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級語文上冊 20 狼練習(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七年級語文上冊 20 狼練習(無答案) 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狼 考點1概括情節(jié)用兩個字的動賓短語對本文內容情節(jié)進行概括。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考點2形象特征1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這些特性表現在哪里?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狡詐: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陰險: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2文章是如何刻畫屠戶的形象的?結合人物描寫方法及課文中的例句進行分析。心理描寫: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智昂笫芷鋽?。悟刀劈兩狼。動作描寫:“暴起、劈、斃、斷”等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键c3主旨探究作者對這件事發(fā)表了什么議論?想通過這件事
2、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可從狼和屠戶兩個方面思考)“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边@是作者對所寫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的贊揚。狼在此實際上是惡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種貪婪、兇狠、狡詐、愚蠢的惡人,說明對待這種像惡狼一樣的惡人就應該像屠戶一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A積累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綴行()屠大窘()少時() 尻尾()狡黠() 眈眈() 苫蔽成丘()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1)綴行甚遠_(2)一狼仍從_(3)并驅如故_ (4)恐前后受其敵_(5)弛擔持刀_ (6)意暇甚_(7)一狼洞其中_ (
3、8)蓋以誘敵_3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其”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B屠自后斷其股(狼)C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場主積薪其中(麥場)4為下列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各劃一處)(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2)其 一 犬 坐 于 前5翻譯下列語句。(1)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_(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_(3)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_6填空。(1)狼的作者_是_朝著名文學家,本文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_。(2)聊齋志異中的“聊齋”是作者的_名,“志異”的意思是_。7根據提示,用原文填空。(1)表現狼陰險狡詐的句子是:_,_。(2)描寫狼“犬坐于前”
4、的神態(tài)的句子是:_,_。(3)最能表現屠戶勇敢的句子是:_,_,_。課內閱讀閱讀課文,完成題目。8簡述屠戶殺前狼的經過,從中可以看出屠戶的什么特點?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_9“志異”即“記述奇異的故事”,本文的“奇異”表現在何處?_10下列是對本文寓意的說明,選出最恰當的一項()A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B不要被像狼一樣的人的假象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C勝利是斗爭換來的,沒有斗爭,就沒有勝利。D面對狼時要先退讓,再想辦法殺死它。語言運用11(福建福清期中)閱讀材料,說說你從下面材料中學到了什么,至少三點。材料一:據動物學家介紹,狼是最團結的動物,當
5、狼群不得不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時,定會群起而攻之;狼雖然通常獨自活動,但你不會發(fā)現哪只狼在受傷時獨自逃走。材料二:據統(tǒng)計,狼群十次狩獵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們對此的反應不是無精打采、放棄努力或者自認敗北。九次未果的狩獵不會讓它們氣餒,因為它們知道還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勝利總會屬于它們。_拓展閱讀(2020山東東營中考改編)【甲】狼【乙】蘇子夜坐,有鼠方嚙。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卑l(fā)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于橐中,橐堅
6、而不可穴也。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于人。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B11于一鼠;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于處女。烏B12在其為智也?!比粲懈嬗嗾咴唬骸安灰挥谌?,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B13: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選自蘇軾黠鼠賦)【注】拊(f):拍。橐(tu):袋子。嘐(jio)嘐聱(o)聱:象聲詞,形容鼠咬物的聲音。發(fā):打開。索:尋找。穴:咬洞。致:招引。擾龍伐蛟:擾,馴服。伐,擊,刺殺。登:捉取。君:統(tǒng)治,這里用作動詞。B11見使:被役使。B12烏:何,哪里。B13蠆(chi):蝎子一類的毒蟲。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其一犬坐于前_(2)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_13翻譯下面的語句。(1)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_(2)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