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北師大版九年級 探究——使用機械能省功嗎(教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物理:北師大版九年級 探究——使用機械能省功嗎(教案)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五節(jié) 探究——使用機械能省功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探究活動,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通過探究活動,理解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索使用機械能不能省功的實驗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體會實驗研究方法。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同學們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從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尊重實驗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舉例說明。
2.計算功的公式和單位是什么?
二、進行新課
㈠引入提問:使用杠桿、滑輪這些簡單機
2、械能夠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
㈡組織學生完成課本本節(jié)實驗。
學生自己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⑴明確實驗目的是研究使用滑輪提升重物時能不能省功?即手對或滑輪做的功與滑輪對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⑵明確實驗中動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鉤碼重。
圖9—27實驗中手對動滑輪的拉力由彈簧測力計測出。
鉤碼重G=mg。
⑶測量砝碼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動的距離時,把兩個刻度尺分別豎直放在砝碼及手旁,記下砝碼和手的起始位置。當用動滑輪提升砝碼到一定高度時,再記下砝碼和手的終了位置,求出砝碼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動的距離s(米)。
⑷參照圖9—27組裝實驗器材,將實驗結果填入課文表格中,寫出實
3、驗結論。
實驗中注意事項;
①在實驗中要將距離測量的準確些。②會將細繩繞在滑輪上。③盡可能在豎直方向上使用彈簧秤。④彈簧秤的示數(shù)要用牛頓表示。⑤拉動的過程中,盡可能使物體勻速上升。⑥可將各數(shù)據(jù)填入書中表格內(nèi)。⑦注意分析實驗中所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
㈢實驗分析
⑴學生報告實驗記錄數(shù)值和實驗結論。教師將幾組數(shù)值記于黑板一或事先畫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實驗數(shù)值G=5牛,h=0.5米,F(xiàn)=3牛,s=1米。
彈簧秤的拉力(動力)對動滑輪做的功:W動=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動滑輪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5米=2.5焦。
⑵提問:由實驗可以看到W動>W(wǎng)阻,這是為什
4、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前面研究簡單機械和功的原理時,我們沒有考慮摩擦,沒有考慮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動滑輪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況。實際上,我們用動滑輪等簡單機械提升重物時,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動滑輪一起提升,這時我們用的力(動力)就比沒有摩擦時要大(該實驗中,理想情況下拉力是2.5牛,而實際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沒有摩擦時大一些(該實驗中,不考慮摩擦和動滑輪重時動力做的功是2.5焦,而實際動力對滑輪做的功是3焦)。
⑶總結并邊講邊板書
①在用動滑輪提高重物的實驗中,用來提高物體的功對我們是有用的,是必須做的。
利用機械工作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問:本實驗中的有用功是
5、多少?答:W有=G?h=5?!?.5米=2.5焦。
②本實驗中,用來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動滑輪提升0.5米做的功對我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這種功叫額外功。使用任何機械做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③本實驗中,有用功加額外功是總共做的功,叫總功。
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叫總功”
問:本實驗中總功是多少?
答:W總=F?s=F?2h=3?!?米=3焦。
問:本實驗中做的額外功是多少?
答:W額外=W總-W有用=3焦-2.5焦=0.5焦。
㈣機械效率
問:根據(jù)以上實驗,你能算出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百分比嗎?
學生演算,答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答:83.3%。
教師小結:機械效率:有用
6、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
教師指出:表示機械效率的字母的讀音。機械效率用百分數(shù)表示,沒有單位。
問:某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答:使用起重機提升重物時所做的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說有用功在總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額外功。
㈤.提高機械效率
指出采取減小額外功是提高機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實驗表明:
1.使用機械不能省功。
2.提問: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為什么人們還要使用機械呢?
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離,或改變動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處。
三、布置作業(yè)
P17 1,2
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