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原理》第一章.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傳播學原理》第一章.ppt(4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傳播學原理(第二版),張國良 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年版,第一章 傳播與傳播學,本章學習重點、難點: 1、傳播的定義 2、三類社會傳播的主要特點 3、傳播學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貢獻,第一節(jié) 傳播的含義,一、傳播的特性與本質 從使用符號角度看以下傳播現(xiàn)象 1、會議 2、攝影 3、寫信、作文,分別運用口語、圖像和文字進行傳播,(一)形態(tài)多樣性 傳播何時沒有?何處不在? 橫亙古今,縱貫東西南北! (二)時空遍布性,問:什么是傳播?,答:什么都是傳播??? 1、行為的進行和完成離不開傳播 2、行為本身即傳播,總是攜帶、發(fā)散 著某種信息 (三)行為的伴隨性,從本質上看,傳播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
2、行為之一,(四)極端重要性,衣、食、住、行,,物質、能量,傳 播,,信 息,二、傳播與communication,傳播與communiacation詞義比較 傳播=精神內容的傳布,三、 傳播的定義,(一)關于傳播的各種定義 1、“共享說” 強調:傳者與受者對信息的共享 (美)威爾伯施拉姆 “我們在傳播時,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態(tài)度”,這派學者觀點的依據(jù)為:,傳播 communication 拉丁語“communis”意為共有的、共同的、公共的,如: community、communism等,“共享說”的缺陷:,以下傳播無以實現(xiàn)傳受雙方的共享: (1) 拒斥
3、 (2) 不通 (3) 誤解 (4) 獨處,2、“影響(勸服)說”,強調:傳者欲對受者施加影響 (美)J露西、G彼得森 “傳播包含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全部過程”,3、“符號(信息)說”,強調:符號(信息)的流動 (美)B貝雷爾森 “所謂傳播,即通過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媒介進行的符號的傳送”,問:到底什么是傳播?,總結: 傳播是傳受信息的行為(或過程),傳 者,受 者,媒 信息 介,四、何為信息?,1、事物(物質與能量)的存在方式(運動狀態(tài)) 及對這種方式(狀態(tài))的直接或間接的表述 2、與物質、能量并列而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總結: 傳播與信息密不可分:傳播為運動、形式, 信息為材料、內容,,
4、信息的分類,1、三分法:生物信息、物理信息、人類信息 2、二分法:非人類信息、人類信息 因此,傳播可分為: 1、生物傳播、物理傳播和人類傳播 2、非人類傳播、人類傳播(傳播學),總結:傳播的概念,廣義:系統(tǒng)(自身及相互之間) 傳受信息的行為 狹義:人(自身及相互之間) 傳受信息的行為(即人類 傳播),第二節(jié) 傳播的類型,一、兩種分類方法 (一)二分法: 從傳播使用的技術、手段分: (1)親身傳播 以人的身體(眼、耳、鼻、舌、身)為媒介的傳播活動 (2)大眾傳播 以機械化、電子化的技術手段(報紙、期刊、書籍、廣播、電視、電影)為媒介的傳播活動,(二) 四分法,從傳播的范圍及參與
5、的個體數(shù)量分: 自我傳播(自身傳播、人內傳播) 人際傳播組織(含群體)傳播大眾傳播,組織傳播,自我傳播,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社會傳播,,鏈接,,返回,大眾傳播走向“地球村”,大眾傳播的定義: 職業(yè)化的傳播機構利用機械化、電子化的技術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數(shù)人傳送信息的行為或過程 注意: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對此提出修正 (非職業(yè)個人也可實施此類行為了),二、三類社會傳播的主要特點,第三節(jié) 傳播學的 誕生和發(fā)展,一、傳播研究的起源,傳播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傳播規(guī)律的科學,而社會傳播的歷史幾乎等同于人類歷史,即人類社會傳播研究=傳播學?,廣義: 傳播研究=傳播學 狹義: 傳播研究=不成熟部分 (傳播學)成熟 部分
6、(=傳播學),問:一門學科成熟的標準是什么?,1、自覺性 有明確的研究意識 2、一般性 不局限于某些具體領域,能從“特殊” 上升至“一般” 3、系統(tǒng)性 有系統(tǒng),不零散 4、科學性 不含偽科學成分,從古代傳播研究到傳播學成型為何時間漫長的原因:,一、主觀因素 人類認識能力低下,無法全面、科學地觀察分析 二、客觀因素 傳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不凸顯,未受足夠重視 總結:在多種因素作用下, 傳播學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二、傳播學誕生的條件,1、主觀方面 人類的認識能力空前提高,各種新理論、新學說大量涌現(xiàn),正確把握各種傳播現(xiàn)象成為可能 2、客觀方面 傳播活動獨立化、職業(yè)化使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
7、凸現(xiàn),喚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產(chǎn)生強烈需要,傳播學誕生地在哪里?,美國,美國成為誕生地的理由:,1、客觀方面有需要 大眾傳媒的迅速發(fā)展與壯大 2、主觀方面有可能 人們的認識水平及相關學科知識的發(fā)展,客觀方面的媒介背景:,1、美國率先孕育出最早的大眾化報紙,創(chuàng)立了最早的廣播電臺,建成了全世界最發(fā)達的大眾傳播事業(yè) 2、大眾傳播對美國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和影響,(一)政治角度,1、和平時期 政治生活最主要的內容是選舉 2、戰(zhàn)爭時期 戰(zhàn)爭中要鼓舞我軍士氣,瓦解敵方軍心,(二)經(jīng)濟角度,媒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1、通過廣告?zhèn)鞑ゴ罅康慕?jīng)濟信息 制造流通信息消費 2、媒介本
8、身也成為了一種企業(yè),為 媒介資本家創(chuàng)造出豐厚的利潤,(三)社會角度,利: 1、傳播實用性信息,方便人們工作與生活 2、提供娛樂性信息,充實人們的余暇 弊: 1、色情和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濫 2、不恰當信息的流傳造成社會的混亂,主觀方面的學科背景:,1、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中葉的美國吸引各國、各地區(qū)的優(yōu)秀人才紛至沓來,在這里培育出大批新思想、新學科的碩果 2、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新聞學、符號學、三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的研究成果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已達到相當高度,為傳播學誕生奠定了深厚的學科基礎,三、傳播學的形成,多學科背景下誕生的傳播學具有明顯的“邊緣性”、“交叉性”特點,難以
9、確定其具體“誕生日”。關于其“出生期”的觀點有: 1、19世紀末(新聞學取向) 2、20世紀20年代(社會學、心理學取向) 3、20世紀40年代(綜合取向) 總結: 傳播學于19世紀末以來逐步形成, 初具規(guī)模是20世紀40年代,原因:,1、新聞學可視作傳播學的前身 新聞學大眾傳播學傳播學 2、傳播學的理論基礎由眾多相關學科奠定 (1)行為科學(群): 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宣傳學、新聞學、語言學、符號學 (2)信息科學(群): 信息論、控制論、系統(tǒng)論、數(shù)學、統(tǒng)計學,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貢獻,(一)拉斯韋爾(1902-1978)美國政治學家 對傳播學的主要貢獻: 1、提出傳播的
10、5W模式,科學地分析了傳播的結構和過程,還首次較為完整地劃分了傳播學的研究領域,為傳播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確立了總體框架 2、提出“社會傳播”的概念,從宏觀上初步探討了傳播的社會功能等課題 3、倡導并親身實踐作為傳播學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的“內容分析法”,以其精確定量的特色,為傳播學成為一門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立下功勛,鏈接,拉斯韋爾的“5W”模式,誰說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對誰效果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研究領域: 誰(控制研究)、說什么(內容研究)、 通過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對誰(受眾 研究)、有何效果(效果研究) 社
11、會傳播的功能:監(jiān)測環(huán)境、協(xié)調社會、 傳遞遺產(chǎn),,,返回,拉斯韋爾的代表性著作:,1、1927年出版世界大戰(zhàn)中的宣傳技巧(博士學位論文) 2、1948年發(fā)表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二)盧因(1890-1947)原籍德國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對傳播學的主要貢獻: 1、作為“格式塔”派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強調人的經(jīng)驗、行為的整體性,主張整體先于部分并制約部分。并據(jù)此創(chuàng)立“場論”和“群體動力學”,即強調“群體”對“個體”的影響和作用 2、提出“把關人”概念,揭示新聞或信息傳播過程內在的控制機制,(三)拉扎斯菲爾德(1901-1976)原籍奧地利的美國社會學家,對傳播學的主要貢獻: 1、創(chuàng)建“兩級傳播理
12、論”,破除了“魔彈論”,使探討傳播效果和機制成為可能 大眾傳媒輿論領袖受眾(選民) 2、倡導并確立了“實地調查法”作為傳播學又一基本研究方法 3、代表作人民的選擇、人際影響等,(四)霍夫蘭(19121961)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對傳播學的主要貢獻: 1、畢生從事傳播與態(tài)度改變的研究,從微觀角度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的條件性和復雜性 2、將控制實驗方法引入傳播學研究,使之成為又一基本研究方法 3、傳播與勸服、耶魯大學關于態(tài)度和傳播研究叢書是其代表作,(五)威爾伯施拉姆 (19071987 )傳播學“集大成”者,對傳播學的主要貢獻: 1、第一位抱有創(chuàng)建“傳播學”的獨立學科意識,歸納、總結、修正并使之系統(tǒng)
13、化、結構化 2、先后建立四所傳播研究機構,培養(yǎng)了大批傳播研究人才 3、出版30余部著作,約500萬字。大眾傳播學和傳播學概論具有特別意義,五、傳播學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一、傳播學的發(fā)展和現(xiàn)狀 1、最初從大眾傳播現(xiàn)象研究入手,將其上升至一般傳播高度 2、早期研究取向:傳播的結構和過程(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申農等);傳播(宣傳、勸服)的技巧和效果研究(拉斯韋爾、霍夫蘭等);傳播與群體、社會關系研究(米德、盧因、拉扎斯菲爾德等);方法研究(蓋洛普等);綜合研究(施拉姆) 3、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變化,一是上述成果進一步深化;二是研究領域擴大,研究取向多樣化 4、近年來兩大課題尤為熱門:全球(跨文化、國際)傳播研究和信息化社會(也稱新媒體或數(shù)字化傳播)研究,二、傳播學的主要流派,1、傳播學的經(jīng)驗學派 研究方法:實證、定量 研究取向:研究成果直 接指導人們的傳播活動 研究內容:研究傳播活 動的現(xiàn)實效果,而缺少 對現(xiàn)存?zhèn)鞑ブ贫群侠硇?的反思,2、傳播學的批判學派 研究方法:思辨、定性 研究取向:注重對傳播 現(xiàn)象深層背景的考察, 注重傳播及傳播體制的 階級性和歷史性 研究內容:研究現(xiàn)存的 傳播體制及其合理性, 研究“為誰傳播”及 “為何傳播”,第四節(jié) 學習傳播學的意義,一、信息革命和國家建設 二、大眾傳播時代的呼喚 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