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復活(節(jié)選)》名師導學案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復活(節(jié)選)》名師導學案設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復活(節(jié)選)》名師導學案設計
導學目標
1、把握全文的情節(jié),分析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等人的形象。
2、學習作者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3、理解題目“復活”的意蘊,體會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
學習重難點
重點:分析故事情節(jié)、人物的性格特點。
難點:鑒賞人物語言和分析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習過程
一、預習
2、新課
《復活(節(jié)選)》一文,通過聶赫留朵夫鼓起勇氣面對曾被自己深深傷害的瑪絲洛娃,懺悔當年的罪惡,祈求寬恕,探討了人的精神的“復活”之路,寄寓了作者的人性理想。
二、導學基礎知識
(一)寫作背景:
《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當時(19世紀末期),俄國的農(nóng)奴制和俄土戰(zhàn)爭,使俄國農(nóng)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托爾斯泰看到了社會問題的本質(zhì)所在,對農(nóng)民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觀發(fā)生激變,拋棄了貴族地主階層的傳統(tǒng)觀點,站在廣大農(nóng)民的立場,觀察俄國的社會現(xiàn)實,代表農(nóng)民階級發(fā)表意見。他以
3、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態(tài)度抨擊社會現(xiàn)實,揭露俄國社會制度的本質(zhì)。列夫托爾斯泰在此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的《復活》是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二)作者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
托爾斯泰出生于貴族家庭,1845年入喀山大學,1847年退學回故鄉(xiāng)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nóng)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
4、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吁人們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1873~1877年他經(jīng)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fā)生巨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chuàng)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采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
5、小說《舞會之后》(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
三、總體感知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15段):寫瑪絲洛娃認出了到監(jiān)獄探望自己的聶赫留朵夫。
第二部分(16-70段):寫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的交流,聶林留朵夫請求瑪絲洛娃的寬恕,想喚醒她的本性。
第三部分(71-78段):寫聶赫留朵夫的想法不被瑪
6、絲洛娃理解。
四、導讀理解
1、簡述文中聶赫留朵夫到監(jiān)獄探望瑪絲洛娃的情節(jié)。
聶赫留朵夫到監(jiān)獄探望瑪絲洛娃,可瑪絲洛娃一開始并沒有認出他,后來看到他激動的神氣,認出他來,覺得很驚奇。聶赫留朵夫向她問起孩子,她不愿觸動心底的創(chuàng)傷,用簡短憤恨的話對答,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人,微笑著向他要了十盧布。聶赫留朵夫從瑪絲洛娃的言語、神情中覺察到她“已經(jīng)喪失生命了”,但他仍堅持請求她的寬怒。
2、概述本文中聶赫留朵夫的心理變化過程。
瑪絲洛娃受審時,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
7、。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多年前被他拋棄的瑪絲洛娃,良心受到了譴責。為了給自己贖罪,聶赫留朵夫通過副典獄長,在監(jiān)獄里見到了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起初為自己大聲說出“我來是要請求你饒恕”而感到害臊,為自己的罪過感到羞恥。面對可憐的受害者,他感到又驚又怕,心中交織著震驚憐憫與悔恨等各種復雜的情感。法庭判決瑪絲洛娃服苦役,這一殘酷的事實加劇了聶赫留朵夫的負罪感,他決心幫她上訴,給予她物質(zhì)、精神上的幫助,并打算說出要同她結婚的想法。最終,雖然聶赫留朵夫仍不被瑪絲洛娃理解,但他還是說出“您對我來說比妹妹還親哪”,這表明聶赫留朵夫的贖罪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也說明開始“復活”了的聶赫留朵夫想要竭盡自己的力量去教助瑪絲洛娃,
8、“希望她能覺醒,能恢復她的本性”。
3、瑪絲洛娃這一形象有何特點?作者塑造這一人物有何意義?請聯(lián)系整部小說簡要分析。
瑪絲洛娃原本是個善良、純樸、天真無邪的少女,自從被聶赫留朵夫引誘和拋棄后,她淪落為妓女,又不幸被誣告為毒害他人的兇手,陷于冤獄之中。她作為俄國下層群眾的典型代表,經(jīng)歷了由天真爛漫逐步走向墮落,又從天昏地暗中良知覺醒,最終實現(xiàn)精神復活的曲折歷程。
作品以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撕下了一切假面具,揭露了當時俄國整個官僚體系的腐敗以及各級官吏的丑惡嘴臉,表達了農(nóng)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稄突睢芬袁斀z洛娃的人生經(jīng)歷與思
9、想沉浮為主線索,深入探討了其精神復活的必然性,不僅凸顯了其豐富飽滿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了這一形象對俄國底層人民實現(xiàn)精神復活的重大意義。
4、“聶赫留朵夫開了頭,本來還想說他要同她結婚,但接觸到她的目光,發(fā)覺其中有一種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開口了。”你認為聶赫留朵夫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是真實的嗎?
觀點一不是真實的。聶赫留朵夫“不敢開口了”,是在懷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因為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就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已經(jīng)習慣了的優(yōu)渥的貴族生活。同時,瑪絲洛娃淪落風塵、酗酒享樂、粗野可怕,已不再是往日自己愛過的那個純潔可愛的卡秋莎了
10、。
觀點二是真實的。他之所以不敢開口了,是因為擔心自己的想法不被瑪絲洛娃理解,怕因此惹惱她。再者,在探望的時間結束,瑪絲洛娃站起來要走時,他告訴她,“我還要來的",“您對我來說比妹妹還親哪”。他已把瑪絲洛娃視為自己的親人,這些都表明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是真實的。
自我檢測
1.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改變的“成語”,在給人帶來新意的同時還特別給人以觸動。請仿照示例,寫兩個創(chuàng)新的“成語”,并做解釋。要求:所寫創(chuàng)新“成語”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解釋合理,有正面意義,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數(shù)不限。
1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職責所在,疫不容辭。
2.請對下面這段話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50字。
巴金一直深受俄羅斯文學的影響和滋養(yǎng),在其影響最大的長篇小說《家》中,處處可見俄羅斯文學精神的啟蒙和喚醒作用。晩年巴金有著和晩年托爾斯泰相類似的處境與壓力。巴金晚年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也常為得不到人們的理解而苦惱,所以他在精神探索的路途上曾不斷向這位文學大師尋求力量。巴金曾說:“我要走老托爾斯泰的路。我跟托爾斯泰差得很遠,還得加倍努力!”在一個“告別革命”的新時代,巴金重提托爾斯泰和俄羅斯文學,是對他一生文
12、學經(jīng)歷的回顧,也為他的思想軌跡重新找回了原點。
3.某班舉辦外國文學名著閱讀活動,請為托爾斯泰的《復活》寫幾句圖書推薦語。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不超過100字。
4.請將下面畫橫線的兩個句子改寫成整齊的句子,與前面畫框的句子構成排比句式,不得改變原意。
法國著名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被稱為“三大英雄傳記”,也被稱為“巨人三傳”:雖然貝多芬作古,但他不屈的精神會因音樂《命運》的傳播而不朽;雕塑《思想者》的流傳沒有因為羅丹的仙逝而讓他悲天憫人的思想磨滅;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的傳布讓去世的列夫托爾斯泰的愛
13、國情感永恒。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①疫往無前——明知病毒危險,但仍然選擇奔赴抗疫第一線。②萬無疫失——全面部署,全面排查,全民動員,全體監(jiān)督,才能確保疫情防控取得勝利。
解析:解答本題需要明確兩點,首先寫出兩個創(chuàng)新成語,然后結合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解釋所寫成語的意思。可以通過“疫”的諧音找到與“一”有關的成語,如“一(疫)往無前”“萬眾一(疫)心”“背水一(疫)戰(zhàn)”“獨當一(疫)面”等,然后解釋意思即可。
2.答案:巴金深受俄羅斯文學影響,晚年向托爾斯泰尋求精神力量,從其中找到思想軌
14、跡的原點。
解析:解答本題,應先分析材料的層次,然后提取關鍵詞概括各層次的中心內(nèi)容。如第1句是第一層,從中可以提取關鍵詞“俄羅斯文學”“影響”。第2—4句是第二層,從這幾句中可以提取關鍵詞“晩年”“精神”“尋求力量”。第5句是第三層,從中可以提取關鍵詞“思想軌跡”“原點”。然后將以上關鍵信息整合成句即可。
3.答案:《復活》是托爾斯泰最后一個孩子,也是他最優(yōu)秀的一個孩子。讀者通過《復活》認識了托爾斯泰;外國人通過《復活》認識了俄羅斯;而托爾斯泰本人通過《復活》闡釋了什么是仁愛與救贖。
解析:推薦語要求寫出作品的特點、地位,即可以從內(nèi)容或藝術成就的角度,也可以從名人評價的角度來考慮?!稄突睢肥峭袪査固┑淖詈笠徊块L篇巨著,是他創(chuàng)作的頂峰,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托爾斯泰說《復活》是自己“全部作品中最好的”。高爾基說過“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根據(jù)自己對《復活》的了解,加上這些內(nèi)容,再配以恰當?shù)男揶o,就可以寫出答案了。
4.答案:雖然羅丹仙逝,但他悲天憫人的思想會因雕塑《思想者》的流傳而永存;雖然列夫托爾斯泰去世,但他愛國情感會因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的傳布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