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一單元《論語》選讀6有教無類課時演練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第一單元論語選讀6有教無類課時演練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一、基礎鞏固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及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A.中人(資質(zhì)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以上,可以語(y,告訴)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B.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停止)之,無慍(yn,生氣、怨恨)色C.不憤(郁結,指有疑難問題想弄明白)不啟,不悱(fi,郁悶、凄切)不發(fā)。舉一隅(y,墻角)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D.貧而無諂(chn,討好、奉承別人),富而無驕,何如解析:A項,“語”應讀“y”。B項,已:罷免。C項,悱:想說而說不出來,不知如何表達。答案:D2.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與例句中的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求也退,故進之A.起予者商也B.如會同,端章甫C.己欲立而立人D.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解析:C項和例句都是動詞的使動用法。A項,動詞的正常用法;B項,名詞用作動詞;D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答案:C3.下列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起予者商也B.其斯之謂與C.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D.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解析:A項為判斷句,其他三項均為賓語前置句。答案:A二、閱讀鑒賞(一)閱讀文本選段,完成第58題。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痹?“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論語公冶長)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求也退,故進之退:退縮。B.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政:政事。C.由也兼人,故退之兼人:一個人做兩個人的事情。D.崔子弒齊君弒:子殺父、臣殺君。解析:C項,兼人:一人頂兩人、超過別人,即敢作敢為。答案:C5.下面對文段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做了不同回答,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B.從孔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許多話是根據(jù)具體情況而說的,因此我們對于孔子的話,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教條地去照搬照用。C.孔子認為,令尹子文和陳文子,一個忠于君主,算是盡忠了;一個不與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們兩人都還算不上仁。D.在孔子看來,“忠”和“清”只是“仁”的一個方面,僅有忠和清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陳文子不能被稱為君子。解析:D項,“令尹子文和陳文子不能被稱為君子”錯,根據(jù)文意可知,孔子僅僅認為他們兩人不能被稱為“仁者”。答案:D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參考答案:(1)冉求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這樣回答他,推進他一把,以便他遇事能夠放下包袱;子路敢作敢為,有時不夠慎重,所以我這樣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夠退一步想想。(2)崔杼殺了他的君主齊莊公,陳文子家有四十匹馬,陳文子拋下這四十匹馬到別的國家去了。(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3題。端木賜,衛(wèi)人,字子貢。子貢利口巧辭。田常欲作亂于齊,憚高、國、鮑、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貢請行,孔子許之。至齊,說田常曰:“臣聞之,憂在內(nèi)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nèi)。今君破魯以廣齊,戰(zhàn)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nèi)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碧锍T?“吾兵業(yè)已加魯矣,奈何?”子貢曰:“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子貢南見吳王。說曰:“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名存亡魯,實困強齊也?!眳峭踉?“吾嘗與越戰(zhàn),越王苦身養(yǎng)士,有報我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已平魯矣。夫伐小越而畏強齊,非勇也。夫勇者不辟難,智者不失時。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yè)成矣。且王必惡越,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眳峭醮笳f,乃使子貢之越。越王除道郊迎。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惫篡`頓首再拜,遂問子貢。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子胥以諫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今王誠發(fā)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zhàn)不勝,王之福矣。戰(zhàn)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此滅吳必矣?!痹酵醮笳f,許諾。子貢報吳王,吳王大說,遂發(fā)九郡兵伐齊。子貢因去之晉,說晉君修兵休卒以待吳,晉君許諾。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zhàn)于艾陵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年東向而霸。(節(jié)選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端木賜,有刪改)注:高、國、鮑、晏: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齊國握有實權的卿大夫。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置齊而伐越置:安排。B.越王除道郊迎除:清掃。C.今王誠發(fā)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誠:如果確實。D.說晉君修兵休卒以待吳兵:兵器。解析:A項,置:放棄。答案:A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二三子何為莫出誰為大王為此計者B.子胥以諫死引以為流觴曲水C.夫伐小越而畏強齊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D.吳王大說,乃使子貢之越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解析:C項,連詞,都表轉折。A項,介詞,因為/介詞,替。B項,介詞,因為/介詞,把。D項,副詞,于是/副詞,竟。答案:C9.子貢在游說各國君主時,總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層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屬于“道理外衣”的一組是()憂在內(nèi)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夫勇者不辟難,智者不失時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且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說晉君修兵休卒以待吳A.B.C.D.解析:句不是“道理”,而是救魯?shù)姆椒?。句是子貢敘述自己先前的做法。句只是敘?而非“道理”。均為子貢游說各國君出兵的大道理。答案:C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齊國陰謀家田常想謀反,但又擔心高、國、鮑、晏四大權臣反對,于是準備發(fā)動對魯國的戰(zhàn)爭以削弱四人的實力。子貢臨危出使,輾轉于各國,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們,保存了魯國。B.子貢憑著能言善辯,縱橫捭闔,奔走于眾多諸侯國中,最終使這些諸侯國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吳國和越國,原先強大的吳國滅亡了,原先瀕臨滅亡的越國則崛起。C.吳國以救魯?shù)拿x入侵齊國,打敗齊國后,與晉國爭霸,但最終未能如愿。吳軍被晉軍大敗的消息傳出后,越國趁機突襲吳國,吳國形勢急轉直下,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吳王夫差也最終身死。D.越王勾踐為了讓吳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齊國,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機會,除了派人給吳王送上貴重的寶物,他還在吳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帶上越國兵馬助吳王一臂之力。解析:D項,“他還在吳王面前表示”屬無中生有。答案:D11.斷句和翻譯。(1)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吳王果與齊人戰(zhàn)于艾陵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年東向而霸。(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君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參考答案:(1)吳王果與齊人戰(zhàn)于艾陵/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年/東向而霸。(2)這樣,您上無強大的群臣相抗衡,下無百姓責難,架空君主而控制齊國的就只有您了。讓(越王)出兵相隨,這實際上是使越國國內(nèi)空虛,名義上是追隨諸侯去討伐(齊國)。參考譯文:端木賜,衛(wèi)國人,字子貢??邶X伶俐,能言善辯。田常想在齊國作亂,卻畏懼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的勢力,所以想調(diào)遣他們的兵力來攻打魯國??鬃勇犝f這件事,對門下的弟子說:“魯國是祖宗墳墓所在地,是父母之邦。國家危險到這個地步,你們幾個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貢請求前去救魯國,孔子答應了。子貢到了齊國,勸說田常說:“我聽說,憂患在國內(nèi)的攻打強國,憂患在國外的攻打弱國。現(xiàn)在您的憂患在國內(nèi)。如今你想打敗魯國來擴張齊國的國土,戰(zhàn)勝了,會使齊君驕傲,會使齊國的大臣受到尊寵,而你的功勞卻不在其中。所以說不如攻打吳國。攻打吳國如不勝,百姓死在外國,朝廷內(nèi)大臣勢力空虛,這樣,您上無強大的群臣相抗衡,下無百姓責難,架空君主而控制齊國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說:“我的軍隊已經(jīng)開赴魯國了,怎么辦?”子貢說:“請讓我前去見吳王,請他援救魯國攻打齊國,您就率兵迎擊他們?!弊迂暷舷氯ヒ妳峭?。勸吳王說:“如今,擁有萬輛兵車的齊國獨自占領千輛兵車的魯國,與吳國爭強弱,我私自為大王的危險擔心。況且援救魯國,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魯國,實際上是圍困強大的齊國。”吳王說:“我曾經(jīng)與越國交戰(zhàn),越王苦練自身,優(yōu)養(yǎng)名士,有報復我的打算。您等我攻打了越國后再聽從您的意見?!弊迂曊f:“越國的實力沒有超過魯國,吳國的強大沒有超過齊國,大王放下齊國而去攻打越國,那么齊國早已平定魯國了。況且大王攻打弱小的越國而害怕強大的齊國,就不是勇敢了。勇敢的人不避危難,明智的人不會坐失良機。如今保存越國向諸侯表示自己的仁義,援救魯國攻打齊國,給晉國施加威力,諸侯一定會競相朝見吳國,稱霸天下的大業(yè)就成了。大王如果確實厭惡越國,我請求去會見越王,讓(越王)出兵相隨,這實際上是使越國國內(nèi)空虛,名義上是追隨諸侯去討伐(齊國)?!眳峭醮笙?就派子貢出使越國。越王清掃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說:“現(xiàn)在我已勸說吳王援救魯國攻打齊國,他的本意想去卻又怕越國,說等我攻破越國才行。像這樣,攻破越國是肯定的了。況且有報復人的志向而讓人知道,這是不安全的?!惫篡`聽完叩頭拜了兩拜,于是就問子貢該怎么辦才好。子貢說:“吳王為人兇猛殘暴,子胥因直言進諫而被賜死,太宰伯嚭當權,只知順從君王的過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這是殘害國家的治理方法呀?,F(xiàn)在大王若果真出兵輔助吳王來迎合他的心意,用貴重的寶物來博得他的歡心,用謙卑的語言來表示對他的尊重,那么他就一定會攻打齊國了。如果這場戰(zhàn)爭敗了,就是大王的福氣了。如果戰(zhàn)勝了,必然兵臨晉國,我請求北上去見晉王,讓他共同攻打它,這樣滅掉吳國是必然的了?!痹酵醮笙?同意按他的意見行動。子貢回來向吳王匯報了情況,吳王大喜,就發(fā)動九郡的人馬攻打齊國。子貢于是就離開吳國到晉國去,勸說晉君整治兵器、休養(yǎng)士兵來等待吳軍的到來,晉君同意了他的意見。子貢離開晉國回到魯國。吳王果真與齊國的軍隊在艾陵開戰(zhàn),大敗齊軍,擒獲了七個將軍率領的士兵還不班師回國,果然調(diào)兵開赴晉國,與晉國人在黃池相遇。吳晉兩國爭強,晉國人攻打吳國軍隊,大敗吳軍。越王聽到吳軍戰(zhàn)敗的消息,就渡江襲擊吳軍。后來殺死了吳王夫差和太宰伯嚭。攻破吳國三年后,越國成為東方霸主。三、語言表達12.(xx山東,17)用排比的修辭方式,改寫下面畫線部分。要求:句式一致;字數(shù)相等;與上文語意連貫;不改變原意。長途跋涉后,我終于在林中尋到這幽深澄碧的水潭。這潭水,可以將我的容顏映照在它明鏡一般的水面上;我把這潭水當作激發(fā)我詩興的佳釀;這潭水還可以成為我的墨池,供我筆走龍蛇。解析:本題考查變換句式。解答本題,首先梳理語句的結構,明辨語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從整體看,畫線句表達了“我”與“潭水”的關系,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三個分句有三個比喻,故應以比喻為核心,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之結構一致,字數(shù)相等。答案示例:如明鏡,讓我映照容顏;似佳釀,助我激發(fā)詩興;若墨池,供我筆走龍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