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之心》學(xué)習(xí)要點(diǎn)與課下練習(xí)
《《人皆有不忍之心》學(xué)習(xí)要點(diǎn)與課下練習(xí)》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人皆有不忍之心》學(xué)習(xí)要點(diǎn)與課下練習(xí)(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人皆有不忍之心》學(xué)習(xí)要點(diǎn)與課下練習(xí) 一、選擇題 1. 對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內(nèi):同“納”,結(jié)交 要:求取 賊:小人 保:使……安定 ( ) 非所以要譽(yù)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A. 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非所以要譽(yù)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C. 自賊者也 D. 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 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 C.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D.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 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全都屬于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①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 ②非所以要譽(yù)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③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猶其有四體
2、也 ⑤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⑥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zhuǎn).②④⑥ 4. 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A.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B.其斯之謂與 C.不學(xué)《禮》,無以立D.治天下可運(yùn)之掌上 5. 下列關(guān)于《孟子》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導(dǎo)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為基礎(chǔ),推出理性結(jié)論,影 響深遠(yuǎn)。 B. 雖然孟子周游列國受到禮遇,但他的政治主張卻被譏為“迂闊”,其政治理想并 沒有能夠?qū)崿F(xiàn),所以其晚年和孔了樣退而著述。 B. “堯舜”是唐堯和虞舜的并稱,遠(yuǎn)古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傳
3、說中的圣明君主。舜將 首領(lǐng)的位置傳給堯。 C. “大倫”即倫常大道,指古代統(tǒng)治階級所規(guī)定的關(guān)于君臣、父子關(guān)系的行為準(zhǔn)則。 D. “唯”和“諾”都表示應(yīng)答,急時用“唯”,緩時用“諾”?!案刚贌o諾”的意 思是說“父親召喚,子女不等答應(yīng)就立即趨前”。 30.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 本文通過寫孟子不接受齊王的召見,表明了孟子對君臣關(guān)系的看法,孟子認(rèn)為國 君應(yīng)該禮賢下士,謙遜待人。 B. 在景子看來,禮不僅是人安身立命的關(guān)鍵,也是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 C. 本文的可讀性強(qiáng),原因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層層推進(jìn)的說理方法,且融敘 事與說理為一體。 D.
4、孟子認(rèn)為國君不能因為自己的地位高就輕慢臣子的年齡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 以慢其二”。 31.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 (2) 故湯之于伊尹學(xué)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 32. 孟子為何不主動到朝廷見齊王呢?請結(jié)合文本加以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yùn)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 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以于鄉(xiāng)黨朋 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
5、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 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 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二)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于茬不 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
6、無 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頒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 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節(jié)選自《孟子-告子上》) (三)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美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 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墒怪畦枰該榍爻畧约? 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 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
7、王請勿疑!"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顆:額頭。②晉國: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天子和各國承認(rèn)為諸侯國, 稱三家為三晉,所以梁惠王自稱魏國為晉國。 33.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 南/辱于楚 B. 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 南/辱于楚 C. 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 南辱于楚 D. 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
8、地于秦七百 里/南辱于楚 34.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孟子,和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睹献印芬粫财咂擅献? 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B. 鄉(xiāng)黨,泛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也可指鄉(xiāng)族朋友,文中指后者。古代五百家為黨,一萬 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合而稱之鄉(xiāng)黨。 C. 孝悌,孝,指孝順父母;悌,指敬愛兄長。儒家非常重視“孝悌”之義,把它看 作是實行“仁”的重要條件。 D. 梁惠王,即戰(zhàn)國時魏惠王魏爸,因秦國的壓力,魏惠王曾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故魏也被稱為梁,“惠”是其廟號。 35.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
9、的一項是( ) A. 文段一中孟子從人性的前提推導(dǎo)政治,正是因為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們本身 所固有的,所以施行仁政也應(yīng)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 B. 對于人性孟子也重視后天努力的作用,在文段一中他說人們?nèi)绻軌驍U(kuò)充四端, 便足以安定天下,反之就連侍奉父母都成問題。 C. 文段三中孟子告訴梁惠王要實施“仁政”,只需減省刑罰,少收賦稅,深耕細(xì)作, 及時除草,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打敗秦楚。 D. 文段三中孟子為了讓梁惠王進(jìn)一步相信自己的治國良方一一施行仁政是無故于天 下的,他還幫助梁惠王具體分析了敵國的致命弱點(diǎn)。 36.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
10、所以要譽(yù)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2)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37. 文段二中告子和孟子都以水為喻,各自意在說明什么道理?請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問題。 盂子見梁惠王氣王曰:“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 以利吾家? '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 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寂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茍為后義而先
11、利,不奪不改。未有仁而遺其親老也,未有義而后其君遣也。王曰仁義 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②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 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痹唬骸扳矣蟹嗜猓瑤蟹蜀R,民有饑色,野有餓革。 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率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 民饑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 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則可?" 孟
12、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壯者以暇日堡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迭泰楚之堅甲 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捋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 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 孟子見齊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答曰:“民猶以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 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蕪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 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乃入。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 麋鹿者
13、如殺人之罪。則是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齊宣王問曰:“湯遂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曰:“臣 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獨(dú)夫。聞?wù)D獨(dú) 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有刪改) (注)①梁惠王:魏,惠王,曾遷都大梁,所以魏國義稱梁國。②梃:木棒。 38. 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不奪不固【餐:滿足 B. 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修:治理 C. 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撻:打擊 D. 湯墮桀放:流放 39.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王
14、之囿/方七十里芻莞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B.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莞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C.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莞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D.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莞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40.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孟子認(rèn)為,一個國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就危險了,并通過利害分析, 進(jìn)一步勸誡梁惠王只要講仁義就可以了,不必談利益。 B. 孟子詢問梁惠王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 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饑
15、餓至死。 C. 梁惠王想洗雪魏國的恥辱,向孟子詢問對策,孟子建議梁惠王對百姓施行仁政, 并明確指出他讓百姓生活在苦難中,必難以抵擋入侵之?dāng)场? D. 文王方圓七十里的狩獵場,老百姓覺得?。恍醴綀A四十里的狩獵場,百姓卻認(rèn) 為大。孟子將兩者對比,意在闡述與民同樂的思想。 41.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2) 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 違'?!狈t曰:“何謂也?"
16、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由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選自《論語-為政篇第二》) (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氏有饑色野有餓孳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 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17、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 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怫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泰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 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42.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
18、/野有餓孽/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 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B.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孳/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 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C.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 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D.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孳/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 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43.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禮,堯舜時期己
19、然出現(xiàn),西周開始全面革新、完善和推行,春秋后期禮崩樂壞, 二儒家作為三代禮樂文化的繼承者和接受者,“守禮”“復(fù)禮”,后世更是崇尚“禮”。 B. 子夏,擅長文典,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和德行突出的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 弓;口才比較突出的宰予,子貢;精通政事的子路,冉有;擅長文獻(xiàn)典籍的子游并稱 “孔門十哲”。 C. 寡人,天下沒有能夠與之并列的人,是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稱。秦始皇建立皇帝 制度,沿襲了諸侯寡人的謙稱,晉人喜歡以之自稱,唐朝以后,只準(zhǔn)皇帝用寡人作謙 稱。 D. 孝悌忠信,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是孔子德育的精髓, 也是人生“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靶?/p>
20、悌忠義,禮義廉恥”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 精神命脈。 4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文中,孔了認(rèn)為孝順父母就是要不違背他們的意愿,如果父母有錯,也只能稍 微規(guī)勸,即使規(guī)勸無效,仍應(yīng)該和顏悅色恭順?biāo)麄?,不能把怒氣掛在臉上? B. 乙文中,孟子分析了梁惠王喪師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并論述了用棍棒和刀 子殺人,不顧人民死活的做法是無效的,借此來勸其施行“仁政”。 C. 乙文的論證由小及大,從舉例入手,運(yùn)用了對比的手法和排比的句式,全文邏輯 謹(jǐn)嚴(yán),層層深入,氣勢磅礴,成為后世典范。 D. 通過甲、乙兩篇文章不難看出,孔子和孟子都認(rèn)為孝敬父母是
21、一個人的基本素養(yǎng), 都是合乎“禮”的要求,這是“仁政”帶來的好處。 45. 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譯文: (2)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譯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家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 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 “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
22、他 哉,避水火也。” 齊人將取燕,諸侯謀救之。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 曰:“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 自葛①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 大悅。書曰:后來其蘇。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來火之中也,虐 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又.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齊之強(qiáng)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 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
23、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節(jié)選自《盂子-梁惠王章句下》) 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 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 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 盂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 所言則見以為迂遠(yuǎn)而闊于事情當(dāng)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疆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 弱敵;齊成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wù)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柯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 《書》,述仲尼之意,作《盂子》七篇。
24、 (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注)①葛:遠(yuǎn)古時期的部落名。②旄倪:被俘虜?shù)睦先撕陀變骸? 46.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yuǎn)/而闊于事 情/ B. 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yuǎn)而闊于事情 / C. 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yuǎn)而闊于事情 / D. 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遷遠(yuǎn)/而闊于事 情/ 47.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 A
25、. 萬乘之國,文中指大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乘” 是當(dāng)時軍隊的基本編制,四馬一車為一乘。 B. 夷,我國古代對東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古有“北狄南蠻、西戎東夷”之說,后來可 用“夷”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C. 合從連衡,即“合縱連橫”,“合縱”是指“合眾弱以攻一強(qiáng)”,“連橫”是指 “事一強(qiáng)以攻眾弱”。當(dāng)時齊國是其中的一"強(qiáng)”。 D.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著作而成,有對孔子學(xué)說的傳承?!墩撜Z》《大學(xué)》《中 庸》《孟子》并稱為儒家“四書”。 48.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孟子認(rèn)為商湯征伐天下,得到當(dāng)?shù)匕傩盏男刨?,是因為?/p>
26、湯能夠憐惜當(dāng)?shù)匕傩眨? 實施的政策能夠讓百姓開心。 B. 孟子認(rèn)為齊宣王如果能夠尊重燕國人民的意愿,實施“仁政”,那么還來得及阻 止各國對齊國動兵。 C. 孟子認(rèn)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他很少談及利。后世 史學(xué)家司馬遷對此極為贊嘆。 D. 孟子的政治主張得不到當(dāng)時諸侯各國國君的采用,國君們把能攻善伐之人看作賢 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時宜。 49.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2) 當(dāng)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疆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 50. 孟子認(rèn)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27、”,請從所給材料中列舉兩個例 子分析論證這個觀點(diǎn)。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蓋嘗求之于六經(jīng)⑴,至于《詩》與《春秋》之際,而后知圣人之道,始終本末, 各有條理。夫正化之本,始于大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賊,而足以 為孝矣。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奪,而足以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備。此固非 有深遠(yuǎn)而難見,勤苦而難行者也。故《詩》之為教也,使人歌舞佚樂,無所不至,要 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洞呵铩妨幱诤晾逯g,而深明乎疑似之際,截然其有所必 不可為也。不觀于《詩》,無以見王道之易。不觀于《春秋》,無以知王政之難。 自孔子沒,諸子各以所聞著書,而皆不得其源流,故
28、其言無有統(tǒng)要,若孟子,可 謂深于《詩》而長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極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 海,而毫厘有所計。至寬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 見也。 盂子嘗有言矣:“人能充其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其無欲為穿 容⑵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飴⑶之也??梢匝远谎?, 是以不言飴之也。是皆穿猝之類也。"惟其不為穿地也,而義至于不可勝用。故曰: 其道始于至粗,而極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曼厘有所必計。嗚呼,此其所 以為孟子歟!后之觀孟子者,無觀之他,亦觀諸此而已矣。 (取材于蘇軾《孟軻論》,有刪改) 注釋:(
29、1)六經(jīng):指儒家經(jīng)典《詩》《書》《禮》《易》《樂》《春秋》。(2)穿 寄(yu):穿墻(偷盜)。(3)酷(tian):取,謀取。 51. 下列對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求:研究 賊:傷害 ① 蓋嘗求之于六經(jīng) ② 父子不相賊 ③ 使人歌舞佚樂 安閑。 ④ 深于《詩》而長于《春秋》者矣 ⑤ 充乎天地,放乎四海 ⑥ 而皇厘有所計 ⑦ 而仁不可勝用也 ⑧ 此其所以為孟子歟 佚:通“逸”。安逸、 深:深刻 乎:相當(dāng)于“于”,在。 計:論述、涉及 勝:盡 所以:用來……的 A.①⑥B.②⑦C.③⑤D.④⑧ 52.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
30、確的一項是( ) A. 始終本末,各有條理。 (做事)要始終如一,并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條理。 B. 《春秋》力爭于亳厘之間,而深明乎疑似之際。 《春秋》一書努力在細(xì)微的事件之間,揭示歷史的是非疑惑。 C. 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儒之也。 (士大夫們)可以說卻不說,是用這種不說話的方式謀?。ɡ妫?。 D. 惟其不為穿寄也,而義至于不可勝用。 只有不做(類似于)穿墻偷盜的(謀求私利的事),“義”才能成為用不盡(的財富)。 53. 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要從天下容易做到的事情開始來匡正百姓行為,達(dá)到教化人民的目的。 B. 看《詩經(jīng)》可以知道建立王道的
31、容易,看《春秋》可以知道建立王政的艱難。 C. 自孔子逝世之后,除孟子外,諸子百家都沒有真正探尋到孔子學(xué)說的源流。 D. 作者認(rèn)為,后世學(xué)者研究孟子學(xué)說應(yīng)主要關(guān)注其“仁義”的核心思想。 54. 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 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奪,而足以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備。 (2)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55. 作者認(rèn)為“其道始于至粗”,意思是孟子的思想從淺近之處開始。請結(jié)合下面的 鏈接材料,對作者的觀點(diǎn)加以分析。 C. 《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經(jīng)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將《孟子》列為“五經(jīng)”之一, 其地位才最終確立。 D. 《孟
32、子》和《論語》都屬于以記言為主的語體文,但后者簡約、含蓄,前者則長 于論辯,氣勢磅礴。 6. 下列對課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孟子從人性的前提推導(dǎo)政治,從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導(dǎo)仁政,突出 仁政應(yīng)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 B. 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關(guān)于“人性”思想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仁 義禮智”,成為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性善論”的理論基礎(chǔ)和支柱。 C. 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認(rèn)“仁義禮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 的,體現(xiàn)了孟子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D. 孟子在認(rèn)為“仁義禮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時,并不完全否認(rèn)后夭培養(yǎng)的作
33、用,強(qiáng) 調(diào)需“擴(kuò)而充之”才能發(fā)揚(yáng)光大。 7. 下列選項中,對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治天下可運(yùn)之掌上 ①治:治理 ②運(yùn):運(yùn)動 B.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 ①乍:剛剛 ②入:掉進(jìn) C.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①惻隱:哀痛,憐憫(別人的不幸) ②端:萌芽,發(fā)端 D.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①始:開始 ②達(dá):到達(dá) 二、情景默寫 8. 補(bǔ)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見小孩子將要掉入井里的反應(yīng)為 依據(jù),論證人有一種本能,即“ "。 鏈接材料: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夸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 時
34、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 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節(jié)選自《盂子?寡人之于國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韓昌黎書 張籍 古之胥教誨,舉動言語,無非相示以義,非茍相諛悅而已。執(zhí)事不以籍愚暗,時 稱發(fā)其善,教所不及,施誠相與,不間塞于他人之說,是近于古人之道歟。籍今不復(fù) 以義,是執(zhí)竿而拒歡來者,烏所謂承人以古人之道歟? 頃承論于執(zhí)事,嘗以為世俗陵靡,不及古昔,蓋圣人之道廢弛之所為也。宣尼沒 后,楊朱、墨翟恢詭異說,干惑人聽,孟軻作書而正之,圣人之道,復(fù)存于世。秦氏 滅學(xué),漢重以黃老之術(shù)教人,使人寢惑,揚(yáng)雄作
35、《法言》而辨之,圣人之道猶明。及 漢衰末,西域浮屠之法入于中國。中國之人世世譯而廣之:黃老之術(shù),相沿而熾。天 下之言善者,惟二者而已矣。昔者,圣人以天下生生之道曠。乃物其金、木、水、火、 土、谷、藥之用以厚之;因人資善,乃明乎仁義之德以教之,俾人有常,故治生相存 而不殊。今天下資于生者,威備圣人之器用;至于人情,則溺乎異常,而不由乎圣人 之道,使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之義沉于世,而邦家繼亂,固仁人之所痛也。 白揚(yáng)子作《法言》,至今近千載,莫有言圣人之道者,言之者惟執(zhí)事焉耳。習(xí)俗 堵聞之.多怪而不信,徒相惟皆,終無裨于教也。執(zhí)事聰明.文章與孟軻、揚(yáng)雄相若, 盍為一書,以興存圣人之
36、道,使時之人、后之人知其去絕異學(xué)之所為乎?曷可俯仰于 俗,囂囂為多言之徒哉? 然欲舉圣人之道者,其身亦宜由之也。比見執(zhí)事,多尚駁雜無實之說,使人陳之 于前以為歡,此有以累于令德:又商論之際.或不容人之短,如任私尚勝者,亦有所 累也。先王存六藝自有常矣有德者不為猶以為損況為博塞之戲與人競財乎君子固不為 也。今執(zhí)事為之.以廢棄時日,竊實不識其然! 且執(zhí)事言論文章,不謬于古人。今所為或有不出于世之守常者,竊未為得也。愿 執(zhí)事絕博塞之好,棄無實之談,弘廣以接大下士,嗣孟軻、揚(yáng)雄之作,辨楊、墨、老、 釋之說,使圣人之道,復(fù)見于唐,豈不尚哉?籍誠知之,以材識頑鈍,不敢竊居作者 之位,所以
37、咨于執(zhí)事而為之爾。若執(zhí)事守章句之學(xué),因循于時,直不朽之盛事,與夫 不知言亦無以異矣。籍再拜。 5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非茍相諛悅而己 悅:喜悅 B.圣人以天下生生之道曠 生生:維持生計 C.使人寢惑 D. 以材識頑鈍 寢:逐漸。 頑:愚昧 A.是執(zhí)竿而拒歡來者 翼者辱賜書 B.漢重以黃老之術(shù)教人 以其無禮于晉 5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不謬于古人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填然鼓之 D. 籍誠知之 58.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張籍在給韓愈的信
38、中力主興復(fù)儒學(xué),排斥佛老異說,以挽救當(dāng)日所謂“邦家繼亂” 的頹勢,維護(hù)唐王朝的統(tǒng)治。 B. 張籍在信中同時也勸告韓愈“絕博塞之好,棄無實之談”,并謙虛地表示要多咨 詢韓愈的意見,共同寫一部闡揚(yáng)圣人之道的書。 C. 這封信張籍盡朋友之義去寫,一開篇就點(diǎn)明古人相處的原則是“相示以義”,這 就為下文直言規(guī)諫韓愈的過失作了伏筆。 D. 雖說是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層次有序,文筆質(zhì)樸,不露雕琢痕跡, 也可說不失為一篇邏輯嚴(yán)密的論說文。 59.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 先王存六藝自有常矣有德者不為猶以為損況為博塞之戲與人競財乎君子固不為也 60.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
39、成現(xiàn)代漢語。 (1) 習(xí)俗者聞之,多怪而不信,徒相惟皆,終無裨于教也。 (2) 比見執(zhí)事,多尚駁雜無實之說,使人陳之于前以為歡,此有以累于令德。 五、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fēng)標(biāo)。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商鞅① 王安石 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救能令政必行。 (注)①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到了多方責(zé)難,有人指責(zé)他違背先王之道,舍棄王道講 霸道。本詩即為此事而做。 61. 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孟子雖逝,但他的文章遺留后世,閱讀這些文
40、章可想見其風(fēng)度與品格。 B. 盡管很多人指責(zé)王安石迂腐,但孟子闊達(dá)樂觀的性格足以給他慰藉。 C. 商鞅重視誠信,言出必行,取信于民,為治理國家留下了寶貴經(jīng)驗。 D. 作者認(rèn)為商鞅能夠讓政令得到貫徹執(zhí)行,告誡人們不要對商鞅非議。 62. 請簡要概括這兩首詩在諷占喻今寫法上的共同特點(diǎn)。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青松贈林子① 歐陽修 青松生而直,繩墨易為功。 良玉有大質(zhì),少加磨與礪。 子誠懷美材,但未遭良工。 養(yǎng)育既堅好,英華充厥中。 于誰以成之,孟韓茍住雄。 (注)①林子,指歐陽修的好朋友林國華。 63.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歌
41、前兩句,說林國華有松一樣挺拔的外表,容易經(jīng)過加工而取得成功。 B. 詩的三四句,表明林國華有良好的天資,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對他的贊賞。 C. 詩的五、六、七、八句,直接贊賞林國華的才華,感慨其未遇良師。 D. 詩歌結(jié)尾表明,林了將來能成為可以和孟子、韓非、荀了相媲美的英雄。 64. 詩人是通過怎樣的手法來表達(dá)對林子的情感的?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 C 【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 “語法分析 法”“形旁辨義法” “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 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
42、來推導(dǎo)之,應(yīng)該很容易判斷出 來。 C項,自賊者也,意思是“自己殘害自己"。賊:傷害、殘害。 故選C。 (2)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導(dǎo)出“四端”并用比喻句 " , ”形象地說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論及“仁義禮智”擴(kuò)充推廣的積極作用時所 說的兩句是:" , ”。 三、其他 9. 通假字: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1) 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 若火之始然 10. 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字。 惡①非惡其聲而然也 ②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③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11. 請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字。
43、 然①非惡其聲而然也 ②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③ 不以為然 ④ 夫子喟然嘆曰 12. 請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在文中的含義。 辭 ① 無辭讓之心,非人也 ②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③ 未嘗稍降辭色 13. 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字在文中的含義。 ①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②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 若入前為壽 ④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⑤ 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14. 清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處并翻譯。 (1) 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yù)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2) 無側(cè)隱之心,非人也。 (3)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15. 閱讀下面的材料,
44、回答問題。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 外鍬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 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 (《荀子?札論》) 孟子和荀子認(rèn)為道德分別起源于什么?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yùn)之掌上。所以謂
4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 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一一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yù)于 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 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 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 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白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有者也。凡有四端T- 我者,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茍能充之,足以保之海;茍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16. 下列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怵惕:
46、恐懼。 B. 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內(nèi):同“納”,結(jié)交。 C. 非所以要譽(yù)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要:通“徼”,求取。 D.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然:……的樣子。 17. 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B. 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 C.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 治天下可運(yùn)之掌上 18.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孟子從人性的前提推導(dǎo)政治,從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導(dǎo)仁政,突出 仁政應(yīng)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 B. 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對孔子關(guān)于“人性”思想的進(jìn)
47、一步發(fā)展。尤 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的“仁義禮智”,更是成了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性善論”的理論基礎(chǔ) 和支柱。 C. 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認(rèn)“仁義禮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 的,體現(xiàn)了孟子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D. 孟子在認(rèn)為“仁義禮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時,并不完全否認(rèn)后天培養(yǎng)的作用,強(qiáng) 調(diào)需“擴(kuò)而充之”才能發(fā)揚(yáng)光大。 19.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2)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
48、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 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白 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 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 惠王不能用,則見以為遷遠(yuǎn)而闊于事情。當(dāng)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qiáng)兵;楚、魏用 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wù)于合 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 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鄒子之屬。 齊有三鄒子。其前鄒忌,以鼓豕干威王,因及國政,封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49、 其次鄒衍,后孟子。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 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馀萬言。其語閡大不經(jīng),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其術(shù)皆此類也。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jié)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也濫耳。 王公大人初見其術(shù),懼然顧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鄒子重于齊。適梁,惠王郊迎,執(zhí)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cè)行袱席。如燕, 昭王擁彗①先驅(qū),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yè),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其游諸侯見尊禮如 此,豈與仲尼萊色陳、蔡,孟軻困于齊、梁同乎哉! 白鄒衍與齊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環(huán)淵、接子、田駢、駱?biāo)?,各? 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勝道哉! 荀
50、岬,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xué)于齊。鄒衍之術(shù)遷大而閡辯;淳于髡久與處,時有 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炙轂過②髡。"田驕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 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③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 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 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注)①彗:掃帚。②炙轂過:過,古時車上盛貯油膏的器具,烘熱后流油,潤滑車 軸。比喻言語流暢風(fēng)趣。③列大夫:秦漢時爵位名。列第七級,也稱為七大夫或公大 夫。 20. 下列對文中
51、劃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 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B. 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 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C. 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 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D. 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 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21.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52、子思:名孔便,是孔子嫡孫,子思是曾子的學(xué)生,他的思想上承曾參,下啟孟子, 在孔孟思想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xué)派。 B. 合從連衡:戰(zhàn)國時六國諸侯聯(lián)合抗秦的謀略,稱為“合縱”;秦國聯(lián)合一些諸侯 國進(jìn)攻另外一些諸侯國的謀略,稱為“連橫"。 C. 《詩》:《詩經(jīng)》,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先秦稱《詩》,漢代尊為儒家經(jīng)典。 《書》:《尚書》,又稱《書經(jīng)》,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上古歷史文獻(xiàn)的匯編,為儒家經(jīng) 典之一。 D. 祭酒:古代饗宴酬酒祭神要由一位尊長者舉杯相祝以示歡迎,因而把位尊或年長 者稱為祭酒。 22.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孟子認(rèn)為一味根據(jù)
53、自己的利益行事,會招致多方面的怨恨。從天子到普通百姓, 追求功利所帶來的惡果,都是一樣的。 B. 孟子不被齊宣王、梁惠王等人所用,所以他想通過著書來傳播思想,引起諸侯的 重視,實現(xiàn)理想。 C. 鄒衍由微小的事物開始驗證,再推而廣之,他開始受到各國君王的熱情接待,甚 至享有很高的禮遇,但是他的思想?yún)s很難施行。 D. 荀子憎惡諸侯王們?yōu)樽裱跽蟮绤s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 長,著書立說,以啟民眾。 23. 把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 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于齊、梁同乎哉! (2) 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
54、蘭陵令。 24. 請結(jié)合文意分析孟子和荀子不被重用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公孫丑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 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慌于心,則餒 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 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推之者,芒芒然療,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長矣?!渥于叾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 不新苗
55、者也:助之長者,推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盂子-公孫丑上》) 25. 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行有不慌于心,則堡矣 餒:饑餓,引申為喪氣,萎靡不振 B.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擅之者 摑:拔起 C. 今日痼矣 病:生病 D. 不耘苗者也 耘:除草 26. 下列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浩然之氣”是指人的仁義道德修養(yǎng)達(dá)到極高的水平時所具有的一-種正氣凜然的 精神狀態(tài)。 B. 孟子認(rèn)為,對于“養(yǎng)氣”有兩種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長,一是放任不管。 這兩種做法都會對“養(yǎng)氣”產(chǎn)生危害。 C. “浩然之氣”需要用“義”來培
56、養(yǎng),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經(jīng)常 性的仁義道德蓄養(yǎng)。 D. 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辯著稱,論證綱F1清晰,說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動,深刻透徹。 選文體現(xiàn)了以上特點(diǎn)。 2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2)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報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孟子將朝王 孟子將朝王,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風(fēng)。朝,將視朝, 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 ” 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東郭氏,公孫丑曰:“昔者辭以病,今日
57、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問疾,醫(yī)來。 孟仲子①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于朝, 我不識能至否乎。” 使數(shù)人要于路,曰:“請必?zé)o心,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內(nèi)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見王之 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 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其心曰,是 何足與言仁義也'云爾,則不敬英大乎是。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故齊人 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謂也?!抖Y》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固將朝
58、 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 曰:“豈謂是與!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 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嫌乎哉?'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達(dá)尊 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xiāng)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 慢其二哉?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 是不足與有為也。故湯之于伊尹學(xué)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學(xué)焉而后 臣之,故不勞而霸。今之下地丑德齊⑦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湯 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 (選自《盂子?
59、公孫丑下》,有刪改) [注]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隨孟子學(xué)習(xí)。②地丑德齊,意為“地相等,德相 齊"。 28.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湯之于伊尹/桓 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B. 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敏湯之于伊尹/桓 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C. 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湯之于伊尹/桓 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D. 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湯之于伊尹/桓 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29.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是古代諸侯王對自 己的謙稱。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XX公司班組凝聚力培訓(xùn)班組長怎樣提升班組的凝聚力和執(zhí)行力
- 2025經(jīng)濟(jì)工作這樣干簡要概括的20個知識點(diǎn)
- 團(tuán)隊管理橫向領(lǐng)導(dǎo)力培訓(xùn)打破傳統(tǒng)界限共同引領(lǐng)變革
- XX學(xué)校班主任期末工作總結(jié)用愛心來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
- 交通局未來工作規(guī)劃管理優(yōu)化交通安全與管理
- XX地區(qū)民政局新年工作規(guī)劃工作目標(biāo)與方工作重點(diǎn)與舉措工作實施與保障
- XX地區(qū)交通局工作總結(jié)匯報工作概述工作成果存在問題工作計劃
- XX中小學(xué)除夕年夜飯主題班會
- 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
- XX公司辦公樓消防應(yīng)急疏散演練方案
- 常見氣體爆炸極限
- XX廠消防應(yīng)急預(yù)案演練方案
- 滅火和應(yīng)急疏散預(yù)案
- XX公司應(yīng)消防演練方案(四)
- 家庭消防知識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