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11《電磁波的發(fā)現(xiàn)》教學案例設計
-
資源ID:28808572
資源大小:1.05M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5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11《電磁波的發(fā)現(xiàn)》教學案例設計
追根溯源 感受物理魅力 - 選修1-1電磁波的發(fā)現(xiàn)教學案例設計教材 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1-1第四章第一節(jié)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目標 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具體為:(一)知識與技能對電磁場理論有初步的定性了解。突出電磁場理論的核心內容。了解電磁場理論建立的歷史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設疑、解疑、探索規(guī)律和分析推理能力。(二)過程與方法回顧科學研究歷程,學習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聽取科學家電磁波發(fā)現(xiàn)的史實,獲取科學發(fā)現(xiàn)的間接經(jīng)驗;體驗科學家科學研究的過程,領略科學實驗方法的魅力;以學科教學為載體,滲透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探究自然界的艱辛與喜悅;陶冶崇尚科學,欽慕科學家,欣賞物理學的奇妙與和諧的情感;學習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膽想象、科學預言、實驗求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啟迪創(chuàng)新精神進行科學探究,體會研究的艱辛,享受成功的樂趣。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一)、重點1.電磁場理論探究兩個核心內容的過程及其內容的含義。2.電磁波的形成(二)、難點1.探討電磁場理論的方法。2.電磁場理論核心內容的理解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實驗、點撥、探究討論、預言分析及多媒體輔助的綜合教學法。教材分析 “電磁波的發(fā)現(xiàn)”是該章的重點內容。該節(jié)從理論上講是電磁學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非常抽象。在教學要求上只需有一個初步的定性的了解,突出理論的核心內容。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物理學史情景、還原科學研究場景,利用生動具體、簡單明了的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物理概念,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講好課的關鍵是做好兩個演示實驗。一是“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把鐵心插入原線圈,原線圈兩端接上220伏交流電,再把拾電圈接上小電珠發(fā)出亮光。二是“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感應圈初級接學生電源,感應圈次級產生的高頻電壓加在平行板電容器的兩塊極板上。在電容的兩極板間放入小磁針盤,使盤面與板面平行。接通電路,可見盤上許多小磁針發(fā)生偏轉,顯示出一系列同心圓。同時通過對電磁場理論建立歷史過程的教學,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注重實驗、善于分析的研究態(tài)度。學習了本節(jié)為以后電磁波譜中光的電磁說的學習作了準備,讓學生體會研究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設計思想:本節(jié)教學、實驗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上主要考慮學生的參與和啟迪學生思維。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觀點。始終以實驗結果和學生的探究結果為依據(jù),突出兩個核心內容分析,以“理論的建立過程”為線索,逐步展開。任務分析及教學流程圖 以生活實例引入,提出研究的重要性 提出研究的困難所在,回顧前人的研究歷程,總結成功的方法 應用前人探索方法,以實驗、探究討論為主,建立電磁場理論 利用實驗與多媒體課件對電磁場理論進行分析 回顧赫茲實驗強調理論與實踐辯證關系 提出“研究性問題”,學生小組討論 選取部分討論“小火花”分析,得出研究方法,使學生感受成功喜悅 課堂總結教學過程設計(一) 引入新課引入可以從回憶機械運動入手,這里采用生動的生活實例,例如:以將來同學們外出求學與家人的電話問候。精彩的NBA比賽轉播,美國襲擊阿富汗戰(zhàn)爭中偵察衛(wèi)星的偵察情報傳輸?shù)?。指出電磁波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價值。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究電磁波的興趣。演示:用甚高頻振蕩器的發(fā)射、接收。此時,振蕩器發(fā)出動人音樂并發(fā)出包含音樂的電磁波,用接收器接收發(fā)出同樣的音樂。更加激發(fā)了學生探索電磁波的興趣。引出下面問題: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如何研究?為后續(xù)回顧歷史,總結前人研究方法打下伏筆。(二)新課教學1回顧電磁波發(fā)展歷史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并講演)A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電流的磁效應。B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現(xiàn)象,并提出了場的模型。C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的前人的基礎上,建立了電磁場的基本方程組,確立了電磁場理論。同時,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更進一步推算了光速,提出光是一種以波動形式傳播的電磁振動。D1886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驗證了電磁波存在,并證明電磁波速和光速的一致性,從而結束了對電磁場理論的一切懷疑。2總結前人的研究方法A.以實驗為基礎理論闡述從理論出發(fā)大膽預言科學論證(實驗論證)。比較另一種常見的研究方法(講演)B.以實驗為基礎 分析歸納總結上升為理論。例如:牛頓的三大定律。說明不同事物的不同研究方法。3按科學家的研究歷程,實驗、探究相結合,闡述電磁場理論內容。A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實驗:如圖所示:現(xiàn)象:當螺線圈通以交流電時,上方的線圈的燈發(fā)光。 提問:a、燈泡的發(fā)光說明什么?(有電流)b、電流的產生說明什么?(有電場)c、若空間沒有導線,是否存在電場?(依舊存在)d、什么原因使空間產生了電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使學生了解: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下面請同學發(fā)揮想像,大膽預言。進一步深入討論:1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怎樣的電場?(恒定的電場) 2非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怎樣的電場?(非均勻變化的電場)根據(jù)學生的討論,加以引導。最后用課件演示,同時配以講演分析。提問:既然變化的磁場能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能否產生磁場呢?引導:電場和磁場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并用實例證明。B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實驗提問:如何得到變化電場?引導:設計利用平行板電容器得到。再在極板之間加泡沫塑料板,板上放一些小磁針按照同心圓排列。(如圖所示)現(xiàn)象;小磁針發(fā)生偏轉。說明: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提問:若電場變化均勻,產生怎樣的磁場?(恒定的磁場)提問:若電場變化非均勻,產生怎樣的磁場?(非均勻變化的磁場)老師分析講演,并用課件演示實驗過程。C結合以上兩個實驗對特殊的LC振蕩回路中變化的磁場與變化的電場進行探討分析。周期性變化的磁場產生周期性變化的電場。周期性變化的電場產生周期性變化的磁場。用課件演示實驗并配以教師的講演。4電磁場理論(講演) 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 恒定的電場 (不再產生磁場) 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 恒定的磁場 (不再產生電場) 不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 不均勻變化的電場周期性變化的磁場產生 周期性變化的電場電磁場理論的核心內容(講演): 在空間某區(qū)域有周期性變化的電場,那么,這個變化的的電場就在它周圍空間產生周期性變化的磁場:這個變化的磁場又在它周圍空間產生新的周期性變化的電場,可見,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是相互聯(lián)系著的,形成一個不可分離的統(tǒng)一體,這就是電磁場。5電磁波(講演) 1)電磁波概念(略) 2)電磁波傳播特點在電磁波中,每處的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的方向總是互相垂直,并且都跟那里的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真空中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跟光速相等C=30萬公里/秒。 6電磁波的驗證實驗介紹介紹赫茲實驗原理(通過課件演示)1886年赫茲在用放電線圈做電火花放電實驗,偶然發(fā)現(xiàn)跟放電線圈靠得很近的另一個開口的絕緣線圈中有電火花跳過。這是個令赫茲振奮的現(xiàn)象,他設計了如圖的裝置,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捕捉到了電磁波。同時他還測出了真空中電磁波速等于光速,這樣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理論的正確。7根據(jù)赫茲實驗的創(chuàng)意,請學生設計實驗驗證電磁波存在(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選擇個別方案進行分析)例如:用甚高頻振蕩器發(fā)射電磁波,用裝有檢波器的靈敏電流計接收。8赫茲的遺憾(進行STS教育)在赫茲發(fā)現(xiàn)電磁波的第二年,有人提問利用電磁波通信的可能時,赫茲回答:如果要利用電磁波通信,那非得有一面和歐洲大陸面積差不多的巨型反射鏡不可。雖然赫茲有頑強的探索精神和高超的物理實驗技術,但他不是優(yōu)秀的工程師和商業(yè)經(jīng)營者。由于僅活到37歲,赫茲未能看到電磁波廣泛應用的宏偉圖景。無線電波應用歷史簡介(可自學)。(三)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體會了科學家們研究電磁波的歷程,了解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深刻體會每一項科學成果來之不易,不僅需要過人的勇氣,更要求有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以上教學設計在本校實施,學生反映通過生動的物理史的講述,簡單明了的物理實驗證明,使他們能更深入地理解電磁理論的建立過程及其主要理論內容。這種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也是學生喜歡的接受方式。培養(yǎng)學生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張大昌老師認為科學探究有三重意思:第一,它可以指一種教學方法,這點不必多說。第二,它也是一個教學內容,學生通過科學探究要學會怎樣進行探究,學會怎樣認識新事物,我們強調它在科學方法上的意義。這是新課程與過去的課程的不同之處。第三,科學探究是一種精神,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因此,必須在教學中不強調僅僅以獲得知識為目的,更強調如何獲得知識的“知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