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資料:第一章 細胞概述》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細胞生物學資料:第一章 細胞概述(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細胞生物學模擬試卷
第一章 細胞概述
任課教師:
命題人: 10349001
命題時間:2013年1月1日
姓 名: 專 業(yè):______________
一
二
三
四
五
總 分
一、填空題(每題1分,共10分)
1. 1839年,德國動物學家施旺發(fā)表了著名的細胞學說,該學說的兩條最重要的基本原理是:第一,_________________;第二,所有的生活細胞在結構上都是類似的。
2. 細胞的體積不能夠無限制的增大,限制細胞體積大小的因素包括了①______________
2、__;②胞內(nèi)的分子濃度。
3. 細胞中的有機分子,根據(jù)他們在細胞代謝活動中的作用可以分為4中不同的類型,這四種類型為生物大分子、大分子的構件、___________、非細胞功能分子。
4. 細菌的體表有許多的菌毛和鞭毛,其中菌毛有兩種,一種短而細,另一種是數(shù)量少但是細長的________。為雄性菌所特有。
5. 真核細胞內(nèi)的結構體系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三大系統(tǒng):____________、遺傳信息表達體系、細胞骨架體系。
6. 細胞骨架主要成分有三種:微管、微絲和_____________。
7. 病毒入侵細胞有5個過程,分別為:吸附、侵入、復制、__________、釋放。
8. 一般
3、我們將細胞生命的起源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①地球和原始大氣層的形成;②有機分子的自發(fā)形成;③分子聚合物的形成;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原始細胞的形成。
9. 真核細胞的內(nèi)起源學說認為,細胞內(nèi)兩個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起源主要是通過內(nèi)共生機制,而內(nèi)膜系統(tǒng)則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
10. 細胞社會學研究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人工的細胞組合研究不同發(fā)育時期相同細胞或不同細胞的行為。
二、判斷題,正確用T表示, 不正確用F表示 (每題1分,共10分)
1. 胡克是第一個用顯微鏡看到活細胞的細胞壁的人。(
4、 )
2. 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包括了進化論、能量守恒定律和相對論。( )
3. 細胞生物學的發(fā)展階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細胞的發(fā)現(xiàn)及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細胞學的經(jīng)典時期、實驗細胞學時期。( )
4. 分子生物學的誕生是以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為標志的。( )
5. 凡是細胞都具有核糖體。( )
6. 器官的大小主要決定于細胞的數(shù)量,與細胞的數(shù)量成反比,而與細胞的大小成正比。( )
7. 各種脂肪酸的碳氫鏈長度及所含碳碳雙鍵的數(shù)目和位置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化學性質。( )
8. 組成蛋白質的構建不只有20種。( )
9. 細菌的轉錄和翻譯是同步
5、的,而真核生物基本上是分開的獨立過程。( )
10. 衣原體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簡單、體積最小的原核細胞,也是唯一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細胞。( )
三、問答題(每題4分,共20分)
1. 舉例說明細胞的形態(tài)與功能相適應。
2. 真核細胞的體積一般是原核細胞的1000倍,真核細胞如何解決細胞內(nèi)重要分子的濃度問題?
3. 相鄰水分子間的關系是靠氫鍵維系的,這種氫鍵賦予水分子哪些獨特的性質,對于生活細胞有什么重要性?
4. 蛋白質的糖基化對蛋白質的理化性質有哪些影響?
5. 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構件只是20種氨基酸。為
6、什么蛋白質卻具有如此廣泛的功能?
四、看圖描述(每題10分,共20分)
1. 請通過下圖簡述病毒入侵細胞的過程。
2. Describe the controlling gene readout by environmental signals.
五、材料分析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The genes for ribosomal RNA are highly conserved (relatively few sequence changes) in all organisms on Earth; thus, they have evolved very slow
7、ly over time. Were ribosomal RNA genes “born” perfect?
2. How many possible different trees (branching patterns) can be drawn for eubacteria, archaea, and eucaryotes, assuming that they all arose from a common ancestor?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 適應內(nèi)外
8、的物質交換
3. 代謝物
4. 性纖毛
5. 生物膜體系
6. 中間纖維
7. 成熟
8. 生命初級聚合體的形成
9. 質膜內(nèi)陷形成
10. 在體外研究細胞的社會行為
二、判斷題
FFTTT FTFTF
三、問答題
1. 答: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相關性與一致性是很多細胞的共同特點。如紅細胞呈扁圓形的結構,有利于O2和CO2的交換; 高等動物的卵細胞和精細胞不僅在形態(tài)、而且在大小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這種不同與它們各自的功能相適應。卵細胞之所以既大又圓,是因為卵細胞受精之后,要為受精卵提供早期發(fā)育所需的信息和相應的物質,這樣,卵細胞除了帶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組
9、外,還有很多預先合成的mRNA和蛋白質,所以體積就大; 而圓形的表面是便于與精細胞結合。精細胞的形態(tài)是既細又長,這也是與它的功能相適應的。精細胞對后代的責任僅是提供一套基因組,所以它顯得很輕裝; 至于精細胞的細尾巴則是為了運動尋靶,尖尖的頭部,是為了更容易將它攜帶的遺傳物質注入卵細胞。
2. 答:出現(xiàn)了特化的內(nèi)膜系統(tǒng),這樣,體積增大了,表面積也大大增加,并使細胞內(nèi)部結構區(qū)室化,一些重要分子的濃度并沒有被稀釋。
3. 答:首先,氫鍵能夠吸收較多的熱能,將氫鍵打斷需要較高的溫度,所以氫鍵可維持細胞溫度的相對穩(wěn)定。第二是相鄰水分子間形成的氫鍵使水分子具有一定的粘性,這樣使水具有較高的表面密度。第
10、三,水分子間的氫鍵可以提高水的沸點,這樣使它不易從細胞中揮發(fā)掉。
4. 答:①溶解度。糖基化往往使蛋白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但是,若糖鏈增長到一定程度,由于相對分子質量增大和形成高級結構,亦會出現(xiàn)憎水性增加的現(xiàn)象。②電荷。氨基糖解離后,應帶正電荷。但是,天然存在的氨基糖的氨基都被N-乙?;〈?,實際上相當于中性糖。許多糖鏈上有唾液酸,或糖醛酸,解離后帶負電荷。所以,糖基化可能使蛋白質增加許多負電荷。
5. 答:根本原因是蛋白質具有幾乎無限的形態(tài)結構,因此蛋白質僅僅是一類分子的總稱。換句話說,蛋白質之所以有如此廣泛的作用,是因為蛋白質具有各種不同的結構,特別是在蛋白質高級結構中具有不同的結構
11、域,而這種不同的空間構型使得蛋白質能夠有選擇地同其它分子進行相互作用,這就是蛋白質結構決定功能的特異性。正是由于蛋白質具有如此廣泛不同特異性才維持了生命的高度有序性和復雜性。
四、看圖描述
1. 答:病毒的生活史分為5個基本過程:吸附(absorption): 病毒對細胞的感染起始于病毒蛋白外殼同宿主細胞表面特殊的受體結合,受體分子是宿主細胞膜或細胞壁的正常成分。因此,病毒的感染具有特異性。
侵入(penetration): 病毒吸附到宿主細胞表面之后,將它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細胞內(nèi)。病毒感染細菌時,用酶將細菌的細胞壁穿孔后注入病毒核酸;對動物細胞的感染,則是通過胞吞作用,病毒完全被吞入
12、。
復制(replication): 病毒核酸進入細胞后有兩種去向,一是病毒的遺傳物質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形成溶原性病毒;第二種情況是病毒DNA(或RNA)利用宿主的酶系進行復制和表達。
成熟(maturation): 一旦病毒的基因進行表達就可合成病毒裝配所需的外殼蛋白,并將病毒的遺傳物質包裹起來,形成成熟的病毒顆粒。
釋放(release): 病毒顆粒裝配之后,它們就可從被感染的細胞中釋放出來進入細胞外,并感染新的細胞。有些病毒釋放時要將被感染的細胞裂解,有些則是通過分泌的方式進入到細胞外。
2. Regulatory DNA allows gene expression to
13、be controlled by regulatory proteins, which are in turn the products of other genes. This diagram shows how a cell’s gene expression is adjusted according to a signal from the cell’s environment. The initial effect of the signal is to activate a regulatory protein already present in the cell; the signal may, for example, trigger the attachment of a phosphate group to the regulatory protein, altering its chemical properties.
五、材料分析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