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 一電荷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 一電荷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通用)(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五節(jié) 電流和電路一、 電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了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活動感受摩擦起電,知道帶電體的性質;
●在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注意觀察靜電現(xiàn)象,對電荷種類的探究產(chǎn)生興趣,能主動利用簡易器材動手做實驗,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初步認識科學及相關知識
2、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guī)律、電荷量及其單位、電荷的定向移動。
難點: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
【教材分析】
《電荷》是人教版八年級第五章第一節(jié),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有:摩擦起電現(xiàn)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guī)律、驗電器、電荷量及其單位、元電荷、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導體和絕緣體等。摩擦起電是人類最早發(fā)現(xiàn)的電現(xiàn)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guī)律是進一步深入學習電學、理解許多電現(xiàn)象的基礎,電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電流概念的關鍵,因此本節(jié)課作為初中電學起始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摩擦起電現(xiàn)象
第二部分:
3、兩種電荷規(guī)定方法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
第三部分:用驗電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第四部分:電荷量及其單位
第五部分:元電荷及原子結構、電荷的定向移動、導體和絕緣體
【教學對象分析】
本節(jié)課中的摩擦起電現(xiàn)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guī)律,學生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曾經(jīng)學過,初中階段應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實驗分析,使學生了解“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邏輯思維過程,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必須把這些比較簡單的知識講得豐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本圖5.1-3所示的演示實驗,使學生知道驗電器帶電的多少與驗電器箔片張開的角度大小相對應,從而引出電荷量的概念。電荷量的單位是直接告訴學生
4、的,為了使學生對電荷量的單位庫侖有個大概的了解,應舉例說明: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所帶的電荷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云上所帶的電荷量,大約有幾十庫侖。關于元電荷及原子的知識,此地只要學生了解即可,留待化學課上進一步學習,此地主要是讓學生知道電荷的由來。最后一部分“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有點抽象,可用演 示實驗作進一步的形象講解。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教法設計 】
參與式教學:一是做好實驗,采用演示實驗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實驗的作用。二是多啟發(fā)、多誘導,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
5、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教學器材】
玻璃棒(附絲綢),橡膠棒(附毛皮),驗電羽,塑料刻度尺,驗電器,支架,帶絕緣皮銅導線,碎紙屑若干。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 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聲學和光學的知識,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有關電的知識。提到電,同學們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電燈、電扇、電視都要用到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電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重要,因此了解一些電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教師設問:當空氣干燥時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為什么頭發(fā)會隨梳子“飄”起來?如果我們身上穿
6、了化纖衣服,衣服會粘在皮膚上,在晚上脫衣時,有時會發(fā)出響聲,甚至出現(xiàn)火花。這些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習完本節(jié)內容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
(聯(lián)系實際,設置疑問,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認真觀察、思考)
引導學生實驗: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紙屑,看有什么現(xiàn)象?然后和頭發(fā)摩擦后,再靠近碎紙屑看有什么現(xiàn)象?
(教師分析):摩擦過的塑料刻度尺有了不同的性質,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二、新課開始
(一)電荷
1、摩擦起電現(xiàn)象
(教師提問)剛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體帶電的?使物體帶電還有什么方法?
(學生回答)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教師定
7、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電。
(學生利用身邊簡易器材動手做實驗,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實驗,以保證實驗的效果。這樣既能使學生認識到摩擦起電現(xiàn)象,又可為后面學生探索性實驗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思考、回答:摩擦
教師補充:還有接觸帶電和感應帶電的方法
2、兩種電荷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
演示實驗:
(1)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
8、________。
(3)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
引導學生分析:
人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物質帶電。帶電后的物體凡是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說物體帶的電荷要么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相同,沒有第三種可能。
歸納:
1). 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
為了研究方便,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對這兩種電荷做
9、出規(guī)定: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叫做負電荷。
2).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驗電器及電荷量的概念
1)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A)利用帶電體的性質來判斷。
例1:如果一個帶電體吸引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例2:如果一個帶電體排斥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B)用驗電器來檢驗。
觀察實物知道驗電器的主要構造,通過實驗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和作用。
實驗(演示、分組):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此時金屬箔片帶____正___電,
10、用力多摩擦幾下玻璃棒,再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變_______大_____。
換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做上面的實驗。
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不同,說明了 所帶電多少 不同。
歸納:驗電器是實驗室里常用的一種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是由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等幾部分組成的。它利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原理,當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就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的金屬箔片上,這兩片金屬箔由于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帶電體傳給驗電器的電荷的多少不同。
2)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 ,簡稱電荷。
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
11、。
庫侖是一個比較大的單位。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上所帶的電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云上所帶的電量,大約有幾十庫侖。
(二)原子的結構 元電荷
4、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物質的組成、元電荷的概念。
1)原子結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
2)電子:帶有負電的最小的電荷。
3)元電荷:最小的電荷。
4)中和:原子對外不顯電性。
(介紹物質由分子、原子組成的,介紹原子的結構,也可配合課件形象講解,給學生具體的印象和模型,讓學生知道電子是帶有負電最小電荷的粒子,叫做元電荷,介紹原子呈中性的原因,引入“中和”的概念。此節(jié)主要為學生思考摩擦起電原因鋪下伏筆,并且使電荷
12、的概念更具體化。)
(三)、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
實驗:
1)取兩個驗電器A和B。用金屬桿把A和B連接起來,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屬箔都張開了。
2)改用橡膠棒把A和B連接起來,重做上面實驗,可以看到只有驗電器A的金屬箔張開,而B仍然閉合。
實驗現(xiàn)象說明:電荷在金屬桿中定向移動。
導 體:善于導電的物體。
絕緣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
金屬靠自由電子導電。
如果用絕緣體包裹金屬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屬棒做實驗,比較現(xiàn)象的不同,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討論得出導體和絕緣體的不同,借助于學生日常經(jīng)驗舉出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三、課堂小結
問: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
13、什么問題?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學生總結本節(jié)知識要點: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和比較,并結合歷史上的大量實驗結果歸納得出: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同時認識到了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然后學習了驗電器、電量的概念和中和現(xiàn)象、以及電荷在導體中的定向移動、導體和絕緣體等。
方法: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四、達標檢測:
學生依據(jù)目標自查,完成檢測練習(練習題略),然后師生共同分析講評。
五、布置作業(yè):
課本P100 動手動腦學物理:l、2、3。
六、板書設計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 5.1? 電 荷
一、電荷
1.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
14、的現(xiàn)象──摩擦起電。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摩擦起電、接觸帶電、感應帶電。
2.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
正: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 "+", 負: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利用帶電體的性質來判斷;用驗電器來檢驗。
4.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單位:庫侖(庫),符號:C。
二、原子結構 元電荷
1.原子結構:原子----- 原子核 “+”
----- 電 子 “-” (帶有負電的最小的電荷)
2.元電荷:最小的電荷。 3.中性:原子由于正電荷和負電荷數(shù)量相等,原子不顯電性。
三、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
導體:善于導電的物體。 絕緣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 金屬靠自由電子導電。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