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考前第1練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docx
《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考前第1練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考前第1練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docx(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練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選擇題 1.據《國語》記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不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還更進一步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lián)系起來,都自認為是黃帝的后裔。這反映了當時的中國( ) A.已有民族認同的意識 B.區(qū)域間的文化交流頻繁 C.政治制度具有連續(xù)性 D.農耕經濟成為各朝根本 2.西周時,各諸侯國的青銅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賜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紋飾。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筑爐鑄銅,青銅器出現了多種風格。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經濟發(fā)展,各諸侯國生產加工能力提高 B.王室衰微,失去對象征身份資源的壟斷 C.戰(zhàn)爭頻繁,促進了不同地區(qū)間的技術交流 D.百家爭鳴,各國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觀念 3.戰(zhàn)國時期,在眾多諸侯國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擁有封地的世襲領主貴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領取俸祿、可隨時罷免的國家官吏。這說明戰(zhàn)國時期( ) A.世襲貴族特權已被廢除 B.官吏選拔制度尚未確立 C.任人唯賢取代任人唯親 D.政權形式凸顯君主集權 4.晉獻公奪取晉國國君位置后,為鞏固其地位,將公族(大宗國君親族)勢力屠殺殆盡。從此晉國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史稱“晉國無公族”。這樣一來,政權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韓趙魏三家分晉。這說明( ) A.西周的分封制開始瓦解 B.宗法制有利于政權穩(wěn)定 C.封建等級制度受到沖擊 D.家國體制退出歷史舞臺 5.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相互朝見成為邦交的主流。據統(tǒng)計,僅見于《春秋》《左傳》的朝見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論( ) 受朝國 魯國 晉國 齊國 楚國 越國 紀國 次數 39次 38次 11次 10次 2次 1次 A.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 B.變法運動促進相互朝見 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遠交近攻影響邦國外交 6.下圖是秦青銅半兩錢母范。錢范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錢“范”的標準樣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鑄錢。這折射出的重大意義在于 ( ) A.對后世鑄造工藝影響深遠 B.規(guī)范了銅錢的輕重和大小 C.確立外圓內方的錢幣形制 D.統(tǒng)一鑄幣加強了中央集權 7.秦漢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稱為“君父”。而中國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稱作“父母官”。這反映了( ) A.皇帝神化君權以強化統(tǒng)治 B.宗族關系成為皇帝執(zhí)政的基礎 C.“家天下”觀念的政治影響 D.仁政愛民成為官員從政準則 8.《秦律》規(guī)定:縣及工室聽官為正衡石羸(累)、斗用(桶)、升,毋過歲壺(壹)。秦朝此舉的主要目的是( ) A.運用法律手段,抑制商業(yè)發(fā)展 B.加強經濟控制,鞏固中央集權 C.重視制度建設,規(guī)范手工生產 D.統(tǒng)一生產標準,實現政府壟斷 9.下表是中國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數統(tǒng)計。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數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數 秦 6位 兩宋 121位 西漢 47位 明 4位 唐 182位 清 0位 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 A.中國古代宰相權力持續(xù)削弱 B.宰相人數變化反映君主專制加強 C.唐宋時期宰相增多威脅皇權 D.明代宰相人數減少,行政效率提高 10.西漢官方孝德教育呈現出神秘化的傾向,“孝”從政治倫理范疇中提升出來,發(fā)展為宇宙間無所不在的最高準則。為引導人們崇尚孝德,統(tǒng)治者( ) A.推動了儒釋道融合 B.革新了選官制度 C.提出家國一體觀念 D.設刺史以察民情 11.《新唐書》載:“凡考,中上以上,每進一等,加祿一季;中中,守本祿;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奪祿一季?!边@表明唐王朝( ) A.將官員的考評與官員升降賞罰直接掛鉤 B.制定了嚴格考核官員的標準 C.通過加強考核實現了唐王朝的長治久安 D.選官考核存在嚴格等級秩序 12.唐玄宗天寶年間,由于高門士族長期以來對官學的壟斷,加之通過“權貴請托”等制度外因素影響科舉及第,高門士族子弟在科舉錄取上形成壟斷性態(tài)勢。這說明科舉制度( ) A.沒能打擊士族門閥的權力壟斷 B.保障封建官僚隊伍有較高素質 C.影響了選官程序的公平與公正 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設保障執(zhí)行 13.宋孝宗是一個圍棋愛好者,他在內廷中供養(yǎng)著一名叫做趙鄂的圍棋國手。趙鄂自恃得寵,向皇帝跑官要官,孝宗說:“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庇纱朔从吵觥? ) A.宋代皇權受到一定制約 B.朝政混亂大權旁落 C.趙鄂自恃得寵失去信任 D.外廷權力急劇膨脹 14.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員和庶民穿紫色服飾,后因民間百姓穿紫色服飾增多已成趨勢,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該禁令。這表明宋代( ) A.各階層間人員流動頻繁 B.百姓始終引領服飾潮流的發(fā)展 C.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實 D.權力的管制對市民的時尚作出讓步 15.楊寧一先生說:“元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無論實行兩級制還是三級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中央與一級地方行政區(qū)之間空檔過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機構的特點……使全國的行政體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結合、渾然一體?!睏顚幰幌壬谶@里主要是說( ) A.行省制合理地劃分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 B.行省是中書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權力的機構 C.行省的設立是為加強對地方的軍事控制 D.行省有效地彌補了中央與地方的空檔 16.為了防止地方官員在預留的空白文書紙上作弊,朱元璋實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規(guī)定凡文書紙上均須加蓋半印(即關防官印),以便核對。這一制度的設置旨在 ( ) A.確保文書安全 B.削弱丞相權力 C.加強中央集權 D.提高行政效率 17.有清一代,皇權專制體現在政治統(tǒng)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隨意處分臣下,也會任意免除對官員的處分,雍正朝體現得尤為明顯,有關政策反復搖擺于實施與不實施之間。這一現象反映出清代( )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吏治逐漸走向了腐敗 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壞 D.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 18.據載,從1748年始,奏折與題本成為清朝兩種并行的上行文書。中央和地方官員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報機密事務,用題本報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創(chuàng)立(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減少了決策失誤 C.確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樞權力 答案精解精析 選擇題 1.A 傳說中的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從材料信息看,有虞氏和夏、商、周在祭祀時,都自認為是黃帝的后裔,這反映了當時的中國已有民族認同的意識,故選A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區(qū)域間的文化交流,故B項錯誤;祭祖無法體現政治制度的連續(xù),故C項錯誤;材料信息只涉及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無法體現農耕經濟在各朝的地位,故D項錯誤。 2.B 材料“西周時各諸侯國的青銅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賜器”,說明西周時周天子基本能對諸侯實施有效控制;而材料“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筑爐鑄銅,青銅器出現了多種風格”,表明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故B項正確。 3.D 材料反映的是部分貴族不再掌握行政實權,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戰(zhàn)國時期行政權的賦予群體發(fā)生變化,而非官吏選拔制度,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任人唯賢和任人唯親并存,故C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部分地方行政官員直接由君主任免體現了君主集權,故D項正確。 4.B 從材料信息可知,晉獻公將公族(大宗國君親族)勢力屠殺殆盡,造成“晉國無公族”,使政權落入卿大夫手中,最終導致三家分晉。也就是說,晉國沒有親族的支持,導致卿大夫奪權,這說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權穩(wěn)定,故選B項。材料未體現A項;材料信息強調公族對大宗的作用,無法體現封建等級制度受到沖擊,故C項錯誤;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 5.A 按照西周制度,諸侯國有朝見周天子的義務,諸侯國之間無須相互朝見。從材料信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相互朝見成為邦交的主流”看,諸侯國之間相互朝見次數多,這說明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故選A項。 6.D 從材料信息可知,“錢范”用于大批量鑄錢,這折射出秦滅六國后統(tǒng)一了貨幣,便于加強中央集權,故選D項。“錢范”的用途是鑄幣,藝術價值是次要的,故A項表述不當;B項并非“重大意義”,故B項排除;秦朝統(tǒng)一鑄幣旨在加強對地方的控制,C項雖符合史實但并非材料信息主旨,排除。 7.C “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稱為‘君父’。而中國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稱作‘父母官’”本質是一種家天下的體現,故C項正確。其他三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 8.B 材料沒有體現對商業(yè)的限制,故A項錯誤;秦朝統(tǒng)一標準,有利于加強經濟控制,鞏固中央集權,故B項正確;材料不僅僅體現“生產”,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不了壟斷,故D項錯誤。 9.B 從材料信息看,從秦漢時期到唐宋時期,宰相的人數增加較多,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增設宰相以削弱相權;到了明清時期,皇帝擔心相權過重,干脆廢除宰相制度??梢?宰相人數變化反映君主專制加強,故選B項。元朝時期,宰相權力加強,故A項與史實不符;唐宋時期宰相增多,有利于加強皇權,故C項錯誤;D項表述不當,排除。 10.B 從材料信息看,西漢官方強調“孝”,“孝”發(fā)展為宇宙間無所不在的最高準則。為引導人們崇尚孝德,統(tǒng)治者革新了選官制度——察舉制,孝、廉成為選官的主要標準,故選B項。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道教興起于東漢,故A項錯誤;西周的宗法制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體現家國一體觀念,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家國一體,故C項錯誤;西漢時期設刺史監(jiān)察地方官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與“孝德”無關,故D項錯誤。 11.A 題干中“凡考,中上以上,每進一等,加祿一季;中中,守本祿;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奪祿一季”體現了唐朝將官員考評與爵位、俸祿掛鉤,故A項正確;題干未提及考核官員的具體標準是什么,故B項錯誤;題干只是提及考核與官員俸祿的掛鉤,未提及考核與唐朝統(tǒng)治的關系,故C項錯誤;題干提及的是考核等級與爵位、俸祿掛鉤,非等級秩序的問題,故D項錯誤。 12.D 從材料信息可知,唐玄宗時期的科舉制度在錄取方面出現了問題,要改變此狀況,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設保障執(zhí)行,故選D項。A項明顯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封建官僚隊伍素質較高,故B項排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選官程序出現問題,故C項排除。 13.A 從材料信息看,宋孝宗并不能因個人的好惡輕易授人官職,其受到“外廷”的約束,故A項符合題意。 14.D 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由禁止部分人穿紫色服飾到不得不解除禁令,不能反映出各階層人員的變化,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由禁止百姓穿紫色服飾到允許的變化,不能反映百姓始終引領服飾潮流,故B項錯誤;從材料“后因民間百姓穿紫色服飾增多已成趨勢,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該禁令”,可知政府是被迫的,不能體現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實,故C項錯誤;從材料“后因民間百姓穿紫色服飾增多已成趨勢,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該禁令”,可知政府對市民需求作出了讓步,故D項正確。 15.D 從材料信息看,楊寧一認為,元朝以前的地方行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中央與一級地方行政區(qū)之間空檔過大的缺陷”,而元朝行省“使全國的行政體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結合、渾然一體”,即行省有效地彌補了中央與地方的空檔,故選D項。 16.C 從材料中“為了防止地方官員在預留的空白文書紙上作弊”信息可知,這一制度旨在防止地方糊弄中央,其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故選C項。A項并非主要目的,排除;該制度與削弱丞相權力無關,且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行政效率如何,故D項排除。 17.C 題干并沒有反映雍正帝對法律的弱化,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清朝皇帝在決策方面更具隨意性,并沒有反映吏治腐敗,故B項錯誤;皇帝對官員處理的隨意性和政策實施的搖擺性即反復無常,會使朝廷的公信力遭到破壞,故C項正確;軍機處的設立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而材料沒有涉及軍機處,故D項錯誤。 18.A 根據材料中“中央和地方官員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報機密事務”可知,“奏折”制度可以使皇帝及時了解地方事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選A項。集思廣益可以減少決策失誤,“奏折”制度并不能減少決策失誤,故B項錯誤;但“奏折”制度并不一定會確保政治清明,故C項錯誤;“奏折”制度體現了皇權的加強,故D項錯誤。-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考前第1練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2019 高考 歷史 二輪 復習 考前 中國古代 政治制度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91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