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武昌起義與南昌起義前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26885384 上傳時間:2021-08-14 格式:DOC 頁數(shù):4 大?。?0.50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淺析武昌起義與南昌起義前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_第1頁
第1頁 / 共4頁
淺析武昌起義與南昌起義前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_第2頁
第2頁 / 共4頁
淺析武昌起義與南昌起義前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_第3頁
第3頁 / 共4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淺析武昌起義與南昌起義前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淺析武昌起義與南昌起義前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淺析武昌起義前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作為20世紀中國發(fā)生的一次偉大的武裝革命起義,武昌起義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擁有一支極具革命精神的軍隊。而這支極具革命精神的新軍也是在革命黨人長期以來在軍隊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關(guān)鍵詞:武昌起義 軍隊 思想政治工作 自1894年上書李鴻章變法失敗,孫中山就宣誓要“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在中國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資產(chǎn)階級合眾政府的主張。而要實現(xiàn)這一主張,無疑就需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武裝奪取政權(quán)。而這一切,又需要一支堅定的革命的隊伍作為保障。資料顯示,武昌起義前隸屬于清政府的新軍,在武器裝備的配備以及訓練的方式方

2、法上都已經(jīng)不是封建舊式軍隊的模式,即在硬件上已經(jīng)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式軍隊。因此,如何使一支隸屬于統(tǒng)治階級的革命隊伍變成一支具有堅定的革命思想的革命軍隊,或者如何在舊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中創(chuàng)建一支由新的革命思想武裝起來的新式革命軍隊,就不能不成為革命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歷代革命黨人在吸取了多次起義失敗的教訓以后,總結(jié)經(jīng)驗,開始更加注重加強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 1、 在軍隊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各異的組織。 武昌起義前期,湖北革命黨人在軍隊中以各種組織形式開展了多年的艱苦卓絕的發(fā)動工作??偟膩碚f,湖北革命組織發(fā)軔于花園山聚會,正式建立組織為科學補習所,再接于日知會,而由文學社、共進會收其成。[1]19

3、03年5月,吳祿貞等人在武昌花園山設(shè)立秘密機關(guān),進行了頗有聲色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雖然這次聚會沒有正式名稱和確定的組織形式,但實際上是湖北革命團體的源頭。[2]武昌花園聚會的一項重要革命活動就是派遣知識青年潛入新軍。聚會期間,吳祿貞經(jīng)常與同志磋商,進一步確立了這樣的方針:“以最好之同志,投入軍中當兵,漸次輸入士兵對滿清之惡感情緒”,[3]“以改換新軍腦筋為成事之根本,會黨則可聯(lián)絡(luò),令其為我所用,不致為彼用。”[4]以吳祿貞為代表的湖北革命黨人較早的意識到“運動新軍”的重要性,其“黨人入新軍”,實行“抬營主義”的活動,是辛亥革命能一舉推翻清廷的重要原因。武昌花園山聚會解體以后,留在武漢的成員,以及受其

4、影響著,繼而起之,建立了具有較完備組織形式的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5]科學補習所的活動,仍然堅持花園山聚會的方針,一方面開展反清政治宣傳,一方面則不斷輸送知識青年加入新軍。后一方面的工作做得尤其突出。科學補習所四、五個月即被查封,其后繼組織為日知會。日知會的主要活動即是在軍隊中以講演報告、撰文辦報、教授講課的方式進行革命宣傳。由其成員張純一填詞成軍歌一首:“愿同胞,團結(jié)牢,英雄氣,唱軍歌,一腔熱血兒,意緒多,怎能坐視國步蹉跎?準備指日揮戈。好收拾,舊山河。從軍樂,樂如何!”[6]此軍歌不久就在武昌各軍營傳唱,宣傳效果由此可見一端。與以上組織相比,對武昌起義的新軍有著直接影響的共進會和文學社

5、有著更加嚴密的組織形式和更有效的宣傳手段。同盟會成立后兩年,以孫武居正等為首的同盟會員和旅日學生就在東京成立了共進會。共進會湖北領(lǐng)導人孫武特別注意在軍隊的工作,到武昌起義前期,共進會員在軍隊約有一千四、五百人,而“排滿革命”的號召更是使得這一有生力量在起義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在湖北新軍中大規(guī)模發(fā)展組織的另一革命團體文學社在軍隊中的力量更加雄厚、機構(gòu)設(shè)置也更加健全,社長下設(shè)文書、會計、評議等部,各級領(lǐng)導選任或推任,實現(xiàn)單線聯(lián)系,減少了被破獲的可能。黨人又在隊(連)一級建立基層組織,稱之為組,還先后在各標(團)、營、隊分設(shè)代表,一旦舉義,各級代表即為各級軍官,有完備的指揮系統(tǒng)。文學社的宗旨為“推

6、翻清朝專制,反對康、梁的保皇政策,擁護孫文的革命主張”,因而對士兵有號召力,但其成員大都不甚關(guān)心政治問題,認為革新政治是同盟會的事,這又是文學社的一大弱點。當然,在以上影響較大的一些革命組織之外,還存在這很多對新軍產(chǎn)生影響的小型組織,如黃岡軍學界講習社、鐵血軍、忠漢團、將校研究團、軍隊同盟振武學社等。 雖然這些組織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但無論如何,經(jīng)過湖北革命黨人長期、艱苦卓絕的組織工作,到辛亥年間,湖北已經(jīng)具備了舉行暴動的最重要條件——革命者實際上掌握了武裝,并能夠運用這個武裝去打擊當局的軍政機器。 2、 革命黨各級領(lǐng)導者艱苦深入地在軍隊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湖北黨人并未產(chǎn)生著名的政治領(lǐng)

7、袖和思想家,但他們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即所謂“鄂省黨人,恥聲華,厭標榜,木訥質(zhì)直”。[7]他們長期深入下層,運動會黨,發(fā)動新軍,不厭其煩地從事具體的組織與教育群眾的工作,最突出的,就表現(xiàn)在他們艱苦深入地從事新軍的發(fā)動和組織工作上。1903年,吳祿貞等人聚會花園山時就確立了“運動新軍”的方針,派遣知識青年潛入新軍,宣傳反青革命思想,為湖北革命運動奠定了基石。1904年,科學補習所骨干成員劉靜庵等聚會武昌,幾經(jīng)研究,“皆主張從運動新軍入手,不輕率發(fā)難”[8],并一致認為,“革命非運動軍隊不可;運動軍隊非親身加入行伍不可”[9]。因此,劉靜庵等先后投馬隊營、工程營為兵,開黨人入

8、伍的先河。在此前后的日知會、軍隊同盟會、群治學社、振武學社、文學社等組織的骨干成員,也多由“莘莘學子”一變而為“桓桓武夫”,在新軍中做了大量工作。如楊王鵬原在湖南入伍,因發(fā)動革命被驅(qū)逐,又到武昌入陸軍四十一標三營為兵,以一介書生,長期過著艱辛的行伍生活,冒著巨大的危險,不以為苦,反以為樂。 正是這些青年知識分子長期在新軍下層活動,歷盡艱辛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才使得新軍中產(chǎn)生了一支具有堅定革命精神的隊伍。 三、革命黨人利用各種革命報刊、雜志在軍隊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革命黨人經(jīng)過多次武裝起義失敗以后,逐漸吸取教訓、總結(jié)經(jīng)驗,更加注重深入軍隊,在軍隊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注重運用各

9、種雜志、報刊來進行革命思想的宣傳。其中影響最早而且最大當然是同盟會的機關(guān)刊物《民報》,1905年11月,他在《民報發(fā)刊詞》中,首次將同盟會“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的l6字綱領(lǐng)歸結(jié)為“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大主義。[10]這也成為影響一代又一代革命黨人和新軍的革命宗旨。針對當時內(nèi)憂外患的形勢,湖北黨人將宣傳輿論工作的中心定為“救亡”。他們認為“拯救民族危亡”的號召最能撥動各階層民眾尤其是新軍的心弦。然而湖北黨人同時又意識到,要“喚起革命”,必須“灌輸知識”,他們在新軍中大量散發(fā)《革命軍》、《警世鐘》、《猛回頭》、《黃帝魂》等書刊,以致“各士兵每每讀《猛回頭》、《警世鐘》諸書

10、,即奉為至寶”,反清救亡的思想逐步在新軍中普及。1909年以后,革命黨人先后掌握了《商務(wù)報》、《大江報》等幾種報紙,對新軍內(nèi)部的不法和貪污舞弊等現(xiàn)象詳細報道、痛加抨擊。如某標統(tǒng)(團長)克扣軍餉,《大江報》將其劣跡形諸報端,軍情嘩然。《大江報》還給“各營隊送義務(wù)報一份,以供同志閱覽”。新軍士兵接受這種切身的宣傳教育,“遂無不樂入革命黨者”[11]。詹大悲、黃季剛、何海鳴在《大江報》發(fā)表《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亡中國者和平也》等富于煽動性的文章,指出“中國情勢,事事皆現(xiàn)死機,處處皆成死境”,“和平改革既為事理所必無”,“故大亂者實今日救中國之妙藥也”,倡言推翻現(xiàn)存的清朝統(tǒng)治,在新軍中引起強烈

11、反響。[12] 而反動政府對這些革命報刊、雜志的封殺和對革命志士的逮捕,更激起革命隊伍的怒火,整個武漢三鎮(zhèn)的革命氣氛也達到了爆發(fā)點。 正是這些革命報刊、雜志,使新軍中傾向革命的熱血青年感受到一股革命的清新氣息,看到中國的希望,堅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軍”。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著:《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頁 [2] 賀覺非 馮天瑜著:《辛亥武昌首義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6頁 [3] 朱和中:《歐洲同盟會紀實》,《革命文獻》(臺北)第2輯第113頁 [4] 朱和中

12、:《革命思想在湖北的傳播與黨人活動》,《建國月刊》第二卷,第五期,民國十九年三月出版 [5] 賀覺非 馮天瑜著:《辛亥武昌首義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頁 [6] 吳貢三編撰:《孔孟心肝》書尾附印有張純一所作軍歌歌詞 [7]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著:《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頁 [8]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11頁 [9] 張難先:《湖北革命知之錄》 [10] 周鐵農(nóng):《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團結(jié)》2010年第5期 [11] 章裕昆:《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第23頁 [12]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著:《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頁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