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論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關愛留守兒童論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關愛留守兒童論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關愛留守兒童論文關愛留守兒童的論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離開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將孩子留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yǎng),于是在小城鎮(zhèn)或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有的群落——“留守兒童”,還有的媒體稱他們是有父母的“孤兒”。為此,北安市法院少年法庭對某小學“留守兒童”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被調查在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共計發(fā)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在被調查“留守兒童”中: 1、關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離婚后的居住情況是,不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近七成。其中
2、,與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占39%;與其他親戚一起居住的占2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單獨居住的占2%. 2、關于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離婚對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感覺孤獨感或不愉快的時候增多了的“留守兒童”近五成。
3、關于在父母離婚或外出打工后與父母或其中一方居住的選擇,近八成希望與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
4、關于在父母離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對居住地的選擇,有六成不愿意離開原居住地,但仍然有近兩成希望與父母一起生活而愿意離開原居住地。
5、關于在父母離婚后或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父母的聯系方式,有八成以上的與未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父母的聯系主要靠電話,但仍然有少數無法與父母取得聯系。
3、6、關于父母離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父母聯系的頻率,有六成以上的與未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一周聯系一次,但有近一成的三個月以上時間才能與父母聯系一次。
7、關于對父母外出打工的態(tài)度,不想讓父母外出打工的近四成。其中近五成的雖然不想讓父母走,但表示能理解父母的行為,只有少數不能理解父母。
8、關于對生活出現問題的解決方式,如果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遇到心煩事或困難時,有四成以上的能夠尋找傾訴對象,但仍有兩成以上采取悶在心里,自己解決的方式。
9、關于現在對父母的愿望,有八成以上的現在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少數的希望父母多掙錢。
10、關于被調查“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是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占八
4、成以上。
11、關于在學習中最煩惱的事情,煩惱學習成績不好的占四成以上。
12、關于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的了解情況,有近七成的了解不多。
13、 關于課外書籍的來源,課外書籍來源于家長購買或向同學借或親友送的占七成以上,從學校借閱的僅占4%. 14、關于被他人傷害或欺負時“留守兒童”所采取的行動,有近四成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夠強。
15、關于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是,被教育要好好學習的占八成以上。
16、關于對學習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上完大學。
17、關于對未來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繼續(xù)讀書。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在成長中確實面臨一些
5、問題,如人身安全、身體健康、學習、品行、情緒、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隱患多?!傲羰貎和痹谏畎才欧矫嬉话闼麄兊臓敔斈棠獭⑼夤馄呕蛘咂渌藖碚疹?。但是,他們精力有限,年老體弱,或者自己生活還困難,而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父母不在身邊,缺少直接的關愛與監(jiān)護,很可能會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對象。我們去年審理一起非法拘禁案件,其中的被害人就是一名不滿十四的女孩子,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與年邁的奶奶生活,學習不好過早就不念書了,被原來的鄰居騙了要去外地從事不正當職業(yè),后來被小女孩的親戚發(fā)現,報案了,她才被解救。
2.學習成績滑坡,導致厭學輟學。
6、 孩子是生性好動,自制力差的一個群體。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不夠,使得這些孩子出現學習觀念淡薄,尤其是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沒人輔導,加之作業(yè)本上不斷出現的錯誤,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有的“留守兒童”認為現在學習好壞無關緊要。這不,自己的父母沒有文化,照樣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掙錢,這就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現象時有發(fā)生,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對某小學“留守兒童”學習情況進行調查顯示,平均成績在90分以上的僅占調查總數的34.3%.如馬某由于從小父母離異,他判給了父親,父親常年外出打工,他則由姑姑叔叔輪流照顧,因為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完成了事,多一
7、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于下游,后來小學沒有畢業(yè)就不念書了。
3.道德意志薄弱。學習成績僅僅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一個方面,更讓人擔憂的是孩子的綜合素質和人格培養(yǎng)問題?!傲羰貎和庇羞`紀現象(指打架、曠課、小偷小摸行為)。這個問題很讓人擔憂,絕大多數父母之所以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外出務工,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艱辛努力,讓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讓孩子能有條件上好學,讀好書,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與愿違,結果是“掙了票子誤了孩子”。因為這些父母一年到頭忙于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經濟條件,
8、他們也很少給孩子打電話或經?;丶铱春⒆?,造成了“留守兒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的兒童,缺乏對事物正確與否的判斷能力,從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從其他渠道獲取。一些同齡人的不良習慣,越軌行為很容易鉆空子。有些孩子因此變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
也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常年在外,對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過給孩子寄錢來補償自己對孩子的照顧不周,這本是人之常情,但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jiān)督,容易誤入歧途。如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錢請吃請喝,出入于網吧、游戲廳,養(yǎng)成了凡事都以我為中心,專橫跋扈的惡習,有的還因為花錢無節(jié)制而欠債。
4.心理問題突出?!傲羰?/p>
9、兒童”常表現兩種傾向:一是內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與人交流;二是脾氣暴躁、易沖動、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情緒不穩(wěn)定、自律能力差。據不少任課教師反映,“留守兒童”個別存在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棄,上進觀念淡薄,或者過分淘氣,做出一些特別舉動來吸引老師注意到自己。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是一種天然的和諧的親子氛圍。母愛給孩子是穩(wěn)定和溫暖,父愛給孩子帶來安全感、權威、崇拜、勇敢和堅強等,留守兒童父母單方或雙方外出打工會使留守兒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兒,因此,對其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帶來一定的損害。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有情緒問題、交往問題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渴望親情成了“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如有
10、一女孩原本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父母外出后,心中的話沒有人聽,苦惱、煩悶沒有人理解。性格漸漸發(fā)生了變化,變得孤僻、脆弱,把自己隔絕在同學之外,不愿與人交流,整日沉默寡言,一點小事,一點小挫折都經受不起。有時因為挨幾句批評,就把自己反鎖在屋里,一天不出來,直到奶奶哭著求她才打開房門。
5、表達能力發(fā)展滯后,要重視親情交流的重要性。“留守兒童”的學習和各方面能力發(fā)展情況不盡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變得更加堅強、自信、自理能力增強,把對父母的思念變?yōu)閯恿Γ杂X上進,自覺尋求發(fā)展;更多的則表現為學習成績滑坡,厭學情緒滋生,各方面能力明顯落后于同年齡段孩子。孩子的表達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
11、到鍛煉發(fā)展,可留守兒童卻缺少這樣的鍛煉機會,他們有話無處、無人可說。時間一長,言語表達能力自然就開始退化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親子交流幾乎是空白,臨時監(jiān)護人大多局限于讓孩子吃飽穿暖之類的淺層關懷,無法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更不要說耐著性子聽孩子講他們的見聞、苦惱。一些隔代的老人雖然喜歡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由于代溝等原因又不喜歡和老年人說心里話,這也造成了“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局面。例如對其他留守兒童而言,吳某的學習成績算是優(yōu)秀的,唯一讓老師感到遺憾的是他不愛說話。吳某的爸爸媽媽在他上大班時外出打工,老師反映接班時已經三年級了。在我們相處的三年多里,他沒有發(fā)言一次,課后師生沒有成功交流過一次,
12、同伴也反映他的話很少。他的奶奶帶他咨詢過心理專家,得出的結論是:表達能力發(fā)展滯后。
三、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一些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1、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維護好自己的權利。“留守兒童”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預防和避免不法侵害。上街要結伴而行,相互照料。接聽不認識人的電話,說父母的什么事情,要和父母核對;放學時有不熟悉的人或不經常聯系的親戚來接時,不要和他走,比如在2003年我市發(fā)生的一起綁架案件,被害人就是在放學時被他的表弟接走的;在偏僻的地方遇到壞人,我們先要記住他們的體貌特征,而不要以身體或生命的代價去和他們正面沖突之后報告老師或公安;還比如,去超市讓超市的營業(yè)員或保安搜身,
13、脫衣服檢查,面對著這樣不法侵害,這并不意味學生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并把它化為智慧,尋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從而很好地保護自己。
2.“留守兒童”要體諒父母,父母外出打工也是為了改善子女的生活,讓子女以后有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他們在外面不容易,省吃儉用,攢錢給子女,子女更要體諒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親朋好友,他們既要承擔繁重的勞動,又要承擔煩瑣的家務活,加上文化水平不高、觀念和方法落后,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對子女的思想、道德、學習、衛(wèi)生、日常行為習慣給予關注、教育、引導。這就要求“留守兒童”自己要樂觀向上,學會生活,自覺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力所能及幫助他們干些家務活。
14、
3.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要適當。長期在外務工的父母和子女的溝通往往是通過電話或書信的形式,而電話的快捷成了親子間溝通與聯系之首選。大多數父母一般半個月才給孩子一個電話;少數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試時,來個電話問問成績了事。春節(jié)期間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補償心理”,因而帶給孩子大多是物質的東西(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壓歲錢)較少精神食糧(書籍、學習用品及心理上的親子溝通等);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父母在此期間也不便對孩子進行過多過嚴的管束,糾正其不良行為習慣,督促其學習。如果父母雙方都不得不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
15、系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盡可能地減少孩子離開父母的孤獨感和無助感,并在可能的情況下“?;丶铱纯础?。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于孩子的情感發(fā)展非常有幫助。
4.學校課程設置,應適應“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如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學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jié)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
5、“留守兒童”要經常作心理調整,無論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問題不要悶在心里,鉆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學,老師、鄰居等進行交流、溝通,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做好事,幫助別人,從中獲得快樂。還可以嘗試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fā)和宣泄內心感受。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6、以開家長會的形式,對監(jiān)護人進行家庭教育的培訓。針對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學校、社區(qū)以及婦聯等部門,以開家長會的形式,對監(jiān)護人進行家庭教育的培訓,使他們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切實落實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