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評價標準》、淺談加法運算定律的有效教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基于《評價標準》、淺談加法運算定律的有效教學(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基于《評價標準》, 淺談“加法運算定律”的有效數學
一、學習《評價標準》關于“加法運算定律”評價標準
從教學大綱——新課程標準——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一直是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和對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的依據。廣州市結合我市的教學實際制定了《評價標準》。研制《評價標準》的目的,是期望通過評價改革,進一步推進我市義務教育新課程的實施,在教學領域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同時,為市、區(qū)兩級教育行政,教研部門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學科教學質量管理提供評價依據,通過規(guī)范目前區(qū)、校的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導向課堂教學,切實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學業(yè)負擔,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浴对u價標準》前言。
從20
2、09學年秋季開始,《評價標準》在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試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使用,感覺到學習和使用《評價標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要性
就教育評價而言,教育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其評價標準總會有些不同,這些標準都是根據當時人們的教育思想觀念,社會對教育和人才成長的需要,以及對其實現的可能性來確定的,所以說《評價標準》的制定與使用是教育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主體的愿望,需要與客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相結合的產物,是規(guī)范學生學業(yè)評價的依據,也是對各類學生學業(yè)評價的依據,更是教師把握教學尺度的依據,還是上面命題的依據。
2、必要性
《評價標準》對學生要掌握的具體程度或成就水平進行了界定,恰恰描
3、述了要求學生對內容標準掌握的程度和質量。如《評價標準》中的四年級下學期數學第三單元的“加法運算定律”的評價要求是:探索理解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能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能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這些評價要求就是為教師實施教育評價提供更直接、更具體的依據。廣州市的《評價標準》是面向全市學生的,地區(qū)特點的,比《新課程標準》更實詳細,更細化。學習和使用《評價標準》后,對學生學業(yè)質量進行評價時,我們就明確了評價范圍、內容和難度。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學校的教學實際,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更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可以說《評價標準》是依據自己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的有效教學。
4、
二、在教學中學會使用《評價標準》
1、依據《評價標準》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當前衡量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的標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目標;,二是教學效率。所以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的確定是至關重要的。假如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本身不合理,即使實現了這個目標,那我們的教學也是低效的,弱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因此在備課時首先要準確確定教學目標。如我在備《加法運算定律》時,我仔細研讀了《評價標準》,也仔細研讀了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知道了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加法的可交換性,可結合性的大量例子(如加法的驗算等等)。學生的這些經驗,已構成了學生學習“加法交換律、結合
5、律”的認知基礎。還發(fā)現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規(guī)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加法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所以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內容目標:探索理解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2)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具體情境,探索理解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讓學生學會用字母或符號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3)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的方法來進行教學。(4)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
6、升到理性認識。
2、依據《評價標準》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評價標準》對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的評價要求是探索理解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能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依據《評價標準》上這些要求,我選擇的數學方法是“情景引入法”。因為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接觸到了加法“可交換性,可結合性”的大量例子,只要教會觀察主題圖,絕大多數同學能看懂主題圖,能知道圖中告訴的信息,能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數學例1,例2時我選擇教法是“情景引入法”。學法是“自主探究學習法”:(1)在學生理解圖意后就讓學生自己解答并交流。(2)設計提問:兩個算式得數是否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合連接?你能舉兩個這樣
7、的例子嗎?從這些例子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等等。通過這些提問自然而然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理解“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3、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標準化教學與個性化模式 、差別化方法關系,
課堂教學是需要個性化的模式和差別化的方法的。而《評價標準》的標準化教學,教學質量沒有評價標準也是不行的。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很難兼顧標準化教學與個性化模式,差別化方法的關系。因此我們要結合《評價標準》進一步吃透標準與教材。在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后,更要設計一些個性化模式,差別化方法,真正實施有效教學,如我在教“加法運算定律”時
8、,我就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雖然接觸到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的大量例子,但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參次不齊,相差懸殊,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又比較多,他們中多數對“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并沒有認識基礎或者說是基礎不牢。根據這個實情,我就設計一些個性化練習,進行差別化教學。在教例1例2時,我對能力較強的學生就要求他們能探索理解,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他們發(fā)現的規(guī)律;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我就要求他們在理解層次上,能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只要求他們能在別人的幫助下,能舉一些實例,能記住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通過這幾年的學習和使用《評價標準》,本人體會到:只有真正理解《評價標準》評價要求;真正處理好《評價標準》與教材的關系;真正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標準化教學與個性化模式 、差別化方法關系。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真正體現《評價標準》的研制目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