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器撥叉工藝規(guī)程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變速器撥叉工藝規(guī)程設計(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變速器撥叉工藝規(guī)程設計
目錄
摘要 2
第一章 零件圖樣的工藝分析 3
1.1零件的工作狀態(tài)及工作條件 3
1.2零件的結構分析 3
1.3零件技術條件分析 3
1.3.1表面精度 3
1.3.2表面間的位置精度 3
1.3.3零件的其他技術要求 4
1.4零件材料及切削加工性 4
1.5零件圖尺寸標注分析以及基準的確定 4
1.6零件的工藝性分析 4
第二章 毛坯的確定 5
2.1毛坯種類的確定 5
2.2毛坯的工藝要
2、求 5
2.2.1毛坯的余量和公差 5
2.2.2毛坯的技術要求及說明 5
第三章 零件的工藝規(guī)程設計 6
3.1工藝路線的制定 6
3.1.1工藝路線的選擇 6
3.1.2加工方法及所用刀具的選擇 7
3.1.3工序的階段劃分 7
3.2工序尺寸的確定 8
第四章 設備的選擇 9
4.1機床的選擇 9
4.1.1車床的選擇 9
4.1.2銑床的選擇 9
4.1.3鉆床的選擇 9
4.1.4磨床的選擇 9
4.2量具的選擇 9
第五章 夾具設計 10
5.1鉆床夾具設計 10
5.1.1
3、加工工序 10
5.1.2定位方案 11
5.1.3對刀引刀方案 12
5.1.4尺寸確定與工藝要求的標注 12
5.3夾具構造特點及原理 12
課設總結 13
參考文獻 14
摘 要
變速器撥叉是汽車的主要傳動件之一,本篇說明書主要論述了變速器撥叉的加工工藝及其夾具設計。變速器撥叉的表面精度、表面間的位置精度零件的其他技術要求都很高,而變速器撥叉的剛性比較差,容易產(chǎn)生變形,因此在安排工藝過程時,就需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開。逐步減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內(nèi)應力的作用,并修正加工后的變形,就能最后達到零件的技術要求。
機械加工工藝是企業(yè)上品種、上質(zhì)量、上水平,加速
4、產(chǎn)品更新,提高經(jīng)濟效益的技術保障。然而夾具又是制造系統(tǒng)的重要部分,工藝對夾具的要求也會提高,專用夾具、成組夾具、組合夾具和隨行夾具都朝著柔性化、自動化、標準化、通用化和高效化方向發(fā)展以滿足加工要求。所以對機械的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變速器撥叉,加工工藝,公差,加工余量,夾具設計
第一章 零件圖樣的工藝分析
1.1零件的工作狀態(tài)及工作條件
工作狀態(tài):工作頻繁。
工作條件:工作表面有沖擊,受力較大。
1.2 零件的結構分析
從附頁中給出的零件圖可以看出,換擋撥叉
5、是由鑄鋼經(jīng)銑削、車削,鉆削、磨削等多種加工手段加工而成的零件??傮w看來,整體的精度要求并不是很高,只有內(nèi)換擋軸孔的公稱尺寸達到八級,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內(nèi)換擋軸孔的公稱直徑為15H8表面粗糙度為3.2,并且加工出半徑為1mm的倒角,表面粗糙度為12.5,中線為后續(xù)各個形為公差的基準。定位削孔公稱尺寸直徑為5H14,其表面粗糙度為12.5??v槽的公稱尺寸粗糙度為12.5其對稱中心距離端面為12mm,零件的工作部分是撥叉腳,兩腳間的距離為50H12,內(nèi)側粗糙度為12.5。撥叉腳高20mm,需經(jīng)過淬火處理,增加其硬度和耐磨度。工作表面的粗糙度為6.3。兩叉腳由半徑為28mm的圓弧連
6、接。其厚度為5.5mm,未作熱處理。
1.3零件技術條件分析
1.3.1表面精度
總體看來換擋撥叉的表面而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為它是變速器的撥叉,只有叉腳工作,其整個零件的機械強度不是很高,從使用的材料就能看出,鑄鋼耐磨,但是叉腳卻需淬火處理,增加其強度。內(nèi)換擋軸孔粗糙度要求最高是只打到3.2um,因為需要與軸配合,而其他部分幾乎不與別的零件相接處,所以其最低粗糙度一般較低。
1.3.2 表面間的位置精度
在零件加工過程中內(nèi)換擋軸孔中線為表面間的位置精度基準,叉腳要保持一定的垂直度,垂直度誤差不得超過0.1um。
1.3.3 零件的其他技術要求
7、
零件毛坯選用,需要進行熱處理使表面硬度打到要求,淬硬深度為0, 7-1.2mm,使材料的硬度提高,達到工作要求(HRC50)。最終檢驗時要求嚴格按
照照設計尺寸以及設計要求進行檢驗。
1.4 零件材料及切削加工性
換擋毛坯選用材料ZG310-570。
熱處理后HRC50(查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第三版)
化學成分:含 C 0.50%,Si 0.6%,Mn 0.9%,P 0.04,S 0.04%。
1.5 零件圖尺寸標注分析以及基準的確定
如零件圖尺寸標注所示,以加工后內(nèi)換擋軸孔中心線為工序基準,將內(nèi)換擋軸孔絞制后確定,以后工序中孔的位置,
8、槽的位置,成型面的位置都是以大圓端面為工序基準確定的,而孔的深度,槽的深度等都是以軸線為設計基準的。
1.6 零件的工藝性分析
零件中撥叉腳的加工重點,粗加工后淬火使其表面硬度達到HRC50,所以需要通過磨削才能加工。撥叉腳的垂直度誤差不超過0.1um。其他一些表面粗銑半精銑即可達到其所需要的粗糙度要求。
第二章 毛坯的設計
2.1毛坯種類的選擇
毛坯尺寸、形狀、材料的選擇是根據(jù)所要加工的零件的形狀、尺寸、工作條件、狀態(tài)、生產(chǎn)類型等諸多因素決定的。由于零件的基本外形并不規(guī)則,且生產(chǎn)類型是批量聲場,為了保證高生產(chǎn)率,毛坯可以選擇鑄鋼,以便于進行連續(xù)
9、加工,避免裝卸麻煩,耽誤時間。因ZG310-570屬一般鑄鋼,由于材料的剛度較差,在工作不分撥叉腳處粗加工后需要淬火處理后才可以進行磨削加工。
2.2毛坯的工藝要求
2.2.1毛坯的余量與公差
由于材料比較好加工,所以毛坯零件頭部可選長33mm寬22mm,撥叉腳厚度為11mm,撥叉腳間距離為45mm。(查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第三版 表12-26)
2.2.2毛坯的技術要求及說明
(1) 逐漸正貨熱處理后的硬度打到180-129HB。
(2) 逐漸表面應去除毛刺、披縫結構瘤和粘砂等,不應有裂紋、沙眼和局部疏松、多針孔及夾渣缺陷。
(3)去除銳邊毛刺。
10、第三章 零件的工藝規(guī)程設計
3.1 工藝路線的制定
3.1.1工藝路線的選擇
由上面的零件結構分析可知:主要包括孔、槽、成型面。其中孔包括銷孔;槽包括操縱槽。以已加工表面為定位基準,再綜合其他精度要求和一些細節(jié)問題可以初步確定如下方案:
00.毛坯。
10.粗車斷面(尺寸為30mm)。
15.鉆內(nèi)換擋軸孔(尺寸為15mm)。
包括鉆孔和車倒角1mm。
20.校正撥叉腳,保證兩端面余量均勻。
30.粗銑撥叉腳兩端面打到厚度為7.6mm。
40.
11、銑撥叉腳內(nèi)側面保證50H12mm。
50.銑操縱槽(即尺寸為13mm槽)稱面距斷面12mm。
60.鉆定位銷孔(即5H14mm的孔)。
70.撥叉腳局部淬火,硬度為HRC50淬深0.7-0.2mm。
80.校正撥叉腳端面對 15H8的垂直度小于等于0.1mm。
90.磨撥叉腳兩端面至 mm,對 15H8的垂直度小于等于0.1mm。
100.清洗。
110.檢驗。
此方案有點:
1.種類加工盡量在該種類加工機床上一次完成;
2.一端上的加工盡量一次完成,省去的裝卸共
12、建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生產(chǎn)率。
3.加工次序安排合理,保證了共建加工的精度要求。
4.定位準確,提高了工作精度要求。
15.大端面沒有精度要求,直接用車刀進行加工。
40.粗加工,使撥叉教程為定位基準。
60.加工定位銷孔,固定內(nèi)換擋軸孔,操縱槽固定,撥叉腳固定。
70.先淬火,保證硬度,若后淬火則變形,不能保證精度要求。
90.磨撥叉腳兩端同時進行磨削加工,提高加工速度,且保證一定的垂直度要求。
100.壓力沖洗,由于在加工孔時,孔徑較小,產(chǎn)生毛刺不易清除,采用壓力沖洗的辦法沖洗殘留在孔中的毛刺。
3.1.2加工方法及所用道具的選擇
車刀:YT15外
13、圓車刀
鉆孔至:麻花鉆
鏜孔至:YT15擴孔刀
鉸孔:YT15鉸刀
粗銑撥叉腳斷面:直齒三面刃銑刀,YT15刀片,20齒
銑撥叉內(nèi)腳面:直齒三面刃銑刀,YT15刀片,20齒
銑操縱槽:直齒三面刃銑刀,YT15刀片,20齒
鉆孔:麻花鉆
磨撥叉腳端面:WA46KP350*40*127砂輪
3.1.3工序的階段劃分
對于內(nèi)軸孔加工:鉆—鏜—鉸
對于銷孔的加工:鉆
對于操縱槽的加工:粗銑即可達到加工要求
撥叉腳加工:粗銑—熱處理—磨
7
14、 變速器撥叉工藝規(guī)程設計
3.2工序尺寸的確定
10、15:車端面
端面粗車加工余量為:a-3mm
(查金屬及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第三版)
20:鉆內(nèi)換擋軸孔加工余量為
a=1mm保證
(查金屬及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第三版)
鏜內(nèi)換擋內(nèi)孔加工余量為
a=0.2mm,保證
(查金屬及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
15、第三版)
鉸內(nèi)換擋軸孔至加工余量為
a=0.2mm,保證
倒角直接加工出
40:加工撥叉腳兩端面
粗銑撥叉腳兩端面
加工余量:a=3.4mm
經(jīng)熱處理后(淬火)
磨平面
其加工余量a=0.6mm,達到公稱尺寸
(查金屬及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第三版)
50:直接銑出撥叉腳內(nèi)端面
加工余量為a=2.5mm
60:直接銑出操縱槽
達到公稱尺寸要求
10:熱處理
16、 保證硬度在180~207HB之間
第四章 設備的選擇
4.1機床的選擇
4.1.1機床的選擇
該機床應該具有車外圓、端面、洗端面、鉆孔等能力,并且能在保證一定的加工精度的同時,適應大批量生產(chǎn)要求;從工件自身的尺寸來看,應該選擇小型機床,這樣不僅便于加工,同時也增加了工件定位的精確性。根據(jù)這個原則進行選擇。經(jīng)篩選,選擇C336-1為加換擋撥叉的六角機床。
4.1.2銑床的選擇
X62W萬能銑床。
4.1.3鉆床的選擇
立式鉆床Z518主要參數(shù),最大鉆孔直徑:18mm 滿足工件鉆削加工要求。
4.1.4磨床的選擇
17、外圓磨床M7120A主要參數(shù)如下:磨削工件最大尺寸:高度320mm,長度630mm,寬度200mm。
4.2量具的選擇
本次加工涉及及外圓加工、孔的加工、槽的加工、端面的加工、倒角的加工、成型面的加工。因此可選用量具:
游標卡尺:長度測量 軸徑測量;
塞 規(guī):孔徑的測量;
樣 板:倒角的測量;
外徑千分尺:大端外徑測量(因為表面粗糙度很高,徑向尺寸誤差要求也很高)。
第五章 夾具設計
5.1 鉆床夾具設計
從零件圖上可以看出,零件很簡單,而且具有一定的位置關系,如何能把孔精確的加工出來是我們設計的重點。
5.1.1 加工工
18、序
零件如圖(5.1) 所示:
圖(5.1) 工序加工圖
要保證定位銷孔尺寸精度,還要保證小孔的位置精度。要保證裝夾的穩(wěn)定與精度,務必保證所有的定位基面是加工的,既保證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時位置精度和尺寸保持一致。
5.1.2 定位方案
零件的定位是通過家具來定位的,以鉆定位銷孔為例,如下圖所示。零件的橫向定位是通過偏心輪實現(xiàn)的,操縱槽經(jīng)過了前一步加工,保證了平行度、公稱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v向定位由的心軸來定位,內(nèi)換擋軸孔經(jīng)過加工后保證了平行度和形位公差。其軸線作為夾具的形位公差的基準。繞橫向轉動的自由度由定位銷來限制。這樣零件就固定了。既保證了定位的可靠,又保證了大規(guī)模
19、生產(chǎn)時位置精度和尺寸保持一致。
圖(5.2) 定位方案圖
5.1.3 對刀引刀方案
機床夾具裝在機床上后,還應使刀具切削刃相對與工件或夾具定位元件能處于正確位置,這里我們可以采用鉆床夾具的鉆套-導向元件,鉆套是引導加工刀具的元件,其作用是確定刀具相對夾具定位元件的位置,引導鉆頭等孔加工刀具,提高其剛性,防止在加工中發(fā)生偏斜。
該零件上的定位銷孔直徑,因此,可選擇下面尺寸的固定鉆套
5F7×10M6×20和襯套A10×15.
5.1.4 尺寸確定與工藝要求的標注
1、 有國家標準的零件均采用標準間件;
2、 夾具的輪廓尺寸:150mm×
20、110mm×190mm;
5.2 夾具構造特點及原理
構造特點:固定式鉆模
原 理:用工件定位基準與夾具上確定工件位置的定位原件接觸實現(xiàn)位。
總結
通過歷時三周的課程設計,讓我進一步理解了汽車的結構,根據(jù)課程設計的要求,要在這三周設計出汽車的變速器撥叉,還要設計出毛坯,制作出工序卡,還有課程設計說明書。這就要求我們結合以前所學的機械制圖知識,還有上次課設的經(jīng)驗。
通過本次課程設計,不僅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復習了上學期在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對汽車的構造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尤其在使用辦公軟件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對這次課設的幫助不
21、小。還鞏固了機械制圖知識,在本次課程設計有手工制圖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會使用AutoCAD軟件制圖,更基本的手工繪圖也要熟練。工序卡片是我第一次設計,雖然我是第一次接觸,但是在同學和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對它有了很大的熟悉,可以運用,這為即將到來的畢業(yè)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且在這次課設過程中,老師給于我們己大力的支持和耐心的指導,這使我們完成任務要順利得多。在這里我很感謝老師這些天對我們的幫助。
總之,這次課設讓我們做到了溫故而知新,還讓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要忘記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去,同時也是對我們將要步入社會工作的大四學生一個工作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工作能力的提升,為我們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很
22、好基礎。只有我們在這樣一些實踐中不斷的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掌握更多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在未來為自己謀取工作的時候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
趙如福 主編 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5年10月出版
[2].《機床夾具設計手冊》
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等主編 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90年2月出版
[3].《機械工程標準手冊》
《機械工程標準手冊》委員會 編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0年11月出版
[4].《汽車拖拉機制造工藝學》
吉林工業(yè)大學 王寶璽主編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88年2月出版
[5].《AUTO CAD 2009使用教程》
肖新華 主編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年8月出版
[6].《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I)》
東南大學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7].《機床夾具設計手冊》
徐紅本 主編 遼寧科學教育出版社 2003年10月
[8].《幾何公差與測量技術》
張玉 主編 東北大學出版社 1999年5月
[9].《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
西北工業(yè)大學工程制圖教研室 編 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