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學期《蘇格拉底之死》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下學期《蘇格拉底之死》導學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蘇格拉底之死》導學案
主備人:付威 2013年 12 月 1 日
一、相關鏈接:
1.蘇格拉底的思想觀點
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其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認為天地萬物生存毀滅,皆出于神意,哲學的目的不在于認識自然,而在于“認識自己”,在于教導人們過道德的生活,認識普遍的道德規(guī)范,倡導“知德合一”說,認為“美德即知識”,“作惡即無知”。他公開反對奴隸主民主制,特別是雅
2、典后期的激進民主派。公元前399年他以傳播異說和毒害青年罪被判處死刑,從容飲鴆而亡。
2.整理及作品。
蘇格拉底,這位統(tǒng)御哲學世界和西方文化的人物一生竟然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柏拉圖20歲拜蘇格拉底為師,在老師身邊學習了8年。他是古希臘唯心論哲學家和思想家,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柏拉圖的對話錄被譽為哲學和文學史上的千古絕唱,有4篇對話錄涉及蘇格拉底的受審、囚禁和死亡:《游敘弗倫篇》描述了蘇格拉底即將上法庭時,在王宮前廊與游敘弗倫的對話;《申辯篇》記錄了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的慷慨陳詞;《克里托篇》記載了蘇格拉底臨死前3天就是否應該越獄的問題與朋友克里托的對話;《斐多篇》描述了蘇格
3、拉底死亡之日的思想和行動。本文是《斐多篇》的節(jié)選。
二.預習問題:
1.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編撰(? )?沐?。? ?)?訣別( ?)?家眷(? )?
厭惡(? )?咒罵( ?)?奠祭(? )?祈禱(? )?
2.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蘇格拉底說:“我感到快樂隨著痛苦而到來?!迸R刑前他為什么這樣說呢?
3、第5自然段,在回答克里托有何臨終“吩咐”的詢問時,蘇格拉底強調(diào)要與他經(jīng)常說的那些話相一致,他唯一的“吩咐”就是“你能照顧好自己”。了解上下文和蘇格拉底的一貫思想理解,蘇格拉底反復強調(diào)的“照顧好自己”
4、指什么?
4. 蘇格拉底服毒藥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文章中有哪些具體的描寫?
5. 為什么蘇格拉底說他“離開此世去得到至上的幸福”呢?
6.服毒就死時的蘇格拉底非常平靜,并勸慰那些傷心哭泣的學生。這種行為有異于常人,這種力量是從哪里來的?
7.總結(jié)歸納人物形象。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蘇格拉底之死》導學案(參考答案)
主備人:付威 2013年 12 月 1 日
2.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蘇格拉底說:“我感到快樂隨著痛苦而到來。”臨刑前他為什么這樣說呢?
5、
可以結(jié)合這一段文字內(nèi)容和蘇格拉底被判罪的原因去理解。蘇格拉底被處死的原因是他堅決同黑暗勢力作斗爭,而以“瀆神”獲罪,他即將赴死,當然痛苦,但他用生命捍衛(wèi)了自己的信念,當然又是快樂的。
3.第4自然段,在回答克里托有何臨終“吩咐”的詢問時,蘇格拉底強調(diào)要與他經(jīng)常說的那些話相一致,他唯一的“吩咐”就是“你能照顧好自己”。了解上下文和蘇格拉底的一貫思想理解,蘇格拉底反復強調(diào)的“照顧好自己”指什么?
這里“照顧好自己”就是指照管好自己的靈魂。在他看來,美德不僅是最根本的知識,而且是最具體的日常倫理實踐;追求美德首先就是實踐美德;人生的最高任務和頭等大事,不是照管身體和財富,而是照管好自己的靈魂。
6、
4.蘇格拉底服毒藥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文章中有哪些具體的描寫?
對典獄官理解,贊美他是“多么可愛的人”,感激他“對我的態(tài)度極為友好”,“興致勃勃地接過杯子”,“絲毫沒有慌亂”,“用慣常的沉穩(wěn)目光看著杯子”,“平靜地、沒有絲毫厭惡地把這杯毒藥一口氣喝光”。
5.為什么蘇格拉底說他“離開此世去得到至上的幸?!蹦兀?
對哲學家來說,死是最后的自我實現(xiàn),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它打開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門。靈魂從肉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終于實現(xiàn)了光明的天國的視覺境界。
6.服毒就死時的蘇格拉底非常平靜,并勸慰那些傷心哭泣的學生。這種行為有異于常人,這種力量是從哪里來的?
作為一個“修養(yǎng)道德,尋求智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自己的靈魂放心無慮,他相信,人要有良知,要對自己負責,智慧和信念的力量足以戰(zhàn)勝死亡,所以他坦然赴死,堅信自己的靈魂將有一個寧靜的歸宿。
7.總結(jié)歸納人物形象。
蘇格拉底在安靜中死去。他以無與倫比的“智慧”擊敗了生命本能,超越了與生俱來的死亡恐懼,捍衛(wèi)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進入了一種崇高境界。他的天才學生、本文的整理柏拉圖,通過描寫他的“安靜”之死,塑造出“最勇敢”“最有智慧”“最正直”的圣人形象。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