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聽到聲音》一節(jié)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們怎樣聽到聲音》一節(jié)教學反思(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一節(jié)教學反思
思南縣楊家坳中學:梁小舟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一課是學生在學過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之后,
再來學習了解我們自己是如何聽到聲音的,體現了 物理是 “生活中的物理 ”,是“身邊的 物理 ”的思想。在教學中,我從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聲音, 人們憑借耳朵聽到這些聲音 ”,引出疑問:“人耳是通過什么途徑感知聲音的呢? ”,“耳聾的人是不是一定無法感知聲音呢?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自己閱讀并討論
得出 “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及“失聰的原因 ”,讓學生想辦法幫助耳聾的人,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
2、。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了 “為什么有的失聰的人帶助聽器能聽到聲音, 有的卻不能呢? ”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做課本上的 “想想做做,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親身體會到“骨能傳導聲音 ”。而后,他們主動討論,利用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幫助非神經性耳聾的人感知聲音的辦法,然后教師介紹 “貝多芬耳聾后感知樂曲 ”及春節(jié)晚會聾啞人排練 “千手觀音 ”時感知樂曲的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接著帶領學生學習 “雙耳效應 ”。
我對本節(jié)課最滿意的是:本節(jié)課充分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
程。在 “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到“骨傳導 ”這一教學進程中層層深入,
絲絲入扣,讓學生提出問題
3、,并讓他們自己動手實驗解決問題,得出
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當學生自己成功地獲得 “骨傳導 ” 這一知識后,他們很自然地將這一知識運用來幫助殘疾人。 整個過程達到了課程目標中對學生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三方面的要求。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在 “雙耳效應 ”的教學中,由于實驗條件
的欠缺,未能讓學生親身體會 “立體聲 ”,可能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還不夠清楚,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想辦法, 比如播放錄像或多媒體教室
放 DVD 試音碟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 “立體聲 ”,以加深學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