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藍田縣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 第8課 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案1 岳麓版必修1.doc
-
資源ID:6412205
資源大?。?span id="d990wuh" class="font-tahoma">33.50KB
全文頁數(shù):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陜西省藍田縣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 第8課 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案1 岳麓版必修1.doc
第8課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掌握“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的制定和責任內閣制的形成等基本史實;2、了解不同歷史時期議會和內閣權力的消長情況及其原因;過程與方法目標:可以運用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為切入點,尋找其歷史的淵源,從而加深學習歷史的現(xiàn)實性和對歷史認識的深刻性,對英國君主立憲制、責任內閣制以及選舉程序等相對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個靈活的把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使學生認識并理解資產階級民主制的形成、發(fā)展和完善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不斷調整的過程,從而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正確認識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以及對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發(fā)展及經(jīng)濟發(fā)展產生的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教學重點通過對英國權利法案和責任內閣制的學習,掌握君主立憲制確立的過程,了鮮英國式代議制度的特點。 學時難點 教學活動 【講授】第8課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導入一:設計教學情境導入本課:通過幾幅圖片,讓學生認識英國國王及王室主要成員。提問:發(fā)達的英國為什么還有國王呢?國王在現(xiàn)今的英國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本課 將告訴我們答案。導入二:這兩幅圖片是英國當今政壇二大風云人物,一位是頭戴王冠、精神矍鑠的老人,她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另一位是英國首相卡梅倫。隨著歷史的變遷,當今的女王和首相與中世紀相比,其地位和權力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有權威人士說:“議會上下兩院如果做出決定,即使將女王的死刑判決書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簽字。”這說明當今女王是虛君,沒有實權,是國家權力的象征;而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掌握立法權、財政權和對行政權的監(jiān)督控制權,這體現(xiàn)了今天的英國實行何種政體嗎?以此為話題導入新課。一、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歷史條件本目主要是通過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歷史條件,為了解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個政治背景和歷史延續(xù)性的鋪墊,并直接引入君主立憲制的概念。1、歷史淵源:大憲章和中世紀議會2、階級力量:資產階級和新貴族3、政治前提:光榮革命4、經(jīng)濟基礎: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本目主要是通過展示課件,用間潔的圖示講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fā)生的歷程。1、原因:根本上是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引起的16、17世紀,英國封建制度走向沒落,資本主義因素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jīng)濟實力日益增長,迫切要求廢除封建專制制度,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 2、過程: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先后經(jīng)歷了議會斗爭時期、兩次內戰(zhàn)時期、克倫威爾獨裁統(tǒng)治時期、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以及光榮革命。1640年革命爆發(fā) 處死國王 護國主政治 光榮革命 斯圖王朝專制統(tǒng)治第一階段:1640年革命爆發(fā),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國。第二階段: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國王查理二世實行反對英國國教和恢復天主教的宗教政策,違背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意愿,喪失了人心。第三階段:“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3、意義:為民主政治建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肮鈽s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實現(xiàn)了革命最初的既定目標,確保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既得利益,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保留了國王,大大削弱了王權,這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妥協(xié)的產物,是與當時英國國情及革命領導力量的構成相適應的,是切合而且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師講解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奪取政權的政治革命的勝利,僅僅是邁出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第一步。要想確保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就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利用他們所控制的議會,通過一系列的法案來限制王權.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限制王權的法案權利法案教師提問 英國資產階級為什么能在這個時候有力的提出了權力法案,權力法案的提出又從哪些方面限制了國王的權力呢?學生回答(1)條件: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當時有利形勢,盡量擴大自己的政治經(jīng)濟實力,利用所控制的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權.(2)內容:法案規(guī)定:國王無權廢止法律 限制了國王的立法權; 不得侵犯議會的征稅權 限制了國王的征稅權;不經(jīng)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組織常備軍 限制了國王的軍事權;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限制了國王的司法權;2、教師提問權力法案的內容限制了國王的哪些權利?又保證了議會的哪些權利?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完畢后,讓學生思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頒布權利法案有什么影響?3、限制王權法案制定的結果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首先通過一系列的法案來限制王權,把實際的權力轉移到議會手中,從而確立了議會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奠定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基礎,成為君主立憲制確立的第一個階段。這些法案包括:1689年的權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君權衰落、議會權力的增長,成為這一時期一個總的發(fā)展趨勢,君權神圣不可侵犯原則再也恢復不起來了。君主立憲制是英國代議制度的特征,權利法案是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過程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肯定了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權力,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1701年,議會又通過了王位繼承法,對王權做了進一步的限制,把國王繼承權、任命法官等重大問題的權力都掌握在議會手中。君權衰落、議會權力的增長成為這一時期一個總的發(fā)展趨勢。最終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從而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教師講解君主權力衰微,議會權力不斷提高是英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總趨勢,但是當時行政權仍然掌握在國王手中,請同學們思考議會又是怎樣取得對行政權的監(jiān)督控制權的?下面我們學習君主立憲制度的發(fā)展。三、君主立憲制的發(fā)展這一目主要介紹了英國責任內閣制度的確立和形成過程。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一個顯著特征。英國君主立憲制有三個重要機構:議會、國王和內閣。國王是國家元首,聯(lián)合王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領袖,但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權力的象征而已。國家權力的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實質使議會取得對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控制權,這樣,英國成為資產階級議會君主制的典型國家,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得到了發(fā)展。教師提問閱讀課文,找出議會通過什么制度取得對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控制權的?學生回答責任內閣制教師提問內閣制是怎樣形成與發(fā)展的?責任內閣制的形成(1)起源于光榮革命前的國王最高咨詢機構樞密院,光榮革命后內閣逐漸取代了樞密院,成為國王直轄的最高行政機關。(2)1721年,下院多黨領袖沃波爾當選為第一任內閣首相,開創(chuàng)了由多數(shù)黨領袖任首相并組建內閣的先例。(3)18世紀中葉,責任內閣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議會取得了對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控制權。2、英國責任內閣制的特點議會下院多數(shù)黨領袖任首相并組建內閣,首相有控制內閣決定的發(fā)言權;一切內閣成員必須在大政方針上保持一致,聯(lián)合起來集體負責;內閣必須得到下院議員的支持,一旦內閣受到下院的反對,首相就要辭職以向議會謝罪,或解散議會而提前大選,由新選出的下院決定內閣的去留。自主合作 君主立憲制之下,英國政治上有那幾個重要的角色?分別有何職權?責任內閣制度形成后,內閣跟國王的關系如何?跟議會的關系又如何呢?學生回答(1) 國王統(tǒng)而不治,內閣掌握實權,;國王形式任命內閣,但內閣不對國王負責,只是形式上向國王匯報。(2)首相掌握行政權,內閣與首相共進退。(3)議會,權力至上。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對議會負責;議會對內閣進行監(jiān)督;議會可以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可以解散議會。 代議制的基本概念:由選民選出代表產生代議機構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是一種間接民主。通常以議會作為代表民意的機關。學以致用 材料:在倫敦出版的中東報5月24日引用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消息說,受金融危機影響,英國經(jīng)濟形勢嚴峻,財政赤字高達1560億英鎊。為挽救英國經(jīng)濟,卡梅倫政府上臺后積極推行新的政策,卡梅倫政府首先決定本財政年度實施減少60億英鎊赤字計劃。你認為(1)內閣成員大體上是贊成還是反對?為什么?贊同。集體負責,共同進退(2)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如果反對,卡梅倫首相會不會為此改變策略,為什么?不會。首相掌握行政大權,不對國王負責。(3)如果議會中大多數(shù)都極力反對,結果又會如何?議會可以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內閣下臺;內閣要么垮臺,要么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選舉。思考與探究1世紀英國內閣制與同時期中國的內閣制有什么區(qū)別?英國:內閣掌握實權,不對君主負責;君主統(tǒng)而不治,虛有其位。中國:內閣權力很輕,只負責日常事務;君主專制,大權獨攬。3、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民主制的完善本目著重介紹了工業(yè)革命后英國的議會改革,實際上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調整與完善。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世界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英國是較早步入政治民主化的國家,而議會改革是其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工業(yè)革命后,英國議會有過多次改革,本目教材重點介紹的是1832年的改革??蓮谋尘?、內容、作用等三個方面理解和把握:(1)背景:第一,工業(yè)近代化必然帶來政治民主化。19世紀早期,隨著英國工業(yè)革命的深入開展,英國工業(yè)化的進程加快,工業(yè)化帶來財富與出身的尖銳矛盾。工業(yè)資產階級要求打破按出身享有政治權利的局面,他們積極謀取參政的權利;工業(yè)化帶來人口高度集中和都市化進程加快,人口稠密的新興工業(yè)城市要求增加議會的席位。第二,歐洲大陸革命潮流的沖擊;第三,英國群眾斗爭的高漲,英國人自古以來富有很強的民主意識,到了近代政治民主意識更加強烈,正是這種政治民主意識使每一個階層都在為爭取權利而斗爭,保證了英國政治民主化的推進。第四、舊選舉制的弊端嚴重,1832年議會改革前的議會政治稱為舊制度,舊制度不同于等級君主制度,基本適應當時政治發(fā)展狀況。舊制度實際上是貴族寡頭政治,貴族操縱議會。舊制度弊端叢生,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從選舉權方面來看,主要是選舉資格混亂,各選區(qū)選舉資格不一,各有各的標準,不是以財產為標準,而是以人的出身為標準,隨著工業(yè)化發(fā)展,工業(y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同樣要求獲得選舉權。其次,從議會的席位分布情況來看,同樣混亂,有的“衰敗的選區(qū)”已基本無人居住,卻仍有選派議員的權利,有的新興都市,人口眾多,但卻沒有席位或很少有席位。再次,選舉方法腐敗,營私舞弊、賄選公開化。改革這種舊制度,勢在必行。(2)內容:1832年,議會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改革方案的主要內容有:第一,選舉資格的改革。方案規(guī)定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10鎊以上的房主和年付房租額在10鎊以上的房客都有選舉權;農村居民中年收入在10鎊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鎊以上的租地經(jīng)營者有選舉權。第二,議會名額重新分配。取消56個“衰敗選區(qū)”的議會代表名額,30個小選區(qū)選舉名額也從2名減至1名,空出的143年席位分配給新興的工業(yè)城市。(3)作用:首先,朝著民主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并且創(chuàng)立了走向民主改革的方式,即在對舊制度改革中不斷創(chuàng)新,以妥協(xié)方式擴大民主的進程,這對世界各國的民主進程的推進都是值得借鑒的。其次,使工業(yè)資產階級(主要是中產階級)躋身于統(tǒng)治地位,從而使上層建筑與經(jīng)濟基礎更相適應,進一步推動了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和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再次,勞動人民(工人、貧民)選舉資格受到了種種限制。進一步啟發(fā)了工人階級的覺悟,走向了公開的政治斗爭形式。繼1832年議會改革之后,1867年和1884年,英國又進行了兩次議會改革,這些改革,使議會制度日趨民主化。4、19世紀英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兩黨制19世紀70年代以后,議會的權力和作用開始縮小,內閣開始凌駕于議會之上。從1887年到1897年,內閣幾乎壟斷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權,并使一部分立法權也轉入內閣手中,內閣還篡奪了議會的財政權。伴隨著政黨政治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內閣作為多數(shù)黨的黨魁和領導核心,對下院議會黨團的控制大為加強。英國議會的許多權力已轉向了內閣,內閣權力開始膨脹,許多英國人稱內閣為議會中的“第三院”。體現(xiàn)了 “內閣專橫”的政治格局和19世紀末的政治發(fā)展趨向,同時意味著英國君主立憲制黃金時代的結束。四、君主立憲之悟升華(評價)結合材料,從政治、經(jīng)濟和世界影響三個角度概括總結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意義?材料一:老牌王室的象征,伊麗莎白二世是現(xiàn)代君主的經(jīng)典形象。兢兢業(yè)業(yè)60年,“模范”女王名至實歸。王室代表了英國的傳統(tǒng),統(tǒng)一和國家榮譽,象征著國家的持久性和穩(wěn)定性,也在全球提升了英國的形象。 新京報材料二:到光榮革命為止,合適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已經(jīng)在英國形成了,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英國率先走向工業(yè)革命,也就從一個文明邊緣的小國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文明。 英國式道路錢乘旦材料三:成百的國家,無論是新國家還是老國家,都選擇了英格蘭的議會制度。 英國史學家柯麥芝君主立憲制的影響對英國: 政治上:保障民主,避免獨裁和暴力,有助于維護英國社會的穩(wěn)定。 經(jīng)濟上: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國際地位:提高國際地位對世界:為世界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范例。本課教材的四目內容,構成了英國議會制君立憲的形成發(fā)展調整完善黃金時代結束的全過程,學習時要通過逐目內容的分析,提示各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握英國近代民主進程的全貌。本課知識總結(一)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如何逐步確立的?1.“光榮革命”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2.限制王權的一列法案的頒布把實際權力轉移到議會手中,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從而為君主立憲制確立奠定基礎。3.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國王“統(tǒng)而不治”,只是國家權力的象征,議會取得了對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英國成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典型國家。(二)英國的責任制內閣是如何逐步形成、完善的?以及內閣所控權力的演變?1.“光榮革命”前,國王有一個最高咨詢機構-樞密院?!肮鈽s革命”后,內閣逐漸取代了樞密院,成了國王直轄的最高行政機關。2.18世紀初,形成了國王不參加內閣會議,下院多數(shù)黨領袖任首相和主持內閣會議的慣例,并逐漸形成了下院決定內閣的去留的慣例。18世紀中葉,責任制內閣形成并得以完善,議會取得了對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控制權。3、19世紀70年代以后,內閣開始凌駕于議會之上,幾乎壟斷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權和一部分立法權、財政權,被許多英國人稱為議會中的“第三院”。課后反思本課主要講了英國代議制的形成與完善。學生對英國的歷史了解甚少,對于西方政治制度的具體運作,也不甚清楚。而課本本目也講得較為簡略,所以,授課時需要增添一些課外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編相關的歷史劇,以加深學生對這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