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25課《杜甫詩三首》課件 (新版)新人教版
-
資源ID:21968908
資源大?。?span id="ba0cqr5" class="font-tahoma">659KB
全文頁數:34頁
- 資源格式: PPT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25課《杜甫詩三首》課件 (新版)新人教版
讀詩的三種境界 近體詩也 稱 格 律 詩 。 唐 代 形 成 的 律 詩 和絕 句 的 通 稱 , 同 古 體 詩 相 對 而 言 。 句 數 、 字數 和 平 仄 、 用 韻 等 都 有 嚴 格 規(guī) 定 。律 詩 的 特 點 : 每 句 必 須 平 仄 相 間 , 押 平 聲 韻 。 首 聯(lián) 可 對 可 不 對 , 頷 聯(lián) 和 頸 聯(lián) 必 須 要對 仗 , 尾 聯(lián) 不 對 仗 。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杜 甫 ( 公 元 ) , 字 子 美 , 詩 中自 稱 少 陵 野 老 , 后 人 稱他 杜 少 陵 。 他 是 唐 代 偉 大 的 現(xiàn)實 主 義 詩 人 , 他 的 詩 篇象 一 面 鏡 子 , 廣 泛 而 深刻 地 反 映 了 “ 安 史 之 亂 ”前 后 唐 代 社 會 由 盛 而 衰的 真 實 歷 史 面 貌 。 他 的 詩 歌 被 公 認 為“ 詩 史 ” , 他 本 人 也 被看 做 一 帶 代 宗 師 , 被 尊稱 為 “ 詩 圣 ” 。 ( 一 ) 讀 書 和 壯 游 時 期( 二 ) 長 安 十 年 時 期( 三 ) 戰(zhàn) 亂 流 離 時 期( 四 ) 漂 泊 西 南 時 期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當時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兗州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兗(yn)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結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岱宗夫如何?乍一望見泰山時,那種欣喜驚訝仰慕的情形。齊魯青未了。別出心裁的寫出自己的欣賞體驗。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遠望近望泰山的神奇秀麗、巍峨高大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細望詩人感受這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賞 析: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詩歌主題: 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詩人赴奉先縣探家,未幾,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次年五月,叛賊攻破潼關,詩人被迫北上避難,安家于轆州。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詩人聞訊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為賊兵所俘,被押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機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春望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前四句抒發(fā)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而產生的沉痛和憂傷之情,后四句抒發(fā)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牽掛之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一聯(lián)一般有兩種解釋:你贊成哪種解釋?理由是什么?()詩人因感時恨別,見花而落淚,聽到鳥鳴而感到驚心;()以花、鳥擬人,花感時而落淚,鳥恨別而驚心。 此 聯(lián) 向 來 有 兩 鐘 解 釋 : 一 種 是 以 詩 人 為“ 感 ” “ 恨 ” 的 主 體 。 花 、 鳥 在 春 景 中 是 最 有代 表 性 的 事 物 , 能 使 人 賞 心 悅 目 , 但 詩 人 此 刻面 對 殘 破 的 都 城 , 不 知 官 軍 何 時 才 能 平 定 叛 亂 ,不 知 妻 兒 在 兵 荒 馬 亂 中 如 何 度 日 種 種 念 頭困 擾 著 他 , 他 怎 能 不 見 花 兒 落 淚 , 聞 鳥 而 驚 心呢 ? 另 一 種 以 花 、 鳥 為 “ 感 ” “ 恨 ” 的 主 體 。這 自 然 是 詩 人 移 情 于 物 的 結 果 。 這 兩 種 解 釋 實質 上 并 無 區(qū) 別 , 都 表 達 了 感 時 傷 世 的 感 情 。 唐肅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儀等九節(jié)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tǒng)一,被史思明援軍打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路經這些地方,一路上所看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于是他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著名的組詩“三吏”“三別”,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 這首詩寫了件什么事?請你把這件事告訴大家。 文章開頭四句是故事的發(fā)生,哪一句預示有一場災難降臨?有 吏 夜 捉 人 在這里老翁、老婦分別有怎樣的舉動?全篇圍繞哪兩個字展開的?老 翁 逾 墻 走 老 婦 出 門 看捉 人 賞 析 1:本詩中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于如實描繪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個“夜”字作“捉”的時間狀語含義就更豐富了。 哪幾個詞寫出了差役怒呼、老婦哭啼的情景?呼 啼 怒 苦 賞 析 :本詩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運用了“藏問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概括了雙方的矛盾,但并沒寫吏的蠻橫兇暴,而是從老婦的致詞中暗示出來。 老婦致詞說了哪些家事?詩人是怎樣知道的?一 家 三 男 被 征 二 男 新 戰(zhàn) 死 寡 媳 衣 不 遮 體聽 婦 前 致 詞 賞 析 :至 此 , 詩 也 進 入 尾 聲 。 “ 夜深 語 聲 絕 , 如 聞 泣 幽 咽 。 ” 一 個“ 如 ” 字 點 明 了 這 里 所 寫 的 又 是詩 人 的 錯 覺 。 而 這 錯 覺 不 正 出 自詩 人 那 憂 國 憂 民 之 心 嗎 ? 石 壕 吏 ( 譯 文 ) 黃 昏 時 份 , 我 投 宿 石 壕 村 , 夜 里 聽 到 有 官吏 來 捉 人 。 老 翁 趕 快 跳 墻 逃 , 老 婦 出 去 看 大 門 。 小 吏 喊 聲 多 憤 怒 , 老 婦 哭 聲 多 悲 苦 。 聽 我 老 婦 進 一 言 : 三 兒 都 是 鄴 城 卒 。 一 個兒 子 捎 信 來 , 兩 個 兒 子 新 戰(zhàn) 死 。 活 人 暫 且 偷 殘生 , 死 者 從 此 長 別 離 。 家 里 再 也 沒 有 人 , 只 有吃 奶 的 小 孫 兒 。 孫 子 的 母 親 還 沒 走 , 可 是 出 門卻 沒 有 遮 身 的 裙 。 老 太 婆 雖 然 力 氣 衰 , 還 請 連夜 跟 您 走 , 趕 到 河 陽 服 兵 役 , 還 能 勉 強 給 部 隊做 早 餐 。 夜 久 不 再 聞 人 語 , 似 乎 只 有 抽 泣 聲 。 天 明后 , 我 告 辭 上 路 去 , 獨 與 老 翁 相 道 別 。 暮 投 石 壕 村 , 有 吏 夜 捉 人 。 老 翁 逾 墻 走 , 老 婦 出 門 看 。 吏 呼 一 何 怒 , 婦 啼 一 何 苦 ! 聽 婦 前 致 詞 : 三 男 鄴 城 戍 。 一 男 附 書 至 , 二 男 新 戰(zhàn) 死 。 存 者 且 偷 生 , 死 者 長 已 矣 ! 室 中 更 無 人 , 惟 有 乳 下 孫 。 有 孫 母 未 去 , 出 入 無 完 裙 。 老 嫗 力 雖 衰 , 請 從 吏 夜 歸 , 急 應 河 陽 役 , 猶 得 備 晨 炊 。 夜 久 語 聲 絕 , 如 聞 泣 幽 咽 。 天 明 登 前 途 , 獨 與 老 翁 別 。 交 代 了 故 事 發(fā) 生 的 時 間 和 地點 。寫 出 了 “ 吏 ” 與 “ 婦 ” 的 尖 銳矛 盾 。照 應 開 頭 , 寫 出 事 件 結 局 與詩 人 感 受 。分 三 層 : ( 前 六 句 ) 寫 老 婦訴 說 兒 子 情 況 , 說 明 這 一 家 人已 經 為 國 家 作 出 了 重 大 犧 牲 。 ( 中 間 四 句 ) 寫 老 婦 訴 說 家中 現(xiàn) 狀 , 衣 不 蔽 體 , 食 不 果 腹 。 ( 最 后 四 句 ) 寫 老 婦 自 請 應役 。 自 愿 為 戰(zhàn) 士 們 做 飯 , 以 保全 家 中 僅 存 的 三 個 人 。( 手 段 狠 毒 , 黑 夜 突 襲 )( 橫 蠻 氣 勢 、 悲 涼 境 地 )( 悲 慘 遭 遇 ) ( 暗 示 老 婦 已 被 差 役 抓 走 ) 根據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本詩的主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表現(xiàn)詩人對叛軍的憎惡,對國家能平叛戰(zhàn)爭的渴望,同時贊揚老婦自請應役的精神,也對統(tǒng)治者爪牙的殘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對勞動人民表示的深切同情。 本詩在藝術表現(xiàn)上,不僅運用了藏問于答的手法,而且文章精煉。陸時雍稱贊這篇詩“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就是指這一點說的。僅用二十四句,就寫出了典型性很強的環(huán)境、人物和情節(jié),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從而體現(xiàn)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傾向,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杜 甫 詩 名 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有人說:石壕吏中老婦的“致詞”全都是“吏”步步緊逼出來的,你能從老婦的回答中想象、推測出“吏”都問了什么話嗎? 吏 老婦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汝家男丁否?尚有他人否?今必有一人,誰應河陽役? 1、詩人同情老婦的遭遇,可一言也未發(fā),最后走時也沒對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詩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孫母”,而帶走“力雖衰”的老婦,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為何不抓杜甫? 岳陽樓聯(lián)萬家憂樂到心頭 四面湖山歸眼底 啞聯(lián) 蘇東被貶黃州后的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蘇軾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即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其實,這是二人開玩笑的一副啞聯(lián)。你猜得出來嗎?蘇軾上聯(lián)的意思是: 狗 啃 河 上 骨; (和尚骨)佛印下聯(lián)的意思: 水 流 東 坡 詩。 (東坡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