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xué)年高中語文第十單元人文心聲課后針對訓(xùn)練22人境盧詩草自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學(xué)年高中語文第十單元人文心聲課后針對訓(xùn)練22人境盧詩草自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后針對訓(xùn)練22 人境廬詩草自序
一、語言文字應(yīng)用
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雖一行作吏,未遽廢也 遽:立即
B.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 襲:沿循
C.逮于周秦諸子之書 逮:及,到
D.聊書于此,以俟他日 俟:等待
解析:A項,遽:遂,就。
答案:A
2.下列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馳驅(qū)少暇,幾幾束之高閣
B.欲棄去古人之糟粕,而不為古人所束縛
C.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D.詩有之曰: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解析:C項,“采取”在文中的意思是“擇取,選用”的意
2、思,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使用,接納”。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上稱帝嚳,下道齊桓
B.光緒十七年六月在倫敦使署,公度自序
C.馬牛而襟裾
D.朱陸異同,干戈門戶
解析:A項為名詞作狀語,往上。其他三項均為名詞用作動詞,分別是:寫序言;穿衣服;動干戈,攻擊。
答案:A
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后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
②然以篤好深嗜之故
③亦每以余事及之
④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
⑤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
⑥其亦足以自立矣
⑦聊書于此,以俟他日
A.①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
3、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⑥/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①②是介詞,因為;③介詞,在;④介詞,用;⑤⑥⑦連詞,用來。
答案:B
5.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黃遵憲是我國晚清時期人,《人境廬詩草》是以其書齋名命名的一部詩集。
B.“三史”指的是《史記》《漢書》《后漢書》,“四史”則在其基礎(chǔ)上加上《三國志》。
C.東漢文字學(xué)家許慎著有《說文解字》一書,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
D.黃遵憲是“詩界革命”的一面旗幟,早期倡導(dǎo)者有夏曾佑、譚嗣同、梁啟超等。
解析:C項,“最早的解釋詞義的書”應(yīng)是《爾雅》,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
4、的一部字典。
答案:C
二、課內(nèi)文本閱讀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6-10題。
余年十五六,即學(xué)為詩。后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qū)少暇,幾幾束之高閣。然以篤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雖一行作吏,未遽廢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詩,號專門名家者,無慮百數(shù)十家。欲棄去古人之糟粕,而不為古人所束縛,誠戛戛乎其難。雖然,仆嘗以為詩之外有事,詩之中有人,今之世異于古,今之人亦何必與古人同?嘗于胸中設(shè)一詩境:一曰復(fù)古人比興之體;一曰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一曰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其取材也:自群經(jīng)、三史,逮于周秦諸子之書,許、鄭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
5、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舉今日之官書、會典、方言俗諺,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歷,皆筆而書之。其煉格也:自曹、鮑、陶、謝、李、杜、韓、蘇訖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專一體。要不失乎為我之詩。誠如是,未必遽躋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詩有之曰:“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绷臅诖耍再顾?。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號專門名家者,無慮百數(shù)十家 無慮:沒有顧慮
B.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 單行:每一行
C.誠如是,未必遽躋古人 躋:達到
D.聊書于此,以俟他日 俟:等待
解析:A項,無慮:大約。
答案:
6、A
7.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后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
②然以篤好深嗜之故
B.①誠戛戛乎其難
②誠如是,未必遽躋古人
C.①自群經(jīng)三史,逮于周秦諸子之書
②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
D.①雖一行作吏,未遽廢
②誠如是,未必遽躋古人
解析:B項,①誠:確實、實在;②誠:果真、如果。A項兩個“以”都是“因為”;C項兩個“逮”都是“到、達到”;D項兩個“遽”都是“就”。
答案:B
8.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黃遵憲吸取古典文學(xué)精華的一組是( )
①仆嘗以為詩之外有事,詩之中有人
②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
③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
7、④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⑤其述事也,舉今日之官書會典方言俗諺
⑥詩有之曰:“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A.②⑤⑥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④
解析:①黃遵憲認為古今人事不同;⑤要用今天的語言寫詩;⑥認為自己的詩達不到古人的水平。這三項與吸取古典文學(xué)精華無關(guān)。
答案:D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黃遵憲癡迷詩歌創(chuàng)作。他少年時代就開始學(xué)寫詩,當(dāng)官后公務(wù)繁忙,四處奔走,少有閑暇,但從未就此放棄對詩的愛好。
B.黃遵憲追慕古代名家。他希望吸取前人精華,剔除其糟粕,不受前人的束縛,這樣做雖然實
8、在太難,但他決心努力去做。
C.黃遵憲作詩視野開闊。他借鑒前人的創(chuàng)作手法,涉獵各種古代典籍,博采眾家之長。他堅信這樣持之以恒就能達到古人的水準。
D.黃遵憲堅持自我特色。他學(xué)習(xí)古人的經(jīng)驗但不兼收并蓄,力圖開創(chuàng)“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詩歌風(fēng)格,以此自立于詩壇。
解析:C項,“他堅信這樣持之以恒就能達到古人的水準”不合文意,應(yīng)是“未必就能達到”。
答案:C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
(1)然以篤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雖一行作吏,未遽廢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
9、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詩有之曰:“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重點是“篤”“好”“深”“嗜”和“及”的翻譯,兩個“之”的用法也要注意區(qū)別。
(2)重點是“固”“逮”的翻譯。
答案:(1)但因為特別喜歡的緣故,也常把我遇到的事(用詩歌的形式)記下來,雖然一旦做官(公務(wù)繁忙),但從未就此放棄(對詩的愛好)。
(2)然而我雖然有這樣的志向,能力卻不能達到。詩寫了一些“雖然說達不到(這些要求),心里卻非常向往?!?
三、課外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10、贈黎安二生序
曾 鞏
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予,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shù)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shù)千言,辱以顧余。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fù)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予言以為贈。予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將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xué)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于里人?!庇杪勚灶櫠?。
夫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
11、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于笑乎?
然則若余之于生,將何言哉?謂予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則于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遂書以贈二生,并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謂予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
B.謂予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
C.謂予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
12、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
D.謂予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
解析:據(jù)文意和句式特點判斷。
答案:A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贈序: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一般是在送朋友遠行時所作,內(nèi)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勵的話。
B.同年:唐代同榜進士稱“同年”,明、清鄉(xiāng)試、會試同榜登科者皆稱“同年”。清代科考先后中試者,其中試之年甲子相同,亦稱“同年”。
C.參軍:東漢末始有“參某某軍事”的名義,謂參謀軍事。簡稱“參軍”。晉以后軍府和王國始置為官員。沿至隋唐,兼為郡官。明清稱經(jīng)略為參軍。
D.里:
13、古代地方行政組織。自周始,后代多因之,其制不一?!吨芏Y·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
解析:A項,贈序是一種散文文體。
答案:A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二段敘述黎生在將外出做官之際,因他與安生“學(xué)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請求作者為他“解惑于里人”。
B.第三、四段為議論,就黎生所謂里之人笑其迂闊,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發(fā)。作者明確指出自己的“迂闊”在于信古志道,不與世俗同流,不怕世人譏笑,并勉勵二生要堅持學(xué)習(xí)古文,反對俗文。
C.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闊”二字。從行文上來看,全文緊緊圍繞“迂闊”二字來寫;文章議論的
14、唯一中心,也在于“迂闊”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為了表達對于世人所譏笑的這種“迂闊”,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此文本來就是為自己不合世俗、懷才不遇而寫的,作者針對“迂闊”二字發(fā)議論,咄咄逼人,把自己心中郁積的不平和憤懣一瀉無余,與韓愈、蘇軾那些痛快淋漓、氣勢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處。
解析:作者針對“迂闊”二字發(fā)議論,是一唱三嘆、抑揚吞吐,而不是咄咄逼人、一瀉無余。并且此文遠不及蘇軾、韓愈的古文那樣痛快淋漓、氣勢不凡,只有一種含蓄優(yōu)雅的風(fēng)韻,與歐陽修的文章很有相似之處。
答案:D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將行,請予言以為贈。予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將以
15、言相求于外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于里之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臨走的時候,請我寫幾句話作為贈別。我說:“我對你的了解,已經(jīng)放在心里了,還需要用言辭表達出來么?”
(2)世人的迂闊,有誰比我更厲害呢?現(xiàn)在你們的迂闊,只因文章不合世俗,這不過是小的迂闊罷了,還擔(dān)心被同鄉(xiāng)鄰里譏笑。
參考譯文:
趙郡蘇軾,是和我同年科考的
16、學(xué)友。他從蜀地寫信寄到京城給我,贊揚蜀地的學(xué)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帶著他的文章幾十萬字,安生帶著他的文章也有幾千字,屈駕前來看我。我讀他們的文章,確實氣勢壯闊,風(fēng)格雄偉,善于反復(fù)辨析,把事理說得很深透。他們的才情、筆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們二人確實可以說得上是特別杰出的人才,而蘇君也的確可以說是善于識別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補任江陵府司法參軍。臨走的時候,請我寫幾句話作為贈別。我說:“我對你的了解,已經(jīng)放在心里了,還需要用言辭表達出來么?”黎生說:“我和安生學(xué)習(xí)古文,同鄉(xiāng)鄰里都譏笑我們,認為是迂闊。現(xiàn)在請您寫幾句話,是想解除同鄉(xiāng)鄰里的糊涂看法?!蔽衣犃诉@話,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17、
世上迂闊的人,有誰比我更厲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訓(xùn),卻不懂得迎合當(dāng)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賢之道,卻不懂得隨同世俗。這就是我為什么困頓到現(xiàn)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闊,有誰比我更厲害呢?現(xiàn)在你們的迂闊,只因文章不合世俗,這不過是小的迂闊罷了,還擔(dān)心被同鄉(xiāng)鄰里譏笑。像我的迂闊可就大了,如果你們拿了我的話回去,將要得到更多的責(zé)怪,豈能只停留在譏笑上呢?
既然這樣,那么我將對你們說些什么好呢?說我的迂闊是好的,可是它的禍害卻是這樣;說它不好,那么雖然可以迎合現(xiàn)代,但一定違背古訓(xùn),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離圣賢之道了。你們還是不要急于解除同鄉(xiāng)鄰里的糊涂認識吧,這樣就一定能夠在古文、時文、道、世俗這方面作出選擇。
我于是寫了這些話贈給二位,并且拿給蘇君看,你們認為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