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第14課 故都的秋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6709502 上傳時間:2022-06-13 格式:DOC 頁數:12 大?。?.15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第14課 故都的秋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_第1頁
第1頁 / 共12頁
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第14課 故都的秋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_第2頁
第2頁 / 共12頁
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第14課 故都的秋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_第3頁
第3頁 / 共12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第14課 故都的秋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七單元 第14課 故都的秋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故都的秋 生平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21年6月,郁達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組織成立創(chuàng)造社,并籌備編輯《創(chuàng)造季刊》;1926年3月,郁達夫、成仿吾、馮乃起等一群年輕孤傲的創(chuàng)造社作家發(fā)起創(chuàng)刊了自己的刊物《創(chuàng)造》,用以發(fā)表他們自己的文學主張;1928年加入太陽社,并在魯迅的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1938年,赴武漢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編《星洲日報》等報刊副刊,寫了大量政論、短評和詩詞;1942年,日軍進逼新加坡,與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蘇門

2、答臘,化名趙廉;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民族解放殉難的烈士”。 作品 短篇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中篇小說《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迷羊》,小說集《沉淪》。 評價 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中國前文聯(lián)主席夏衍評價:“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 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連年戰(zhàn)亂,民生凋敝,讀書人也衣食無安,居無定所。為了謀生,郁達夫輾轉千里,顛沛流離,飽受人生的愁苦與哀痛。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

3、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適的生活,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導致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他寫了許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要收獲,也為我國現代游記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1.創(chuàng)造社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鄭振鐸、郭紹虞、朱希祖、瞿世瑛、蔣百里、孫伏園、耿濟之、王統(tǒng)照、葉紹鈞、許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chuàng)造新文學”為宗旨的文學研究會。作為響應,1921年6月上旬,留學日本的郭

4、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于日本東京成立創(chuàng)造社。前期的創(chuàng)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于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和唯美主義的傾向。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后新文學的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后期創(chuàng)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2.一葉知秋 《淮南子·說山》:“見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碧聘段匿洝罚骸疤迫擞性娫疲骸缴唤鈹导鬃樱蝗~落知天下秋?!薄耙蝗~知秋”比喻由細微的跡象看出形勢的變化,由現象或部分推知本質或全部。 3.陶然亭 位于

5、北京城南,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的四大歷史名亭(紹興的蘭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jiān)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變成了文人墨客“紅塵中清凈世界也”,在這個文人雅集的地方,有林則徐、翁同龢所寫的對聯(lián),還留下了很多詩文,秋瑾、龔自珍等人都曾在陶然亭上留詩。陶然亭也曾經是早期革命者高君宇與石評梅愛情的見證者,兩人后來合葬于此,“冰雪情誼”流傳至今。 4.秋士 出自《淮南子·繆稱訓》:“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鼻?/p>

6、天的時候,男子會覺得繁華落盡,滿目蕭瑟,有些英雄末路的傷感。常與“春女”(春天的時候,女子往往會因為看到落花而感到紅顏易老,時光飛逝傷感)陪伴相出。也指遲暮不遇之士。 1.辨析語境,給加點字注音。 (1)混(  )亂的年代里,那些投機取巧的人往往采用混(  )水摸魚的方式,攫取本不屬于自己的利益。 (2)他為人低調,從不像那些喜歡露(  )富的人那樣顯露(  )自己的實力。 (3)別看他平日里大大落落(  )的,但真遇到事一點兒也不落(  )后,決不落(  )在別人后面。 (4)從折(  )本到盈利,跨越了十年。因此當他回顧這幾年創(chuàng)業(yè)的曲折(  )經歷時,他只用了兩個字來概括,就

7、是“折(  )騰”。 答案 (1)hùn hún (2)lòu lù (3)luō luò là (4)shé zhé zhe 2.辨析語境,選用語詞。 (1)說到創(chuàng)業(yè)感受,汪銀富似乎有說不完的想法和創(chuàng)業(yè)的點子,話語中也透著    的干勁,他帶領致富的    百人。(十足 實足) (2)他畫中的戰(zhàn)后古都枯寒    ,一派荒涼,也暗示了當時經濟的    。(蕭索 蕭條) (3)同學們相處,事事要表現出團結的    ,不能處處以頤指氣使的    示人。(姿態(tài) 姿勢) 答案 (1)十足 實足 (2)蕭索 蕭條 (3)姿態(tài) 姿勢 解析 (1)二者讀音相同,但意義和用法不同?!笆恪敝福孩?/p>

8、成色純,如“十足的黃金”;②十分充足,如“神氣十足”。“實足”指確實足數的,如“實足年齡”。(2)都有“凄涼冷落,沒有生機”的意思。但二者的側重點和適用對象不同:“蕭索”更突出單調和凄清,“蕭條”側重于形容凄冷、萬物凋敝的氛圍;“蕭索”多用于自然環(huán)境,“蕭條”多用于政治、經濟的不景氣。(3)“姿態(tài)”側重指形體顯示出來的外在狀態(tài),引申為對人對事的風格、態(tài)度,可用于人和事,常與“高”“低”組合,可構成“故作姿態(tài)”“千姿百態(tài)”等固定短語?!白藙荨眰戎刂阁w姿架勢,與身體各部分的造型有關,常與“端正”“優(yōu)美”“雅觀”等詞語搭配。 3.判斷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運用的正誤,并說明理由。 (1)視頻接訪能達

9、到與傳統(tǒng)的當面接訪一樣的溝通效果,涉訴信訪的群眾不需要不遠千里來京上訪,而是直接在地方法院做個預約就能見到最高法院法官的面。(  ) 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葉知秋,透過當前經濟生活中的點滴變化,我們可以感受到進入新常態(tài)的中國經濟正在發(fā)生從量到質的轉變。(  ) 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來越多有“閑錢”的人不再滿足于把錢存入銀行賺取利息這種投資方式,開始涉足股票、期貨類高風險投資。然而在面對漲跌輸贏的時候,有的人卻沉迷其中不能自已,致使血本無歸。(  ) 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4)近兩年,我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數量快速增長,專利申請質量蒸蒸日上,這表明我國專利申請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 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遠千里”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2)√ “一葉知秋”指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發(fā)現一點兒預兆就料到事物發(fā)展的趨向。 (3)× “不能自已”指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行為。

12、應改用“不能自拔”。 (4)× “蒸蒸日上”形容事業(yè)天天向上發(fā)展,十分興旺。多指生活和事業(yè)。對象誤用。 課堂任務學習 1.本文語言明白曉暢、簡潔明麗,在通俗清新的描述中,充滿了詩情畫意。請結合這一特點,賞析下列句子。 (1)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2)這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3)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鋪得滿地”的落蕊,靜得只有通過“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才感覺出其存在,讀之仿佛有身臨其境之感,使人不由得感到景之細膩、景之真切,而此景正是作者微妙的難以名狀的情愫的真實寫照,是作者沉醉其中所深藏的孤獨、落寞和感傷情懷的自然流露。 (2)一方面,作者認為秋蟬的殘聲,是北平的特產,點明在烘托北國秋意中是必不可少的,用到處都能聽見它們的啼唱,說明了它是北國悲涼的秋聲中的主角,因而稱之為“家蟲”;

14、另一方面,把秋蟬當作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也暗含了作者內心對它的喜愛之情,對北國秋聲中這一“高音”的情有獨鐘。 (3)這段文字是描寫場景。人不是立在斜橋影里,而是在樹底下,這樹又長在橋頭?!靶睒蛴啊笔菢虻挠白釉谙﹃栒丈湎峦渡涞年幱??!坝旰蟮男睒蛴啊迸c“樹”同是“咬著煙管”的人的背景圖案。這個句子的精彩之處在于通過“斜橋影”又給我們暗示了夕陽的存在,而夕陽又更加增添了秋天傍晚時的清冷和悲涼?!靶睒蛴啊辈粌H是橋的整體輪廓,還仿佛看到了橋上的欄桿投射在橋面形成的斑駁的陰影。它還暗示了橋下潺潺的秋水,使我們想起了“秋水日潺湲”“秋水淺平沙”這樣的詩句。 2.“故都”就是北平,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把

15、標題寫成“北平的秋”?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故”,有歷史悠久、年代久遠之感,也有思念故鄉(xiāng)、懷念故鄉(xiāng)之情,同時也有一種繁華褪盡、荒涼落寞的情緒。作者在標題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種深切的眷戀以及悲涼之感。 3.在描繪的五幅秋景圖中,作者分別從哪幾個角度來寫秋的?請根據提示完成下表。 秋晨庭院圖 庭院品秋 視覺—秋色 秋槐落蕊圖

16、 ①       觸覺—柔軟 秋蟬殘聲圖 殘聲啼秋 ②       閑人話秋圖 閑人嘆秋 ③       秋日碩果圖 柿棗映秋 ④       答案?、偾宄刻で铩、诼犛X—秋聲?、勐犛X—秋韻?、芤曈X—秋色 4.作者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描繪秋花、秋槐、秋蟬、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時,是以時間為序來記敘的,還是以空間為序來記敘的?或者沒有順序?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既不是以時間為序,也不是以空間為序,應該說,是無序的,這正是散文“形散”特點的體現。作者所寫的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們讀起來卻覺得很自然,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這是因為這些景物都具有“清”“靜”“悲涼”這一共同點,作者正是以“清”“靜”“悲涼”這個景物的共同點把這些景物組織在一起的,這是文章不散的“神”。 5.有人認為“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這一句寫得“有詩意”“很氣派”。請簡要分析。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組從“酒”的角度寫味道的足與不足。 (2)第二組從“飯”的角度寫質的實在與不實在。 (3)第三組從“菜”的角度寫味道的濃與淡。 前三組正好是一桌菜,構思可謂獨特。 (4)第四組是從格調著眼,駱駝比之黃犬,可謂“大氣大派”,“駱駝”之喻形象地渲染出北國之秋的豪放而不矜持。 作者運用排比、博喻等修辭,精選四組在量與質上差別明顯的事物,讓讀者品味到故都秋天淳厚、濃郁、鮮美的醉人特色,與作者那濃烈的摯愛產生共鳴。

19、 6.本文的感情基調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本文是頌秋的,但也有人認為是悲秋的。你認為呢?說說你的理由。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認為本文是用深沉的憂思和落寞的悲涼來頌秋的。課文開頭就說:“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苯Y尾還說:“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

20、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钡谑欢胃桧炃锕⒌纳Γ梢宰C明作者并非消極頹廢。第十二段說到秋天令人產生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是人類共有的心理,所以作者并不消極。 7.就全文來看,作者意在頌秋,為什么又有“悲涼”之情夾雜其中呢?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觀點一:與社會環(huán)境黑暗有關。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連年戰(zhàn)亂,民生凋敝,為了謀生,郁達夫輾轉千里,

21、顛沛流離,飽嘗人生愁苦與哀痛。他描寫自己心中的“悲涼”已不僅僅是故都賞景時的心態(tài),而是對整個人生的感受。這種感受在郁達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時有流露。 觀點二:與文人傳統(tǒng)的悲秋情結有關。郁達夫雖是一個現代文人,但由于所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始終未完全擺脫中國舊式傳統(tǒng)文人的舊習,因此,當他寫故都之秋時,就自然地沿襲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悲秋情結。而故都的秋景本就充滿了凄清落寞之意,這也正契合了作者的心境,故而作者的感情也會蒙上一層淡淡的悲涼之情。 觀點三:與作家的文藝觀和審美追求有關。在杭州期間,郁達夫思想苦悶,過著閑散寂寥的生活,提倡“靜”的文學,寫的多是“靜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學”,難免會有悲涼之情夾雜其中

22、。 讀寫能力提升 『讀寫能力』 反襯手法的運用 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除了直接描寫故都的“秋”外,還著意以南方的“秋”為參照,對比反襯出故都秋的濃度與特色。如第二、五、六、十三段,將南北的秋姿、秋色、秋味、秋意進行對比,或以正襯反,或以反顯正,或肯定中見出否定,或否定中加強肯定,抑此揚彼,表明北國之秋勝于南國之秋,表達作者對故都的熱愛。 反襯,是行文時為了突出某一重要人物或事物,將相反或相對立的人、事、景放在一起對照的一種寫作構思方法。它與正襯不同。正襯是烘云托月,是用同類或相近的人、事、景來襯托。而反襯則是用相反或對立的人、事、景來對照。 運用反襯法構思,可以形成鮮明的反

23、差,使主體得到強調與突出。運用反襯法來寫人物,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運用反襯手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景物反襯 即在表情達意時,故意將感情與景物的差距拉大,或以美好的景物來寫哀情,或以凄涼的景物來寫歡樂。 《荷塘月色》中有這樣一句: 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寫平常無月怕人的小路,反襯出今夜月光的宜人,反襯出作者今夜淡淡的喜悅之情。 2.人物對照反襯 作品中要塑造人物形象,除了采用正面描寫外,還可以描摹對立面的人物來反襯出主人公。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

24、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以官宦、風云人物的講話沒有留下深刻印象來反襯出梁任公先生此番演講的精妙,留給人們的印象之深刻。 3.內外對照 外,指外表;內,指內心品質。在寫主要人物自身時,也常運用到反襯手法。 初中課文《藤野先生》一文,有對藤野先生的外表介紹: 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如此一個外表顯得邋遢寒酸的人,對治學卻極其嚴謹。 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 外表之卑微,不修

25、邊幅,卻更加反襯出藤野先生精神之偉大! 『針對練筆』 運用反襯手法,描寫一個助人為樂的人物形象,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午的陽光,是點燃的火,炙烤著大地。沒有一絲風,世界像被裝在升騰著熱氣的蒸籠里,悶得喘不過氣來,熱得讓人發(fā)慌。在一條人來人往的道路上,有一位老奶奶跌倒在路上,過往的行人都沒有去扶這位老奶奶。這時,一位只有十三四歲的小姑娘,

26、看起來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但能斷定,如果讓這位老奶奶一直躺在這樣的陽光下,那么老人將有生命危險。于是她跑了過去,小心地將老奶奶扶了起來。 隨堂任務作業(yè) 一、基礎檢測 1.下列橫線處應填入的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①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    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    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    來的。 ②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    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A.關于 感覺 感觸 并且 B.對于  感觸  感

27、覺  并且 C.關于  感覺  感觸  況且 D.對于  感觸  感覺  況且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詞語運用的能力。①“關于”表示關涉,“對于”表示對象。結合句意,此處應為“關于”?!案杏X”,客觀事物的個別特性通過感觀在人腦中引起的反應;“感觸”,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的思想情緒。結合句意,此處前一個應是“有感覺的動物”,后一個應是“引起……感觸”。②“并且”,表示并列;“況且”,表示進一步說。結合句意,此處應為“并且”。故選A。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觀察

28、,善于分析,學會    ,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②    ,通過美俄兩國的核裁軍,可以洞見未來國際社會中政治觀念的走向。 ③在轉作風過程中,不放過具體“小問題”,并能    ,從“小問題”出發(fā)解決普遍性問題,不斷取得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 A.一葉知秋 見微知著 因小見大 B.見微知著 因小見大 一葉知秋 C.見微知著 一葉知秋 因小見大 D.因小見大 一葉知秋 見微知著 答案 C 解析 見微知著:見到一點兒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fā)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側重于能預先發(fā)現問題,符合①句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的語境。一葉知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發(fā)現一點預兆就料到事

29、物發(fā)展的趨向。符合②句中“可以洞見……的走向”的語境。因小見大:從小地方、小事情上可以看出大問題。突出由小知大,符合③句中“從‘小問題’出發(fā)解決……”的語境。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郁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這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他不拘小節(jié),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對于大節(jié),他是寧死不屈的。 B.他筆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態(tài)就“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語),籠上了一層深遠的憂慮和冷落之情。 C.郁達夫在小說、散文、詩詞、文論等諸多領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暢達而熱情坦蕩的鮮明風格。 D.他的散文充滿了內熱的、濃郁的、清新的情

30、韻,熱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現了富有才情的一個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里的苦悶心境。 答案 B 解析 A項,“這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中主語指代不明,在“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前面加上“愛國”一詞,并刪掉“這”字。C項,搭配不當,“具有”與“成就”不能搭配,應將“和”字改成“并取得了”。D項,語序不當,相應部分應為“表現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 4.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 B.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 C.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

31、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呢? 答案 B 解析 比喻句中,本體與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之處,且必須為不同類事物。B項,將“棗子顆兒”比作橄欖、鴿蛋。A項,是說落蕊長得像花,不是比喻。C項,是說北方人念“陣”字時,發(fā)音與“層”的音相近,不是比喻。D項,為反問句。 二、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選段,回答5~7題。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

32、,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ǖ?,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

33、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5.這三段文字寫到了三種景況,分別用4字短語概括:    、     、    。 答案 清晨靜觀 落葉輕掃 秋蟬殘鳴 6.“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一句從    覺、    覺和    覺上寫出了故都之秋    的特點。 答案 聽 嗅 觸 靜 7.為什么說“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為北平處處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于是蟬聲就好像成了北國的特產之一。 解析 重點理解“特產”的含義。 12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