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7單元 生物的變異、育種與進化 第22講 生物進化理論學案
-
資源ID:103678462
資源大?。?span id="drzkm7d" class="font-tahoma">1.10MB
全文頁數:1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26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江蘇專用)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7單元 生物的變異、育種與進化 第22講 生物進化理論學案
第22講生物進化理論江蘇最新考綱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B)。2.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B)??键c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1)拉馬克的進化學說拉馬克在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其核心論點是“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2)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頻率: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2)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可遺傳變異的來源生物突變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絕對的,往往取決于環(huán)境。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只是產生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變異是不定向的不利變異被淘汰,有利變異逐漸積累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生物朝一定方向緩慢進化。(4)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隔離物種形成的三大環(huán)節(jié)1.如何判斷兩個種群是否屬于同一物種?提示判斷兩個種群是否屬于同一物種的標準,就是看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若存在生殖隔離,則一定是兩個物種。2.自然選擇的實質和結果分別是什么?提示自然選擇的實質是對控制某特定性狀表現的基因的選擇;自然選擇的結果:從生物個體角度看導致生物個體生存或死亡;從基因角度看導致控制某特定性狀基因的頻率上升或下降?,F代生物進化理論及物種的形成1.(2017·南京、鹽城一模)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A.進化的發(fā)生可以不經過隔離B.進化時基因頻率可能不變 C.自然突變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D.群落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可以不經過隔離,A正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錯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錯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D錯誤。答案A2.(2017·南通、揚州、泰州三模)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越大進化越快B.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但許多變異不會導致進化C.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決定生物進化方向D.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會阻止生物之間的基因交流解析種群越大,基因頻率的變化越不明顯,進化越慢,A錯誤;變異不一定導致基因頻率的變化,不一定導致進化,B正確;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決定生物進化方向,C正確;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都會阻止生物之間的基因交流,D正確。答案A(1)物種形成的三大模式(2)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區(qū)別與聯系項目物種形成生物進化標志生殖隔離出現基因頻率改變變化后生物與原生物的關系新物種形成,出現生殖隔離,質變生物進化,基因頻率改變,量變二者聯系只有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產生了明顯差異,出現生殖隔離才形成新物種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3)判斷兩種生物是否為同一物種的方法“新物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與原物種之間已形成生殖隔離和物種必須是可育的。如三倍體無子西瓜、騾子均不可稱為“物種”,因為它們均是“不育”的,而四倍體西瓜相對于二倍體西瓜則是“新物種”,因為它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產生的子代(三倍體西瓜)不育,意味著二者間已產生生殖隔離,故已成為新物種。判斷方法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為可育后代,那么就是同一物種;若不能進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為不可育后代,就為不同物種。種群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1.現有兩個非常大的某昆蟲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無突變,自然選擇對A和a基因控制的性狀沒有作用。種群1的A基因頻率為80%,a基因頻率為20%;種群2的A基因頻率為60%,a基因頻率為40%。假設這兩個種群大小相等,地理隔離不再存在,兩個種群完全合并為一個可隨機交配的種群,則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是()A.75% B.50% C.42% D.21%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兩個非常大的某昆蟲種群,在理想情況下合并為一個種群,可以認為原先兩個種群的大小相同,再根據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可知合并后的種群的A基因頻率為70%,a基因頻率為30%,根據哈迪溫伯格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頻率為42%,所以C正確。答案C2.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依次為()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解析種群中,A基因頻率16%1/2×(116%36%)40%,a基因頻率為60%。根據遺傳平衡定律可知,隨機交配后,基因頻率不變。16%AA16%AA;48%Aa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因此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頻率16%12%28%,A基因頻率28%1/2×24%40%。答案C1.計算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的基因頻率用NAA、NXAY分別表示該基因型的個體數,用PAA、PXAY表示該基因型的頻率,用p、q表示A、a的基因頻率。(1)常染色體遺傳方式pPAAPAaqPaaPAa(2)伴X染色體遺傳方式pq2.利用遺傳平衡定律進行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1)已知A的基因頻率是A%,a的基因頻率是a%,則該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A%×A%,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a%×a%,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A%×a%×2。(2)已知某種群中基因型是AA的個體占X%,則A的基因頻率是,a的基因頻率是1;或已知基因型是aa的個體占Y%,則a的基因頻率是,A的基因頻率是1。3.自交和自由交配對種群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的影響(1)自交:基因型頻率發(fā)生變化,純合子比例逐漸增大,雜合子比例逐漸減小,但基因頻率不變。(2)自由交配: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都不變。注:男性人群中XbY的基因型頻率整個人群中Xb率?!痉椒w驗】1.(2017·蘇北四市一模)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A.變異都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C.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D.由同一物種進化形成不同物種的外因有自然選擇和地理隔離等解析只有可遺傳的變異才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既可以是相互斗爭,相互淘汰,從而改變種群基因頻率,導致進化發(fā)生,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條件下,相互選擇,共同進化;自然選擇和地理隔離是生物進化的外部原因。答案D2.(2017·揚州一模)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人為因素和物種入侵都可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B.自然選擇能保留種群的有利基因,但不能決定新基因的產生C.新物種的形成都要經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D.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能反映生物進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變異的方向解析新物種的形成都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答案C3.在一個隨機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種群中,經調查發(fā)現控制某性狀的基因型只有兩種:AA基因型的頻率為20%,Aa基因型的頻率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頻率為0,那么隨機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個體占()A.1/5 B.1/4C.3/7 D.11/21解析由題意可得出,A的基因頻率60%,a的基因頻率40%,隨機交配,繁殖一代后,AA60%×60%36%,Aa2×40%×60%48%,aa個體致死,因此AA基因型的個體占36%/(36%48%)3/7。答案C考點二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共同進化(1)概念: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2)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選擇和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影響。(3)共同進化的實例共同進化類型包含類型實例不同物種之間種間互助一種蛾與蘭花種間斗爭捕食獵豹和斑馬寄生黏液瘤病毒和兔子競爭作物與雜草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生物影響環(huán)境,環(huán)境影響生物地球早期無氧環(huán)境厭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現空氣中有氧氣出現好氧生物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內容: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多樣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進化。(3)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化石。3.生物進化理論在發(fā)展(1)中性學說: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2)生物進化理論不會停滯不前,而是在不斷發(fā)展。1.仔細分析右圖,并思考:(1)圖中顯示了_多樣性,此類多樣性發(fā)生于_(填“相同”或“不同”)物種間。(2)顯示了_多樣性,此類多樣性發(fā)生于_(填“相同”或“不同”)物種間。(3)圖顯示的是_多樣性,此類多樣性_(填“包含”或“不包含”)非生物成分。提示(1)遺傳(或基因)相同(2)物種不同(3)生態(tài)系統包含2.(教材P124“思考與討論”改編)(1)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病毒,還是細胞生物?其生活環(huán)境是陸地,還是海洋?(2)就植物和動物而言,誰最早登陸?為什么?(3)恐龍于何時滅絕的?物種滅絕對生物多樣性有何影響?提示(1)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厭氧的單細胞生物,它們生活在海洋中(病毒是專性寄生的,沒有寄主細胞,就沒有病毒)。(2)最早登陸的生物是植物,否則動物登陸后就會餓死。(3)恐龍是在中生代后期絕滅的。物種絕滅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復雜的。恐龍的絕滅有利于哺乳動物的繁盛。(2017·蘇州一模)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只有生殖隔離才能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B.植物通過自花傳粉產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其進化的速度C.種間競爭、遺傳漂變和外來物種入侵等都會影響生物的進化D.自然選擇導致突變產生并對有利變異進行定向積累解析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能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突變產生后,自然選擇導致進行定向積累;植物通過異花傳粉產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其進化的速度。答案C(1)生物多樣性各層次間的關系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如圖的形式描述: (2)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分析從分子水平看:【即學即練】(2017·無錫一模)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標志B.進化過程實質上是種群基因文庫的變更過程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能引起基因型頻率的改變D.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共同進化,共同進化對被捕食者不利解析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進化過程實質上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共同進化,共同進化對雙方都是有利的。答案C易錯·防范清零易錯清零易錯點1混淆種群和物種的內涵與外延點撥(1)物種是自然狀態(tài)下能夠自由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個物種可能在不同地點和時間形成不同的種群。(2)種群是同一種生物、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形成的一個群體。種群“小”,不同種群間有地理隔離;物種“大”,不同物種間有生殖隔離。即一個物種可以形成多個種群,一個種群必須是同一物種,同一物種多個種群間存在地理隔離。(3)判斷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種,如果來歷不明,形態(tài)結構相似,可靠依據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若存在生殖隔離,則不是同一物種。易錯點2對生物進化中諸如自然選擇、基因頻率改變、生殖隔離、物種形成間的內在關系模糊不清點撥生物進化中幾個基本概念的關系易錯點3混淆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點撥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比較(1)區(qū)別:二者選擇的標準不同,目的不同。人工選擇是以“是否對人類有利”為標準,對人類有利的基因或性狀被保留下來,不利的就被淘汰。而自然選擇的標準為“是否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有利于該生物生存的性狀或基因就被保留下來,不利的就被淘汰。(2)聯系:二者都能使被選擇的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易錯點4不能準確運用男性基因型頻率計算該地區(qū)X染色體基因頻率點撥(以紅綠色盲為例)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對男性(XY)而言,每個男性體細胞中只有一條X染色體,含有致病基因就為患者,不含則為正常個體,無攜帶者。若某地區(qū)男性中色盲占x%,則此地區(qū)Xb的基因頻率也為x%,此地區(qū)女性色盲率則為(x%)2。易錯點5誤認為變異出現于環(huán)境變化之后,是在環(huán)境“誘發(fā)”下產生的點撥變異在環(huán)境變化之前已經產生且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只是起“選擇”作用。 糾錯小練1.下列觀點不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新物種的形成意味著生物能夠以新的方式利用環(huán)境條件B.獅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它們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C.種群中個體的死亡可能會導致種群基因庫發(fā)生改變D.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發(fā)展解析新物種的形成意味著生物能夠以新的方式利用環(huán)境條件,A正確;獅和虎交配產生的后代不可育,二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B錯誤;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的所有基因,種群中個體的死亡,可能會導致種群基因庫發(fā)生變化,C正確;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發(fā)展,D正確。答案B2.以下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A.抗生素可以誘發(fā)細菌產生相應的抗性突變B.某種群中若顯隱性個體數量保持不變,則該種群肯定沒有發(fā)生進化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必將導致新物種的形成D.自然選擇的直接對象是表現型解析細菌本來就存在抗性突變,抗生素對其進行了選擇,A錯誤;顯性個體中有純合子和雜合子,顯隱性個體數量保持不變,但顯性個體中純合子和雜合子的比例可能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種群發(fā)生進化,B錯誤;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必將導致生物進化,而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C錯誤;自然選擇的直接對象是生物的表現型,D正確。答案D3.(2018·豫北、豫南精英聯賽,15)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變異均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種群中如果某種性狀的隱性個體在成年之前死亡,則一定導致該隱性基因逐漸消失C.對于一個處于地理隔離的小種群來說,當種群數量進一步減少時,其根本的潛在危險是喪失基因多樣性D.自然選擇的實質是選擇種群的有利基因,也決定了新基因的產生解析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A錯誤;種群中,如果某種性狀的隱性個體在成年之前死亡(即不能完成生殖),會導致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降低,由于隱性基因可以在雜合子中保存下來,未必一定導致該隱性基因消失,B錯誤;種群越小,種群數量減少時,對于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大,因此對于一個處于地理隔離的小種群來說,當種群數量進一步減少時,其根本的潛在危險是喪失基因多樣性,C正確;新基因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不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自然選擇只是對變異起選擇作用,D錯誤。答案C課堂小結思維導圖晨讀必背1.種群在生物進化上的地位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2.生物進化的原材料是突變和基因重組。3.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斷進化的原因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4.物種的表述為: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5.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隨堂·真題演練1.(2017·江蘇卷,7)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B.雖然亞洲與澳洲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C.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D.古老地層中都是簡單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層中含有復雜生物的化石解析種群中每個個體只含有這個物種的部分基因,不可能含有全部基因,A錯誤;亞洲與澳洲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兩洲人之間仍可婚配產生可育后代,二者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B正確;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會淘汰部分個體,從而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C正確;生物進化是從簡單到復雜,因此越古老地層中生物越簡單,越新近的地層中生物的結構越復雜,D正確。答案A2.(2012·江蘇卷,5)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的種間競爭是一種選擇過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依據C.外來物種入侵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變的可遺傳性阻礙生物進化解析具有競爭關系的生物之間進行著相互選擇,A正確;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證據是古生物學證據,是以化石為依據的,B正確;外來物種入侵會改變當地生物的生存機會,進而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確;突變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不正確。答案D3.(2014·江蘇卷,8)某醫(yī)院對新生兒感染的細菌進行了耐藥性實驗,結果顯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藥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孕婦食用了殘留抗生素的食品,導致其體內大多數細菌突變B.即使孕婦和新生兒未接觸過抗生素,感染的細菌也有可能是耐藥菌C.新生兒體內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藥性D.新生兒出生時沒有及時接種疫苗,導致耐藥菌形成解析抗生素不能誘導細菌發(fā)生突變,而是對具有不同耐藥性的細菌進行選擇,A錯誤;細菌本身就存在耐藥性與非耐藥性兩種類型,所以即使新生兒未接觸過抗生素,新生兒感染的細菌也可能存在耐藥性的類型,B正確;新生兒體內缺少免疫球蛋白,將會導致體內的致病菌數量增加,但不會增加其耐藥性,耐藥性的增加是藥物對致病菌進行選擇的結果,C錯誤;新生兒出生時沒有及時接種疫苗,不能對該類細菌產生免疫力,將導致致病菌在體內繁殖,D錯誤。答案B4.(2013·江蘇卷)下圖為四個物種的進化關系樹(圖中百分數表示各物種與人類的DNA相似度)。DNA堿基進化速率按1%/百萬年計算,下列相關論述合理的是()A.四個物種都由共同祖先通過基因突變而形成B.生殖隔離是物種朝不同方向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C.人類與黑猩猩的DNA差異經歷了約99萬年的累積D.大猩猩和人類的親緣關系,與大猩猩和非洲猴的親緣關系的遠近相同解析分析四個物種的進化關系樹可知,它們有著共同的原始祖先,它們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導致各自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而基因突變只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之一,A錯誤;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標志,而物種朝不同方向發(fā)展的決定因素是自然選擇,B錯誤;據圖中數據可推知,人類與黑猩猩的DNA差異為0.99%,按DNA堿基進化速率1%/百萬年計算,則二者經歷了99萬年的累積,C正確;大猩猩和人類相差1.1%,大猩猩和非洲猴相差1.24%,大猩猩和人類的親緣關系與大猩猩和非洲猴的親緣關系的遠近不同,D錯誤。答案C5.(2016·江蘇卷,12)下圖是某昆蟲基因pen突變產生抗藥性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形成抗藥靶位點B.基因pen的自然突變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變?yōu)槔ハx進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存在生殖隔離解析pen基因突變后形成了抗藥靶位點,A錯誤;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B錯誤;基因突變?yōu)槔ハx進化提供原材料,C正確;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屬于同一物種,二者不存在生殖隔離,D錯誤。答案C課后作業(yè) (時間:3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1.(2017·蘇州市學期期初考)達爾文在環(huán)球考察中觀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著13種地雀,這些地雀的喙差別很大,按照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不同島嶼的環(huán)境差別是地雀喙進化的內在因素B.不同島嶼上地雀種群可能產生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并決定地雀的喙進化方向C.不同島嶼上地雀種群的基因頻率都發(fā)生了定向改變D.不同島嶼的環(huán)境直接對地雀的基因型進行選擇解析生物總是朝著更適應環(huán)境的方向進化,當環(huán)境不斷變化的時候,生物的進化方向也在不斷的改變,因此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是環(huán)境的差別,A錯誤;自然選擇決定地雀的喙進化方向,B錯誤;自然選擇使不同島嶼上地雀種群的基因頻率都發(fā)生了定向改變,C正確;不同島嶼的環(huán)境直接對地雀的表現型進行選擇,D錯誤。答案C2.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物種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B.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C.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D.共同進化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種間斗爭和種間互助實現的解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A錯誤;捕食者在捕食過程中往往捕食數量多的物種,為其他物種的形成提供了空間,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B正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錯誤;共同進化是通過物種與物種,物種與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的,D正確。答案B3.下列觀點中不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外來物種入侵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B.地理隔離阻礙了不同種群間基因的自由交流C.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新物種的產生D.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發(fā)展解析外來物種入侵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A正確;地理隔離阻礙了不同種群間基因的自由交流,使種群的進化方向發(fā)生差異,B正確;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生物進化,生殖隔離的形成標志著新物種的產生,C錯誤;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發(fā)展,D正確。答案C4.(2017·南通一模)某河谷1萬年前發(fā)生干旱,4000年前形成沙漠,但在沙漠中分布著一個個泉眼,每個泉眼中分布著特有的不同種的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不同種魚是遺傳物質變化積累形成的B.不同泉眼中魚種群的基因庫有明顯差異C.隔離是形成不同種魚的必要條件D.泉眼的環(huán)境變化導致魚基因定向突變解析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突變方向與環(huán)境變化沒有明確的因果關系。答案D5.下列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必然導致生殖隔離B.兩個種群間的隔離一旦形成,種群間的個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C.外來物種入侵不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D.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基因型,進而導致生物的定向變異解析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只有當差異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導致生殖隔離;地理隔離是種群間的個體無法相遇而不能基因交流,生殖隔離是種群基因庫之間的差異而不能基因交流,所以種群間隔離一旦形成,基因便不能交流;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表現型。答案B6.(2017·鹽城二模)下列有關敘述中不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生物的種間競爭是一種選擇過程,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B.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進化的結果C.農田中廣泛栽種抗蟲棉會使棉鈴蟲抗毒蛋白基因頻率下降D.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種間雜交不能完成的現象屬于生殖隔離解析生物的種間競爭是一種選擇、共同進化的過程,A正確;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們共同進化的結果,B正確;廣泛栽種抗蟲棉,可以殺死不能抗毒蛋白的棉鈴蟲,只有能抵抗毒蛋白的棉鈴蟲才能生存,因此棉鈴蟲的抗毒蛋白基因頻率增加,C錯誤;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種間雜交不能完成的現象屬于生殖隔離,D正確。答案C7.下列敘述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是否形成新物種是生物進化的標志C.若環(huán)境條件保持穩(wěn)定,則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改變D.只有生殖隔離能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解析生物進化的標志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因素很多,不只是環(huán)境條件;地理隔離也能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答案A8.(2017·常州一模)下列敘述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相符的是()A.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殖隔離形成沒有關系B.高莖豌豆與矮莖雜交出現的31的過程可以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共同進化就是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D.并非所有新物種的形成都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解析種群基因頻率改變使生物發(fā)生進化,當種群基因頻率改變導致基因庫發(fā)生較大差異出現生殖隔離時會出現新的物種,A錯誤;高莖豌豆與矮莖雜交出現的31是等位基因分離,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結果,該過程不存在突變和基因重組,不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B錯誤;共同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發(fā)展、進化,C錯誤;并非所有新物種的形成都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才產生生殖隔離,如人工誘導多倍體的生成,D正確。答案D9.如圖a、b、c表示自然條件有差異、存在地理隔離的3個地區(qū)。a地區(qū)物種甲某些個體遷移到b、c地區(qū),經長期進化逐漸形成兩個新物種乙、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說明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留居a地區(qū)的甲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再發(fā)生改變C.乙、丙兩個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它們的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D.甲、乙兩個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它們的基因庫組成完全不同解析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隔離,故A錯誤;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故B錯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可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故C正確;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的所有基因,所以種群中個體的死亡會導致種群基因庫發(fā)生改變,故D錯誤。答案C10.甲海島上的某種鳥一部分遷徙到乙、丙兩個海島(三個島嶼相互隔絕),如圖所示為剛遷入時和遷入多年后決定羽毛顏色相關基因的調查結果(B黑色、b灰色、B1黃色)。下列推測正確的是()A.三個島嶼上的這種鳥既存在地理隔離,又存在生殖隔離B.鳥類遷入新島嶼后會與其食物、天敵和無機環(huán)境共同進化C.甲、丙兩個島嶼的相同環(huán)境決定羽毛顏色朝著相同方向進化D.乙島嶼的環(huán)境促進羽毛顏色基因發(fā)生定向突變,產生B1基因解析三個島嶼上的這種鳥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是無法確定是否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由剛遷入時丙島上B基因頻率上升,而b基因頻率下降,推知甲、丙兩個島嶼其自然選擇的條件并不相同,C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通過選擇作用對這些突變后的基因進行了篩選,D錯誤。答案B11.下表是某種生物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中A和a的基因頻率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頻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頻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該種群發(fā)生了進化B.1970年,該種群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18%C.基因a決定的性狀是適應該環(huán)境的D.基因頻率的改變是通過環(huán)境對生物個體的選擇實現的解析分析表中數據,A和a的基因頻率都發(fā)生了改變,因此該種群發(fā)生了進化;遵循遺傳平衡定律的群體中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改變,而表格中基因頻率不斷變化,因此不能依據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型頻率;基因a的頻率不斷增大,故其決定的性狀是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環(huán)境作用于個體的表現型實現的,即對個體進行選擇實現的。答案B二、多項選擇題12.某地因甲蟲成災,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甲蟲的數量先減少后又逐漸回升。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數量回升是甲蟲通過與殺蟲劑之間的生存斗爭來實現的B.使用殺蟲劑后,甲蟲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從而出現新的物種C.長期使用殺蟲劑,將誘導甲蟲產生抗藥性突變D.使用殺蟲劑后,甲蟲數量逐漸恢復是主動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分析,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甲蟲的數量先減少后又逐漸回升,這種現象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而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A正確;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說明生物進化了,但不能說明出現了新的物種,B錯誤;變異是不定向的,甲蟲的數量逐漸恢復是殺蟲劑的環(huán)境長期對甲蟲抗藥性變異進行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甲蟲主動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C、D錯誤。答案BCD13.(2017· 南通市高三模擬)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多樣性包括種群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多樣性B.濕地具有蓄洪防旱、調節(jié)氣候等作用,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人為因素導致的棲息地破碎化是生物多樣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加強立法,合理適度的開發(fā)和利用生物資源解析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表現在生態(tài)功能方面;人為因素導致的棲息地破碎化是生物多樣性降低的重要原因;對于野生生物資源可進行合理的利用,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也是一種保護。答案BCD三、非選擇題14.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問題: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物種形成、生物多樣性發(fā)展機制的理論探索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與完善。如圖表示的是科學家利用果蠅所做的進化實驗,兩組實驗僅喂養(yǎng)食物不同,其他環(huán)境條件一致。(1)第一期時,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蠅屬于兩個_。(2)實驗中表示環(huán)境選擇的因素主要是_。(3)經過八代或更長時間之后,甲箱果蠅體色變淺,乙箱果蠅體色變深。再混養(yǎng)時,果蠅的交配擇偶出現嚴重的同體色選擇偏好,以此推斷,甲、乙品系果蠅之間的差異可能體現的是_多樣性,判斷的理由是_。(4)下表是甲、乙兩箱中果蠅部分等位基因A和a、T(T1、T2)和t、E和e中顯性基因頻率統計的數據:世代甲箱乙箱果蠅數AT1E果蠅數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兩箱果蠅中基因庫較大的是_;T1、T2、t基因為_基因。兩箱中頻率基本穩(wěn)定的基因是_。解析(1)第一期時,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蠅屬于兩個種群。(2)由圖可知,實驗中表示環(huán)境選擇的因素主要是食物。(3)由題意可知,經過八代或更長時間之后再混養(yǎng)時,果蠅的交配擇偶出現嚴重的同體色選擇偏好,可能造成兩品系果蠅之間產生生殖隔離,因此可能體現生物多樣性中的物種多樣性。(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蠅數量可知,甲箱的種群數量大,因此甲箱果蠅的種群基因庫大;T1、T2、t基因為復等位基因。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頻率在不同世代之間的變化不大,最穩(wěn)定。答案(1)種群(2)食物(3)物種由于交配的同體色選擇偏好,造成兩品系果蠅之間發(fā)生生殖隔離現象(4)甲箱復等位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