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 寒假訓練05 中國近代反侵略(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 寒假訓練05 中國近代反侵略(下)(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寒假訓練05中國近代反侵略(下)
1.【2016高考卷2】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雖窮鄉(xiāng)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這種狀況表明()
A.中國市場由被動開放轉為主動開放
B.商品經濟基本取代自然經濟
C.日常生活與世界市場聯(lián)系日趨密切
D.中國關稅主權開始喪失
1.【2019四川省仁壽縣】1917年至1919年,介紹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幾種,介紹社會主義的文章寥寥無幾。1919年以后,全國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種,其中相當數(shù)量的刊物以介紹新思潮、改造社會為己任,馬克思主義思潮一枝獨秀。產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戰(zhàn)暴露資
2、本主義侵略爭霸本質
B.工人階級壯大并登上政治舞臺
C.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
D.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2.【2018山西省大同市與陽泉市】下表為不同報刊對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
新聞來源地
報道的主要內容
北京《晨報》
青島問題當以死爭,被拘同學應宜營救,此罷課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報》
北京學界之大舉動曹汝霖宅之焚燒
日本《大阪朝日新聞》
北京燒打起排日學生的暴動
據(jù)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A.火燒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導火線
B.學生在運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C.波及全國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學生展開盲目的排日行為
3.【2018全國名校大聯(lián)考
3、聯(lián)考】中共成立初期,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建議中共領導人同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遭到反對,但1923年黨的三大正式確定了實行以“黨內合作”為形式的國共合作方針,就是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期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各革命階級的聯(lián)盟。當時的中共中央認為合作
A.可以弱化國民黨在中國國內的影響力 B.是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選擇
C.將擴大中共在南方的群眾、軍事基礎 D.有利于改造和純潔國民黨的階級成分
4.【2017年江蘇卷】1922年9月,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向導》發(fā)文指出,在軍閥割據(jù)的現(xiàn)狀下,戰(zhàn)亂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統(tǒng)一全國的中央政府,然后國內和平才能夠實現(xiàn)”。
4、這表明,“打倒軍閥”正在成為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國民政府的執(zhí)政理念
C.知識分子的共識
D.全體國民的共同選擇
5.【2018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月考】觀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區(qū)農戶土地占有狀況調查表(%),表中農戶的土地占有狀況反映了江西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B.地主依舊占有絕大部分的土地
C.無地群眾對社會穩(wěn)定不具威脅
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6.【2018廣東省佛山市普通高中】193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還曾使用過蘇維埃工農共和國的稱號。1935年改稱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這反映了
5、
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 B.中共根據(jù)地的范圍在不斷擴大
C.共和國觀念已深入人心 D.日本侵華改變了共和國的觀念
7.【2019四川省遂寧市高中零診考試】1944年,陜甘寧邊區(qū)第二屆參議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陜甘寧邊區(qū)土地租佃條例》中規(guī)定:“承租人應依本條例所定減租后之租額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請求政府依法追繳之權。”該規(guī)定
A.旨在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
B.有利于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C.延續(xù)了土地革命路線精神
D.表明了邊區(qū)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8.【2019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1941年以后,國統(tǒng)區(qū)的經濟、國民黨政府的財政開始
6、陷入困境,1943年以后達到非常嚴峻的地步,而官僚資本對國民經濟的壟斷卻大大加強,這就使人民對國民黨統(tǒng)治更加不滿??箲?zhàn)時期國統(tǒng)區(qū)的這一狀況
A.反映了共產黨政治影響力提升
B.導致國民黨的統(tǒng)治迅速崩潰
C.反映了國民黨政治地位的下降
D.促進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展
9.【2019廣東省湛江市調研考試】下圖是1933年和1938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主要成份比例的情況,這一變化說明了
圖11933年中共黨員主要成分比例圖21938年中共黨員主要成分比例
A.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B.中國革命性質的重大改變
C.中共得到農民的熱烈擁護
D.建立新型民主政權的嘗試
10.【201
7、8高考猜題卷】1948年9月頒布的由毛澤東起草的《關于健全黨委制》的決定。規(guī)定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各部門的黨委、黨組,均必須健全黨委會議制度。此后,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專門講了《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從更廣闊的層面豐富和充實了黨委制的內容。這體現(xiàn)了
A.黨內民主發(fā)展的緊迫性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完善
C.政府加強民主政治建設
D.公眾對民主政治的訴求
11.【2018遼寧省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闡明了黨的工業(yè)經濟方針:沒收官僚資本“歸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所有”,對城鄉(xiāng)資本主義成分既要容許其“存在及發(fā)展”又不能“任其泛濫”。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A.工作重心
8、由鄉(xiāng)村轉移至城市
B.堅持新民主主義發(fā)展路線
C.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目標
D.遵循孫中山民生主義主張
12.【2018四川省綿陽市文綜】20世紀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土地政策經歷了從“打土豪分田地”到“雙減雙交”(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幾次變化。這反映了
A.生產關系調整以民主革命任務為導向
B.政治局面動蕩影響經濟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確立過程曲折艱難
D.中共始終以廢除封建剝削為目標
13.【2018四川省成都市診斷性檢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紀20年代,許多有識之士重新思考中國的前途與命運
9、,出現(xiàn)了以留美、留法、留蘇為主的一波留學熱潮?!傲裘罒帷睆?911年美國設立留美預備?!迦A學堂開始,至1925年,在美學習科學與文化的中國留學生已達2500多人?!拔逅摹鼻昂?,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興起,留法學生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并積極向國內介紹和傳播。國民革命期間又出現(xiàn)“留蘇熱”,國共兩黨多次選派青年去蘇聯(lián)學習。為此,1925年蘇聯(lián)當局設立“莫斯科中山大學”,專門培養(yǎng)中國留學生的革命理論和軍事知識。
新中國成立后“留蘇熱”再度興起。1950年教育部規(guī)定,留學生直接歸所在國中國大使館領導,要定期匯報學習成績及生活情況。從1950年到1966年,新中國派往蘇聯(lián)、東歐各國的留學生約一萬余人,其中
10、80%是留蘇生?!拔幕蟾锩笔觊g,出國留學人數(shù)急劇下降。1978年,隨著50名留美學者的啟程,出國留學逐漸回暖,留學人數(shù)逐年遞增。至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國留學生遍及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達到二十多萬人。至2004年更達70萬人,除公派之外,自費留學占很大比重。1992年國家出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政策,從而給予了留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
——據(jù)李喜所《百年留學潮與中國現(xiàn)代化》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20年代中國留學熱潮的主要特點,并比較20世紀20年代與50年代“留蘇熱”的不同影響。
(2)根據(jù)
11、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學熱潮重現(xiàn)的背景。概括與新中國初期相比,新時期留學熱潮的主要變化。
14.【2019云南省大理市統(tǒng)一檢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編白邱世兵《中國國際輿論環(huán)境的歷史變遷一略論西方的中國觀的演變》
上表為16世紀到20世紀30-40年代內方中國觀的變遷有關言論。請從表中任選兩個時間段,并對其中的西方中國觀加以解讀。(要求:選明時間,觀點明確,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
寒假訓練05中國近代反侵略(下)
經典重現(xiàn)
1.【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雖窮鄉(xiāng)僻壤,求之于市,必有
12、所供”說明中國的生活用品也被外國市場占領,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A選項說法錯誤,此時的中國依舊是在被迫開放的時期,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經濟入侵逐漸深入;B選項說法與史實不符;D選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關稅的問題,并且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是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
【答案】C
1.【解析】根據(jù)材料,五四運動后,各地出版的刊物數(shù)量猛增,并且介紹新思潮的刊物數(shù)量增多,馬克思主義思潮一枝獨秀,說明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故C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五四運動后介紹新思潮的刊物數(shù)量的劇增,反映的是時局變動對思想變化的影響,與一戰(zhàn)無關,故A錯誤;B不是五四運動后介紹新思潮的刊物數(shù)量的
13、劇增的主要原因,排除;新文化運動1915年已經開始,并不是五四運動后介紹新思潮的刊物數(shù)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故D錯誤。
【答案】C
2.【解析】“同學應宜營救”“學界之大舉動”“排日學生”的信息說明五四運動中學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B正確;五四運動導火線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A錯誤;C中波及全國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中盲目說法是日方觀點。
【答案】B
3.【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在時間上,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這個時間是國民黨勢力快速增長的階段,只有與國民黨聯(lián)合才有可能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A選項錯誤,削弱他的勢力不是目的,目的是與其合作實現(xiàn)革命;C、D選項不是主要目的。
14、【答案】B
4.【解析】材料中“建立‘統(tǒng)一全國的中央政府,然后國內和平才能夠實現(xiàn)’”與當時中國革命的目標相差甚遠,只能是人民的一種愿望,故A項正確。當時是北洋軍閥執(zhí)政時期,B項說法錯誤;C項中“知識分子”的說法太過局限;D項說法過于絕對。
【答案】A
5.【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由上表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農戶中無田和占有大量土地的都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農民都分得了土地,這是中國開展土地革命、執(zhí)行土地政策的結果,所以A項和B項錯誤。C項無地群眾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無法反映,故本題選擇D項。
【答案】D
6.【解析】我們從名稱的演變上可以看出,我們逐步擺脫蘇維埃這一稱號,體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逐步
15、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故本題選擇A選項。B選項無法從材料中得出;C選項不是材料主要敘述的內容;D選項錯誤,一直以來共和國觀念都是以反帝反封建為任務的,沒有發(fā)生改變。
【答案】A
7.【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zhàn)爭。材料信息“承租人”“不得短少”“依法追繳”等說明邊區(qū)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地主的土地所有權,這有利于聯(lián)合地主階級進行抗戰(zhàn),B項正確;材料中的規(guī)定顯然不是為了保護農民既得利益而制定的,A項錯誤;土地革命路線要求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這顯然與材料中的規(guī)定不符,C項錯誤;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
【答案】B
8.【解析】材料中“人民對國民黨統(tǒng)治更加不滿”表明國民黨的威信下降,政治地位在下降,故C正
16、確;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共產黨政治影響力”問題,排除A;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的統(tǒng)治迅速崩潰,B錯誤;人民對國民黨統(tǒng)治更加不滿,不利于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展,排除D。
【答案】C
9.【解析】由圖片信息看出,1933年中共黨員主要成分,農民占76%,結合所學可知,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共產黨走向農村,開展土地革命,共產黨員中農民占比例最高;1938年是抗戰(zhàn)時期,社會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是社會主題,共產黨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共產黨主要成分包括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地主和中小商人;所以,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1933年和1938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主要成份比例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17、故A正確;1933年和1938年都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都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B錯誤;C項無法說明1933年和1938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主要成份比例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主要成份比例發(fā)生的變化,并非民主政權建設,排除D。
【答案】A
10.【解析】依據(jù)材料中1948年毛澤東強調健全黨委制度并建立黨委會議等內容可知,毛澤東在健全黨內民主,即他看到了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展民主的緊迫性,故A項正確;材料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無關,排除B;材料強調的是黨不是政府,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xiàn)公眾,故排除D。
【答案】A
11.【解析】沒收官僚資本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三大改造措
18、施,說明此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B正確;A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C是建國之后;孫中山民生主義主張是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等,不符合材料主旨,D錯誤。
【答案】B
12.【解析】“雙減雙交”是抗戰(zhàn)時期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最主要矛盾的條件下,為完成反帝任務實行的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和“耕者有其田”均是為完成反封建的任務,而采取的措施。因此這一變化過程反映出隨著不同時期需要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務而進行生產關系的調整。故答案為A項。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前土地政策的變化,排除C項;D項說法絕對,不符合抗戰(zhàn)時期的土地政策,排除。
【答案】A
13.
【解析】
19、
(1)第一下問依據(jù)材料一“出現(xiàn)了以留美、留法、留蘇為主的一波留學熱潮”“‘五四’前后,留法學生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國民革命期間又出現(xiàn)‘留蘇熱’,國共兩黨多次選派青年去蘇聯(lián)學習”的信息從學習國家、學習內容以及國內時局變化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問依據(jù)材料一“20世紀20年代”和“20世紀50年代”的學習革命方式以及經濟建設方式回答即可。
(2)第一小問依據(jù)所學從文革時期人才的斷層、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及改革開放時期思想教育方針變化、外交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問依據(jù)材料二“留學人數(shù)逐年遞增,出國留學生遍及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自費留學占很大比重,‘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政策,”等
20、信息歸納回答。
【答案】
(1)主要特點:留學目的地集中于美、法、蘇三國;學習內容多元;體現(xiàn)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受當時國際國內局勢影響較大(若僅答具體的史實酌情給分)
不同影響:20世紀20年代的“留蘇熱”主要著眼于民主革命的需要,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大批革命理論和軍事骨干力量;20世紀50年代的“留蘇熱”主要服務于經濟建設,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2)背景:“文革”造成人才的斷層;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鄧小平復出整頓文教(高考制度的恢復);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與西方國家關系逐步正?;?;第三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
主要變化:規(guī)模越來越大;留學目的地更加廣泛;自費留學比重增加;
21、個人的自主性增強
14.
【解析】
本題屬于開放題型,依據(jù)材料表格概括出兩個時段觀點,然后依據(jù)材料進行分析論證,本題可以從19世紀或者20世紀30-40年代選取時間,前者通過比較19世紀西方與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差異去論證;后者從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從而獲得西方國家的好評回答。
【答案】
19世紀:西方對中國的評價比較消極,主要是因為西方隨著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普遍建立,啟蒙運動的發(fā)展和工業(yè)革命的開展,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國力強盛,加大了殖民擴張。同時中國處于封建社會晚期,各方面顯示出衰落態(tài)勢,并不斷受到西方的侵略。
20世紀30—40年代:美國軍政界對中國評價比較積極,要是因為日本侵華與二戰(zhàn)爆發(fā),中國人民堅持抗戰(zhàn),中國戰(zhàn)場成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zhàn)場正是中國的堅持抗戰(zhàn)減輕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壓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美國在亞洲及太平洋戰(zhàn)場需要中國的協(xié)助和配合,因此對中國評價比較高和積極。
10