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化學(xué)作業(yè)(1)答案【教學(xué)相關(guān)】》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環(huán)境化學(xué)作業(yè)(1)答案【教學(xué)相關(guān)】(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環(huán)境化學(xué)作業(yè)(1)
一、選擇題
1、屬于環(huán)境化學(xué)效應(yīng)的是C
A熱島效應(yīng) B溫室效應(yīng) C土壤的鹽堿化 D噪聲
2、五十年代日本出現(xiàn)的痛痛病是由____A__污染水體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現(xiàn)的水俁病是由_B_____污染水體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4、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在遷移過程中受到 ABCD 的影響。
A 風 B 湍流 C 天氣形式
2、 D 地理地勢
5、 大氣逆溫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___D___。
A 寒冷的夜間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 寒冷而晴朗的夜間
6、烷烴與大氣中的HO自由基發(fā)生氫原子摘除反應(yīng),生成 B C 。
A RO· B R· C H2O D HO2·
7、大氣中HO·自由基的來源有 A C D 的光離解。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8、大氣中還原態(tài)氣體(如H2S、甲烷)主要被__C____氧化
3、。
A O2 B HO· C O3 D高價金屬離子
二、填空題
1、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學(xué)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學(xué)物質(zhì)引起的約占80%-90%。
2、環(huán)境中污染物的遷移主要有 物理 、 化學(xué)遷移和 生物遷移 三種方式。
3、人為污染源可分為___工業(yè)_______、__農(nóng)業(yè)_______、__交通運輸________、和___生活_______。
4、 許多大氣污染事件都與逆溫現(xiàn)象有關(guān),逆溫可分為_亂流逆溫_______、_下沉逆溫_______、__封面逆溫______。
5、根據(jù)溫度垂直分布可
4、將大氣圈分為對流層、平流層、_中間層_______、熱層和逃逸層。
6、氣團的穩(wěn)定性與_氣溫垂直遞減率_______和__干絕熱減溫率______兩個因素有關(guān)。
7、污染大氣中氮氧化物(NOx)包括:__NO______、__NO2______;其中__NO______的人為源主要是高溫燃燒過程,其生成量主要與__燃燒溫度______和___空燃比_____有關(guān)。
8、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光離解反應(yīng)方程式
(1)NO2 + hν NO + O-
(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5、 H- + NO2
(3)HNO3 + hν H- + NO2
(4)HCHO + hν H- + HCO- 或 HCHO + hν H2 + CO
(5)CH3X + hν CH3- + X3-
二、簡答題
1.什么是大氣溫度層結(jié)?各層結(jié)的特點如何?
氣溫沿高度分布曲線或溫度層結(jié)曲線稱為大氣溫度層結(jié)。其中有四種類型:1.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稱為正常分布層結(jié);2.氣溫直減率接近等于干絕熱遞減率,成為中性層姐;3.氣
6、溫不隨高度變化,稱為等溫層結(jié);4.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稱為氣溫層結(jié)。
2. 簡述平流層大氣的特點?寫出平流層形成臭氧的光解反應(yīng)機制。
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wěn)定,大氣是平穩(wěn)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nèi)水蒸氣和塵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55℃左右。
平流層中臭氧的生成是由于平流層中O2光解的結(jié)果:
O2+hv →2O(λ<243nm)
2O+2O2 +M→ 2O3+M
總反應(yīng):
3O2+Hv→2O3
3.什么是輻射逆溫?輻射逆溫對于污染物的遷移有什么影響?
晴朗平靜的夜晚,地面因輻射而失去熱量,近地氣層冷卻強烈,較高氣層冷卻較慢,形成從地面開始向上氣溫遞增,稱為輻射逆溫。
隨著夜深地面失熱愈多,逆溫層愈厚,日出后,地面增熱,逆溫逐漸消失。輻射逆溫在大陸上常年均可出現(xiàn),以冬季最強、夏季較弱。山谷和盆地因冷空氣沿斜坡流入,常使輻射逆溫加強。云頂因夜間輻射冷卻,也可形成空中輻射逆溫層。
逆溫會使上下層空氣溫差減小,使他們之間減少對流,從而使空氣減少運動,污染物漂浮在大氣上空,沒有空氣的運動,污染物難以擴散,使得空氣中的污染物長期存在,不利于污染物遷移.
3
試題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