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考點)2015版高中歷史 理性之光教學反思 岳麓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頻考點)2015版高中歷史 理性之光教學反思 岳麓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高頻考點)2015版高中歷史 理性之光教學反思 岳麓版
如何優(yōu)化教學, 提高歷史復習效果
隨著高三到來,,如何備課,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是我們高中一線教師非常期待的境界。也是值得探討的一大課題。我認為:優(yōu)化教學,是推進歷史教學的一個有效手段。而這種“優(yōu)化”的作用與功能是體現(xiàn)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下結合自身對《理性之光》一課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些自己看法。???
一、有效整合教材內容,突出主干知識
??? 現(xiàn)代教學論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教教材(課本),而是用教材(課本)”。在這一理念引導下,我在編寫教案時,并未局限在岳麓版教材框
2、架內。而是通讀了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配套教參中對啟蒙運動內容的闡述。隨后翻閱了新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基本要求。這樣一來,在比較之中我就明確了本節(jié)課所要完成的教學重難點:啟蒙思想出現(xiàn)的背景、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張以及這些思想的重大影響。同時,這些思想家觀點所蘊涵的人文思想、理性色彩成為我要跟學生一起探討的難點。正是在充分占有這些資源的基礎上,我開始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我注意到岳麓版對啟蒙運動的背景的歸納上相對人教版有歸納不全面的特點。比如,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推動在岳麓版沒有提及。于是我就給學生補充了這一知識點。然后從經濟基礎、階級基礎、現(xiàn)實阻礙、思想基礎、科技基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歸納,使學生從不同
3、角度認識到啟蒙運動發(fā)生的必然性。又如岳麓版對“理性”這一概念沒有做具體的解釋,我就補充了人教版的說法。使學生對理性主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得出理性主義是人文主義的更高表現(xiàn)形式。又比如在歸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人的主張時,我也是在綜合了兩本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全面地認識和歸納這些著名思想家的觀點和主張。使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這些人的“啟蒙”作用。此外,我還精心挑選和利用了兩本教材中的精華資料,比如人教版的“學思之窗”、“資料回放”和岳麓版的閱讀與思考、解析與探究等內容。作為背景材料給學生展示在課件之中。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啟蒙思想家們的主張和影響。還有,岳麓版對啟蒙運動最早發(fā)起于哪一國家未曾提
4、及,這樣學生在現(xiàn)有教材知識基礎上,很容易認為啟蒙運動最早發(fā)生在法國,對此,我將人教版這一內容做了補充,做了及時引導,使學生對啟蒙運動的發(fā)起階段、高潮階段性特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概念。在備課過程中,我還特別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特別是三本教材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即建構起整體教學設計觀,總攬全局,不是講一課,備一課。而是將教學設計置于課程模塊的整體之中來考慮的。關聯(lián)中外,強調聯(lián)系,這成為我上課的一種習慣。比如我在講啟蒙運動的背景和影響時,我引導學生注意聯(lián)系必修一:近代法國的政體;必修二:新航路的開辟、資本主義的殖民掠奪、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的提出、嚴復的譯著《法意》(即《論法的精神》)等內容,歸納啟蒙運動興
5、起的原因、影響,這樣一來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啟蒙運動興起的原因和深遠影響。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政治、經濟與思想意識的內在聯(lián)系、相互作用。構建學生的認知體系。
??? 總之,我覺得高三歷史復習,更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教材,靈活地利用教材,緊扣考綱,進行大膽取舍。
二、有效整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
??? 隨著信息技術向各應用學科的普及滲透,,教師由單純的信息表達者轉變成信息的加工者、組織者,處于主導地位,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新知識,而是在觀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較好地完成教與學、學與練的全過程,具有極佳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過程中,在挖掘和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
6、現(xiàn)代信息技術。比如我把美國的政體分解為三權分立圖示、補充進來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理解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時,更具直觀性。也加深了他們對這一概念及其意義的理解。另外為了突出啟蒙思想家的突出貢獻,我聯(lián)系了法國的《人權宣言》的部分內容來做補充。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課件的設計太過于繁瑣,內容太多、太雜。如果照他們那種教學設計開展教學的話,不但教學時間無法保證,且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真正體現(xiàn)和落實,,“人灌”變成了“電灌”。為此我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視野和教學的思路上,我的做法是,截取他們課件中精華的部分按照自己的思路合理整合、科學設計。并在設計時,考慮實用性原則,要能夠有利于學生的學;要簡明
7、清晰,如文字編排不宜過長、簡明扼要。在課件里我主要設計了如下內容:向學生呈現(xiàn)和補充了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材料;四位思想家的簡介和四位思想家的基本思想觀點(在黑板副板書中補充了洛克等的基本觀點);最后以材料的形式點明這一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中間穿插一些選擇題或一些思考題,諸如: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有什么樣的關系?有何異同?使學生在關注中開動腦筋,打開思維,師生互動?;Q思想,從而得出結論。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形成能力。而在黑板上,在講解過程中,將本節(jié)課的框架以粉筆羅列。
背景: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壯大;人文主義推動;教權、王權的阻礙;自然科學的啟迪。
人物:孟德斯鳩——三權分立;伏爾泰
8、——平等、自由;盧梭——天賦人權、社會契約;康德——人非工具
影響:思想解放、資產階級革命、社會轉型、人類文化遺產。
?三、有效整合“學情”與“教情”
????在教學的過程,我在備課過程中,一般先去了解學生的“學情”,比如在學習《理性之光》這節(jié)課之前,我有意識地詢問了一些學生對“理性”、“啟蒙”等概念的理解。對孟德斯鳩、伏爾泰等人的了解程度。對法國大革命、英國君主立憲制等問題的看法。對前面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內容的理解程度,以此鼓勵引導學生去做好預習。同時,我還注意運用學生作業(yè)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考深度。比如,我在學完《挑戰(zhàn)教皇的權威》一課后,布置了課后作業(yè):你如何認識我們前面所講過的
9、人文主義?你覺得人文主義的發(fā)展還有何缺陷?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理性之光》一課的學習與探討。在掌握了一定“學情”的基礎上,我開始為自己的教學設計尋找新的視角,新的突破口。教學過程中,我在引導他們歸納啟蒙運動的背景時,點到一點:啟蒙思想家們把斗爭矛頭直接對準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神權思想體系。在課堂中有些學生對此產生了疑問:已經經過宗教改革了,為什么還要批判天主教會,宗教神學?是不是宗教改革的局限性?對此我讓學生相互討論。認識到宗教改革過程中在有些國家形成了政教合一的體制,因此教權主義仍然束縛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等。還有在講到啟蒙運動最早興起于英國時,有些同學注意聯(lián)系前面的知識,以此推理展開推理: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推動;宗教改革興起于德意志是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結果;那啟蒙運動的興起于英國是何原因?為什么會在法國將啟蒙運動推向高潮?啟蒙運動都是以什么形式來展開的?這些問題的提出是隨機性的,有些是我們在備課的過程中忽視的。我聽后受益匪淺。感覺又多了一份收獲。感覺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