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11課《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ā洞鹬x中書書》是南朝齊梁間道教
思想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書信中的一部分,一般認為,完整的書信
今已無存,流傳下來的只有這一段描繪山水的錦繡文字。
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及自然萬物
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
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常伴林泉的志
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學習目標】
1. 朗讀課文,理解文意。(重點)
2. 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學習作者寫景手法。(難點)
3. 感受作者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感,
2、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孔子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喜歡游
山玩水,并留下大量歌詠自然山水的優(yōu)美詩文。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
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些優(yōu)秀的詩句不勝枚舉。今
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更是被稱為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
"流動的山水詩!"這就是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
二、理解題目師:請一名同學讀課題,注意停頓,理解題目。
文體知識: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三、 走進
3、作者
陶弘景:南朝齊梁時期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醫(yī)藥家。
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南京)人。
他曾經(jīng)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后隱居茅山。梁武帝
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四、 背景透視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
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
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
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五、 朗讀課文一一感受節(jié)奏之美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提示:1.讀準字音2.讀準節(jié)奏
4、
追問:通過朗讀,大家發(fā)現(xiàn)本文句式有什么特點?
明確:本文帶有駢文特點,多用四字句構成對偶,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較強;
兼用散句,參差錯落,于整齊中富有變化。
六、 自主譯文一一感受畫面之美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并用〃字字對譯〃的方法翻譯課文。
提示:小組一人翻譯一句,完成后組長組織組員互相交流。
□
師:請同學們朗讀譯文,想想景物畫面,感受畫面之美。
七、 品析表達一一感受意境之美
1. 總領全文的一句話是什么?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寫了哪些景物?
2. 通過朗讀和翻譯,我們對山川之美有了更具體的體會,請用"我喜歡
一句,作者從 角度寫出了景物 的特點,我從中讀出了
5、
之美,”句式來表達。
提示:觀察角度,時間跨度,動靜結合,視覺聽覺的運用。
明確:我喜歡"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币痪洌髡邚难鲆暫透┮暤慕嵌?
寫出景物山高水凈的特點,我從中讀出山水交映之美。
.通過分析,你能說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嗎?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按照由仰而俯、由顯而微、由靜而動、由朝而夕的順序。
作用:使山川景物和諧、完整、統(tǒng)一。
八、 體悟真情一一感受情感之美
師:作者抒懷的句子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表達了作
者沉醉山水的愉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閑適自得之情。
2.文章結尾說
6、"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
外之意?
提示:大家可以從康樂、世人、作者自己三個角度品析。
明確:
結尾一句,含有三層意思:
其一,康樂是"能與其奇者”,表現(xiàn)出作者對謝靈運的欽慕;
其二,自謝靈運之后,不再有人能"與其奇",惋惜于世人對秀美山
水的無動于衷;
其三,"我"是繼謝靈運之后又一"與其奇者",為自己的審美情趣
而自許,期待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九、課堂小結
這篇山水小品廖廖68個字,概括古今,包羅四時,兼顧晨昏,山川
草木,飛禽走獸,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一般優(yōu)美動人。筆籠山川,紙納
四時,文辭清麗,透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閑
適自得之情,為歷代寫景名作。一一既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
"流動的山水詩"0
十、當堂檢測
1. 文中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2. 文中極力寫山之高、水之凈的句子是:
3. 文中描寫江南山水景物一日之美的句子是:
4. 文中感嘆世人無暇欣賞奇麗美景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