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滬科版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歐姆定律》教學設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科學探究: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內容簡析
本節(jié)主要內容有: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探究歐姆定律的實驗,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儀器儀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的能力和連接電路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用儀器儀表去探索物理規(guī)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因素的關系,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歐姆定律及其探究過程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對學生來說,探究歐姆定律的實驗,電路比較復雜,測量的數(shù)據較多,又要控制變量,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所以學生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究歐姆定律,是本章教學的難點。
目標定位
到這里,學生已經學習了電學中的三個基本物理
2、量:電流、電壓、電阻,本節(jié)首先引導學生思考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再來設計實驗,通過實驗收集數(shù)據,最后歸納得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興趣,讓學生真正學會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具體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⑴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⑵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歸納得出歐姆定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⑶體驗探究自然規(guī)律的曲折和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設計思想
如何引導學生猜想電流跟電
3、壓、電阻的數(shù)量關系,以及設計完整的實驗電路,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本教案采用“模塊學習”的組織形式,通過“猜想假設”、“設計實驗1”、“設計實驗2”三個“模塊”突破教學難點。在每一個模塊中,學生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展示等方式,積極主動地開展活動,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從而對探究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有具體化、明確化的認識。
教學流程
I自主預習形成
環(huán)節(jié)一 :提出問題
觀察如右圖所示的卡通漫畫,思考如下問題:前面我們學習了三個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知道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而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你認為電流大小與電壓、電阻的大小有沒有關系?如果有關,可能存在什么關系?
4、請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設計意圖】用卡通畫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再思考和感悟,從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確定探究課題。
環(huán)節(jié)二: 猜想假設
1.實驗觀察:按照右圖14-2-2(a)、(b)、(c)進行實驗,觀察比較不同情況下燈泡的亮度。然后,根據實驗現(xiàn)象或生活經驗,對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進行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學生獲得感性體驗,為猜想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提供幫助,避免猜想的盲目性。
環(huán)節(jié)三: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1. 探究電流大小跟電阻的關系
請思考以下問題:(1)要研究電流大小與電壓的關系,應保持哪個物理量不變?改變哪一物理量
5、?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并加以比較?需要哪些實驗器材?能否嘗試畫出電路圖?
⑵通過實驗數(shù)據歸納總結結論時,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通常需要進行采用多次實驗,獲得多組實驗數(shù)據。有哪些方法可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
(3)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的表格。
【設計意圖】 “控制變量法”,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多次運用。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的思想,將將實驗方案具體化。
2.探究電流大小跟電阻的關系
(1)可選用的實驗器材:幾只阻值不等的定值電阻(阻值已知,如5Ω、10Ω、15Ω等),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導線若干。
(2)探究電流大小跟電阻的關系,需要測
6、量(收集)哪些物理量?應保持哪個物理量不變?改變哪一物理量?能否嘗試畫出電路圖?
(3)實驗時,怎樣改變電阻?(且能知道電阻的大小)
(4)如何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5)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的表格。
【設計意圖】給出學生實驗器材,降低設計實驗的難度,通過問題把學生的思路不斷引向深入。
II合作展示探究
環(huán)節(jié)一: 出示交流展示內容和活動安排
1.交流你對電流跟電壓、電阻關系的猜想。
2.交流各自的設計方案,并對各種設計進行比較、評價,看哪種方案更合理。
3.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優(yōu)化探究方案(畫出電路圖)。
4.實施分組探究,
5.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6.學習歐姆
7、定律內容及應用。
【設計意圖】明確本節(jié)課重點內容和活動程序,引領學生小組內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實驗探究以及全班范圍內的展示交流活動。
環(huán)節(jié)二 :小組討論 個人預習成果
1.關于電流跟電壓、電阻關系的問題、猜想。
2.各自的設計方案,并對各種設計進行比較、評價,看哪種方案更合理。
【設計意圖】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明確探究問題及探究方向,初步完善探及方案。
環(huán)節(jié)三 :展示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成果
展示一: “猜想與假設”模塊
——電流的大小跟電壓、電阻兩個因素有關。
——電壓越高,電流越大;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老師點撥:同學們能否更近一步,猜想出電流跟電壓電阻的數(shù)量關系呢?
8、
——電流可能跟電壓成正比;電流可能跟電阻成反比。
【設計意圖】
由于學生思維能力有限,最初提出的猜想往往比較淺顯,教師及時引導,促進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猜測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展示二:“設計實驗1”模塊 保持電阻不變,探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
老師啟發(fā):怎樣才能保持電阻不變?怎樣探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實驗中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請畫出實驗電路圖。
——用一個定值電阻作為研究對象,設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觀察通過它的電流隨電壓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電路圖如圖1所示。
——電路圖如圖2所示
老師點撥:實驗中只測一組數(shù)據,能否
9、研究電流隨“電壓變化”的數(shù)量關系?為了使“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應該怎么辦?
——實驗中需要多次改變電壓,獲得多組U、I數(shù)據
老師點撥:利用圖1所示的電路如何改變電壓?有什么缺點和不足?如何改進?
——在圖1中,雖然可以用增加電池個數(shù)的方法,改變電壓獲得多組實驗數(shù)據。但是有兩個缺點:①電壓不一定是整數(shù)倍增加,會給測量及處理數(shù)據帶來麻煩,并且實驗電路必須多次改接;②在電壓增大的過程中,電路中的電流有可能超過所選的電流表的量程。在這個電路中增加一個滑動變阻器就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
——用圖2所示的電路進行探究是最佳方案。
——設計記錄實驗數(shù)據的表格如下。
實驗次數(shù)
電阻/Ω
電壓
10、/V
電流/A
1
R= Ω
2
3
【設計意圖】以問題為主線,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使實驗方案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通過思考圖1電路的缺點,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圖2中滑動變阻器作用的理解,優(yōu)化了實驗方案,同時滲透“多次實驗,能夠使實驗結論更可靠的思想”,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展示三:“設計實驗2”模塊 保持電壓不變,探究電流跟阻的關系
老師點撥:在第二步實驗中,怎樣保持電壓不變?怎樣改變電阻?能否利用圖2所示的電路?
——在圖2所示的電路中,去掉滑動變阻器,保持電池個數(shù)不變,就可以保證電壓不變;換接不同阻值的電阻,測量相應的電流即可。
老師
11、點撥:去掉滑動變阻器或保持滑片的位置不變,就可以保證電壓不變嗎?大家在隨后的實驗中,要著重觀察:換接不同阻值的電阻后,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否改變?如果改變,將怎么辦?試試看,用滑動變阻器是否可以調節(jié)?
——設計記錄實驗數(shù)據的表格如下。
實驗次數(shù)
電壓/V
電阻/Ω
電流/A
1
U= V
2
3
【設計意圖】更換不同阻值定的值電阻后,怎樣保持電壓不變”是教學難點,學生有很多錯誤的認識。對此,老師沒有硬性的講解,只是提醒學生,讓學生在實驗中,通過親身體驗認識問題,效果較好。
環(huán)節(jié)四 :實驗探究 收集數(shù)據
根據討論優(yōu)化的探究方案,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在研究電
12、流跟電壓的關系時,若用3節(jié)干電池作電源,可用5Ω的定值電阻,三次電壓分別為1V、2V、3V,這樣電流的變化范圍在0~0.6A,適合干電池的供電特性。若選用學生電源,三次電壓可分別為2V、4V、6V。
在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時,若選用3節(jié)干電池作電源,定值電阻取5Ω、10Ω、15Ω,建議電壓保持3V,實驗中電流值將在0.6~0.2A之間。若選用學生電源,建議電壓取5~6V,電流在1.2A~0.4A為宜。
學生每2-4人為一組進行實驗操作、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鑒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實驗中,要給學生做如下具體指導:
①提醒學生按照一定順序連接電路,注意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等。
13、
②為學生及時排除電路故障提供幫助。
③如實記錄實驗數(shù)據。
【設計意圖】由于實驗器材較多,動手操作的“規(guī)矩”較多,再加上有些器材存在著接觸不良的情況,學生在連接電路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很大困難。老師及時的指導幫助是必要的。
環(huán)節(jié)五: 展示交流探究成果
分析教材“表一”所收集的數(shù)據,可得出結論:當電阻不變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分析教材“表二”所收集的數(shù)據,可得出結論:當電壓不變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設計意圖】為便于處理數(shù)據,可使R兩端的電壓成整數(shù)倍地變化。另外,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或“反比”關系,是教學難點,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判斷方法。
環(huán)節(jié)六: 歐姆定
14、律及應用
1.閱讀課本(滬科版9年級全一冊)71~72頁“歐姆定律”部分內容,自學歐姆定律及其公式。
2.寫出歐姆定律的公式變形:
3.若電路中有甲、乙兩個電阻,甲的電壓為2V,乙的電阻為10Ω。能用“2V除以10Ω”來計算電路中的電流嗎?據此你認為利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4.由歐姆定律公式變形可知。對于此變形公式,小明認為:“導體的電阻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蹦阃馑目捶▎幔空f明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學習歐姆定律及應用,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圍繞“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這個中心,把科學探究的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過程中
15、不同階段的主題,讓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全班展示交流等活動,自主提出問題、作出猜想假設、確定探究方案、動手實驗、收集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總結規(guī)律。整個學習過程都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強化了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解決問題的探索者、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者,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充分發(fā)揮小組討論、全班展示交流的作用。在本節(jié)課的三個模塊的教學中,都是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依靠學生與學生、教師之間的討論交流,把學生的思路不斷引向深入,實現(xiàn)了對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提升。通過這些交流討論,一方面能展示學生的探究成果,使其成為共享資源,讓學生感受探究成功的
16、樂趣,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注入新的動力。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及時提供多種不同以點,有利于學生觀察比較、綜合分析、集思廣益。這樣,既有利于對當前所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完成所學內容的主動建構,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2.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關心如何“教會”學生記住結論,“學會” 套用公式解題,而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學”。例如:“更換不同阻值定的值電阻后,怎樣保持電壓不變”是教學難點,學生有很多錯誤的認識。對此,我不是硬性的講解,只是提醒學生,讓學生在實驗中,通過親身體驗認識問題,突破教學難點,取得了效果較好。在今后的備課和課堂教學中,我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教材、調控課堂、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平臺上,手腦并用地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動地認識和生成科學知識,真切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真正去感悟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