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第2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非文學類文本閱讀 第十八講 議論文閱讀(一)復習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語文 第2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非文學類文本閱讀 第十八講 議論文閱讀(一)復習課件(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十八講議論文閱讀第十八講議論文閱讀(一一)1能準確把握文章的論點,明確中心論點與分論點間的關系。2能根據(jù)要求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3辨析論據(jù)類型并理解其作用。4能用簡明的語言準確概括論據(jù)。5圍繞文章論點補寫論據(jù)。6辨析論證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一、論點(一)論點的特點1從內(nèi)容上看。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的見解和主張(作者自己的主張;他關于生活、人生、社會等問題的一些看法);論點一般是正面的觀點,作者的態(tài)度是很鮮明的。2從句式上看。是一個完整而明確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形式上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如:讀書人是幸福人),有時雖沒有主語,但有動詞謂語,已表明作者的觀點和主張也可以(如:善于舍
2、棄)。它不應是一個詞、短語或疑問句(如:單純;敬業(yè)與樂業(yè);說謙虛;奮斗的另一面;城市給了我們什么?),一般有提示性的語言,如開頭:“我認為”“我們要”“我們應該”“可見”“由此可見”;結尾:“總之”“綜上所述”等。(二)尋找論點的方法1采用位置法推斷中心論點(1)標題就是中心論點。題目是主謂短語時,有可能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如果是并列短語,論點則是二者之間的關系。如果是動賓短語,有時是中心論點,有時可能只是論題,因此就需要通讀全文,了解作者觀點,從而確定論點。(2)從開頭或結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有的論點在文章開頭點出,作者往往以歸納事例、名言等方式提出論點,可注意文中相關提示語,如:
3、可見、由此觀之、當然、可是、然而等。有的論點在文章結尾點明,這些句子中大都有表總結的詞語,如: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3)看中間,提煉論點,有的文章在中間提出中心論點。如敬業(yè)與樂業(yè)開篇先引用禮記老子中的“敬業(yè)樂群”“安其居,樂其業(yè)”,然后才引出中心論點:我確信“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2概括歸納論點需要在準確理解全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jù)論題和論據(jù),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準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后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1)疊加分論點,歸納出中心論點。(2)通過分析論題找論點。論題是作者所議論的問題,是論點針對的對象,認真閱讀文章弄清論題,再順藤摸
4、瓜,找到作者對所論述問題持什么見解和主張,就找到了論點。(3)根據(jù)論據(jù)判斷論點。由于論據(jù)和論點的關系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即抓住文中所運用的事實或道理論據(jù)用來證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對論據(jù)所闡述的話,這些話往往能幫助你理解論點。(三)分清論題與論點論題是文章所要議論的問題,是論述的話題,是論述的一個范圍,一般是一個詞語或短語,不帶觀點和主張。而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一般是一個句子,是議論文的靈魂。只有準確地把握文章的論點,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了解論題有利于準確把握論點。二、論據(jù)(一)論據(jù)
5、的特點論據(jù)是議論文中用來證明論點、支撐論點的材料。分為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事實論據(jù)指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及統(tǒng)計數(shù)字等;道理論據(jù)指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正確性已為人們公認的革命導師的理論、名人的言論、科學領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識等。議論文中,論點和論據(jù)的關系是被證明與證明的關系。(二)論據(jù)的概括首先,要考慮到該論據(jù)證明的論點是什么,也就是說,概括出來的論據(jù)要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語力求簡潔。(三)分析論據(jù)的作用論據(jù)的作用,是用來證明觀點的正確或批駁錯誤的觀點?!敬痤}格式】(1)道理論據(jù):運用_這一道理論據(jù),論證了_論點,增加論據(jù)的權威性,增強了
6、文章的說服力。(2)事實論據(jù):運用_這一事實論據(jù)(事實要高度概括),真實有力地論證了_論點(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具體化)。(3)用事實或道理作對比的論據(jù)從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使正確的觀點(作者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四)論據(jù)的補寫為議論文補寫恰當?shù)恼摀?jù),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先審清題目(判斷要補寫的是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補寫事實論據(jù)時,一定要圍繞論點去寫。a.要準確,必須依據(jù)論點將論據(jù)本質(zhì)特點把握住,然后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b.要真實,材料虛假或張冠李戴,都不能有效證明論點。c.要簡潔,凡與論點沒什么關系的情節(jié)過程都是多余的。補寫道理論據(jù)時,論據(jù)要與論點一致,所寫的名言、格言
7、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2)補寫的論據(jù)形式及詳略、句式要與原有論據(jù)相似。(3)陳述論據(jù),確定能證明論點。(4)通讀檢查,避免失誤。論證方法作用答題格式舉例論證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_(概括事例)證明了_(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即跟材料最近的觀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道理論證可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引用_(填論據(jù)),證明了_觀點(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對比論證起
8、突出強調(diào)之效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_和_(填論據(jù))加以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_的觀點(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比喻論證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易被人接受,使論證更生動形象、淺顯易懂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_比作_,證明了_觀點(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一)(2016金華)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信胡耕人言即信。從字的結構可見,倉頡老祖用意深遠。在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個非常重要的字“仁、義、禮、智、信”,可以說這五個字涵蓋了中國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
9、他四個字的基礎。“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很難想象一個不誠實的人能夠有仁愛之心,做義氣之舉,講禮貌之言。因此可以說,“信”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賴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時代和階級的一種至高人格標準。中國歷史上就不乏“信”的經(jīng)典,孔子的學生曾子,因為妻子隨口答應要殺豬給孩子吃,他不愿言而無信,也不管鄉(xiāng)親笑他迂腐,說服妻子,并一起殺豬,煮了肉分給孩子和鄉(xiāng)鄰們吃;喻世明言中的漢朝書生范式與張劭約定兩年后在他家見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趕來赴約;商鞅在秦國變法時,宣布誰能搬動立在門口的木頭就有賞金,后來他果然給搬動木頭的人以重賞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古人云,人無信不
10、立,國無信必衰。當今社會,“信”尤顯重要。一個人要時刻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說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說,“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一言百系”就須“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以說,在人際交往中,“君無戲言”,更不可信口開河,信口雌黃,失信必寡,寸步難行。時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說,它是一種時尚潮流、個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卻戲謔:有信不用卡,無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這張卡片當通行證。“信”的喪失,常常讓人言中的陷阱機關顯得太多。現(xiàn)如今,很多時候人言不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樣讓人言不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與一位詩友談論信息,他高深莫測地進行了一番剖析,讓人醍醐灌頂:“人言”為信
11、,“自心”為息。對信息發(fā)布者來講,若想確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進行一番“自心”的檢點;對信息的接受者來說,“人言”是否有詐,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靜清醒的判斷。信息能讓你發(fā)達,也能讓你敗家破產(chǎn)、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則怎么會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戰(zhàn)”之說呢?人言若非信,自心當懺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許許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譴責社會種種惡劣行為的同時,自己卻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誤入歧途。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鏡子,每個人對著照一照,其義早已說得清清楚楚,只是人們在一旁誰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我們在召喚“信”
12、的回歸時,切莫忘了自己。(選自漢字悟語,略有刪改)【鏈接材料】近日,上海某白領打車,答應下車后用手機付款,但司機一直未收到36元車費。司機找到該白領所在單位,單位因此將其開除,36元給了白領一個警示,也給大家拉響了“警鐘”。(摘自中國剪報2016年第55期)成都一家鹵味店采用自助售賣形式,購買者自行選購,自覺付費,營業(yè)兩天,顧客的自助付款額還不足商品總價值的百分之三十。人們沒有意識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當成了自然的事。(摘自作文素材2016第1期)_【思路點撥】文章從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引入“信”的含義,運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論證了“信”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賴的精神理念,最后指出
13、在“信”喪失的時代如何召喚“信”的回歸。第1題考查具體語境中字詞的含義。標題中的“信”是誠信之意;“信口開河”中的“信”是隨意、隨便之意;“愿陛下親之信之”中的“信”是信任之意;“通風報信”中的“信”是消息之意;“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中的“信”是真誠、誠信之意。第2題考查文章中事例的作用。本文是議論文,文中事例是用來證明某一觀點的,從第段結尾可以找出所論證的觀點。 第3題考查文章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第段的第一句表明本段主要講“信”的重要性;第段第一句表明本段主要講“信”的喪失及應對措施。從因果關系的角度看,先講原因,后講做法,所以不能調(diào)換順序。第4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社會風氣的形成既要靠個人的努力,也要靠國家的宣傳和機制。個人角度,多反思,遵循道德標準;國家角度,多宣傳教育,建立社會誠信機制等。【參考答案】1.D2.作者列舉這些“信”的經(jīng)典事例,用來論證“信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賴的精神理念”或“它是超越了時代和階級的一種至高人格標準”。3.不能。理由:第段闡明“信”的重要性,第段論述怎樣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講原因后講做法,逐層深入,符合認知規(guī)律。4.多進行“自心”的檢點,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標準;要加強“信”的宣傳教育,讓人們意識到“信”的重要性;社會要對不誠信的行為予以譴責并做出相應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