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實踐課《有趣的乘法計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下實踐課《有趣的乘法計算》(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三年級數學綜合實踐課
活動目標:
1.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特殊數相乘所得得數的規(guī)律,并能初步運用這一規(guī)律進行一些計算。
2.學生經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通過比較,理解并掌握找規(guī)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并發(fā)現數學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簡單規(guī)律的方法,并學會運用規(guī)律。
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得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
活動準備:
《活動記錄單》、《回顧與反思錄》
教學過程:
一、
2、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發(fā)現這些有意思的規(guī)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數是11的乘法計算。
(1)出示題目:24×11 53×11
談話:一個兩位數和11相乘的得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我們先列式計算。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提問:把積的每一位上的數和原來的兩位數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匯報:
①24×11=264,所得的積的個位上的數,與
3、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4;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2;積十位上的數,等于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積個位上的數,和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3;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5;積十位上的數,等于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5+3=8。
(2)引導學生根據發(fā)現的規(guī)律,猜測62×11的積。
提問:猜一猜62×11等于幾?
追問: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請用豎式驗證一下。
師小結:兩位數與11相乘,積的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兩頭一拉,中間相加”。
(3)出示題目:比一比,看誰算得
4、快。
23×11 16×11 43×11
讓學生根據發(fā)現的規(guī)律快速地說出答案。
(4)出示題目:64×11
提問:試著算一算,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追問: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再問:為什么百位上的數“6”變成“7”,多了1是從哪里來的?
(5)試一試:59×11 67×11
2.小結:一個兩位數與11相乘時,可以把這個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百位上,個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個位上,再把兩個數字之和寫在積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數如果滿10,要向百位進1。
3.提問:你能出一些像這樣的算式考考大家嗎?
學生出題,指名回答,集體訂
5、正。
三、反饋完善
1.探究兩個乘數十位相同,個位相加是10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
(1)出示題目:22×28 35×35 56×54
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在小組交流說說算式里的兩個兩位數的特點。
引導:像這樣的算式,老師能直接算出得數,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驗證老師的計算是否正確。
學生列豎式計算,教師板書相應過程。
(3)你隨便出這樣的算式老師還能一下子說出得數。
讓學生試著出題。
(4)追問:究竟這里面藏著什么秘密呢?觀察這些得數,它們有什么特點?把你們的發(fā)現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6、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當兩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相同,個位上的數之和為10時,它們的乘積的末兩位等于兩個乘數個位上的數相乘,積的末兩位前面的數等于十位上的數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積。
2.試一試。
(1)先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再用豎式計算驗證。
15×15 43×47 69×61
(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并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有什么發(fā)現,和同學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讓學生同桌互相出題,寫兩道這樣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說出得數。
四、反思總結
通
7、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有趣的乘法計算,是一個活動實踐課,上活動實踐課實際上有點擔心,不太好掌控,在開始的班級,很多學生發(fā)現不了問題,24乘11,53乘11,也很難表達出自己的發(fā)現,加上計算的熟練程度是不一樣的,又想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觀察思考,所以明顯不夠用,總是這步沒有做好,就拖著孩子往后走,上起來很吃力。
第二個班級,我就吸取教訓了,實際上,這里設計一個導學案,先給學生算,再把有結果的算式排列好,讓學生觀察,并猜測下一個算式的結果,再驗證一下。這樣在課外完成,課堂上,總結一下我們的計算規(guī)律,這樣可能更有效。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方面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計算思想和解題思維時所用的語言不夠精練和明確;二、感覺在解決游玩和返程問題這一部分,上得有些乏味,明顯感覺自己不進入狀態(tài),這無疑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把計算課上活、上扎實、上的更有趣,將是我以后要著重思考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