為何來得那么早”,無法做出篩選,暫時保留。其次,假設

14、與印證。假設線后一句為答案,以“唯其如此”之前的內(nèi)容來檢驗印證假設。第一句,各種起源說;第二句,探究起源的做法,此句呼應“唯其如此”,由此排除此句。同時印證線后句非答題區(qū)間,排除。最后,推論與總結(jié)?!拔ㄆ淙绱恕钡淖龇ㄒ鉀Q的正是紛紜的“起源說”,再結(jié)合關鍵詞“神秘的氣氛”,可推斷此問題究竟何指。 答案 D 2.根據(jù)文章信息,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jù)上下文意思,“貨賂用璽節(jié)”應該是古代準許通商的憑證。上有印章且具備實際信用價值。 B.篆刻藝術,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為社會需要的推動而早熟;在明清時期,因為眾多篆刻家的努力而繁榮。 C.明清后期,篆刻家的藝術吸納明顯呈現(xiàn)出兩大

15、特點:一是吸收書學畫理;二是開創(chuàng)了綺麗多姿的流派印。 D.篆刻成為綜合藝術、文化現(xiàn)象和美學傳統(tǒng),是因為它能喚起欣賞者與之相應的情緒體驗及情感共鳴。 解析 C項,“吸收書學畫理”有誤,原文為“追蹤秦漢,在先民博大的印學寶庫中吸納了豐富的養(yǎng)料,再度匯融于書學畫理”,可見明清篆刻藝術家們吸收的是前人成就,而非“書學畫理”,他們所做的是將前人的成就融入書學畫理中。 答案 C 3.根據(jù)文意概括篆刻之美的具體內(nèi)容。 答:                                                                      解析 可簡單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段講

16、篆刻之美、篆刻的起源和發(fā)展,第二段講篆刻的意義。故只需壓縮文章首句內(nèi)容即可?!敖o人……的享受”為審美感受,而非“美的內(nèi)容”。 答案 剛?cè)嵯酀墓P情刀趣,生動優(yōu)美的造型圖形,古樸雋永的金石氣韻。 一、(2018·浙江金華十校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自然科學有一些定義、定理,人文社會科學雖然沒有這種叫法,但每個學科在基本理論上都有些公認的原理,而且無論是實證性文字,還是理論著作,也都有一個學術規(guī)范的問題。引據(jù)的準確可靠,論證的充分,推理的嚴密,是所有的論文都應該做到的,這些就不用說了。對于該領域?qū)W術界研究狀況的了解和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所有研究論文都應遵循的原則。

17、按照海內(nèi)外學術研究的慣例,一篇有分量的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首先必須對當前的研究現(xiàn)狀有一個簡單的回顧,說明在此問題的研究上目前學術界進展到何種程度,還遺留有什么問題。國內(nèi)在此問題上的做法比較靈活,但一般的學術專著和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則一定要有這部分內(nèi)容。為什么要有這個要求?第一,說明自己在該領域掌握的信息有哪些,是不是對重要研究成果都有所了解;第二,說明這個課題有沒有研究的必要;第三,說明可供利用的成果和主要材料有哪些,必須要推翻的舊說是什么。所以對一篇有所創(chuàng)新的嚴謹?shù)目茖W論文來說,這部分內(nèi)容是不能少的。當然,這也不能成為“科八股”的第一股,無論需要不需要,都先引一大堆材料,自己卻并無新見。有的學

18、者是將前人的有關看法分散地在有關地方標出;有的論文雖然并無對前人看法的綜述,但對學術界此前情況了如指掌,論文圍繞前沿問題,所辨析很有針對性,也未必要在文前先作回顧。這主要是一個學風和意識的問題,不純粹是論文格式或?qū)懻撐牡姆椒▎栴}。 應該說,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的。尤其學術上的重大成果、重大推進和突破,無不借助于前人所奠定的基礎,或從前人的研究中受到啟發(fā)。中國屈原學會首任會長湯炳正先生為拙著《屈原與他的時代》寫的《序》中,對我的研究方法,有三點特予肯定。湯先生的第一點說: 推翻前人的舊論,創(chuàng)立自己的新說,這是學術界慣用的公式?!安黄撇涣ⅰ?,這當然是對的;但對我國千百年來的學術遺產(chǎn)

19、,是不是也存在個“有繼有立”的問題?亦即善于在繼承優(yōu)秀學術遺產(chǎn)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新說。這次我讀逵夫的書稿,見他在不少的篇章里,首先是接受前人的學術遺產(chǎn),然后層層論證,步步推演,結(jié)果竟得出一個全新的概念。這其間,繼承與創(chuàng)造,渾然一體,確實難得。 湯先生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國學根底深厚,又能吸收國外的新的研究方法,也十分重視學術的規(guī)范。他沒有一篇論文是隨感式的論述,都是扎扎實實,進行嚴密論證的。我在屈原研究上受到湯先生多方啟發(fā),也受到鼓勵。湯先生上面所指出這一點,盡管我做得還不是太好,但確實是我在研究工作中所長期奉行的原則。 其次,采用前人主要觀點、說法,應予注明。這一方面是學術規(guī)范的問題,另一方面也

20、是學術道德的問題。收在本書中的論文,對文本、作者的考訂與探索為多,我都盡可能做到注明此前學者的看法,自己同意者加以引述、利用;不同意者如影響很大,便提出商榷,加以辯駁。如《我國最早的歌舞劇〈公莫舞〉演出腳本研究》中引述楊公驥先生之說四十余處,均以“楊公驥先生說”或“楊說”表明。其中《敦煌變文》校補部分,自己閱讀之時寫了一些札記,整理成文時,將當時所能找到的書、刊物都借來,一一查對,此前學者們已經(jīng)談過相同意見者即刪去;意見有部分相同可資利用者加以引述,有所不同而不得不辯者,即加以辯證。 (節(jié)選自趙逵夫《古典文獻論叢》) 1.下列各項中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人文社會科學

21、的各學科都有些公認的原理,它們類似于自然科學中的定義、定理,不管是專題研究報告,還是系統(tǒng)的理論,都要遵守學術規(guī)范。 B.一篇有創(chuàng)新觀點的嚴謹?shù)目茖W論文,首先要回顧一下當前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目的只是為了說明在此問題的研究上目前學術界進展到了何種程度。 C.創(chuàng)立自己的新學說,可以先破后立,即推翻前人舊說后再創(chuàng)立自己的新說;但也可以“有繼有立”,在繼承優(yōu)秀遺產(chǎn)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新說。 D.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既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基,也要吸收國外新的研究方法,還要重視學術規(guī)范,不能憑想當然進行隨感式的論述。 解析 B項,“只是為了說明”以偏概全。原文為“說明在此問題的研究上目前學術界進展到何種程度,還

22、遺留有什么問題”。 答案 B ★2.對文中“‘科八股’的第一股”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科八股”指的是格式僵化、材料堆砌,沒有自己新見解的人文社會科學論文,其“第一股”指的是無論需不需要,開篇千篇一律地先引一大堆材料。 B.一般的學術論文和碩士、博士的學位論文開頭也會綜述前人在該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遺留的問題,但這是論文規(guī)范,不能一概算作“‘科八股’的第一股”。 C.將前人的有關看法分散在文中并標出;或者雖無對前人看法的綜述,但對學術界此前情況了如指掌,對問題的辨析有針對性,這都打破了“第一股”的僵化模式。 D.“這主要是一個學風和意識的問題”,意為“‘科八股’的第一股

23、”問題的存在,有論文格式和寫作的模式化原因,也有個人學術風氣不正等的主觀因素。 解析 首先,鎖定與篩選。鎖定關鍵詞“這”,由此向前輻射至段首。其次,假設與印證。假設全部為答題區(qū)間,篩選出關鍵詞句“首先必須……回顧”“為什么”“第一……第三”。概括各句內(nèi)容:前者提要求,后兩者說原因。刪掉原因,即為“這”的指代內(nèi)容。結(jié)合它的反義來理解概念的準確含義。以本句線后內(nèi)容加以印證。最后,推論與總結(jié)。結(jié)合選項篩選判斷。D項,原文為“這主要是一個學風和意識的問題,不純粹是論文格式或?qū)懻撐牡姆椒▎栴}”,本末倒置,格式方法是表現(xiàn),學風意識是根本。選項抹煞差別,曲解文意。 答案 D 3.“學術規(guī)范”應當遵循哪

24、些原則?請聯(lián)系全文,分條概述。 答:                                                                      解析 先抓關鍵句。首段“是所有的論文都應該做到的”“也是所有研究論文都應遵循的原則”為總起句,是重要的解題標志。再細心求證。依次概括各段內(nèi)容以確證。第二段,了解該領域研究現(xiàn)狀;第三、四段,繼承與創(chuàng)造;第五段,嚴密論證;第六段,尊重前人成果。合并壓縮即可。 答案 ①引據(jù)準確可靠。②論證充分。③推理嚴密。④了解該領域研究現(xiàn)狀。⑤尊重前人研究成果。⑥推陳出新。 二、(2018·浙江紹興3月適應性考試)閱讀下面的文字,

25、完成4~6題。 論說性作品要傳達的是知識——在讀者經(jīng)驗中曾經(jīng)有過或沒有過的知識;想象文學是在闡述一個經(jīng)驗本身——那是讀者只能借著閱讀才能擁有或分享的經(jīng)驗——如果成功了,就帶給讀者一種享受。因為企圖不同,這兩種不同的作品對心智便有不同的訴求。我們都是經(jīng)由感官與想象來體驗事情,我們都是運用判斷與推論,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這并不是說我們在思考時用不上想象力,或我們的感官經(jīng)驗完全獨立于理性的洞察與反應之外,關鍵在強調(diào)哪一方面的問題而已。小說主要是運用想象力,這也是為什么稱之為想象文學的原因,這與理性的科學或哲學相反。 有關想象文學的事實,帶引出我們要建議的否定的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學帶給你的

26、影響力。我們討論過很多主動的閱讀方法,這適用于任何一本書,但在論說性作品與想象文學中,適用的方法卻不大相同。閱讀論說性作品,讀者應該像個捕食的小鳥,經(jīng)常保持警覺,隨時準備伸出利爪。在閱讀詩與小說時,相同的活動卻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如果容許的話,我們可以說那是有點被動的活動,或者,更恰當?shù)恼f法應該是,那是帶著活力的熱情。在閱讀一個故事時,我們一定要用那樣的方式來表現(xiàn),讓故事在我們身上活動。我們要讓故事貫穿我們,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們一定得打開心靈,接納它。閱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guī)則應該以達成某種深沉的經(jīng)驗為目標,這些規(guī)則應該盡可能去除我們體驗這種深刻感受的阻礙。 因為目標完全不同,這兩種作品

27、的寫法必然不同。想象文學會盡量使用文字潛藏的多重字義,好讓這些文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豐富性與渲染力。作者會用隱喻的方式讓整本書整合起來,就像注重邏輯的作者會用文字將單一的意義說明清楚一樣。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詩與小說,但每個人閱讀起來卻各有不同的體會。論說性作品的邏輯目標則是完全清晰,毫無言外之意的解說,在字里行間不能有其他的含意,任何相關與可以陳述的事都得盡可能說個一清二楚才行。相反,想象文學卻要依賴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重含意的隱喻在字里行間所傳達的訊息,比文字本身還要豐富,整首詩或故事所說的東西,不是語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在想象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那是邏輯的,

28、不是詩的,二者完全不同。詩人馬克·范多倫曾經(jīng)說:“在詩與戲劇中,敘述是讓人更模糊的一種媒介?!逼┤?,你根本就無法在一首抒情詩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任何他想要“說明”的東西,然而整首詩來看,所有字里行間的關聯(lián)與彼此的互動,卻又陳述了某種完全超越主旨的東西。我們可以從小說在我們想象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jīng)驗中學習,為了從這樣的書中學習,我們要從自己的經(jīng)驗中思考。 (節(jié)選自《如何閱讀一本書》) ★4.不屬于對文中畫線句子含意的理解的一項是(  ) A.詩與戲劇會盡量使用文字潛藏的多重字義,有時整首詩或故事所說的東西不是語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B.在詩與戲劇的寫作中,作者會用隱喻的方式讓整本書整合起來,每個

29、人閱讀起來可能會有不同的體會。 C.雖然在詩中找不到任何他想要“說明”的東西,但整首詩字里行間的關聯(lián)與彼此的互動,陳述了某種超越主旨的東西。 D.我們可以從我們想象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jīng)驗中學習,所以我們要從自己的經(jīng)驗中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地閱讀想象文學。 解析 首先,鎖定與篩選。鎖定關鍵詞“詩與戲劇”“更模糊”,由此向前后輻射至上段段首和本段段尾。其次,假設與印證。假設全部為答題區(qū)間,篩選出關鍵詞句“多重字義”“隱喻”“豐富”,“想象文學”“完全超越主旨”“學習”等。以本段段首“不要去找共識、主旨”印證。最后,推論與總結(jié)。結(jié)合選項,確定D項不是想象文學本身的特點,是談作為讀者的“我們”應該“如

30、何閱讀”。 答案 D 5.關于論說性作品與想象文學的差異,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這兩種文體的寫作目標不同,論說性作品要傳達的是知識,想象文學是在闡述一個經(jīng)驗——讀者只能在這次閱讀中擁有或分享的經(jīng)驗。 B.這兩種作品的閱讀對心智的訴求不同,閱讀小說只需要運用想象力,由感官與想象來獲得體驗,而閱讀科學或哲學全靠判斷與推論。 C.閱讀論說性作品,讀者應該葆有一種“主動的閱讀方法”,閱讀想象文學更需要一種“帶著活力的熱情”,讀者要打開心靈,接納它。 D.想象文學要依賴文字中的言外之意,來增加文章的豐富性與渲染力;論說性作品的邏輯目標則是完全清晰,毫無言外之意的解說。 解析 

31、B項,“只需要”“全靠”表述過于絕對。文中為“這并不是說我們在思考時用不上想象力,或我們的感官經(jīng)驗完全獨立于理性的洞察與反應之外,關鍵在強調(diào)哪一方面的問題而已。小說主要是運用想象力”。 答案 B 6.根據(jù)原文,針對“想象文學”的閱讀提出兩條建議。 答:                                                                      解析 篩選鎖定原文句段,如“有關想象文學的事實,帶引出我們要建議的否定的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我們一定得打開心靈,接納它。閱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guī)則應該以達成某種深沉的經(jīng)驗為目標,這些規(guī)則應該盡可能去除我們體驗這種深刻感受的阻礙”“在想象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那是邏輯的,不是詩的,二者完全不同”,據(jù)此概括答案。 答案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如回答“我們一定得打開心靈,接納它”或者“應該盡可能去除我們體驗這種深刻感受的阻礙”也可) (2)在想象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 11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