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開篇 學案二 高中必備古代漢語語法知識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開篇 學案二 高中必備古代漢語語法知識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高中必備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要點梳理
一、通假字
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語言現(xiàn)象叫作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如:(1)不亦說乎?(《論語》)(“說”通“悅”,愉快;不能解釋為“說話”)
(2)便要還家。(《桃花源記》)(“要”通“邀”,邀請;不能解釋為“要求”)
二、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指文言文中的一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應該學會在語境中分析推斷多義實詞的意義。
如:“兵”: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木蘭詩》) ②田忌欲引兵之趙?、凼纻髌浔?①名詞,士兵;②名詞,軍隊;③名詞,軍事)
三、偏義復詞
2、指并列的兩個語素只表達其中的一類意義。它一般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實際意義,另一個語素只作陪襯,不表示實際意義。
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異同”一詞偏在“異”上)
四、古今異義
指古漢語中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
1.詞義擴大。
如: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河”,古專指黃河,今泛指一般河流)
2.詞義縮小。
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妻子”,古指妻子和孩子,今指男子配偶)
3.詞義轉移。
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烈士”,古指有遠大抱負的人,今則專指為正義事業(yè)而
3、犧牲的人)
4.感情色彩變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卑鄙”,古指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中性詞;今指(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貶義詞]
五、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了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功能去充當其他詞類的現(xiàn)象,它是古代漢語的重要語法特點。其類型及作用如下:
[重要提醒] 首先牢牢記住各種活用類型術語,再根據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作用及句意進行推斷。
六、文言虛詞
高考考綱要求“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其中“常見”指“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18個虛詞;“在文中”指考查在具體語境中分析虛詞用
4、法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對虛詞用法進行單純記憶。
如:“之”:①公與之乘?、诓豢删镁?,乃記之而去 ③水陸草木之花?、茌z耕之壟上?、莨珜⒐闹?①代詞,曹劌;②代詞,這件事;③結構助詞,的;④動詞,去、往;⑤音節(jié)助詞,不譯)
七、文言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1.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漢魏之后,“是”作為判斷詞的用法才逐漸增多。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
5、“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
如:(1)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則”表肯定判斷)
(3)劉備天下梟雄。(無判斷詞)
2.被動句。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為”“為……所”“見”等字表被動。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如:(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所”)
(2)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感”為意思上的被動)
3.省略句。
(1)省略主語。
如: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2)省略
6、謂語或省略動詞。
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3)省略賓語。
如:投(之)以骨。(《狼》)
(4)省略介詞。
如: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
(5)省略量詞。
如:一(個)人、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口技》)
4.倒裝句。
(1)主謂倒裝。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汝之不惠(主語)甚矣(謂語)”的倒裝,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
一般有三種情況。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賓語要前置;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要前置;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要前
7、置。又總括為動詞賓語前置與介詞賓語前置兩種情況。
①動詞賓語前置
古代漢語:賓語+動詞——現(xiàn)代漢語:動詞+賓語
翻譯句子時要把賓語調整到動詞的后面。
如: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詞“自”作“信”的賓語)——忌不信自
宋,何罪之有?(“之”為提賓的標志)——宋,有何罪?
唯利是圖(“是”為提賓標志)——唯圖利
[重要提醒] 賓語前置的標志詞語不用翻譯。
②介詞賓語前置
古代漢語:名(代)詞+介詞——現(xiàn)代漢語:介詞+名(代)詞
如: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介詞“與”的賓語)——微斯人,吾與誰歸?
(3)定語后置。
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馬之
8、千里者”是“千里馬”的倒裝,譯為:“日行千里的馬。”)
(4)狀語后置。
如:投以骨。(《狼》)[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八、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翻譯應以直譯為主,總原則為“信”“達”“雅”,翻譯時,做到“信”“達”即可,盡量字字落實、文從句順。
具體方法:
1.留:凡古代的朝代、年號、國號、日期、人名、地名、官職、物名、度量衡單位等專有名詞或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如: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和“陽城”保留)
2.刪:把可略的字、無意義或沒必要譯出的虛詞刪去。
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可刪)
3.換:把需要翻譯
9、的詞加以解釋,這是字詞翻譯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如: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群”譯為“各種”,“響”譯為“聲響”,“畢”譯為“全都”,“絕”譯為“斷絕”)
4.調:一些文言倒裝句要按現(xiàn)代漢語語序調整過來。
如:何以戰(zhàn)?(應按照“以何戰(zhàn)?”的語序翻譯)
5.補:有些文言省略句,應補出省略內容。
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翻譯時應補上省略的詞語,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專項檢測
1.指出下列文言語句中的通假字。
(1)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
(2)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
(3)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4)
10、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略無闕處(《三峽》)
(6)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
(7)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
(8)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9)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
(1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答案 (1)“女”(rǔ),通“汝” (2)“見”(xiàn),通“現(xiàn)”
(3)“帖”(tiē),通“貼” (4)“曾”(zēng),通“增”
(5)“闕”(quē),通“缺” (6)“反”(fǎn),通“返”
(7)“被”(pī),通“披”
11、 (8)“屬”(zhǔ),通“囑”
(9)“適”(zhé),通“謫” (10)“辯”(biàn),通“辨”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七里之郭:
(2)人恒過:
(3)而待楚寇矣:
(4)萬鐘于我何加焉:
(5)肉食者鄙:
(6)河曲智叟亡以應:
答案 (1)外城 (2)犯過錯 (3)入侵 (4)益處
(5)鄙陋,目光短淺 (6)通“無”
3.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聞之,欣然規(guī)往
A.忘路之遠近 B.漁人甚異之
C.處處志之 D.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12、
答案 B
解析 B項與例句的“之”均作代詞用,例句可譯為“這件事”;B項可譯為“這種景象”。A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補足音節(jié),不譯;D項,動詞,往,到……去。
4.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
(1)是馬也
古義: 今義:
(2)一食或盡粟一石
古義: 今義: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古義: 今義:
(4)故雖有名馬
古義: 今義:
答案 (1)這,這樣 判斷詞,是 (2)有時 或許
(3)一樣 等待 (4)即使 雖然
5.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活用類型
13、及用法。
(1)齊人三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家甚智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義固不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固以怪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南極瀟湘: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客之美我者: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
(1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寂寥無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皆指目陳勝: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庶竭駑鈍,攘除奸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復前行,欲窮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詞作動詞,擊鼓 (2)名詞作
15、狀語,當面
(3)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聰明 (4)名詞作動詞,講義氣 (5)形容詞作名詞,堅硬的鎧甲;銳利的兵器 (6)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怪 (7)名詞作動詞,用籃子提;用水壺裝 (8)形容詞作動詞,到達 (9)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麗 (10)名詞作動詞,長藤蔓;發(fā)枝杈 (11)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凄涼;使……寒冷 (12)名詞作動詞,用眼看 (13)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痛苦;使……勞累 (14)形容詞作名詞,奸邪兇惡的人 (15)形容詞作動詞,窮盡 (16)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6.寫出下列句子屬于哪種句式,并把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6、(《鄒忌諷齊王納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17、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隆中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觀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童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時人莫之許。(《隆中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答: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
(14)更有癡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會賓客大宴。(《口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斷句(……者,……也)。我的妻子認為我美麗,是因為她偏愛我。
(2)判斷
19、句(……也)。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
(3)判斷句(……為……)。中間那個戴著帽子、長著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4)省略主語。(佛印)平臥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
(5)省略謂語。陳涉自己立為將軍,(立)吳廣做都尉。
(6)省略賓語。就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
(7)省略介詞。欣賞山水得到的快樂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8)被動句(為……)。地勢險要,民心依附,賢能的人被他任用。
(9)被動句(為……所……)。只有“敵船”被大火焚燒。
(10)被動句(為……所……)。舌頭一吐,兩只蟲子都被吞進肚子里。
(11)賓語前置句(“之”作動詞“許”的賓語,前置)。當時的
20、人不承認這件事。
(12)定語后置句(“修狹者”為“核桃”的定語,后置)。大概是挑揀那些長又窄的桃核來雕刻成核舟的。
(13)介詞賓語前置句(“何”為介詞“以”的賓語,前置)。(您)憑什么(跟齊國)打仗?
(14)定語后置句(“似相公者”為“癡”的定語,后置)。還有跟您一樣癡情的人呢!
(15)賓語前置句(“賓客”為動詞“大宴”的賓語,前置)。正趕上大規(guī)模地宴請賓客。
(16)定語后置句(“荷擔者三夫”為“子孫”的定語,后置)。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夠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
(17)狀語后置句(“以軍中多務”為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呂蒙常常用軍中有很多軍務事來推辭。
(18)狀語后置句(“于畎畝之中”為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