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大學之道》優(yōu)質課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大學之道》優(yōu)質課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大學之道》優(yōu)質課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學常識。
2、理解文意,準確翻譯。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論證特點。
4、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及現實意義。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理解課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整體閱讀,點面結合。在弄懂重點語句的基礎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間的聯系,把握本
2、文主旨。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解《禮記》的有關知識,理解并把握《大學之道》的要旨。
文化傳承與理解:把握本文中的“三綱”“八目”,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難點: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體會其中的深刻哲理。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3、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古代圣賢智慧的結晶,那古代中國人到底是如何連接自我、家族、民族、國家和天下觀念的呢?今天我們學習選自《禮記大學》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賢的智慧。
二、寫作背景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學》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論述了儒家為學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則、方針和步驟,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漸受到儒家學者的重視。到南宋時,朱嘉力作《大學章句》,使《大學》成為儒家經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嘉又將它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成一書,進行注解,這就是《四書章句集注》。后
4、來,《四書章句集注》被歷代統治者推崇,甚至被作為學官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原屬于《禮記》中的《大學》,也從此獲得了官方的正式認可與推崇,這對古代教育,甚至中國的傳統文化乃至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三、作者介紹
戴圣(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于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西漢時期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chuàng)者。著作有《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四、題目解說
“大學之道”是儒學經典《大學》開篇的第一句。《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
5、一篇,后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五、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闡明宗旨,闡述儒學追求的“三綱”,交代達到
“至善”的途徑。
第二部分(第2段):點明《大學》的“八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并闡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六、全文分析
1、第一段重點寫了什么內容?
6、
指出大學的宗旨,提出了大學的“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首先,《大學》對儒學作了一個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三項,即宋代儒家們所說的大學“三綱領”。這一概括非常準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學》的主旨?!洞髮W》是講治國平天下的學問,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論事,而是將人的精神的弘揚和品德修養(yǎng)置于首位?!懊髅鞯隆笔前l(fā)揚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發(fā)求學者完善自己的自覺性,而不是用某種外在的、固定的道德準則束縛自己?!坝H民”即“新民”,就是不僅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而且努力提高全體人民的道德品質,在儒家看來這是為治國平天下的偉業(yè)
7、奠定精神基礎?!爸褂谥辽啤本褪且獙⒆约旱牡赖缕焚|和社會、國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達到最理想的境界絕不停止,實際上是一個無限的完善過程。
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
2、第一段的三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
首句開宗明義,提出大學之道的“三綱”,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對如何達到大學之道,闡明其中的邏輯關系,為下文引出八條目做準備。
3、第二段重點寫了“八目”,包括哪些內容?
第二段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誠意、
8、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4、“八目”之間是什么關系?
“格物、致知”為第一步,對應的是知的功夫;“誠意、正心、修身”為第二步,對應的是修的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第三步,對應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齊有、治國、平天下”是安人。
5、“三綱”“八目”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三綱”是宗旨,是綱領,是指導思想,“八目”是實現“三綱”的具體步驟。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七、中心思想
《大學之道》著
9、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與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
八、寫作特點
1、大量凝練而意蘊深刻的語句,使文章呈現出深邃雋永的審美特征。
本文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用語凝練,言簡義豐。這些凝練而意蘊深刻的語句是博學的儒者對思想加工錘煉的精神產品,也是他們藝術思維的智慧結晶。
2、頂真的使用,使文章邏輯更加嚴密。
10、《大學之道》屬于議論文,說理時使用頂真的修辭手法,使邏輯推理性強,論證條理清晰,表達周密準確。如文章在闡述治國平天下與修身正心之理時,先連用頂真的修辭手法,從“天下”“國”“家”到“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由社會治理到個人修養(yǎng),層層深入、句句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周詳嚴密地論證了深刻的治國之理。句與句首尾蟬聯,形成了嚴密的邏輯和不容置疑的說理氣勢。
九、補充資料
《禮記》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
11、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十、總結全文
《大學之道》提出“三綱”“八目”,強調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修養(yǎng)的一致性。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得知,在長期占據中國封建統治思想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個人、家族、民族、國家、天下聯系
12、密切。“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歧視他人,人不與之立異。在古代中國人看來,個人、家族、民族、國家、天下并無具體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連接。
布置作業(yè)
1.拓展閱讀《禮記》部分章節(jié),積累名句。
2.思考:當今社會,我們如何借鑒學習“八目”的內容?
課后訓練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學之道》中,用“”來表達大學之道的最高境界。
(2)《大學之道》中,用“,”兩句指出本末始終的道理,進而
13、說明“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觀點。
(3)《大學之道》中,齊家的前提條件是“”,修身的前提條件是“”。
(4)《大學之道》中,對所有人提出個人修養(yǎng)要求的兩句是“,”。
2.請篩選、整合下面這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為“慎獨”下定義。要求不超過100字。
“慎獨”是中國儒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修身方法,最早載于《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彼^“慎獨”或“慎其獨”,可通俗地解釋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無怨無悔地遵循,
14、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實說到底就是“慎心”,靠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
3.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周禮》《禮書》合稱“三禮”。
B.儒家所稱道的禮,可謂包羅萬象,其內容涵蓋政治制度、宗教儀式和社會風俗習慣等。
C.中國古代禮樂并稱,樂其實是禮的一部分,附屬于禮,用來補充儀文(禮儀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導學生“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周朝時,禮、樂皆為貴族社會專有。
15、
4.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大學之道 不以其道得之
B.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
D.欲治其國者 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在止于至善。(2)物有本末;事有終始。(3)先修其身;先正其心。(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2.答案:慎獨亦叫慎心,是最早載于《中庸》中的以小心翼
16、翼地固守本性、無怨無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為原則的由中國儒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靠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的修身方法。
解析:給“慎獨”下定義,要在語段中找一個句子作為定義的主干句,這個主干句就是“慎獨是一種修身方法”,然后提煉修飾成分,將其添加到主干句中即可。
3.答案:A
解析:《禮記》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
4.答案:B
解析:均為介詞,在。A項,助詞,的;代詞,它們。C項,介詞,把;連詞,表修飾。D項,代詞,他的;副詞,表推測,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