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 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課件 岳麓版選修1 .ppt
第二單元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目標導航,1.歸納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評價其歷史作用。(重點) 2.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及教訓。(難點),內容索引,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一、歷史背景 1.“三冗”問題 (1)原因:加強 措施的負面影響逐漸顯露出來,形成了 、 、 的“三冗”問題。 (2)表現 冗官:北宋增設大量 ,用以分化各級官員的權力,結果造成官員數量的大大增加,形成“冗官”的局面。,冗官,冗兵,中央集權,冗費,官僚機構,冗兵:為了防范軍閥割據、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斷擴充軍隊的數量,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系,造成“冗兵”問題。 冗費:養(yǎng)兵、養(yǎng)官所需的巨額費用,加上對 和 的戰(zhàn)爭耗費及高額賠款,形成“冗費”。 2.“積貧積弱”局面 (1)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導致_ 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將的兵權,將領無權調動軍隊,導致指揮效率和軍隊戰(zhàn)斗力降低,形成 局面。,農民起義,遼,西夏,積貧,積弱,3.慶歷新政:1043年,大臣 等人提出了以 為中心的改革主張,但是新政遭到官僚貴族們的激烈反對而宣告夭折。 4.個人因素:王安石為人剛正,意志堅強,以“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范仲淹,整頓吏治,思維點撥,思維點撥,慶歷新政曇花一現的原因及其影響 (1)原因:新政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對和誹謗,這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最高統治者對改革者的懷疑,廢止新法。 改革措施太猛,規(guī)模太大,有些脫離實際。 改革沒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動員,配套措施不到位。 改革沒有使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2)影響:揭開了北宋變法改革的序幕,并為王安石變法提供了借鑒。,二、主要內容 1.富國之法:理財措施 (1)方針:“理財為方今先急”,而“理財以 為先”。 (2)措施 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數量的錢或糧食作本,在夏秋兩收前以低息貸借給農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到夏秋兩季收成之后,農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歸還錢糧。根據每家每戶的 程度,貸款有不同的最高限額。,農事,貧富,募役法(免役法):由州縣政府出錢雇人服役。政府事先根據需要預算所需費用,然后根據每家每戶的富裕程度攤派“ ”,越是大戶人家,出的錢越多。 其理財新法還包括農田水利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 等。 (3)成效:王安石的理財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農業(yè)生產、增加_ 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免役錢,市易法,政府收,入,2.強兵之法:整頓軍隊 (1)“ ”措施:精減軍隊,裁汰老弱士兵,歸并軍營,縮減編制。 (2)強兵措施:保甲法、 、將兵法。 (3)作用:節(jié)省了 ,改變了宋軍原有的編制,使宋軍的戰(zhàn)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省兵,保馬法,軍費開支,3.取士之法:改革科舉制和選官制,經義策論,恩蔭,思維點撥,思維點撥,1.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維護地方治安;實現與募兵制的有機結合,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并節(jié)省軍費開支。 2.王安石十分重視對中下級官員的提拔和任用,給他們發(fā)揮才干的機會,這對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培養(yǎng)和選拔人才一定注重實用性; (2)注意教育的內容要適應改革形勢的需要。,三、變法結局 1.失敗 (1)原因: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反對。 (2)失?。?085年,宋哲宗繼位, 等廢除了新法,史稱“_ ”。 2.變質: 時,宰相蔡京借恢復新法之名,行聚斂之實。,司馬光,元祐,更化,宋徽宗,易混易錯,史論要旨,易混易錯,王安石變法是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為解除封建地主階級危機而進行的富國強兵的改革運動,沒有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史論要旨,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一方面是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另外也有著與大官僚大地主爭奪政治、經濟權益,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深刻目的。,知識圖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題一王安石變法的特點,史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則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則奸宄固宜少。今所以為保甲,足以除盜;然非特除盜也,固可漸習其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與募兵相參,則可以消募兵驕志,省養(yǎng)兵財費。 史料二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yǎng)成之法;以科名資歷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史料三茍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者,則無在于學。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史料解讀,指違法作亂的事情。 指選拔人才的標準和方法。 體現經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問題思考,(1)據史料一,結合所學,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維護地方治安,逐步實現與募兵制的有機結合,促進軍隊紀律的改進和戰(zhàn)斗力的提高,并節(jié)省軍費開支。,提示,(2)據史料二,概括說明當時北宋在人才選用上存在哪些弊端?,提示弊端:人才選拔重詩賦記誦,官吏任用重科名資歷。,提示,(3)史料三體現了王安石怎樣的教育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舉考試的?,提示教育思想:注重實用。措施:改革科舉考試內容,廢除詩賦取士,注重經義策論。(應從“破除舊制”和“采用新法”兩個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王安石變法的特點 (1)理財措施的特點 實現“民(老百姓)不加賦而國用饒”,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主要來自有產者階層,如官僚地主、高利貸者和大商人。 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權。 興修水利促進農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史論總結,(2)整軍措施的特點 用類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頓社會秩序,重在防范農民起義。 改革軍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財政支出。 對更戍法進行適當調整。 (3)改革科舉的特點:關注人才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實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主題二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史料一(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蘇轍欒城三集 史料二變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實踐,雖還遠遠談不到解放生產力,但對當時生產力的發(fā)展總還是有一些幫助的,因而是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軍政韜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史料解讀,表明蘇轍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立場上評論王安石變法的。 表明鄧廣銘從生產力發(fā)展的角度評價王安石變法。,問題思考,(1)據史料一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提示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反對;新法在執(zhí)行中存在著危害百姓的現象。,提示,(2)史料二從哪一角度對王安石變法進行評析?,提示從發(fā)展生產力的角度和對歷史的貢獻的角度進行評析。,對王安石變法的全面評價 (1)性質: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是社會改良性質的改革。 (2)進步意義 變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強了軍事力量,使北宋的國力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變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王安石能夠針對北宋統治錯綜復雜的積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種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史論總結,(3)局限性 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 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fā)點,農民的處境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負擔仍然沉重。,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1.(2018濟寧高二檢測)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終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從借鑒的視角,當今政府應 A.加強軍隊建設 B.重視精兵簡政 C.加強民主政治建設 D.大力發(fā)展經濟,答案,解析,解析 改革導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現,使政府出現財政危機。想要改革且不出現財政危機的辦法,只有精兵簡政,故選B。,1,2,3,4,1,2,3,4,2.范仲淹說:“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苯Y合材料判斷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 A.緩解國家財政危機,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緩解國家財政危機,富國強兵,維護北宋封建統治 C.增加政府收入,增強軍隊實力 D.財政危機日益嚴重,適應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答案,解析,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時期機構臃腫,財政困難,民族矛盾尖銳,政府統治危機。因此可知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緩解國家財政危機,富國強兵,維護北宋封建統治。,1,2,3,4,3.王安石變法“以理財為方今之急”,其“理財”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調整封建國家與官僚大地主的關系 B.調整地主階級中士族與庶族的關系 C.調整官僚大地主與中小地主的關系 D.調整封建國家與自耕農之間的關系,答案,解析,解析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政府不斷增加賦稅。由于富者有田無稅、貧者產去稅存,中小農戶的賦稅沉重。王安石變法“理財”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調整封建國家與官僚大地主的關系,將豪強地主隱瞞的大量土地清丈出來,他們不得不據實納稅。故本題正確選項為A。,1,2,3,4,4.(2017??诟叨z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宋初,朝廷對百官實行月體制。自咸平年間 (9981003年)開始,官吏隊伍日漸龐大,而且物價上漲,官俸未增,于是出現了“俸祿不繼,士人家鮮不窮窘”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官吏或“不守名節(jié)”“冒法受贓”,或“不恥賈販,與民爭利”,進而致使“吏有奸贓而不敢發(fā),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貧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訴,徭役不均,刑罰不正,比屋受弊,無可奈何”。真宗時便在月體之外恢復了前代的職田制度。范仲淹認為,職田是在國家財用匱乏、無力增加官俸的情況下實行的一項制度,其目的是養(yǎng)廉,以“督其善政”,不應廢除,而應“不均者均之”“未給者給之”,至于有些官吏雖有職田仍然“侵民”“枉法”,那不是職田制度本身的問題。項懷誠主編中國財政通史,(1)根據材料,指出宋代吏治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危害。,答案,1,2,3,4,答案問題:官吏隊伍龐大,官員俸祿未隨物價上漲而增加。 危害: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導致部分官員貪贓枉法。,(2)根據材料,概括并簡評范仲淹的主張。,答案主張:推行職田制度。 評價:通過給予職田增加官俸,促使官吏廉潔從政,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在封建君主專治統治下,這種辦法難以根除官吏貪贓枉法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