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第2課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第2課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峨日朵雪峰之側(cè)
課前自主預習
生平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筆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5年畢業(yè)于河北省榮軍中學。1950年參軍,任38軍114師文工隊隊員。曾參加朝鮮戰(zhàn)事,負傷致殘。1955年赴青海參加大西北開發(fā)。歷任青海省文聯(lián)《青海湖》雜志編輯。1957年被定為右派,1979年重返文壇,任青海省作協(xié)副主席、榮譽主席,專業(yè)作家。青海省文聯(lián)第三、四屆委員,青海省第六屆政協(xié)委員、第七屆政協(xié)常委。195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
作品
著有《昌耀抒情詩集》《命運之書:昌耀四十年詩作精品》《一個挑戰(zhàn)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昌
2、耀的詩》等。
評價
他以邊緣化生存中博大的普世理想,將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和始終的精神困頓,具現(xiàn)為青藏高原式的詩篇。深重的苦難感和命運感,來自青藏高原的土著民俗元素和大地氣質(zhì),現(xiàn)代生存劇烈精神沖突中悲憫的平民情懷和堅定的道義擔當,“君子自強不息”的靈魂苦行,構(gòu)成了他在詩藝和精神上對于當代漢語詩歌無可替代的奉獻。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一九六二年八月,這個時間的昌耀,正在距峨堡鄉(xiāng)不遠的青海省八寶農(nóng)場接受勞動改造。“峨日朵”雪峰的所在地,應該是現(xiàn)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峨堡鎮(zhèn),而“峨日朵”則應該是當?shù)匕傩諏Α岸氡ぁ钡陌l(fā)音。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鄉(xiāng)境內(nèi)的祁連山脈中一座或者幾座小雪峰了
3、。想來,它們原本沒有自己獨立的名字,它們只是一個如畫的詩作之遠景而已。
1.現(xiàn)代詩的分類
中國現(xiàn)代詩按年代可以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1)中國現(xiàn)代詩歌:20世紀上半葉以前的詩歌。(2)中國當代詩歌:20世紀下半葉以后的詩歌。
①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②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韻腳詩等。
③按表達方式分:敘事詩、抒情詩。
④按長短分:微詩、小詩、短詩、長詩。
2.新邊塞詩派
新邊塞詩派詩歌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新邊塞詩派詩歌的形成是以《綠風》詩刊為刊載媒介發(fā)表詩歌的詩人群體不斷壯大的結(jié)果。新邊塞詩派的詩歌作品以描述新邊塞風情,歌頌西部精神為主,其代表人物是
4、昌耀、楊牧、周濤、章德益等現(xiàn)代詩人。
1.辨析語境,給加點字注音。
(1)薄( )荷油味不薄( ),很受歡迎,但要薄( )利多銷。
(2)法醫(yī)只攝取了嫌疑人衣服上的一個血( )塊子,通過DNA分析鑒定,就得出了同被害人存在血( )緣關(guān)系的結(jié)論。
答案 (1)bò báo bó (2)xiě xuè
2.辨析語境,選用詞語。
(1)書籍不僅是我寂寞時的良伴、苦悶時的摯友,而且是我 無助時的燈塔,它讓我 在知識的大道上。(彷徨 徜徉)
(2)凡卡是個孤兒,他滿懷 地給爺爺寫信,他 能回到爺爺身邊去。在信中他絕望地哭泣:“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毙偶?/p>
5、出去后,他一直 爺爺來把他接回去。(希望 期望 渴望)
答案 (1)彷徨 徜徉 (2)期望 希望 渴望
解析 (1)“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態(tài)不同。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該往哪個方向去。徜徉: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2)期望:期待、盼望,突出殷切地想望或期待出現(xiàn)美好的未來或前途;對象只用于對別人。如“不辜負您的殷切期望”“你不要對他期望過高”。希望:一般的愿望;對象可以是別人或自己,也表示某種可能性。如“完成計劃的希望很大”。渴望:強調(diào)迫切地、如饑似渴地希望,“渴望”語氣比“希望、期望”重,對象一般是事物。如“我渴望成功”“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
課
6、堂任務學習
1.“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和“僅”兩個詞有何暗示?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刻”和“僅”兩個詞暗示了多重意思:這高度并非“一覽眾山小”的“絕頂”,卻是“我”盡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達到的;這并不意味著將來(或“下一刻”)“我”不能達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著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這畢竟已是一次歷盡艱辛的征服。這個判斷句還暗示了“我”身后已經(jīng)陸續(xù)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標與“我”的努力之間的差距,暗示了某種“先喘口氣”的決定。
2.在結(jié)構(gòu)框架圖中的空缺處填入恰
7、當?shù)膬?nèi)容。
答案 堅守高度 默享快慰 生命張力
3.分析本詩中詩人以各種意象營造出一種怎樣的氛圍。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詩人塑造了眾多審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巖壁蜘蛛,它們共同營造出一種凝重壯美的氛圍,將飽含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gòu)成一個協(xié)調(diào)的整體。通過意象之間的變化與相互作用,描繪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向往的烏托邦,那是一個僅存于詩人心中的天堂。
4.分析“蜘蛛”這一意象并思考其背后所蘊含的深意。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詩的最后,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巖壁上與“我”同在!這確實是出人意料的神來之筆。在這樣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與“我”為伴;在這樣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也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快樂與榮耀。與前一詩節(jié)的宏闊與“囂鳴”相對照,這里,“可憐”與“默享”兩個詞甚具分量。它們使前一詩節(jié)的輝煌壯麗不流于虛矯浮飾,使之凝定在一個謙卑而堅毅的高度之上。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
讀寫能力提升
『讀寫能力』
視聽結(jié)合
在輝煌的視覺形象之上,詩人又疊加上一個宏大的聽覺形象,滑坡的石礫引動
9、深淵的囂鳴,如軍旅的殺聲漸遠而去。這一音響的疊加使落日更顯壯觀?;碌膭觿菖c落日的動勢都是下墜的,與攀登者的動勢正好相反。于是視聽合一的效果就不單產(chǎn)生審美意義上的“崇高”,而且在讀者的生理上引發(fā)一種緊張。
視聽結(jié)合,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相輔相成,相互襯托,使所描寫的景物更具立體感,使讀者身臨其境。
『針對練筆』
運用視聽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秋夜,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到處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聲。夜的香氣彌漫在空中,織成了一個柔軟的網(wǎng),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
10、所接觸到的都是罩上這個柔軟的網(wǎng)的東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像在白天里那樣地現(xiàn)實了,它們都有著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樣都隱藏了它的細致之點,都保守著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
隨堂任務作業(yè)
一、基礎(chǔ)檢測
1.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書山有路勤為徑”,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我們更要努力攀登書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直面人生就是正視人生的苦樂順逆,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通達樂觀的健康人格以及無所不為的人生勇氣。
C.榕樹就是這樣,它把自己種植在生命難以存在的光石壁上,生長成其他生命望塵莫及的參天巨樹,讓自己成長為偉大的生命。
D.電視劇《紅高粱
11、》講述了一段愛與恨、征服與被征服的充滿生命力的傳奇故事,故事情節(jié)波瀾壯闊,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答案 C
解析 C項,“望塵莫及”是只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追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后。使用正確。A項,“高山仰止”表示對崇高品德的仰慕,此處不合語境。B項,“無所不為”指什么壞事都干,貶義詞,此處褒貶誤用。D項,“波瀾壯闊”形容聲勢雄壯浩大,多用于詩文、群眾運動等。使用對象錯誤,“情節(jié)”應是“波瀾起伏”。
2.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詩人首先創(chuàng)造的是一組由詩人的命運自傳和心靈經(jīng)歷開始,而逐漸推向整個西部時空,顯現(xiàn)高原精神生命的長詩(或組詩)。
B.昌耀的詩總有一股旁人難
12、以企及的壯碩的藝術(shù)精神,似乎不屑于淺斟低唱的一己情愫,而是要將土地的全部豐富性展示出來。
C.美感的流動性,更多的是作用于詩人和讀者內(nèi)心,而與表現(xiàn)對象自身的運動關(guān)系并不是很大。
D.人生是追求偉大好,還是追求平凡好?是逃離苦難好,還是擁抱苦難好?人們常常對此爭論不休。
答案 B
解析 B項,成分殘缺,在“似乎”前加“他”。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
我是個詩人,卻因為各種因緣,有機會走進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最使我震撼的,是國家博物館的中國歷史文化精品展。輾轉(zhuǎn)迂回間,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實都是時間,形形色色的展品,其實都只是時間的各種幻象。最
13、初的展品,其實是由自然做出的選擇,散布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后來有了有形的博物館,有了人為的揀選。我不否認人為揀選之于它們的意義。但我想,最終,時間依舊是唯一的評判者。只有經(jīng)歷過時間,洗盡鉛華后,其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才被保留下來,或者,再往遙遠的將來想一想,最終,這些有幸保留下來的展品或許也會煙消云散。
( )是的,詩歌不是學術(shù)研究,不是論文,不需要縝密、翔實的考證,也不需要確鑿、科學、正確的結(jié)果,但是它需要有溫度的感知,有個性的表達,需要獨特的體驗和收獲,我必須去感知、抓住并呈現(xiàn)它們。
A.基于這樣的理由,我想我應該用自己的方式,用詩歌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
B.用自己的方式,用詩歌
14、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是我基于這樣的理由最想做的。
C.我基于這樣的理由,愿意用詩歌這種我自己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
D.基于這樣的理由,用詩歌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是我自己應該有的想法。
答案 A
解析 此處應該是一個過渡句,“基于這樣的理由”承上,最好放于句首,排除B、C。“……是我自己應該有的想法”表述不符合表達習慣,排除D。故選A。
4.下列是關(guān)于詩歌意象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詩詞的意象內(nèi)涵豐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鴻雁”可抒發(fā)鄉(xiāng)愁,“梅花”有高潔之意,而“芳草”常用來比喻頑強的生命力,如唐朝崔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B.唐代著名詩人李
15、商隱的作品是最能引起聞一多興趣的中國古典詩歌之一,其傳世名句“蠟炬成灰淚始干”當然亦是爛熟于心的,于是,“紅燭”作為中國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被現(xiàn)代詩人聞一多理所當然地接受了下來。
C.《紅燭》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yōu)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
D.在《峨日朵雪峰之側(cè)》一詩中,詩人塑造了眾多審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巖壁蜘蛛,它們共同營造出一個凝重壯美的氛圍。
答案 A
解析 “‘芳草’常用來比喻頑強的生命力”錯,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芳草”常用來比喻離恨或連綿不斷的愁緒。
二、課內(nèi)閱讀
閱讀《
16、峨日朵雪峰之側(cè)》一詩,完成5~6題。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
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額,
驚異于薄壁那邊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
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
山海。石礫不時滑坡,
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
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
我的指關(guān)節(jié)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鷹或雪豹與我為伍
在銹蝕的巖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
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
快慰。
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結(jié)語“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舒緩、徐和的詩歌意緒,不
17、僅與全詩緊繃、深沉的詩歌意緒形成深度對比,收到內(nèi)在反諷的效果,而且傳達出透過他的反諷展示出來的全詩的情感傾向和價值立場。
B.仿佛是一切艱辛的一種報償,“我”吃驚地看到一派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那太陽彷徨久之,終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躍入。詩人把落日的張力和動勢精煉地組織在一個句子之中,顯示了詩人錘煉語言的功力。
C.滑坡的石礫引動深淵的囂鳴,如軍旅的殺聲漸遠而去。這一音響的疊加使落日更顯壯觀。滑坡的動勢與落日的動勢都是下墜的,與攀登者的動勢正好相反。于是強烈的視覺效果在讀者的心理上引發(fā)一種緊張。
D.手指插入巖縫,血滴滲出鞋底。詩句由“我”眼中的壯觀景象轉(zhuǎn)入自身狀態(tài)的描述,日落和滑坡不是悠閑者
18、贊嘆或觀賞的對象,而是此時此地貼身絕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體驗。
答案 C
解析 “強烈的視覺效果”應為“強烈的視聽合一效果”。
6.賞析“我小心地探出前額,/驚異于薄壁那邊/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山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心地探出前額”的舉動說明海拔之高。“薄壁那邊”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彷徨”一詞生動地概括出了夕陽欲落未落之貌。“決然”表現(xiàn)出西沉之勢的不可違逆,冷熱交接之時,迫近冰峰的紅日顯現(xiàn)出躍赴絕境的決然的姿態(tài)。詩人用一個宛轉(zhuǎn)重疊、綿密奇崛的長句描繪出一幅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寫那太陽彷徨久之終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躍入,把落日的張力和動勢精煉地組織在一個句子之中,意象的密度顯示了詩人錘煉語言的功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