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選修粵教版《論語》選讀《君子博學》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選修粵教版《論語》選讀《君子博學》教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君子博學》教案
教學目的
1 積累文言詞語,重點掌握“文”“行”“執(zhí)”等詞語;
2 歸納析孔子及其弟子有關學習成才的觀點;
3 聯(lián)系實際,對孔子有關的思想觀點作出自己的評析。
第一課時
內(nèi)容 預習課文,初步疏通課文,自擬習題。
步驟
一導入,由口頭作文導入“內(nèi)容與形式”的話題,說的“禮”就是一種形式,一種載體,進而復
述第 12 課的課后練習題
二 學生自擬習題,展示原文與譯文,教師巡視
三 歸納學生擬問如下:
1 “郁郁乎” 指的是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對古代文化的是怎樣的態(tài)度?
2 孔子為什么要“加”大年紀才來學《易》并認為學了就沒有大的過失?
3 孔子所說
2、的“雅言”是什么?他在什么場合下說雅言?
4 孔子為什么“不語怪、力、亂、神”?這里“語”可否換成“言”字?
5 孔子教育的一般內(nèi)容有哪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彼此之間有什么關系?
6 孔子為什么說自己還不能算一個身體力行仁道的君子?
7 達巷這個地方的人是對孔子是贊賞還是嘲諷?孔子為什么回應說“吾執(zhí)御
矣”?
8 學生們議論孔子的多能是贊賞還是嘲諷?
9 孔子說“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是什么意思?他說“故多能鄙事”給我們什
么啟示?
10 孔子對學生的鑒定,其排列順序反映了他什么觀念?
11 子貢認為孔子學問來源的途徑在哪里?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第二課時
學生自擬題交換作
3、答
第三課時
內(nèi)容 講評擬題答題情況,討論“焦點”,歸納小結(jié),完成課后練習題
步驟
一 導入 由口頭作文引入到“知識觀”的話題來;
討論“焦點”如下:
1 “郁郁乎”指的是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對古代文化的是怎樣的態(tài)度?
(明確:“郁郁乎”指的是周代的禮樂典章文化,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對古代文化是非常崇
尚的,堅持繼承發(fā)揚的態(tài)度。)
2 孔子為什么要“加”大年紀才來學《易》并認為學了就沒有大的過失?
(明確:因為《易》是一部深奧的哲學著作,只有生活經(jīng)歷越豐富的人才能讀懂;這部著作里
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掌握了它自然會少有大的過失。)
3 孔子所說的 “雅言” 是什么?他
4、在什么場合下說雅言?這與君子博學的話題有什么關系? (明
確: “雅言”就是指當時的普通話,孔子多在教學或進行祭祀慶典活動等正規(guī)場合說雅言。這說明
孔子不但能夠熟練的運用各種語言,表明他的淵博,這就與君子博學關聯(lián)上了。)
4 孔子為什么“不語怪、力、亂、神”?這里“語”可否換成“言”字?
(明確:孔子認為怪誕之事混淆視聽,蠱惑百姓,渙散人心,對安邦治國不利;而暴力之事
與他崇尚的道德教化背道而馳; “亂” 又與其倫常之理相背; 鬼神之事更是虛無飄渺的, 空耗人生,
有礙于忠君王事父母的正事。因此,孔子不傳播這些事, “語”是告訴,使人知道的意思,而“言”
僅僅是說話,只是一個動作
5、,沒有關涉這個動作的結(jié)果,所以不可與“語”對換。)
5 孔子教育的一般內(nèi)容有哪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彼此之間有什么關系?
(明確:“文”與“行”構(gòu)成書本知識與具體實踐的關系,而“忠”與“信”構(gòu)成為人辦事與
自己言說的關系。前面一對關系涉及的“學習”成就自己的問題,后面一對關系涉及的是“交往”
作用于別人的問題。)
6 孔子為什么說自己還不能算一個身體力行仁道的君子?
(明確:因為在孔子看來,要成為一個真正君子并非易事,他也沒有以君子圣人自居過,這充
分說明他在這一點上始終保持一種謙恭的態(tài)度。)
7 達巷這個地方的人是對孔子是贊賞還是嘲諷?孔子為什么回應說“吾執(zhí)御矣”?
(明確:
6、我以為這里的人說那話含有嘲諷意味,原因有二:第一,論語中收錄不少對孔子含
有嘲諷的言語,更能表現(xiàn)孔夫子當年的困厄,表現(xiàn)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第二,只因如此,下
文引出孔子的話才具有了反諷意味, 否則,就難以揣摩出孔子回應別人嘲諷的言外之意??鬃踊貞?
說自己還是駕車吧,這是反諷;言外之意是說,如果像我這樣的“想大問題”的人,都去做如此的
“小事”,那么誰去關心“治國安邦齊天下”呢?很有些不屑那些“達巷黨人”的味道。)
8 人們議論孔子的多能是贊賞還是嘲諷?
(明確:在這里人們議論孔子多能是贊賞,不是嘲諷;因為在作為一個國相的臺宰看來,盡管
自己也見多識廣, 可是與孔子相比卻自慚形
7、穢, 所以他才連用兩個疑問句, 既表疑問, 更表表贊嘆;
而作為學生的子貢對于老師如此多才多藝, 自然以為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 他才會用天意來做解釋。 )
9 孔子說“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是什么意思?他說“故多能鄙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明確:孔子說句話是回應學生的贊賞的,它的意思是那些所謂的“多能”并非是成就君子
的條件,在他看來,這些“多能”都是自己貧賤時,為混飯吃學到一點 “形而下”的東西,而真
正的君子是應該關注 “形而上” 的大問題,這固然表現(xiàn)了他一貫堅持君子圣人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
境界的觀點,也表現(xiàn)了他的謙恭。他說的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給我們的啟示有,一個人的
8、
能力只能從實踐中來,或者說,世俗的生活壓力,往往可以促使人成材。)
10 孔子對學生的鑒定,其排列順序反映了他什么觀念?
(明確:孔子對學生的鑒定,把“德行”放在首位,很明顯反映了他對德行的重視,以德治國的觀
念。他把“言語”放在“政事”“文學”之前,反映了對言語能力的重視,如此重視其中還含有對
獨立思考的關注,因為語言是思維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不過,這里的“言語””應該含有“慎言”,
說話得體,言而有信,甚至還包括 “少說為妙”的觀念,不能簡單理解一般的能說會道,妙語連
珠,花言巧語,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恰是孔子反對。孔子把“文學”放在最后,又可以看出他的
教學內(nèi)容不唯書本, 更
9、注重 “德行” “言語” “政事” 等具體的實踐活動, 注重生活這本 “活書” 。 )
11 子貢認為孔子學問來源的途徑在哪里?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明確:子貢認為孔子的學問來源的途徑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書本向古代的賢圣學習, 繼承
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二是在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向各種各樣的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盡管孔子學問的內(nèi)容,我們不能完全認同,但是他這兩種學習途徑卻正是我們現(xiàn)在要選擇的, 尤其
是在生活中學習“處處留心”更值得我們重視。)
三 小結(jié)性討論課后練習題,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一 孔子提出的學習內(nèi)容主要有哪些?在今天看來,那些內(nèi)容是我們必需的?
孔子要
10、求學習的內(nèi)容有什么局限性?
答:孔子提出的學習內(nèi)容主要有書本知識,包括孔子自己整理、修編的古代文獻資料,還有各種
技能,包括射御技能、語言交際、外交禮節(jié)運用等方面的技能;涉及道德、言語、政治、文學等方
面。這些內(nèi)容精華和糟粕共存,正如“仁義”“忠孝”等基本觀念一樣要具體分析,我們要吸取精
華剔出糟粕。孔子在學習內(nèi)容的要求,是重“修身治國”的“大道理”,忽視甚至鄙視做“小事情”
的生產(chǎn)知識技能, 這給我們中國教育帶的消極影響是深刻的, 至今我們還是重視那種能夠改變身份
“權力符號”知識,而忽視甚至歧視“生產(chǎn)實用”知識。
思考?探究二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以及“夫子焉不學?而亦
11、何常師之有?”這些話,
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這些話給我們的啟示有二:第一,貧賤的生活能夠給人學習生活的壓力,這種壓力對
于學習者也許是“痛苦”的,但是沒有這樣的“痛苦”,也就無所謂學習的 “快樂”,所謂“痛
快”自然是先“痛”后“快”,以為讀書學習就像到商場購物那樣簡單,只要把錢遞過去所需要的
東西就輕松到手的想法是極其幼稚的;第二,要善于從生活中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從生活
實踐中的問題出發(fā),不斷探尋,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真正的知識技能,另外要善于向所有的人學習,
像韓愈說的那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那種不懂裝懂恥于相師的虛榮心,只會讓自己更加無
知甚至無恥。
思考?
12、探究三 從《述而.二十一》 《述而.二十五》 兩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古代文化持
有怎樣的態(tài)度?
答:從這兩章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待古代文化持有的態(tài)度也是批判吸收的,對于不合他主張的
“禮”的“怪、力、舌L、神”他就“不語”,而在其教學中無論是書本知識的“文”,還是實踐活 動的“行”,他始終都強調(diào)堅持“忠信”的原則。由此,我們也有理由像他一樣對待孔子給今人留 下的文化遺產(chǎn):剔出糟粕,吸收精華。比如他這里“不語”的東西,我們未必就也“不語” 了,回 避甚至禁忌的做法類似鴕鳥的逃避災難的行為是可笑的, 而今天還把孔子鼓吹成圣人, 當作精神領
袖,不是愚蠢就可能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