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章 走進物理世界 第2節(jié) 測量長度和時間教案 粵教滬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章 走進物理世界 第2節(jié) 測量長度和時間教案 粵教滬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章 走進物理世界 第2節(jié) 測量長度和時間教案 粵教滬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基本單位,會進行有關單位的換算。
2.會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測量范圍和分度值,明確分度值的含義。
3.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知道記錄測量結果時,既要記錄準確值,又要記錄估計值,還要注明單位。會粗略估測常見物體的長度。
4.會根據(jù)日常經驗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常見的工具測量時間。
5.了解什么是誤差,知道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教學重點: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和測量。
教學難點:從理性的角度來認識單位;測量的規(guī)范要求。
教具準備
2、
沒有刻度的直尺、常見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學校每年都舉行田徑運動會,田徑賽分為田賽和徑賽兩類,在田賽中通常以距離的長短來論成績,這就要進行長度的測量,如圖甲所示;在徑賽中通常以時間的長短來論成績,這又要進行時間的測量,如圖乙所示。請大家思考,時間和長度的測量用到哪些工具?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二、新課教學
探究點一 測量長度
1.長度單位
(1)介紹長度單位的演變和統(tǒng)一
讓學生理解單位其實是一種規(guī)定的標準,并不是一種天然存在的東西,是為了定量比較物體的長度而人為引入的。
統(tǒng)一單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種國際化的趨勢。
簡
3、單介紹什么是國際單位制。
(2)長度單位及換算方法: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仔細觀察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有多長,動手在紙上畫1mm、1cm、1dm在黑板上畫一畫1m的長度,形成長度的具體概念。
2.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活動一 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師出示一些常
4、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
活動二 觀察下圖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問題:
(1)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圖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8 cm,也就是說它最多能測8 cm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教師強調: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如果磨損,要從一個清晰的整數(shù)刻度線量起。
3.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的方法
活動 學生分組實驗,測量鉛筆的長度、圓柱體的高、木塊的長度、物理課本的長和寬等,教師及時糾正出現(xiàn)的問題,要求學會
5、正確使用刻度尺。
歸納總結: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個字加以概括,即“選、放、讀、記”。
(1)選:在實際的測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測量時應先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應放正,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如圖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圖乙所示)。
甲
乙
對于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緊靠被測物體(如圖丙所示)。零刻度線磨損時,要從其他清晰整數(shù)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測起,測量結果應該等于讀出的刻度值減去作為起始的刻度值(如圖丁所示)。
6、 丙 丁
(3)讀:即讀數(shù),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 mm,其中69 mm是準確值,0.5 mm是估讀值。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shù)值和單位。圖中木塊長度為2.77 cm。
4.介紹誤差概念和減小誤差的方法
提出問題:為什么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
教師講解:由于受所用的儀器、測量方法的限制和測量者的不同,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做誤差,誤
7、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討論:減小誤差有哪些方法?錯誤與誤差有什么不同?
歸納總結: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5.用圖表來處理數(shù)據(jù)
仔細觀察表格數(shù)據(jù),利用表格數(shù)據(jù)來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并相互交流處理數(shù)據(jù)。
直方圖作為一種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觀的優(yōu)點。
探究點二 測量時間
1.展示實物,讓學生對照實物,認識一些測量時間的工具,介紹停表的使用。
2.時間單位規(guī)定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他的時間單位:時(h)、分(min)、毫秒(
8、ms)、微秒(μs)。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活動:測測你的脈搏。
(1)通常所說的脈搏是指把手按在手腕橈骨側摸到血管的搏動。健康成年人安靜時的脈搏數(shù),每分鐘應為60~80次,運動后或發(fā)燒生病時脈搏會加快。測定你的脈搏,每次測一分鐘,測三次,計算它們的平均值,把結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測量次數(shù)
1
2
3
平均值
脈搏數(shù)
(2)調查統(tǒng)計,畫出心率直方圖(做在作業(yè)本上)。
三、板書設計
1.2 測量長度和時間
1.測量長度
(1)長度的基本單位及單位的換算。
(2)
9、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3)誤差的定義及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4)會用圖表處理數(shù)據(jù)。
2.測量時間
(1)時間的基本單位及單位的換算。
(2)能正確使用常見的工具測時間。
四、教學反思
首先是導入新課,由學校每年都舉行田徑運動會,引出想辦法測出長度和時間,那么長度和時間怎樣測量呢,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課題,學生也會覺得很自然,不會感到唐突。在處理長度的測量時,我不按常規(guī)的方法,老師先講如何操作,學生再動手操作。我覺得這樣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獨特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什么都是老師怎樣講,學生怎樣做,根本不是探究實驗,而是驗證性實驗。我先讓“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學生根據(jù)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動手用自己的刻度尺測出一個身邊熟悉的物品的長度,然后報出數(shù)據(jù),老師寫在黑板上,在學生得意時,告訴他們在物理上大家的讀數(shù)都是不準確的,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為什么”之聲則會不絕于耳,明顯看出學生的不服氣,這樣學生就會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教師的釋疑上,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