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二課時《地球與地球儀》 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二課時《地球與地球儀》 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二課時《地球與地球儀》 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版
教學內容分析:
《地球與地球儀》一節(jié)是選自人教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中的第一章:《地球與地圖》第一節(jié)《地球與地球儀》的第二學時第4頁地球儀部分,它從靜態(tài)的角度來研究地球和地球儀,它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在學習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之前,必須先學習地球知識,它是地理知識的基礎部份。本課時主要讓學生認識地球儀上南北極的位置、經(jīng)線和緯線等知識。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對地球知識的感性和理性認識都很少,空間思維能力較弱。本節(jié)課內容比較抽象,故在學習過程中設計學生自學自畫、合作
2、互助等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學習掌握地理知識、培養(yǎng)地理技能。本節(jié)課將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對比知識的學習方法。
設計思想
本課的設計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出來,教師只是在幫助他們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活動,而學生則緊緊圍繞自制小地球儀在課堂上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自學自畫—互助合作—探究學習—成果分享—集體評估六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學習任務,并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本課成功的改變了地理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在活動中一步步體驗成功,最后的評價表的設計更體現(xiàn)了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這一教學理念。本課主要使用自學指導法和列表對比法兩種教學方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
3、,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一些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利用列表對比法幫助學生深刻的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①認識地球儀、地軸的空間特征
②知道地球儀上經(jīng)線、緯線,南極點與北極點;
③在自制地球儀上繪制經(jīng)緯網(wǎng),并繪出主要的經(jīng)線、緯線。
2、能力目標:
① 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小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② 通過在自制地球儀上繪經(jīng)緯線理解經(jīng)緯線存在的意義,以及經(jīng)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
3、德育目標:
通過小組間的知識交流及互相學習,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兩極與赤道、地軸的空間
4、特征、經(jīng)線與緯線
2、 教學難點:經(jīng)線與緯線的特征
教學用具:1:9千萬地球儀(兩人一個)
課前準備:學生自制簡易地球儀(每人一個)
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課型為新授課,分六部分完成。
一、 課前熱身:(復習舊課)
老師通過四個問題完成對舊課的復習:
師問:1、為什么“欲窮千里目”要“更上一層樓”?(答:地球是一個球體)
2、是誰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呢?(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
3、大家目前還不知“天有多高”,誰知道“地有多厚”?地球有多大?
(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4、 請解釋“坐地日行八萬里”的意義?(答: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
5、千米)
明確兩個知識點:(1)地球的形狀(2)地球的大小
二:情境導入
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說得好,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誰認識我們的地球家園真面目了呢?地球那么大,我們能不能想了解南極就全班到南極去走走呢?如果不行我們該怎么辦?怎樣了解我們家園---地球?
引入本課的課題----地球儀
三:講授新課
1、請同學們出示自制簡易地球儀,互相檢查完成情況,對較好的小地球儀進行表揚與鼓勵。
階段性評估一(教師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的評價表,評價表附在最后)
請小組同學和小組長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進行對學生的課后作業(yè),自制地球儀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先完成評價表的1~3題
6、共5.5分即地球儀的外觀、傾斜度2分,穩(wěn)定性、旋轉性2分,創(chuàng)新性1.5分。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自制小地球儀需要展示、交流、欣賞、認可,此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5.5分很好的評估他們的課后辛勤勞動,對認真的同學是種激勵、對不認真的同學是種提醒。]
2、課堂活動一:(發(fā)現(xiàn)問題)
請各位同學認真觀察地球儀與自制地球儀,看看它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地球的哪些特征,或為我們提供哪些地理信息?地球儀表面有些什么特別的東西?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學情預報: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幾個問題?(1)為什么地球儀基座是正的,而球身卻是傾斜? (2)在地球儀上,有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
7、字(3)地球儀的表面有許多的線,它們有什么意義嗎?地球的表面真的存在這些線條嗎?]
對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鼓勵,同時教師幫助學生明確的幾個知識點:
(1)地球儀是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縮小的模型。
(2)地球在自轉時自轉軸始終呈一角度傾斜,并且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所以地球儀也是按這樣的角度傾斜的。
(3)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流、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過渡:同學們還發(fā)現(xiàn):地球儀的表面有許多的線,它們有什么意義嗎?地球的表面真的存在這些線條嗎?這些線就是本課的重點:
3、課堂活動二(自學自畫)
認識地球儀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相信
8、所有同學可以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看課本第5頁圖1.7《簡化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分兩步驟完成:先學后畫(幻燈片出示學習任務)
活動要求:(1)自學:課本圖1.7《簡化地球儀上的點和線》
(2)自畫:在自制地球儀上作圖并作標注
①找到地球儀的自轉軸,即地軸。
②找到北極、南極,并用字母“N”標注北極,字母“S”標注南極。
③理解地球儀上經(jīng)線與緯線的含義。
④畫出赤道,并將赤道十二等分畫十二條經(jīng)線。
⑤將任意一條經(jīng)線六等分,在赤道的南北各畫兩條緯線。
在完成活動二后,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順利的完成學習任務,也有一些同學不能很正確的完成自畫的部分,此時安排活動三互助完成。
[設計意圖:
9、這部分知識是本課的重點,對經(jīng)緯線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經(jīng)緯網(wǎng)知識的掌握,讓學生自學、自畫,是為了讓他們對經(jīng)緯線的理解更加直觀,為后面總結經(jīng)緯線的特征作鋪墊。]
[知識鏈接:地球上最北的地方是哪里?從北極往南走最后會回到北極嗎?到了南極想回北京,要往哪個方向走?三個問題幫學生利用自己的地球儀找答案,明確地球上最北的是北極,最南的是南極]
4、課堂活動三(互助合作)
請學生將畫好的地球儀展示給其它小組同學,請同學幫助檢查標注的是否準確,同時將所學知識說出來和大家分享,讓小組其它同學檢查是否已掌握知識點,同學間互為學生,互為老師指出彼此錯誤,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通過的信息傳遞,在互助合作的過程中達
10、到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此時,教師將對合作表現(xiàn)較好的小組打分,作為該小組的活動附加分。
階段性評估二
活動三完成后,全體同學都擁有一個很精美的小地球儀了,我們對這些小地球儀上所作的標注及標注的準確性以及他們在活動二、三中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即評估表的4、5、6三項共4.5分。
5、課堂活動四(探究學習)
同學們對經(jīng)緯線的定義有基本的認識后,通過書本自學,經(jīng)緯線的特征就不那么難了,這部分知識點自然可以由學生自己探究完成。通過課本,觀察自制地球儀完成下表: (完成后:老師與學生一起總結這部分知識)
經(jīng)線
緯線
含義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相
11、互關系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觀察地球儀,明確經(jīng)緯線之間相互關系,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將觀察的結果采用列表對比法進行歸納小結,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事物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四、課堂小結(課堂活動五----成果分享)
本課的課堂小結由學生自己進行,這也可以說是學習成果的分享,分享有兩部分:1、請各小組長將本小組最精美的地球儀拿到講臺桌前展示。
2、 請一至兩名小組代表用本小組最棒的地球儀作小結發(fā)言。
老師同學根據(jù)該同學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點的闡述、儀表儀態(tài)三方面進行打分,分值在3分以內,作為小組合作活動附加分。
[設計意圖:學生在活動三中已經(jīng)在小
12、組內展示并表過自己的學習情況,本課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易懂,特別是所以課堂小結由學生來做會成為一大亮點,給學生們一個舞臺既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增加了自信心,又培養(yǎng)了一些班級地理學習帶頭人,為以后地理活動的開展提供人力資源。]
五、最后評價(課堂活動六——集體評分)
在學生完成評估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后,小組長還需將各環(huán)節(jié)分數(shù)進行累加,同時加上老師在活動間所加的附加分,得出小組同學的最后得分。
六、板書設計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軸——假想軸
2.南極“S”(地球最南的地方),北極“N”(地球最北的地方)
3.經(jīng)線和緯線
經(jīng)線
緯線
含義
連接南北兩極,且與緯線垂直相
13、交的半圓
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形狀
半圓(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形成一個圓圈)
圓圈,兩極是點
長度
相等
不等長,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減小
指示方向
南北
東西
相互關系
經(jīng)緯線相互垂直相交
教學反思:
經(jīng)線與緯線一課是抽象的枯燥的,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拿著地球儀站在講臺桌前比比劃劃,學生不但沒有掌握知識,反而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失去興趣。而本課的教學設計改變了學生的學法、老師的教法,讓學習成為學習的主角,他們始終圍繞著自制小地球儀在課堂和各種活動中完成了學習的任務,從制作——學習——繪制——小結——評價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步
14、步體驗成功。本課強列對比了課改前后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以及學習角色的轉變,從傳統(tǒng)教學下的被動接受式學習向課改形式下主動參與學習轉變。
地 球 儀 模 型 評 價 表
制作人班級 姓名 學號 活動小組:
1. 地球儀模型的外觀及傾斜度(2分):
極好(2`) 好(1.5`) 部分好(1`) 較差(0.5`)
2. 地球儀模型的穩(wěn)定性及旋轉性(2分):
極好(2`) 好(1.5`) 部分好(1`) 較差(0.5`
15、)
3、他(她)做的模型還有其他方面的創(chuàng)新嗎? 有(1.5`) 沒有(0`)
如果有是哪些方面的創(chuàng)新:
4、地球儀模型上都標上了要求標注的內容了嗎(1分)?
都標注出來了(1`) 大部分都標出來了(0.5`) 大部分都沒標出來(0`)
5.他(她)標注的準確嗎(1.5分)?
全部都準確(1.5`) 大部分準確(1`) 少部分準確(0.5`) 都不準確(0`)
6.他在小組分享發(fā)言時表現(xiàn)如何(2分)?
積極主動參與還指導同學(2`) 較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1.5`)
任務完成一般(1`) 愿意參與討論但還需要幫助的(0.5) 沒有發(fā)言的(0`)
小組評分: 組長簽名:
本小組課堂綜合表現(xiàn)得分: (教師附加分)
同學最后得分
加油,相信自己,我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