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3章 第3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同步檢測 湘教版必修1
-
資源ID:62321974
資源大小:782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高中地理 第3章 第3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同步檢測 湘教版必修1
2019學年地理教學精品資料 2019.5高中地理 第3章 第3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同步檢測 湘教版必修1時間:45分鐘滿分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8分)下圖顯示中國不同地區(qū)山地年降水量從山麓到山頂?shù)淖兓?。讀圖完成第12題。1圖中山地年降水量()A隨海拔升高而遞減B與山地氣溫垂直變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變化最大的是山地2山麓景觀分別為溫帶荒漠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是()A和B和C和D和解析:第1題,圖中四座山地的年降水量均是隨高度增加先增加后減少,但變化曲線各異:變率最大的是山脈。第2題,根據(jù)四地垂直帶譜的分布規(guī)律可知,山麓地帶的景觀(基帶)與其所在自然景觀相同;山脈所在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故基帶可能為溫帶荒漠帶;山脈所在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00毫米,為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基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山脈所在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約1400毫米,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山脈所在地的年平均降水量達1500毫米左右,為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基帶為熱帶(季)雨林帶。答案:1.C2.B(2014·江西4月質檢)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qū)有常年積雪分布,常年積雪下限稱為雪線,雪線高度與氣溫和降水相關。讀“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氣溫隨海拔變化圖”,完成第35題。3甲坡的雪線高度約為()A3 100米 B3 300米C3 700米 D3 900米4關于甲坡和乙坡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坡是南坡,濕度小于乙坡B甲坡是北坡,濕度小于乙坡C乙坡是南坡,濕度小于甲坡D乙坡是北坡,濕度小于甲坡5該山地氣溫年較差山峰小于山麓,原因是山峰()A夏季氣溫上升快 B夏季氣溫上升慢C冬季氣溫下降快 D冬季氣溫下降慢解析:第3題,以氣溫0數(shù)值的海拔為參照讀圖可知。第4題,同海拔相比,山麓地帶甲坡氣溫高于乙坡,表明甲坡為南坡,乙坡為北坡,甲坡雪線(0數(shù)值為參照)高度低于乙坡,表明甲坡濕度大,乙坡濕度小。第5題,有常年積雪的山地,山峰受積雪影響,氣溫上升較慢,進而使氣溫年較差偏低。答案:3.C4.D5.B (2014·山東泰安一模)讀“部分陸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狀況和氣候條件關系示意圖”,完成第67題。6甲植被最可能是()A熱帶雨林 B常綠闊葉林C常綠硬葉林 D溫帶草原7形成圖中自然帶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基礎是()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熱量解析:第6題,從氣候條件的變化可以看出從苔原到荒漠應是從高緯到低緯的變化,從降水可以看出該區(qū)域應位于大陸西側,因而甲應為常綠硬葉林。第7題,結合上題分析圖示自然帶的變化應以熱量條件的變化為基礎。答案:6.C7.D下圖是一座相對高度為3000米的山體,山體的某一側水汽較充足,表示不同的自然帶。據(jù)此完成89題。8若圖中的虛線表示雪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坡Ba坡是向陽坡,b坡是迎風坡Cb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坡Db坡是向陽坡,a坡是迎風坡9若山頂有永久性冰川,則山麓的氣溫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氣溫,T夏表示夏季最高氣溫)應是()AT冬<0BT夏>18CT冬<18DT夏<18解析:第8題,圖中各自然帶(積雪冰川帶除外)均在b坡分布較高,說明b坡為向陽坡;雪線在b坡分布較低,說明b坡降水較豐富,應為山地的迎風坡。第9題,永久性冰川的下界即雪線處的溫度應不高于0,因而,其山麓的最高溫度(夏季溫度)不能超過18。永久性冰川是否存在不能看冬季氣溫,應當取決于氣溫最高的夏季。答案:8.C9.D(2014·大綱全國文綜)下圖中K島于1983年火山爆發(fā),植被消失殆盡。1987年,該島上已有64種植物生長旺盛。據(jù)研究,百年之內該島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復。據(jù)此完成第1012題。10K島天然植被類型屬于()A熱帶雨林 B熱帶草原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解析:從圖中經緯度可以看出,K島位于東南亞(6°S7°S),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其天然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答案:A11與相同植被類型的大陸地區(qū)相比,K島植被恢復迅速的獨特條件是()A海拔高 B種源豐富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解析:由上題分析可知,K島的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與相同植被類型的大陸地區(qū)相比,氣候類型相同,水熱條件、光照條件以及種源都相差不大,排除B、D項;由圖中信息可知,該島海拔并不高,排除A項;由材料可知,K島發(fā)生過火山噴發(fā),深厚的火山灰為植被恢復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分,這是該島的獨特條件。答案:C12K島處于()A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東側B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西側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D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南側解析:由經緯度可知,K島位于印度尼西亞,結合板塊分布知識可知該島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答案:C下圖示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雪線的經向和緯向變化趨勢。完成1314題。13該地區(qū)雪線高度變化的趨勢是()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東增高C自東北向西南增高D自東南向西北增高14影響該地區(qū)雪線高度變化趨勢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熱量D坡向解析:第13題,從左圖中可讀出,長江上游地區(qū)雪線高度自東向西增高。從右圖中可讀出,長江上游地區(qū)雪線高度自南向北增高。因此,長江上游地區(qū)雪線高度自東南向西北增高。第14題,該地區(qū)東南雪線高度低,主要原因是東南部降水量大。答案:13.D14.B二、綜合題(共22分)15讀“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帶分布圖”,甲、乙兩地均位于我國,丙地位于某島嶼,回答下列各題。(11分)(1)甲、乙、丙三地緯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為針葉林,南坡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為()A南坡為向陽坡B北坡為向陽坡C南坡為迎風坡D北坡為迎風坡(3)乙地山脈為我國兩大自然區(qū)分界線,則乙地可能是_(山脈)。(4)甲地雪線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_。(5)丙地東西兩坡垂直自然帶基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_。解析:根據(jù)山地基帶類型確定其緯度,可知:同一山脈不同坡向自然帶不同,說明是熱量、水分條件不同。乙地山脈基帶為常綠闊葉林帶,說明其位于亞熱帶。影響雪線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氣溫。答案:(1)A(2)D(3)秦嶺(4)甲地位于北半球溫帶地區(qū),南坡為陽坡,北坡為陰坡,南坡氣溫較北坡高,故雪線高于北坡。甲地南坡為背風坡,降水量小,北坡為迎風坡,降水量大,故雪線低于南坡。(5)丙地東坡為迎風坡,從海洋上來的水汽,在東坡形成地形雨,且東坡受暖流影響,增溫增濕,故東坡基帶形成雨林帶;西坡為背風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樹草原帶。16下圖為“北半球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1)圖中表示同一種陸地自然帶的兩個字母是_,其中位于大陸東岸的是_氣候,位于大陸西岸的是_氣候。(2)圖中有兩個字母表示的陸地自然帶氣候類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們都是由于_形成的。(3)H為_帶,而同緯度的F卻為_帶,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是_。(4)DCBA的更替體現(xiàn)了陸地自然帶_規(guī)律,它的形成是以_為基礎的。(5)DEF的更替體現(xiàn)了陸地自然帶_規(guī)律,它的形成是以_為基礎的,在_地區(qū)表現(xiàn)較為明顯。解析:本題考查陸地自然帶的形成、分布和分異規(guī)律,重點關注影響自然帶形成的主要因素氣候及各主要自然帶所處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解答該題關鍵把握以下幾點:(1)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指自然帶沿緯線方向延伸,沿緯度變化的方向更替,以熱量為基礎。在低緯和高緯地區(qū)表現(xiàn)明顯,如圖中DCBA的更替。(2)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指自然帶沿經線方向延伸,沿經度變化方向更替,以水分為基礎。在中緯度大陸地區(qū)表現(xiàn)明顯,如圖中DEF的更替。(3)溫帶季風氣候(H)和溫帶海洋性氣候(C)下形成的都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4)溫帶季風氣候(H)和亞熱帶季風氣候(G)的形成均為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答案:(1)C、H溫帶季風溫帶海洋性(2)海陸熱力性質差異(3)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荒漠距海遠近不同,導致水分差異(4)緯度地帶分異熱量(5)干濕度地帶分異水分中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