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篇滿井游記》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第18篇滿井游記(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詩歌鑒賞與閱讀理解詩歌鑒賞與閱讀理解專題二專題二 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第第1 18 8篇篇 滿井游記滿井游記1. 通假字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 _通_,意思是:_墮墮毀壞毀壞隳隳 知識梳理2. 古今異義 (1)作則飛沙走【F】礫 古義:_ 今義:行走 (2)柔梢披風(fēng)【F】 古義:_ 今義: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跑,引申為跑,引申為“滾動、移動滾動、移動” 在風(fēng)中飄搖在風(fēng)中飄搖3. 詞類活用(1)動詞的使動用法 作則飛【F】沙走礫 原意:飛行,在文中的意思:_(2)名詞作狀語 鱗【F】浪層層 原意:魚鱗,在文中的意思:_ 使使飛飛 像魚鱗一樣像魚鱗一樣 (3)名
2、詞用作動詞 泉【F】而茗者 原意:泉水,在文中的意思:_ 原意:茶,在文中的意思: _ 用泉水用泉水喝茶喝茶 凍風(fēng)時【F】作 _ 于時【F】冰皮始解 _ 欲出不得【F】 _ 悠然自得【F】 _ 波色乍明 _ 冷光之乍【F】出于匣也_副詞,不時副詞,不時副詞,這時副詞,這時動詞,能,能夠動詞,能,能夠形容詞,滿足形容詞,滿足始,初始,初突然突然(1)時(2)得(3)乍4. 一詞多義5. 重點實詞(1)凍風(fēng)時作 作:_(2)作則飛沙走礫 礫: _(3)局促一室之內(nèi) 局促:_(4)廿二日天稍和 和: _(5)偕數(shù)友出東直 偕【F】:_(6)高柳夾堤 夾【F】:_(7)土膏微潤 膏:_興起興起小石塊,
3、碎石子小石塊,碎石子形容受束縛而不得舒展形容受束縛而不得舒展暖和暖和和,與和,與在兩旁在兩旁肥沃肥沃(8)若脫籠之鵠 鵠: 。(9)波色乍明 乍明: 。(10)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匣: 。(11)山巒為晴雪所洗 晴雪: 。(12)娟然如拭 娟然: 。(13)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掠: 。(14)風(fēng)力雖尚勁 勁【F】: 。一種水鳥,俗名天鵝一種水鳥,俗名天鵝開始發(fā)出亮光開始發(fā)出亮光指鏡匣指鏡匣天晴后的積雪天晴后的積雪 美好的樣子美好的樣子梳掠梳掠 猛,強有力猛,強有力(15)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浹:_(16)呷浪之鱗 呷:_ 鱗:_(17)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 瀟然:_(18)而
4、此地適與余近 適【F】:_(19)惡能無紀 惡:_濕透濕透吸吸魚魚瀟灑無牽掛的樣子瀟灑無牽掛的樣子正好正好 安,哪安,哪 局促一室之內(nèi) _ 若脫籠之鵠 _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_ 于時冰皮始解 _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_助詞,表示對方位的限制,不譯助詞,表示對方位的限制,不譯結(jié)構(gòu)助詞,的結(jié)構(gòu)助詞,的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1)之 6. 文言虛詞(2)于介詞,在介詞,在介詞,從介詞,從 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_ 娟然如拭 _(4)而此地適與余近 _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形容詞詞尾,形容詞詞尾,的樣子的樣子 連詞,表遞進連詞,表遞進(3)
5、然7. 句子翻譯(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2)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3)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堤岸兩邊是高高的柳樹,肥沃的土地已有些濕潤,堤岸兩邊是高高的柳樹,肥沃的土地已有些濕潤,一眼望去空靈遼闊,好像是從籠中沖出去的天鵝。一眼望去空靈遼闊,好像是從籠中沖出去的天鵝。(水光水光)亮晶晶的,像剛制成的鏡子的冷光從匣子里亮晶晶的,像剛制成的鏡子的冷光從匣子里突然射出來一樣。突然射出來一樣。山巒被天晴后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像擦洗過一樣。山巒被天晴后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像擦洗過一樣。(4)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5)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
6、無紀?柳樹枝條好像在舒展又沒有舒展開,柔軟的柳梢柳樹枝條好像在舒展又沒有舒展開,柔軟的柳梢在風(fēng)中飄搖,麥田里的麥苗像短短的鬃毛,只有在風(fēng)中飄搖,麥田里的麥苗像短短的鬃毛,只有一寸左右高。一寸左右高。 我要以此游為始,我要以此游為始,(繼續(xù)下去。繼續(xù)下去。)哪能沒有記游的文章?哪能沒有記游的文章?8. 文意理解(1)文章第二段從三個方面描寫滿井的春景,請簡要概括。第一層寫山水樹木等自然風(fēng)光之美,第二層寫情態(tài)第一層寫山水樹木等自然風(fēng)光之美,第二層寫情態(tài)各異的游人之樂,第三層寫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各異的游人之樂,第三層寫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自得。(2)作者說:“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闭?wù)勀銓@句話的理解。(課后習(xí)題)這一句是本文的點睛之筆,旨在告訴我們要養(yǎng)成仔細這一句是本文的點睛之筆,旨在告訴我們要養(yǎng)成仔細觀察和體會周圍事物的習(xí)慣,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局限觀察和體會周圍事物的習(xí)慣,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