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機械能守恒定律 每課一練(人教版必修2)
《7.8 機械能守恒定律 每課一練(人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7.8 機械能守恒定律 每課一練(人教版必修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七章機械能守恒定律8機械能守恒定律1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機械能一定不變B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而勢能一定變化C若物體的勢能變化,機械能一定變化D若物體的勢能變化,機械能不一定變化解析由于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速度不變,即物體的動能不變,當(dāng)物體的勢能變化時機械能一定變化,C正確,A、B、D錯答案C2下列運動過程滿足機械能守恒的是()A電梯勻速下降過程B起重機吊起重物過程C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過程D考慮阻力條件下滑雪者沿斜面下滑過程解析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只發(fā)生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A中機械能減少,B中機械能增加,C中機械能守恒,D中機械能減少答案C3關(guān)于機械能守恒,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做勻速運動,其機械能一定守恒B物體所受合外力不為0,其機械能一定不守恒C物體所受合外力做功不為0,其機械能一定不守恒D物體沿豎直方向向下做加速度為5 m/s2的勻加速運動,其機械能減少解析物體做勻速運動其動能不變,但機械能可能變,如物體勻速上升或下降,機械能會相應(yīng)的增加或減少,選項A錯誤;物體僅受重力作用,只有重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守恒,選項B、C錯誤;物體沿豎直方向向下做加速度為5 m/s2的勻加速運動時,物體一定受到一個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力作用,此力對物體做負(fù)功,物體的機械能減少,故選項D正確答案D4汽車沿一段坡面向下行駛,通過剎車使速度逐漸減小,在剎車過程中()A重力勢能增加 B動能增加C重力做負(fù)功 D機械能不守恒解析汽車沿坡面向下運動,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故A、C錯;由于速度逐漸減小,由Ekmv2知,動能減小,B錯;由于動能、重力勢能都減小,故機械能是減小的,D項正確還可以根據(jù)除重力外,還有阻力做負(fù)功,可知機械能減小答案D5下列四個選項的圖中,木塊均在固定的斜面上運動,其中選項A、B、C中斜面是光滑的,選項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選項A、B中的F為木塊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選項A、B、D中的木塊向下運動,選項C中的木塊向上運動在這四個圖所示的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的是()解析依據(jù)機械能守恒條件: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機械能才能守恒,由此可見,A、B均有外力F參與做功,D中有摩擦力做功,故A、B、D均不符合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故答案為C.答案C6一蹦極運動員身系彈性蹦極繩從水面上方的高臺下落,到最低點時距水面還有數(shù)米距離假定空氣阻力可忽略,運動員可視為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運動員到達最低點前重力勢能始終減少B蹦極繩張緊后的下落過程中,彈力做負(fù)功,彈性勢能增加C蹦極過程中,運動員、地球和蹦極繩所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D蹦極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改變與重力勢能零點的選取有關(guān)解析重力做功決定重力勢能的變化,隨著高度的降低,重力一直做正功,重力勢能一直減少,故選項A正確;彈性勢能的變化取決于彈力做功,當(dāng)蹦極繩張緊后,隨著運動員的下落彈力一直做負(fù)功,彈性勢能一直增加,故選項B正確;在蹦極過程中,由于只有重力和蹦極繩的彈力做功,故由運動員、地球及蹦極繩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選項C正確;重力勢能的大小與重力勢能零點的選取有關(guān),而重力勢能的改變與重力勢能零點的選取無關(guān),故選項D錯誤答案ABC7如圖7813所示,小球用不可伸長的長度為L的輕繩懸于O點,小球在最低點至少需獲得多大的速度才能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圖7813解析由圓周運動知識可知,設(shè)小球到達最高點時速度至少為v1,則有mgm,v1.選擇小球在最低點時為重力勢能參考平面,則由機械能守恒得:mvmvmg2L,則v0.答案8(2012海南單科)下列關(guān)于功和機械能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有阻力作用的情況下,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不等于重力對物體所做的功B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改變量C物體的重力勢能是物體與地球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其大小與勢能零點的選取有關(guān)D運動物體動能的減少量一定等于其重力勢能的增加量解析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始終等于重力對物體所做的功,A項錯誤;運動物體動能的減少量等于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D項錯誤答案BC9下列物體中,機械能守恒的是()A做平拋運動的物體B被勻速吊起的集裝箱C光滑曲面上自由運動的物體D物體以g的加速度豎直向上做勻減速運動解析物體做平拋運動或沿光滑曲面自由運動時,不受摩擦力,在曲面上彈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所以A、C項正確;勻速吊起的集裝箱,繩的拉力對它做功,不滿足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機械能不守恒;物體以g的加速度向上做勻減速運動時,由牛頓第二定律Fmgm,有Fmg,則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大小為mg的外力作用,該力對物體做了正功,機械能不守恒答案AC10(2012山東)將地面上靜止的貨物豎直向上吊起,貨物由地面運動至最高點的過程中,vt圖象如圖7814所示以下判斷正確的是()圖7814A前3 s內(nèi)貨物處于超重狀態(tài)B最后2 s內(nèi)貨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3 s內(nèi)與最后2 s內(nèi)貨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 s末至第5 s末的過程中,貨物的機械能守恒解析由題所給出的vt圖象可知,在前3 s內(nèi),a2 m/s2,貨物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故貨物處于超重狀態(tài),選項A正確;在最后2 s內(nèi),貨物的加速度a3 m/s2,小于重力加速度,故吊繩拉力不為零,選項B錯誤;根據(jù)v3 m/s可知選項C正確;第3 s末至第5 s末的過程中,貨物勻速上升,故吊繩的拉力與貨物的重力大小相等,此過程中除重力外還有吊繩的拉力對貨物做功,所以貨物的機械能不守恒(貨物的機械能增加),選項D錯誤答案AC11如圖7815所示,具有一定初速度v的物塊,在沿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受一個恒定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這時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g取10 m/s2,那么在物塊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7815A物塊的機械能一定增加B物塊的機械能一定減少C物塊的機械能不變D物塊的機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解析以物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30FfFma代入數(shù)據(jù)得FfF,故此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物塊的機械能不變,C正確答案C12一質(zhì)量為m2 kg的小球從光滑的斜面上高h(yuǎn)3.5 m處由靜止滑下,斜面底端緊接著一個半徑R1 m的光滑圓環(huán),如圖7816所示,求:圖7816(1)小球滑到圓環(huán)頂點時對圓環(huán)的壓力的大?。?2)小球至少應(yīng)從多高處由靜止滑下才能越過圓環(huán)最高點?(g取10 m/s2)解析(1)小球從開始下滑至滑到圓環(huán)頂點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可用動能定理求出小球到最高點時的速度,再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壓力由動能定理有mg(h2R)mv20小球在圓環(huán)最高點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Nmgm聯(lián)立上述兩式,代入數(shù)據(jù)得FN40 N由牛頓第三定律知,小球?qū)A環(huán)的壓力大小為40 N.(2)小球能越過圓環(huán)最高點的臨界條件是在最高點時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gm設(shè)小球應(yīng)從H高處滑下,由動能定理得mg(H2R)mv20由得H2.5R2.5 m.答案(1)40 N(2)2.5 m13如圖7817所示,讓擺球從圖中A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擺,正好擺到最低點B位置時線被拉斷設(shè)擺線長l1.6 m,O點離地高H5.8 m,不計繩斷時的機械能損失,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求:圖7817(1)擺球剛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2)落地時擺球的速度大小解析(1)擺球由A到B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機械能守恒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1sin 30)lmv,則vB m/s4 m/s.(2)設(shè)擺球落地點為題圖中的D點,則擺球由B到D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mvmg(Hl)則vD m/s10 m/s.答案(1)4 m/s(2)10 m/s-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7.8 機械能守恒定律 每課一練人教版必修2 機械能 守恒定律 課一練 人教版 必修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48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