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長春版(1).doc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長春版(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長春版(1).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12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長春版撰寫人:_時 間:_教學目標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及其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2.理解本文從正反兩方面運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論證方法。3.結合自身學習實際,積極爭取做一名注重實踐、有開拓精神的人。4.學習編寫閱讀提綱。教學重點1.理解作者的觀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2.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教學難點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美國有幾位華裔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你知道都是誰嗎?對。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等,他們之中有一位在領獎時用中文來演講,是誰,你知道嗎?他就是丁肇中。由此可見丁先生對祖國的熱愛。不僅如此,丁肇中還向中國青年學生發(fā)表了演講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以鼓勵和教育我們。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篇文章。二、作者簡介。丁肇中,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青少年時期,丁肇中是在祖國大陸和臺灣度過的,在國內念完小學和中學后,到美國學習。1959年獲得工程學士學位,1960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份到瑞士日內瓦歐洲核研究中心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國,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第二年提升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為物理學教授。1976年因發(fā)現(xiàn)J/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他曾多次回國探親,對祖國的科學事業(yè)極為關心。在他領導的實驗小組里,中國派去的同志約占半數(shù),這些科學工作者在他的精心指導下正從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三、朗讀課文,正音正字。1.會讀會寫下列生字。肇(zh鄌)埋沒(m潁葆澹醤g hu醤g)2.能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窮盡。致知: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開拓展,使認識達到無所不知的極限。致,推及;知,認識。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該往何處去。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清談:本指魏晉間一些士大夫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后泛指不切實際的談論。誠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思想純正,不欺騙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齊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頓好。袖手旁觀: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3.朗讀課文,圈畫重點語句。四、理順文章結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舉例證明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第612自然段):理例結合,證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學的實驗精神。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強調我們要培養(yǎng)實驗精神的重要意義。五、研讀文章。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自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也就是通過實驗得到知識。3.作者認為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4.大學里講“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和丁教授講“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樣嗎?目的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一樣。丁教授講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得到新知識。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5.第4自然段舉王陽明“格物”失敗的例子說明了什么?王陽明的“格物”實是“格己”,而不是研究萬物的道理,這是無用的,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證明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確的。6.作者認為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實驗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只有通過實地實驗才能得到新的知識。實驗的過程應該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7.第8自然段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說明了什么?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說明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地動手栽種、研究生長過程、科學地觀察。8.文章第9自然段講的是什么道理?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而是需要小心具體的計劃,要有一個適當?shù)哪繕恕?.丁肇中先生憂慮中國學生的哪些現(xiàn)狀?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功課成績很好,但不會做研究。10.文章第12自然段作者舉自己個人的經驗說明了什么?這是什么論證?舉個人的經驗說明光“用功”埋頭讀書,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屬于舉例論證。11.為什么說當今社會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中也是不可少的。12.丁教授認為四書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的探索。六、體會寫作特點。這篇文章簡潔通俗,深入淺出。除了語言通俗明白外,行文結構靈活,說理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說理方法:1.引用古語。如:引用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含義。引用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表現(xiàn)了從古至今對哲學思想的探究。2.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合。列舉事例時,采用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相結合說理的方法。具體如下表所示:3.運用對比。例如:把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今天科學進展新的知識形成鮮明對比。七、小結。這篇說理文章思路清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啟迪了我們的智慧。學習了本文后我們要更有意識地培養(yǎng)格物致知的精神,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會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的人才。八、布置作業(yè)。以怎樣做個對未來社會有用的人才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6 / 6-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年級 語文 下冊 12 應有 格物致知 精神 教案 長春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09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