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論文】慢性傷口處理風險管理方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風險管理論文】慢性傷口處理風險管理方法(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風險管理論文】慢性傷口處理風險管理方法
在處理傷口時存在各種難以避免的風險,如清洗傷口、傷口清創(chuàng)、引流、預后判斷、敷料選擇、技術操作不熟練等[1]。近年來,隨著人口的老齡化,慢性傷口患者呈現出上升趨勢。慢性傷口難愈合、持續(xù)時間長,增加了傷口護理風險[2]。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該院門診部接受治療的慢性傷口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該院特研究護理人員處理慢性傷口的風險管理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慢性傷口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32例慢
2、性傷口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12~82歲,平均年齡(42.1217.89)歲;患者傷口持續(xù)時間1~12個月,平均傷口持續(xù)時間(4.341.26)個月;傷口部位:四肢18例,軀干11例,其它部位3例;其中4例燒傷潰瘍患者、8例糖尿病潰瘍患者、20例外傷潰瘍患者。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13~79歲,平均年齡(40.7816.26)歲;患者傷口持續(xù)時間2~12個月,平均傷口持續(xù)時間(4.461.77)月;傷口部位:四肢17例,軀干12例,其它部位3例;其中6例燒傷潰瘍患者、9例糖尿病潰瘍患者、17例外傷潰瘍患者。將對照組和實驗組慢性傷口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傷
3、口部位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32例慢性傷口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實驗組32例慢性傷口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如下。1.2.1風險評估初診時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人詢問患者傷口的持續(xù)時間、服藥情況、受傷原因及傷后接受的治療等,并對傷口評估(傷口深度、傷口顏色、傷口氣味及傷口出血量等)和傷口檢查(細菌培養(yǎng)、血管超聲檢查、營養(yǎng)指標檢查等)[3]。復診時詢問和檢查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并對傷口作動態(tài)評估記錄。1.2.2風險分析及識別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分析處理傷口過程中對患者可能產生的出血、感染等
4、風險;分析治療難度帶來的風險;分析治療環(huán)境帶來的風險等。經評估和分析確認患者的風險情況,并制定風險管理對策。1.2.3風險管理對策①制定各種制度并規(guī)范各項操作流程:如傷口處理前后的衛(wèi)生制度、器械先浸泡再滅菌制度、醫(yī)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開管理制度等。②加強教育: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教育、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并對護理人員進行教育指導,如指導護理人員正確處理患者的傷口、詳細記錄患者傷口治療過程等。③制定應急預案:配備止血藥、升壓藥等常用急救藥品,制定出血、呼吸心跳停止等應急搶救方案等[4]。
1.3評定標準
將兩組患者的風險發(fā)生率、傷口愈合率和護理滿意度作為評定標準。傷口愈合測定方法:傷口上皮
5、完全覆蓋,并且經3%的過氧化氫檢測后無氧化反應[5]。
1.4統(tǒng)計方法
所有研究結果數據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風險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風險發(fā)生率3.1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傷口愈合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傷口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90.6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75%,差
6、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傷口一般是指經過六周甚至八周后仍沒有愈合傾向[6]的傷口。慢性傷口難以愈合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質量,而且由于其治療難度大導致患者治療費用高。影響慢性傷口愈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傷口感染、傷口有壞死組織、局部使用抗生素從而產生耐藥性和傷口供血不良等。同時慢性傷口存在著許多風險,如慢性傷口難以愈合、病情復雜容易存在全身性疾病風險;患者年齡較高或者行動不便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傷口清洗習慣使用抑菌或殺菌的消毒液(過氧化氫溶液、碘伏溶液等),但這些消毒液對細胞有毒性作用;機械性清創(chuàng)操作不熟練容易存在出血和神經損傷等意外風險;患者過度使用抗生素容易產生耐藥性,存在降低治療的風險等。該研究結果表明,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慢性傷口患者比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慢性傷口患者,風險發(fā)生率更低、傷口愈合率更高和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風險管理不僅能有效地避免風險,還能提高傷口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