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漣水縣紅日中學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5課 明朝君權(quán)的加強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
-
資源ID:109222317
資源大?。?span id="msbrmuh" class="font-tahoma">88KB
全文頁數(shù):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江蘇省漣水縣紅日中學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5課 明朝君權(quán)的加強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
第15課 明朝君權(quán)的加強一、學習目標:1、識記明朝的建立;歸納明太祖加強君權(quán)的措施;了解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2、分析明朝加強君權(quán)的目的,并認清明朝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一個時期,表明封建制度漸趨衰落。3、從概念上理解何為“八股文”并正確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響。二、重點難點:難點:君主專制制度加強的目的,分析歸納明朝加強君權(quán)的措施。重點:“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對社會的影響。三、自學交流:1、 年, 建立明朝,都城 。 就是明太祖。明太祖加強君權(quán)的措施地方:廢行中書省,設立 ,分管 、 、 ; 中央:廢除 ,撤銷 ,由 吏戶禮兵刑工 分理朝政;2、設立特務機構(gòu) ;3、思想:采取 。目的:選拔聽命于 的的官吏。內(nèi)容:明朝科舉考試內(nèi)容限于 內(nèi)命題。文體:文體必須分八個部分稱為 局限性:許多讀書人只埋頭攻讀經(jīng)書,不講求 ,做官后,大多成為皇帝的 。 束縛人們的 ,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以上措施,都加強了 。靖難之役4、原因:藩王的勢力日益膨脹,下令實行 。5、概況:燕王朱棣打著“ ”的旗號,反對建文帝,史稱 6、結(jié)果:(1)以燕王的勝利而告終。(2) 稱帝,他就是 。7、遷都 。 時間:1421年 目的:加強中央對 的控制8、明成祖進一步強化君權(quán)的措施(1)繼續(xù)實行 政策(2)增設 9丞相(宰相)制度是什么時間、誰設立的?又是什么時間、誰廢除的?丞相的設立與廢除都是為了一個什么共同的目的?10、典型題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天,大學士宋濂在家中宴請賓客。第二天,明太祖問宋濂,昨天請了哪些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實回答。明太祖聽后,說:你說的全對,沒有欺騙我。 請回答:1、監(jiān)視大學士宋濂的是什么人?他們由誰直接指揮? 2、這段史實說明了什么?反映了明朝統(tǒng)治的什么特點?四、展示點評:五、達標檢測:1、明朝時,掌管地方政權(quán)的機構(gòu)是( ) A.六部 B.中書省 C.行中書省 D.三司 2、廢除丞相是在哪個朝代?(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過程,類似于( )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趙匡胤 C.隋文帝楊堅 D.明太祖朱元璋 4、明朝專制空前加強的表現(xiàn)是( ) A.設置殿閣大學士 B.設六部分理朝政 C.設置廠衛(wèi)機構(gòu) D.八股取士 5、明朝時,掌管地方政權(quán)的機構(gòu)是( )A、六部 B、中書省 C、行中書省 D、三司6、廢除丞相是在下列哪個朝代(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7、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表現(xiàn)是( )A、設置殿閣大學士B、設六部分理朝政C、設置廠衛(wèi)特務機構(gòu)D、八股取士8、特務機構(gòu)東廠的設立是在(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建文帝9、錦衣衛(wèi)和東西廠的設立是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將明朝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景帝11、明成祖遷都北京是為了( ) A.加強北方的防御力量 B.進一步推行削藩政策 C.加強皇帝的權(quán)力 D.抵御匈奴的進攻12、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下列屬于這一表現(xiàn)的是:( )遷都北京 分封藩王 八股取士設置廠衛(wèi)特務機構(gòu) A. B. C. D.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沉痛地說:“八股文的毀滅文化,等于秦始皇焚書!八股文的敗壞人才,卻比秦始皇在咸陽郊外坑儒還厲害”。請回答: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現(xiàn)在哪個朝代?作者的言論主要抨擊了這個朝代的什么制度?制定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實行這一制度的后果如何?作者在抨擊這一制度時與什么歷史事件進行了對比?這一事件有何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